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为什么说公元年月成了耶稣升天节

为什么说公元年月成了耶稣升天节

时间:2023-05-1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998年5月,耶稣升天节当日,彼时37岁的元首皮耶托·奥赛罗二世,率领着众多军船,从威尼斯港扬帆起航,驶向目的地扎拉。为获得保护,这些代表将宣誓效忠威尼斯。仪式结束后,元首迅速地采取了行动。公元1000年前后的亚得里亚海周边图就这样,威尼斯通过在陆上建立起的要塞和海上巡逻的军舰,成功地担当起了亚得里亚海“警察”的职责。担任“警察”意味着成了大国。除了应急,还有预警机制。

为什么说公元年月成了耶稣升天节

公元998年5月,耶稣升天节当日,彼时37岁的元首皮耶托·奥赛罗二世,率领着众多军船,从威尼斯港扬帆起航,驶向目的地扎拉(Zara)。在那里,亚得里亚海东岸城市的20多位代表正在恭候他们的光临。为获得保护,这些代表将宣誓效忠威尼斯。

宣誓仪式庄严隆重,唯独缺少了莱西纳(Lesina)和库佐拉(Curzola)两个岛屿的代表。

仪式结束后,元首迅速地采取了行动。在威尼斯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未效忠的两岛的居民不得不俯首称臣。所幸,威尼斯军队的做法有别于当时战争的惯例,他们不杀投降者。

海盗被彻底打败了。实际上,在威尼斯军溯河而上,展开大规模歼灭活动之前,斯拉夫海盗已经溃不成军。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人们不用再为海盗的袭击而胆战心惊。拜占庭皇帝非常满意这次的胜利,为犒赏奥赛罗二世的辛劳,赐予他“达尔马提亚公爵”(Duke of Dalmatia)的封号。

在如此天时地利的好条件之下,换作欧洲其他地方,势必会立即展开征服领土的行动。然而,威尼斯共和国却没有这样做。或许应该说,人口不足5万的威尼斯,即使有此心也无此力。对于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诸城市,不管是自愿臣服,还是靠武力征服,只要对方宣誓效忠,威尼斯共和国都给予它们几乎完全的自治权。威尼斯承担海上维安,而这些受到保护的城市,则同意向威尼斯提供港口、淡水、食物以及船员。

当时,斯基亚沃尼(Schiavoni)地方出身的船员居多,威尼斯至今还有一个叫作“斯基亚沃尼堤岸”(Riva degli Schiavoni)的港口。

不仅是地名,亚得里亚海东岸各个城市,几乎都维持了原来的政治体制,法律、风俗等一切不变。大概是因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先属于罗马,后属于拜占庭的同种文明圈,所以这种统治方式才能成功。事实上,威尼斯打击海盗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流血之后,立即用智慧想办法将昔日的敌人化为今天的朋友。

维安任务名义上是保护他国,实为保护自己。但对威尼斯而言,长期扮演亚得里亚海“警察”的角色,其实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首先,要从北向南,沿线建起坚固的城塞。这些地方包括波拉(Pola)、扎拉、希贝尼克(Sibenik)、斯帕拉托(Spalato)、莱西纳和库佐拉两岛、拉古萨(Ragusa)、卡塔罗(Cattaro)、斯库塔利(Scutari)和位居亚得里亚海出口的发罗纳(Valona),以及加莱船(galley,桨帆船)一天航行所能抵达的城镇。港口附近,需要建造可以维修船舶的造船厂和存放货物的仓库

除此之外,还必须在那些地形复杂的峡湾、港湾深处等战略要地建立起无数的要塞或高塔,地形越复杂,所需要塞和高塔的数量越多。时至今日,我们去这一带旅行,还能见到当年威尼斯人建造的要塞遗址。要塞遗址的数量太多,以至于旅游者一路走到意大利本土时,再也激发不起好奇心。这些要塞造得都很结实,近年发生的地震,对它们也没有任何影响。可见,威尼斯人不仅擅长经商,建造要塞的技术也非常了得。

公元1000年前后的亚得里亚海周边图

就这样,威尼斯通过在陆上建立起的要塞和海上巡逻的军舰,成功地担当起了亚得里亚海“警察”的职责。担任“警察”意味着成了大国。从此之后,直到18世纪威尼斯共和国灭亡,亚得里亚海一直被称为“Golfo di Venezia”,即威尼斯湾。所以在中世纪的地图里,是找不到“亚得里亚海”的。(www.daowen.com)

