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料库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填充词使用研究

语料库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填充词使用研究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填充词使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且未针对某一学习者群体展开。不同水平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填充词的使用上是否存在不同?由此可见,随着学生水平的增高,填充词的使用频率会随之增加。

语料库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填充词使用研究

刘 芹 巩亚囡

1.研究背景

国内外学者针对英语学习者口语中的填充词现象(er,em,you know,I think,Imean,well,yeah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现象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冠以不同的名称,如填充停顿(Maclay&Osgood,1959;Goldman-Eisler,1968),话语标记语(Schiffrin,1987,1994;Fraser,1990,1999;Schourup,1999;Ran Yongping,2000),小品词(Hasselgren,1998;何安平&徐曼菲,2003),填充词(习晓明,1988;王宏伟,1998;杜世洪,1992;桂诗春,2005;常美霞,2008;贾建军,2008)等。学者们发现该类词汇的使用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是口语表达不可缺少的部分。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利用语料库对学习者填充词使用的研究开始出现,如习晓明(1988)、杜世洪(1992)对填充词概念和作用的介绍,王宏伟(1998)、刘雨轩(2006)对填充词特点的分析,贾建军(2008)对填充词产生原因、潜在意义及功能的研究,常美霞(2008)对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测试环境下口头评论话语中填充词停顿特征的研究等。何安平(2001)对中国大学英语口语表达中频繁出现的well,I think,you see等小词(smallword)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小品词well进行了语篇功能的深入描述,研究其习得发展过程。

但是,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填充词使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且未针对某一学习者群体展开。因此,本研究以在中国大学生中占据较大比例的理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据中国教育部统计,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在全体高校招生计划中占到70%之多,数据来源:http://bbs.eduu.com/thread-307994-1-1.htm l 2011年8月8日),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发掘他们英语口语中填充词的使用情况,以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帮助该类学生提高口语中填充词的使用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2.研究设计

2.1语料来源

本研究中使用的语料来源为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多模态语料库——理工科子库(Multimodal 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Science&Engineering Majors;简写为MSECCL-SEM),涵盖我国五所理工科大学(包括重点院校及地方院校)150个课堂口语小组讨论录像的转写文本,共计85 540词次。语料内容为两至四人一组的讨论,由研究人员事先提供备选话题(主要涉及大学生扩招,城市环境污染等校园生活及社会热点现象),学生自由选择其一,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平均会话时间为6分钟,总量达到750分钟。我们根据学生是否通过大学英语(CET)笔试将他们分成三组:通过CET 6的学生为高水平组、通过CET 4但未通过CET 6的学生为中水平组、未通过或未参加CET 4的学生为低水平组,每组50个样本。表1显示语料来源的基本信息。

表1本研究语料来源

2.2填充词分类和本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文主要采用习晓明(1998)的分类:语音组合填充词(ur,er,mm,mhm,uh,huh等),短语填充词(sort of,kind of等)和句子填充词(you see,you know,Imean,mind you等)对填充词进行分类。为了使研究更具代表性和针对性,我们进一步细化并确定了具体研究对象。首先,我们通过AntConc 3.2.1软件的word list功能进行检索,得到全部语料按照降序排列的词汇表(如下图所示)。

图1 AntConc 3.2.1词汇检索工作界面

由此可以得出各填充词的使用频率,从而确定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填充词为:er,en,em,I think,you know和well。我们依据习晓明的分类标准将上述填充词归类为F1(en,er,em),F2(I think,you know)和F3(well),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发现理工科大学生运用这些填充词的现象和特征。

2.3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填充词使用的总体情况如何?(2)不同水平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填充词的使用上是否存在不同?(3)引发填充词使用现象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4研究过程

2.4.1填充词的标注

在使用AntConc 3.2.1进行填充词检索时,该软件只能机械性地检索所有这些词的使用频率,并不能筛选出某些多意义词(如I think,you know和well)是否确实用作填充词。必须人工剔除非填充词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对这些词进行填充词用法标注(如表2所示)。

表2本研究填充词的标注方法

标注完毕后通过AntConc 3.2.1检索出全部学生和不同水平组学生对每个填充词的使用频率,以此回答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2.4.2对比研究

