历史故事 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建造技术揭秘

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建造技术揭秘

时间:2023-12-05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上后坡斜棒:将2.7米长的后坡棒的前端压在后排立柱上,并伸出后排立柱中间0.3米,用铁丝固定。后端埋在墙体内,后坡斜棒要求倾斜45°。用1.7米长的竹片每30厘米一条,纵向捆绑在后坡钢丝上。先在后坡钢丝上铺一层6米宽、0.8毫米厚的农膜,北边距后墙20厘米。用棚墙外的松土压在后坡上,高度比棚脊略低,呈小坡形,踩实。为防止上膜期间起风,在上膜前先每间拴好一条压膜线放在后坡上备用。

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建造技术揭秘

6.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的建造技术如何?

(1)大棚规划:选择交通便利,便于物资运输,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遮光,土层厚、地下水位低并且排灌方便,不易产生涝灾及周围没有污染源的地块。大棚坐北向南,子午线方向偏西5°与后墙成直角。在连片规划建棚的地块,为防止前棚对后棚的遮阳,在北纬36°以南地区最低南北宽不少于23米规划一个棚,在北纬36°~38°地区最低南北宽不少于25米规划一个棚,在北纬38°~41°地区最低南北宽不少于27米。棚长东西50~150米,大棚内径长最低不低于40米。

(2)建墙体:先把后墙和两山墙的地基宽度画出,8米宽铺底。用链轨拖拉机轧实墙体地基。用挖掘机从棚前取土,摊平在墙上,每上40厘米土用链轨拖拉机轧一层,共轧8层,建成地面以上高3米(棚内地面下挖0.7米,棚内后墙高共3.7米)、顶宽3米的墙体。将墙体切成墙顶宽2米、内墙面向北倾1.2米左右。切两山墙时南口比北口宽1.5米左右,成簸箕口形。墙体开切时应备好6米宽、0.6毫米厚、长度比墙体略长的护墙膜,下雨前盖上护墙膜,以防遇雨塌墙。

(3)平整地面:切墙的同时将棚内的地面整平。为便于浇水,进棚口一端比棚另一端每100米高10厘米沉实地面。棚内地面是切墙下来的松土,为防止以后地面下沉,所以先放大水沉实地面。地面沉实后会出现高低不平,要再次整平。

(4)埋立柱:先埋后排立柱,用4.9米长的水泥立柱,低部距后墙0.8米埋设,每1.8米一根,埋深0.6米,顶端向北倾斜0.5米,埋柱时先埋设东、西两头及中间的3根立柱,在柱的顶端拉一道东西线,使所埋的立柱高度、斜度整齐一致。

埋前排立柱,用1.9米长的水泥立柱,离后墙11.8米,每3.5米左右一根,埋深0.6米。第二排立柱,用4.65米长的水泥立柱,离后墙3.2米,每3.5米左右一根,埋深0.6米。第三排立柱,用4.1米长的水泥立柱,离后墙6.1米,每3.5米左右一根,埋深0.6米。第四排立柱,用3.3米长的水泥立柱,离后墙9米,每3.5米左右一根,埋深0.6米。

(5)上后坡斜棒:将2.7米长的后坡棒的前端压在后排立柱上,并伸出后排立柱中间0.3米,用铁丝固定。后端埋在墙体内,后坡斜棒要求倾斜45°。

(6)埋地锚:在大棚东西两山墙外1米处各挖一条宽0.5米、深1米的地锚沟,将地锚均匀埋在沟内(每头埋70个地锚),地锚铁丝扣露出地面20厘米,填土后灌水沉实。

(7)拉后坡钢丝:用26号镀锌钢丝,每10厘米拉一道,最上端离后坡棒顶端10厘米拉一道双钢丝。

(8)上钢管梁:用2条6米长、直径5厘米的(厚壁3毫米以上)镀锌钢管焊接成12米长的梁,将梁的后端焊接上长26厘米、宽5厘米、厚0.5厘米的带钢,用铁丝固定在后坡斜棒的顶端上面,并靠在后坡斜棒上用力绑好,然后将钢管梁固定在第2~5排立柱上,前端与第5排立柱齐平。在钢梁的最前端底面焊接上长5厘米、直径为12毫米的螺纹钢,将其插在前排立柱顶端的空内。

(9)修山墙:将山墙根据上好钢管梁的弧度进行整修,将洼的地方补平,将高的地方修掉,使之与钢管梁弧度一致。

(10)埋垫线边棒:将直径不低于10厘米的木棒或水泥檩条顺着山墙上端外沿埋好,以防钢丝勒入土墙内。

(11)上前坡钢丝:用26号镀锌钢丝,从棚前坡面的最上端(最北边)头10道钢丝每20厘米间距拉一道,再向前10道钢丝每25厘米间距拉一道,再向前10道钢丝每30厘米间距拉一道,再向前10道钢丝每35厘米间距拉一道,最前面的一道钢丝在距钢管顶端3厘米的位置拉双钢丝,两端拴在地锚上用紧线机拉紧。

