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欧的势力卷土重来。如果说太阳从东方升起,那么在地理位置上最早迎接阳光的意大利人,当然是站在了这场反击的前沿。何况,他们还拥有古罗马文明这样一份丰厚的遗产。
进入9世纪之后,以贸易而非海盗为目的的意大利商船,为地中海再次带来了活力。这些商船正是来自阿马尔菲、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历史上将它们称为“四个海上共和国”。
这4个国家兴起于公元9世纪初,14世纪下半叶到达顶峰,之后因土耳其的不断攻击以及哥伦布、达·伽马等开创的大航海时代,于15世纪末期走向衰落。在此之前,它们绝对可以说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追寻昔日的荣光,意大利海军以及商船的旗帜用的都是上述图案。不过,如今的地中海霸主是美国和俄罗斯,这似乎是反映意大利人性格的典型例子,当他们单独行动时,往往颇有建树,聚在一起,反而一事无成。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他们单打独斗、互比高下的时代,也就是地中海属于他们的海的那个时代。
如果问为什么这4个城市会发展成海洋国家,我想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可以给出一定的解释。
首先是位于那不勒斯湾附近的阿马尔菲。由于那不勒斯湾西端的波佐利(Pozzuoli)在古罗马时代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所以,阿马尔菲人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从地势上来说,它面积狭窄,只有巴掌般大小,不适合耕地,再加上陆路交通也很不方便。现在,如果有机会从海上眺望来往于萨莱诺(Salerno)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公共汽车,可以看见它在横穿阿马尔菲时,在山道上每拐一个弯都要按一声喇叭,仿佛警笛长鸣。如今能够通车的公路,情况都尚且如此,在1000多年以前,这里大概就是一块陆地上的孤岛。阿马尔菲的男人们,除了出海别无生计可寻。
在出海求生路这一点上,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与南部的阿马尔菲情况极其相似。
热那亚也是背靠山岭,城中多斜坡,没有像样的农耕地。今日的热那亚作为意大利的第一海港,高楼耸立,令人眼花缭乱。即便如此,它仍然算不上是一个环境良好的居住之地。环形高速公路上的隧道一个接一个,刚露出点光亮,又进入黑暗。人们只能在光明与黑暗交替之间,匆匆一瞥海的模样。(www.daowen.com)
不管怎么说,热那亚的陆地状况比阿马尔菲还是要好一些。从古罗马时代起,这里就铺设了连接罗马与南法里昂的奥勒里亚大道(Via Aurelia)。同时,这里也是罗马与马赛之间的海上中继站,因此,热那亚男儿的身上自古便流淌着水手的血液。
有关威尼斯的部分,已经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地讲述了它的诞生经过,这里就不再重复。威尼斯虽然不是群山环抱,但土地面积仅够人们居住,几乎没有任何耕地,交通完全依赖船只。可以说,地理条件比阿马尔菲和热那亚更为恶劣。
4个“海上共和国”中,唯有地处意大利中部的比萨,情况略有不同。它并不临海,是流经佛罗伦萨的阿尔诺河(Arno)入海前的河畔城市。
比萨最初发迹于古罗马时代奥勒里亚大道穿越阿尔诺河之处。当时的奥勒里亚大道距离海滨很近,如今海岸线则向内陆后退了15公里以上。
由于比萨是河岸城市,因此,周围的耕地面积相对丰富。不过,缺点是必须为大型船舶另外建造临海的港口。它是这4个“海上共和国”中最早发迹的一个城市。
话说回来,比这4个“海上共和国”条件更好的天然海港,在意大利另有其处,比如那不勒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不勒斯没有发展成海洋国家是因为它拥有广阔的平原,农产丰富。耕地在中世纪是价值最高的资源,所以那不勒斯就算拥有优质的天然港口,也没人愿意选择危险的海上营生。
那么,是不是所有没有“资源”的临海城镇,都发展成海洋国家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在类似的众多城镇中,唯有4个地方的居民活跃于海上。与阿马尔菲自然条件完全相同的索伦托(Sorrento),最终也没成为海运国。情况相似,结果不同,历史现象往往不能一概而就,这也是历史的有趣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