为了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我们在三个水平组之间就填充词的使用频率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先用Excel统计出每一水平组学生语料中以上三个参数值。由于各组样本数有差异,故需将频数标准化。我们采用的标准化基数为10 000词,标准化公式为:频数*10 000/该组总词数(参见桂诗春,2005)。然后用SPSS的单方差检验方法(One-way ANOVA)进行对比分析。

3.数据分析

3.1全样本分析

表3为本研究全部150个样本填充词的使用总体情况。

表3本研究填充词总使用频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150个样本85 540词中,共用到填充词4 535次。高、中、低分组用到填充词的标准频率分别是574.78,530.06和473.43。由此可见,随着学生水平的增高,填充词的使用频率会随之增加。接下来我们计算出每个填充词在总样本中所占的比例(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en,er,em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4%,1.84%和0.52%。若归入不同种类,可以得出语音组合填充词(F1)、短语填充词(F2)和句子填充词(F3)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40%、0.89%和0.08%。由此可见,语音组合填充词的使用频率在三类填充词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图2不同填充词在全样本中所占的比例

3.2不同水平层次上的对比研究

为了检验不同水平组学生在三类填充词的使用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进行了单方差检验(如表4显示)。发现学生在使用F1和F2时有显著差异(p=0.006〈0.05;p=0.002〈0.05),而对于F3的使用没有显著差异(p=0.952〉0.05)。

表4不同水平组学生三类填充词的ANOVA检验

续表

为了进一步分析三个水平组学生在使用三类填充词时的具体差异之处,我们进行了Post Hoc LSD检验,结果显示在使用F1和F2时高水平—中水平,高水平—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F3,三个分组的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如表5所示)。

表5不同水平组学生三类填充词的Post Hoc检验

*.The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05 level.

为了检验不同水平组学生对所有填充词的使用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进行了ANOVA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不同水平组学生所有填充词的ANOVA检验

表6显示,三个水平组学生只是在en和I think的使用上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差异(分别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我们对这两个填充词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Post Hoc LSD检验。如表7所示,在使用这两个填充词时,高水平—中水平,高水平—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中水平和低水平组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7不同水平组学生en和I think的Post Hoc检验

续表

(www.daowen.com)

*.The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05 level.

由上表可以看出,整体上各水平组在使用填充词上不存在使用种类上的显著性差异,基本上对很多填充词的使用大致相似。而在en和I think的使用上,高分组和中分组、低分组相比,倾向于更多使用这两个填充词。

3.3对研究现象的解释

3.3.1现象一

本研究发现,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在使用填充词的相应频率上也随之增加,而高分组学生总体的话语输出以及对应语料库的库容也随之增加。我们认为,这一现象源于填充词的使用和一定的交际策略能力相关。学生水平越高,口语交际能力也越强。策略能力可以通过很多方面体现出来(甄凤超,2009)。本研究发现,填充词在不同的场合被用来帮助中国理工科大学生更清晰地表达和交流。本研究很多语料显示,填充词在学生的口语中是话轮转换的一种技巧,或是维持话轮的一种手段,或被用来赢取更多思考的时间来保持话轮的顺利进行,或与自我修正相结合以使交流更为清晰。这些都是策略能力的集中体现,与甄凤超(2009)陈述的Riggenbach交际策略体现相一致。这些交接策略的运用,将保证交际的质量和有助于交流的持续性。

3.3.2现象二

本研究发现的另一个独特现象是,中国理工科大学生使用填充词的种类非常有限。在三类填充词中,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语音组合填充词。我们将从母语迁移,目标语知识欠缺和课堂教学的影响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母语迁移被认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母语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主要因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引起(Odlin,1989)。在日常生活的汉语表达中,也会频繁出现嗯,哦,你知道,好的,这样的话等表达方式,相对应的,学生也倾向于使用er,em,en等填充词。因此,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运用大量的语音组合填充词很有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

目标语知识的欠缺是影响填充词使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在填充词的使用上,频率和种类都非常有限。这一现象表示该类学生缺少对填充词的认识,且缺乏会话意识。国内英语教学更多倾向于书面语教学,注重语法、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口语的教学,尤其是口语表达的技巧。填充词作为口语表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而影响口语的整体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本研究填充词使用现象的又一个可能因素。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侧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而忽视了交际策略的培养。本研究发现,填充词的使用是交际策略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堂教学如果忽视交际策略的培养,必将忽视填充词在口语表达中的适当运用,进而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4.1课堂输入