(12)拉吊菜钢丝:在拉棚面钢丝的同时顺每排立柱拉一道吊菜钢丝,共5道,距地面2米固定在每个立柱上。

(13)上小竹竿(垫膜杆):用直径4厘米、长8米的实心小竹竿,每间5道,每道2条小竹竿对头用。具体上法:即在钢梁两侧30厘米处各上一道,然后均匀上中间3道,约间隔0.7米。

(14)上棚前竹片:用长1.8米、宽3.5厘米的竹片,每道竹竿上各绑一根,将竹片上头0.4米绑缚在棚面竹竿上,下端埋在离前排立柱0.7米处的地下。

(15)包防护布:在竹片和竹竿的连接处用布片或小薄膜将突起点包好以防硌破薄膜。(www.daowen.com)

(16)上后坡:①上后坡竹片。用1.7米长的竹片每30厘米一条,纵向捆绑在后坡钢丝上。②铺后坡膜。先在后坡钢丝上铺一层6米宽、0.8毫米厚的农膜,北边距后墙20厘米。③铺后坡草帘。先东西铺上一层,北边压在后墙上20厘米,然后用4~5米长的草帘南北铺,再在棚最顶端向南30厘米处东西拉一钢丝,将草帘绕过来再铺平,随后也将农膜从钢丝处折回包住草帘,同时盖住墙体。④上珍珠岩。每3米用1米3,成袋摆在后坡上,南高北低呈坡状。⑤上后坡土。用棚墙外的松土压在后坡上,高度比棚脊略低,呈小坡形,踩实。

(17)棚前地面整理:从前排立柱向南2米,整高出棚面0.5米的土岭,在土岭南面挖一道0.6~0.8米深的沟,以防雨水流入棚内。

(18)埋拴压膜线地锚:在棚前竹片外15厘米处每间均匀埋2个地锚,用直径2.6毫米的钢丝拴2块砖,埋深50厘米,上面露出地面10厘米。再在后坡上面离风口0.8米处东西拉双道26号钢丝,以备拴压膜线和草帘用,并在后墙外面半腰处每间埋一个地锚,以固定此钢丝,用8号地锚铁丝埋深0.5米。

(19)上膜:选用宽12.5米、长是该棚内径长加8米、厚0.8毫米的EVA膜(也可用聚氯乙烯无滴膜)。先将膜的北边和距南边1.5米处粘两道3厘米宽的窟兜。在无风(小风)的晴天,将前坡面大膜顺在棚前(注意膜有正反面)。用26号钢丝穿在大膜的两个窟兜内。将两山墙上的高点去掉,凹点用土填平,然后铺上一层草帘或塑料编织袋,以防硌破薄膜。为防止上膜期间起风,在上膜前先每间拴好一条压膜线放在后坡上备用。每两间一个人将膜抱起放在肩上,登上棚面先将膜放在棚前坡面中间,然后将膜上下展开,铺在棚面上。

将膜的一头用竹竿卷好固定在山墙外的地锚上,将膜上下左右拉平。棚顶留1米左右的放风口,再将膜的另一端用竹竿卷好拉紧后固定在山墙外的地锚上,并将上下两个窟兜内的钢丝用紧线机拉紧固定好。膜上边的钢丝在每个钢梁处固定一下,下边钢丝用压膜线固定在地锚上,然后每间压一条压膜线。

用3米宽、0.8毫米厚的无滴膜在下边粘一道,再在距1.2米处粘一道窟兜并穿26号钢丝,盖在放风口处固定好钢丝(注意防风口膜和前坡大膜重叠30厘米左右,固定前一条钢丝时不要过紧,否则会影响放风口的开放),然后将膜北边20厘米埋入土中,每间再拉一条压膜线,可压住放风口膜和前坡膜。

(20)上防虫网:将1.2米宽40目的防虫网固定在前放风口和棚顶放风口上,以防害虫进入棚内。

(21)修水渠:在棚内靠后墙的走道处修一条宽60厘米左右的水渠,用水泥处理好,以防浇水时洇湿后墙。该渠既是走道又是水渠。

(22)安放风口滑轮:为方便放风口的开闭,每7米安一组,每组用3个滑轮。

(23)山墙压膜护膜:在山墙膜上用塑料编织袋装大半袋沙排压在山墙上,可压住膜防风刮起,又可防止人上下踩破农膜,还可挡风,防止草帘被风刮起。

(24)盖看护房:在棚靠路的一端山墙上开一个门口,门外盖一个看护房(又叫缓冲房),可在冬季防止开门时冷风直吹进棚。

(25)盖草帘:用14米长、1.5米宽、3厘米厚的草帘,每个草帘的干草重在70千克左右。根据棚长,每米盖一个草帘。

(26)盖浮膜:晚上盖上草帘后,在草帘上再盖上一层宽16米、厚0.8毫米和棚等长的农膜,这层膜叫浮膜,又叫防雪膜。

(27)备压膜沙袋:棚顶和两边每1米备好一个小沙袋,棚的前边每2米备好一个,以备风天压浮膜用。

(28)安卷帘机:最好每70米左右安一个前置式卷帘机。

(29)吊门帘:在棚和看护房连接的通道两端门口处挂两个棉门帘,可防风、保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