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后,北欧的圆形船,传到了地中海流域。它是一种吃水线较高的四角帆船,叫“柯克船”(Cocca)。由于它节省人工,即运输成本,因此受到了意大利海洋城邦国家的注目。
首先,帆船与加莱船相比,原本人工费就比较低,另外,四角帆还可以根据风力的强弱,随意调整风帆的面积大小。而三角帆则需要卸下帆桁换上其他的风帆,或者是推着帆桁变换方向。操作的简单化,意味着减少了劳力。
如第二章中所述,地中海流域风向多变,仅靠四角帆航行,会浪费不少时间,于是出现了三角帆和四角帆并用的方式。
北欧帆船的另一长处是船舵的位置。由于加莱船的船尾呈锐角,因此必须左右各设一个舵。圆形船的船尾是直线型的,所以只需要一个船舵,便于操作。很快,两个舵的大型帆船就在地中海消失了。原本意指北欧船的“柯克船”,成了圆形帆船的统称。
就在这个时期,作为地中海海洋国家代表的威尼斯和热那亚,不得不面临船舶结构的选择。
热那亚最终决定全力投入大型帆船,甚至建造了千吨以上的船只。热那亚港口水深,而且他们的主要商业航线是从西地中海跨越大西洋,再加上无法确保划桨手的数量,因此使用大型帆船对他们来说比较便利。说实话,大型帆船非常适合热那亚人那孤注一掷的独行侠气质。
而另一方的威尼斯,尽管也追赶船舶大型化的风潮,但依然坚持以加莱船为主的一贯方针。一直要到15世纪初,他们才开始建造作为军船用的大型帆船,最大型是720吨级。
威尼斯港口的水位浅,大型帆船在亚得里亚海无用武之地。当然最大的理由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在东地中海一带,与不得不越过大洋的热那亚相比,大型帆船的使用率很低。另外,威尼斯可以从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招募划桨手,与人口只有威尼斯的一半,而且周边没有类似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这样的劳力供给地的热那亚相比,减少船员数量并非是威尼斯特别迫切的问题。
以往的加莱船称“GaleaSottile”(细身加莱船),大型化之后叫作“GaleaGrossa”(宽身加莱船),由于是为商船而开发,所以又称加莱商船。两者的差异不仅是船体的宽度。
宽身加莱船 细身加莱船
长 46米—47米 40米(www.daowen.com)
宽 7米—8米 5米
高 3米 2.4米
摘自弗雷德里克·C.莱恩(Frederic C.Lane)的《威尼斯的历史》(Storia di Venezia)
“细身”船的桅杆是一到两根,“宽身”船一般都是三根。而划桨也从原本两人并排的“布雷米”(Bireme),变成了三人并排的“特雷米”(Trireme)。大型化后,船的受风阻力变大导致速度减慢,因此需要通过增加船帆和划桨手的数量来加强动力(速度甚至超过以前)。船大了运载量自然提高,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
节省人工意味着成本降低,利润自然有所增加。相对于热那亚大型帆船每位船员可拥有10吨货物的运载量,威尼斯的加莱商船每个人只有1吨的份额。威尼斯是如何弥补这之间的差距的呢?
首先,作为威尼斯固定航线主力的加莱商船,必须优先运载香料等高价货物,因此缩减了不少差距。不过,真正能让威尼斯与热那亚抗衡的武器,是航线的安全性和定期性。威尼斯人凭借航行安全、航期稳定这两个优势,不仅可以和东方的卖家讨价还价,压低产品的价格,而且快速的资金运转,也增添了高利润的可能性。虽然在那个时期已经出现了海上保险制度,但没有哪个威尼斯商人会为走固定航线的加莱商船上的货物去购买保险,因为他们对固定航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绝对的信心。
其次,热那亚虽然有大型帆船,但千吨级的毕竟数量极少。哪怕普通级别的大型帆船,仍然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人员以便船只正常运转,不可能过分精简。此外,为了航行的安全,还必须配备一些专门的战斗人员。基于同样的理由,即使到了17世纪,英国的商船仍然规定每位船员只有5吨货物的运载量。因此,除了极少数的例子之外,热那亚大多数船只的情况应该也是这样。
再次,如果帆船的大小不一,也就是说船只速度不同,是无法组成船队的。而热那亚人又是最受不了步调一致的,他们的船大大小小,按照不同的船速,各走各的路。这样,自然会增大风险。热那亚的保险制度之所以发达,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每一次航海,他们要支付大约是货物总额的两成的保险金。
综合以上两个竞争对手的各自利弊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威尼斯选择加莱商船作为规定航线的主力,是没有错的,他们绝对有能力对抗换成了大型帆船的热那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