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耶托托奥赛罗二世上任后的历史变迁

耶托托奥赛罗二世上任后的历史变迁

时间:2023-05-1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元首皮耶托·奥赛罗二世画像尤其是威尼斯,政治上附属于拜占庭帝国,地理上接近神圣罗马帝国,立场非常微妙。在皮耶托·奥赛罗二世上任前的半个世纪,两派之间的流血纷争从未间断,甚至有元首因此遭流放或被刺杀。奥赛罗二世上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992年5月,拜占庭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签订了一项条约。如果这项条约仅仅是对以往内容的再确认,就不能将之称为奥赛罗二世的胜利。元首奥赛罗二世虽然年轻,却深谙外交之道。

耶托托奥赛罗二世上任后的历史变迁

海洋致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商,另一种是当海盗

新生的海洋国家威尼斯,选择了前一种方法。因此,他们首先要应付的对手,自然就是威胁到商船航行安全的海盗。

打击海盗——这对于决定走向海洋的威尼斯人而言,是继建国之后的又一项国家级规模的重大事业。

我曾经去亚得里亚海的东岸旅行。那里以前是南斯拉夫的领土,后来分别属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以及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令我惊讶不已的是,掠过眼前无数的峡湾及其复杂的构造,与对岸的亚平宁半岛从威尼斯向南至布林迪西(Brindisi)呈平缓曲线的地形,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海盗而言,这里地形肯定是绝佳的基地。他们埋伏在峡湾里,一旦收到发现商船的情报,立即驾驶快船出击。抢劫之后,也不愁没有藏身之地。难怪海盗猖獗的地区不在亚得里亚海西岸,而是集中于东岸。10世纪时出没于亚得里亚海的海盗,是因拜占庭帝国的衰退而势力渐长、逐渐南下的斯拉夫人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最深处。威尼斯人要想与东方做生意,除了穿越亚得里亚海以外别无他径。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东岸海盗猖獗,为什么不避而远之,沿着西岸航行呢?

从航海必需的诸条件来看,西岸就算能走,也不是一条理想的航线。与大洋上风向很少改变的贸易风(信风)不同,地中海,包括一部分亚得里亚海的风向,时常不定。在这片海域航行,几乎没有连日顺风扬帆的可能。为了等待顺风,船必须经常靠岸停泊。正因为如此,威尼斯的商船不得不选择沿岸的航路。与海岸线平坦的西岸相比,东海岸岛屿众多,到处有深入的峡湾,对避开逆风非常有利。总而言之,对海盗有利的地形,对水手同样有利。

对威尼斯人而言,打击海盗,并非赶走他们就了事了。为了确保商船一路的安全,必须建立停泊港,即基地。公元1000年前后,一个同时可以击退海盗与建立基地的好时机来临了。一位年轻人以万全的准备和果断的行动,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皮耶托·奥赛罗(Pietro Orseolo)15岁的时候,其父皮耶托·奥赛罗一世当选为元首。可是两年之后,原本就信仰笃厚的奥赛罗一世,放弃了元首大位,隐遁修道院。13年以后,儿子当选,时年30岁,是史无前例的年轻元首。

公元991年就任元首的皮耶托·奥赛罗二世,接手的是一个内外形势都很不稳定的国家。

当时的欧洲世界两股势力拉锯。拜占庭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都自诩是古罗马帝国的后继者,凡事必争,互不相容。

元首皮耶托·奥赛罗二世画像

尤其是威尼斯,政治上附属于拜占庭帝国,地理上接近神圣罗马帝国,立场非常微妙。经过漫长的岁月,威尼斯已积累起相当的海上实力,因此也成了两股势力拉拢的对象。不管是拜占庭帝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都开始积极地在威尼斯国内培植各自的支持者。

鉴于政治上或是地理上的理由,威尼斯国内原本就存在着支持拜占庭帝国以及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两个派系。再加上外部的煽风点火,内部的矛盾愈发激烈。在皮耶托·奥赛罗二世上任前的半个世纪,两派之间的流血纷争从未间断,甚至有元首因此遭流放或被刺杀。奥赛罗一世放弃元首的地位,隐居修道院,也许就是为了逃避派系间的斗争。

然而,年轻的元首与其父不同,他没有逃避。那时的威尼斯,或许可以说是面临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危机。与外部势力相勾结的国内各派纷争持续不断,这种情况向来是意大利城邦国家的特色。如果威尼斯不是在这当口消除了动乱的根源,它会像其他亚平宁半岛的国家一样内患连连,不可能在日后成就宏伟大业。年轻的元首为威尼斯共和国未来的发展,成功地铺平了道路。

奥赛罗二世虽然年轻,但不鲁莽。打击海盗,不仅是赶走他们,就像金币有正反两面,确保商船的基地,才能真正解决海盗出没的问题。(www.daowen.com)