填充词是口语表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注重在口语教学中对填充词的课堂输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填充词。除了传统的口语教材,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本族语者运用填充词的例子,让学生更准确把握填充词的适当运用。

4.2教学方法

何安平(2004)指出,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可以成为教授外语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激发学习潜能和语言意识。除了传统的教材输入和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中介语对比法(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简称CIA),对比本族语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让学生接触更多真实地道的口语材料,帮助他们提高填充词使用的意识,引导其适当使用填充词。

4.3培养交际策略

传统的教学更多注重英语语法和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少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交际策略能力和技巧。本研究显示,填充词的适当运用是口语表达策略能力的集中体现。因而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牢固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各种口语表达的策略技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结语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对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中的填充词从总体使用情况、三个水平组学生使用填充词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理工科大学生使用的填充词种类有限;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填充词的使用频率也会随之增加。在三类填充词中,学习者倾向于多用语音组合填充词。针对本研究发现的填充词使用现象,我们从母语迁移、目标语知识欠缺和课堂教学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释。继而从课堂输入、教学方法和交际策略培养三方面对填充词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鉴于种种原因,本研究有其局限性,我们将进一步对该类学生在英语口语语料库和本族语口语语料库填充词的使用作对比研究,以期对口语教学提出更具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Aijmer,K.2002.Modality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w ritten interlanguage[A].In S.Granger,J.Hung&S.Petch-Tyson(eds.).Computer Learner Corpor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19-223.

[2]Biber,D.,Corad,S.&Reppen,R.1998.Corpus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Fraser,B.1999.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31:931-952.

[4]Granger,S.2002.A bird's-eye view of learner corpus research[A].In S.Granger,J.Hung&S.Petch-Tyson(eds.).Computer Learner Corpor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3-33.

[5]Goldman-Eisler,F.1968.Psycholinguistics:Experiments in Spontaneous Speech[M].New York:Academic Press.

[6]Hasselgren,A.1998.Small Words and Valid Testing.Unpublished PhD thesis,Bergen University,Norway.

[7]Littlewood,W.1984.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Maclay,H.&Osgood,C.E.1959.Hesitation phenomenon in spontaneous English speech[J].Word,15:19-44.

[9]M cEnery,T.&W ilson,A.1996.Corpus Linguistics[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0]Odlin,T.1989.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Ran Yongping.2000.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Conversation.Unpublished PhD Thesi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12]Schiffrin,D.1987.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Schiffrin,D.1994.Approaches to Discourse[M].Oxford:Blackwell.

[14]Schourup,L.1999.Tutorial overview:Discourse markers[J].Lingua,107:227-265.

[15]Tarone,E.&Yule,G.1989.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eastwest interactions[A].In L.E.Sm ith(ed.).Discourse across Cultures:Strategies in World Englishness[C].Hemel Hempstead,UK:Prentice Hall,49-65.

[16]Tarone,E.&Yule,G.1989.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常明霞.2008.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测试环境下口头评论话语中填充性停顿特征研究.扬州:扬州大学硕士论文.

[18]杜世洪.1992.口语中的停顿语[J].英语知识(2):28.

[19]桂诗春.2005.中国学习者英语言语失误分析[A].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109.

[20]何安平.2004.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1]何安平、徐曼菲.2003.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6):446-452.

[22]何自然、冉永平.2003.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3):1-8.

[23]贾建军.2008.填充词的生成原因和语用功能[J].武汉船舶技术学院学报(3):56-59.

[24]刘芹、潘鸣威.2010.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多模态语料库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4):69-72.

[25]刘雨轩.2006.英语口语中回应语符和会话填充语的使用特征探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5):145-147.

[26]习晓明.1988.填充词及其用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51-54.

[27]王宏伟.1998.英语口语停顿语的潜在意义和用法[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9):137-138.

[28]卫乃兴.2004.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建设研究[J].现代外语(27):140-149.

[29]杨惠中、卫乃兴.2005.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0]甄凤超.2009.英语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研究——语料库语言学视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