名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的作者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曾经这样评价过威尼斯:亚得里亚海之所以能长期作为威尼斯湾存在,是因为威尼斯人没有像商人般依赖金钱,而是靠鲜血换取亚得里亚海的控制权。也有人因此讥讽布罗代尔过分情绪化,不像学者。我觉得是这些人不懂亚得里亚海的历史。斯基亚沃尼人没有反抗威尼斯的统治,或许是因为彼此都是继承了古罗马的传统,同属拜占庭文明圈的拉丁民族,但这个地区不久之后成了匈牙利王的领地。另外,从南意大利到西西里一带,先后也被阿拉伯人、诺曼人(Normans)所统治。与这些征服者的统治方式不同,威尼斯不征用被占领区的人民当士兵,仅这一点就很不利。因此说威尼斯“死守制海权”,绝没有言过其实。

话说回来,由于只考虑军事上的意义,一开始我对“死守制海权”,尽管大脑能理解,心里却总也产生不了共鸣。为此,我走访了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各个城市;在逐一调查了威尼斯人留下的遗迹之后,才全身心地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

元首皮耶托·奥赛罗二世,即威尼斯共和国,决定在海上建设“高速公路”。

在现代,陆地上的高速公路,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加油站,甚至还设有零部件齐全的小型修理工厂,以便故障车辆的应急处理。人们出行前,不必带上大量的三明治、饮料等食品,公路沿线不仅有餐厅、商店,就连汽车旅馆和简单的诊所,不用离开高速,也都能找到。在彼时,威尼斯人打算在海上实现的就是这种保证旅行安全和节省时间的出行方式。

现在,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人们只要跑到有SOS(国际求救信号)标示的电话亭打电话给附近的加油站,就会有救援车来。当年威尼斯的“海上高速公路”也有类似的应急措施。只要船不偏离既定的航线,悬崖上的要塞便能接到求救信号,派出救援船去抢救。除了应急,还有预警机制。就像现在高速公路入口处张贴的例如“亚平宁山(Apennines)大雪,请使用防滑链”等告示一般,在威尼斯商船途中停靠的港口,会对航船前往的目的地的政局、是否需要加强武装等做事先的提示。向航船提供有效的情报,是停泊港的职责之一,或许应该说它是威尼斯驻守各友邦的领事们(consul)的最重要的工作。

情报的来源,除了一部分来自本国,大多来自进港船只的船长们的报告。向领事提供消息,是船长的义务。不过天气报告不在要求之内,这大概是因为即使不听消息,那些经验丰富的水手只要望一望天空的模样,闻一闻大气的味道,就能推算出未来三天吹的是不是scirocco(从非洲吹向南欧一带的非洲热风)了。

历史上以高速公路模式的建设事业,唯一可以与威尼斯媲美的,是古罗马人建立的罗马大道。两者都是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理念完全一致。不同的是,罗马道路大多建设于未开化地区,因此必须在马车一天的行程距离内,定点建造住宿及其他服务设施。而威尼斯的“海上高速公路”则是选在已存在城镇,整顿原有的设施,不需要从零开始。

不过,威尼斯人的任务不能说就一定比古罗马人轻松。顺便提一下,英文mansion(大厦、宅邸)的词源,就是来自拉丁语,意思是罗马大道旁的住宿地。欧洲现在不少的城镇,都是从古罗马时代街道沿线的客栈发展起来的。对于务实民族而言,不管是新建或改造,理念是基本相同的。

如果威尼斯人只满足于鱼和海盐的买卖,是不用如此劳师兴众的。但倘若想以地中海为舞台拓展生计,那么就必须将海上航线高速公路化,并且防守得固若金汤。对威尼斯人而言,亚得里亚海作为“威尼斯湾”存在,是一个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

这番大业的基础设想及其实践,来自一位30多岁的青年,也是合乎情理的。正因为年轻,才不会产生明天可能会死之类的消极想法。30岁伊始,以后至少还有20年的寿命,所以能制订出详细周全的计划。虽然皮耶托·奥赛罗二世在担任元首17年后死去,但他所指出的方向,一直到威尼斯共和国灭亡,在长达800年的岁月里,始终是威尼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政策。

威尼斯的“高速公路”,借由200年后发生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经希腊延伸至君士坦丁堡,彻底完成了建设。(有关这部分,我将在第三章详细叙述。)这很好地证明了在整个欧洲充斥着十字军思想之际,威尼斯仍未丧失其一贯的务实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