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中国传统纺织业更为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从技术上讲,束综提花方法和多综多蹑机构相结合,逐步推广,纬线显花的织物大量涌现。就材料而言,有毛纺、麻纺、棉纺和丝纺。就产品而论,有布、绢、丝、纱、绫、罗、锦、绮、绸、褐等。
1.丝织业
隋代至唐前期,大体上是北方善织绢,江南盛产布。各地生产的丝织品种类和花式都很多,争奇斗艳,十分精美。河北、四川是丝织业的主要生产区域,这些地方所产的绫、绢、锦等纺织品质量都很高。以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亳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而定州(河北定县)的绫绢产量最多,每年要向皇室进贡1500多匹。江南的丝织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其中又以苏州、南昌等地的丝织业最为兴旺。当地纺织品原料供应充足,一年蚕四、五熟,织布工能夜中浣纱,次晨成布,形成有名的特产“鸡鸣布”。
盛唐、中唐以后,丝织品不仅品种多,而且生产规模更大、产量更高。例如,当时的纺织中心定州,有一位名叫何明远的富豪,开办了一家丝织作坊,置有绫机500张。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另外,盛唐时期有许多地区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纺织名牌产品。
比较有名的产品有明州产的吴绫,凡数十品;浙西产的缭绫,因其质地优良,备受人们欣赏。此外据《旧唐书》记载,四川出产的金银丝织物十分华丽。唐中宗李显之女安乐公主出嫁时,四川献上来的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鸟子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见之”。可谓巧夺天工,反映出唐代纺织技术的高超水平。
知识链接
妓鞋行酒成时尚
以妓鞋行酒的怪俗在元代就已出现,至清代更为盛行。《香莲品藻》的作者方绚曾作《贯月查》,专门记述了此种游戏:先取小脚女人的鞋,模仿投壶仪节,让客人往鞋中投掷果子,以是否投中论输赢,旋即以小鞋作酒杯豪饮。在方绚看来,裹足之小鞋弯弓纤妍宛如贯月,投以果子,又如星之贯,以鞋行酒,巡视于座中酒徒,又似“浮查”,所以文章取名为“贯月查”。更令人生厌恶心的是,游戏之中的小鞋是从陪宴妓女的脚上现场脱下的。
《贯月查》中还记载有一种妓鞋行酒的游戏,更是变化多端:妓鞋在客座中传递,传递时口数初一、初二以至三十的日子;而传递者手执妓鞋的姿势则随日子的不同而变化,或者鞋口向下,或者鞋口向上,或抓鞋底,或者平举,或者高举,或藏于桌下。专有一歌概括这种随时变化的姿势:
双日高声单日默,初三擎尖似新月。
底翻初八报上弦,望日举杯向外侧。
平举鞋杯二十三,三十覆杯照初一。
报差时日又重行,罚乃参差与横执。(www.daowen.com)
唐代的丝绸产品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亚和欧洲、非洲等地,极受欢迎。当地人把丝绸看做是光辉夺目、巧夺天工的珍品。1969年,在新疆阿斯塔那发现唐锦袜,在大红色袜底上织有各种禽鸟花朵和行云图案。这图案是采用纬锦法起花的。
锦的织法有经起花和纬起花两种。六朝以前的织锦以经起花为主,隋唐以后,则以纬起花为主。纬起花法是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纬线同一组经线交织,用织物正面的纬浮点显花。这种织法的特点是容易变换色彩,图案色彩丰富。
2.棉麻毛纺织
棉纺织在唐代也有较显著的发展,当时西北的吐鲁番和南方的云南、两广、福建等地,各族已愈来愈普遍地种植棉花和生产棉布。
木棉纺织是晚唐时发展起来的一个纺织新品种。桂林产著名的“桂管布”其实就是木棉布。据载,唐文宗时,夏侯孜穿桂管布衫入朝,连皇帝也仿效他,穿起桂管布的衣服。于是,满朝官员也都争相效仿,导致桂管布价格骤然昂贵。
古代腰带
隋唐时期,葛已趋于淘汰。麻织品则在前代的基础上屡有创新,不仅技术有了很高水平,织品的种类更加丰富多彩。有细白布、苎布、班布、蕉布、细布、丝布、布、竹布、葛布、练布、麻赀布、楚布等十几种。其中黄州(湖北黄冈)的赀布就被列为第一等。此外据嘉泰《会稽志》记载,浙江诸暨的“山后布”即皱布所用的麻纱,就专门增加了强拈,因此,织成的布精巧纤细,几乎已经达到丝织品中罗的水准。如果将这种苎麻织物放入水中,由于吸水收缩,还会形成颗粒一样的谷纹来。
隋唐时期境内毛织品的主要产地仍以河西地区为主。西州的毡、兰州的绒,都行销全国。
3.印染技术
在发达的纺织业的直接影响下,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发明了新的印染方法,技术又有新的提高和创新。这些直接导致了唐代的印染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传统印染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的官营印染业分工很细,共设有青、绛、黄、白、皂、紫六作,可以同时染出各种美丽的彩色布匹。
隋唐时代人们还很重视染料的研究。据《唐本草》记载,苏枋木是古代主要的媒染性植物染料,这种乔科树木中含有一种名为“巴西灵”的红色素,可以对织物进行媒染染红。枦木和柘木中含有色素非瑟酮,染出的织物在日光下呈现带红光的黄色,在烛光下呈光辉的赤色,这种神秘性光照反差,使它成为古代最高贵的服装染料。隋文帝就穿着这种颜色的衣料织成的“柘黄袍”听朝,从此直到明代,“柘黄袍”就成了皇帝专用的服色。
在新疆出土的唐代刺绣品,底色就有大红、正黄、叶绿、翠蓝、宝蓝、绛紫、藕荷、古铜等。足见隋唐时的印染工匠们对颜料及染色工艺已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了很高的印染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