以前,也有几位元首亲自率领战船出海讨伐海盗。但结果都是胜负参半,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基于保证商船航行安全优先的考虑,威尼斯甚至像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其他城市一样,每年向海盗支付贡金。然而,这种做法是承认自己弱势的立场,属于一种最不可靠的保证。彻底摆脱近邻的威胁,是迟早要解决的问题。初上任的元首,虽然没有立即出征,但他停止了向海盗交付年贡。与此同时,为即将展开的行动,开始了周全的准备。

奥赛罗二世上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992年5月,拜占庭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签订了一项条约。内容和从前的一样,威尼斯共和国在拥有完全独立性的前提之下,依然维持作为拜占庭帝国附属国的地位。经济上,继续享有在拜占庭帝国境内通商的自由。如果这项条约仅仅是对以往内容的再确认,就不能将之称为奥赛罗二世的胜利。之所以说胜利,关键是以下的条款:

威尼斯商船停靠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港时,只需要交纳2苏尔多(soldo)金币,加上离港时的15苏尔多金币,合计17苏尔多金币。

在此之前,威尼斯和热那亚(Genoa)等其他国家一样,必须支付30苏尔多金币的码头税。如今可以节省13苏尔多金币,而且只有威尼斯的商船享有此特殊待遇。君士坦丁堡是当时东方贸易的中心地。少了近一半的码头税,对于威尼斯商人而言,无疑是一笔极大的红利。威尼斯商人与他国商人的待遇差别,显示在他们销售的从东方带回的商品价格上,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成了威尼斯海洋贸易飞跃性发展的一大基础。

在享有优惠的同时,威尼斯也被要求承担相应的义务。然而,这项义务不仅对威尼斯人无害,反而是他们内心期待的结果。拥有广阔领土的拜占庭帝国,东面有塞尔柱土耳其(Selcuklu)的威胁,南面受到阿拉伯人的侵略,始终麻烦不断。因此,它打算利用威尼斯的海军,来保护其西部的领土安全。

驱除斯拉夫、撒拉逊(Saracen)海盗,取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原本就是威尼斯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就算拜占庭帝国不提出要求,他们自己早晚也要出手解决。现在,帝国给了一个亚得里亚海“警察”的职务,对威尼斯而言,以后就是师出有名了。

师出有名的功效,不在于行动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而在于可以巧妙地掩饰真正的目的。同时,又可以在事前堵住周边那些一旦有风吹草动便蠢蠢欲动的强国的抗议之声。

元首奥赛罗二世虽然年轻,却深谙外交之道。选择盟友,最好是强国,而且离威尼斯越远越好。因为就算是国力不强的盟友,多少也会被其所牵制。如果对方是大国,则更是后患无穷。邻近的盟友,往往比邻近的敌人更难对付。

元首结交远方盟友的政策,保护了威尼斯。如果选择了神圣罗马帝国,日后势必会卷入引发西欧动荡的皇帝党(Ghibelline)与教皇党(Guelph)的争斗中。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在地理位置上离威尼斯更近,同时也是威尼斯人销售东方商品的大主顾,即便不做朋友,也不能让它成为敌人。

在与拜占庭帝国签订条约两个月之后,元首没同国内的亲西欧派商量,直接派使节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向皇帝提出请求,希望他能保证威尼斯商人在帝国国内,即西欧境内经商的自由。

查理曼以来,神圣罗马帝国一直给予威尼斯在其境内通商的自由(虽然有中断的时期)。威尼斯只是对以前的保证,来做再次确认。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无须威尼斯承担任何义务,因此,相对于有需求的拜占庭,这份保证不太稳定。

4年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奥托三世(Otto Ⅲ)访问意大利,元首奥赛罗二世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他写了一封信,希望奥托皇帝能做他儿子的教父,并将年幼的长子与信件一并送到了皇帝的手上。为了感谢皇帝教父的关照,奥赛罗二世将长子的名字皮耶托,改为奥托涅(奥托的意大利语读法)。在基督教世界中,为孩子命名之父与教子的关系,形同亲生父子。他的此番举动,是向神圣罗马帝国表示双方在精神上的紧密关系。

事前准备已经布置周全,接下来就是捕捉时机,采取果断行动。而这个好时机,正在一点点地成熟起来。面对拒绝缴纳年贡,背后又有拜占庭帝国撑腰的威尼斯,海盗们改变了战术,放弃海上的正面交战,换成陆上抢劫。那些遭海盗施虐的小城人民苦不堪言。

这些小城市在政治上隶属拜占庭帝国,人民自认是拉丁民族,与那些南下的斯拉夫人不同。既然宗主国的拜占庭鞭长莫及,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去向同为拉丁民族的威尼斯求救。而威尼斯共和国奉拜占庭皇帝之命,负责亚得里亚海的防卫,因此,在政治上完全没有僭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