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态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态语是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交际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态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收集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体态语使用情况,以期对该类学习者的英语口语教学提出反馈信息。他们使用体态语的能力是否会随着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体态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刘 芹 郭 晓

1.研究背景

人类交际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渠道进行。非言语交际是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arrison(1965:101)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讲话人65%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方式(如声调和手势)加以传播的”。体态语是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交际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者普遍认为体态语是一种重要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非言语交流媒介,交际者借助它可以更自然、真实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交流信息,进而促进交际的成功。(如Fast,1970;胡文仲,1995)体态语发挥着言语交际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强调重复信息、补充和增加信息、替代言语、表露交际者情感和态度等(Samovar,Porter&Stefani,2000;Jabusch&Littlejohn,1995)。何道宽(1988)根据发出交流信息的来源,将体态语分为目光语/目光接触、体触语/体触行为、姿势/姿态、手势、举止、面部表情、体距语和服饰语;刘芹和潘鸣威(2010a)从教学评估角度将体态语分为目光交流、头部活动、手势、面部表情、表述自然性五个方面。本研究参照后一种分类方式。

体态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效得体的体态语可以帮助其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师生间更有效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Woolfolk&Galloway,1985;孙瑞梅,1994;Allen,1999;高丽,2005等);学生正确得当地使用体态语,不但可以加强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的交际效果,还可以补救其在交际中因缺乏言语知识所导致的交际中断,是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ymes,1972;Canale&Swain,1980;刘海量和于万锁,1998)。在我国已有的研究中关注学生体态语使用(尤其是实证研究)的不多,专门针对某一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成果更少。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是我国英语学习者中一个人数众多、不可忽视的学习者群体,他们在英语口语交际中使用体态语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在收集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体态语使用情况,以期对该类学习者的英语口语教学提出反馈信息。

2.研究问题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口头交际中体态语使用总体水平如何?(2)他们使用体态语的能力是否会随着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3)男女学生使用体态语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3.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自五所中国理工科大学,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我们根据他们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CET 4和CET 6)笔试将其进行分组:通过CET 6的同学归入高水平组;通过CET 4但未通过CET 6的同学归入中水平组;未通过CET 4的同学归入低水平组。总计人数88名,各水平组学生自由组成二至四人一组,每水平组10个小组,共30组(具体的人数分布可参见下表)。每组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完成小组讨论。我们将讨论内容全程录像作为原始语料备用。

表1研究对象分布表

3.2数据收集

(1)体态语标注

我们利用专业视频标注软件ELAN(可在http://www.lat-mpi.eu/tools/elan上免费下载)将每个小组讨论录像文件进行体态语中目光交流、手势、表情和头部活动四个维度的标注(见图1的ELAN标注界面)。对表述自然性进行频数统计(见下文讨论)。

眼神交流以眼神接触时间为基础,从说话人与听话人两个方面进行标注。如说话人sp3在第2分000秒至第2分028秒看着听话人sp2,那么就将这段时间内的眼神交流标注为sp3-sp2;如果同时sp1在这段时间内也看着sp3,这段时间内的眼神交流就标注为sp3-sp2,sp1-sp3。用语言文字标明手势内容,如说话人sp3在2分000秒至2分033秒用手摩擦腿,则描述成his hands moving on his thighs。头部活动分成点头(nodding)和摇头(shaking)。用语言文字标明面部表情内容,如微笑(smiling),皱眉(frowning)等。

(2)数据提取

我们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 3.2.1提取每个维度上的频率,然后作如下计算。关于目光交流,我们记录下小组讨论中每一名学生持有话轮时注视听话人的时长与其话轮总时长之间的比率以及其作为听话人注视话轮持有人的总时长与说话人话轮总时长之间的比率。关于手势、面部表情、头部活动和表述自然性的频率,我们首先统计所有频率,再通过对照相应话语内容分析其是否有效,并作相应记录。最后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对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和对比分析。

图1体态语标注ELAN界面图

4.研究结果与讨论

4.1体态语使用总体情况

下表显示学生在目光交流、头部活动、手势、面部表情及表述自然性五方面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表2学生使用体态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续表

(1)目光交流

一次成功的口头交际离不开目光交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都要扮演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色,本研究分别从这两面考查其在讨论过程中使用目光交流的情况。表2显示,作为说话人时,学生与听话人目光交流的时长与其话轮总时长的平均比率是47%;作为听话人时,学生与说话人目光交流的时长与说话人话轮总时长的平均比率是55%。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说话人还是听话人,他们与其同伴进行目光接触的时间都不长,而且个体差异比较大。两个比率的最小值均为零,表明有的学生倾向于不与其讨论同伴进行任何目光交流。查看录像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作为听话人的过程中目光飘忽不定,或盯着天花板、摄像机,或不停地环顾四周,缺乏与其同伴的目光交流。分析这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把交际视作一项任务,完成自己的话语后就无所事事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际效果。

(2)手势

我们统计了学生在一次讨论过程中的手势和有效手势(对交际有促进作用的手势)频率。得知学生在一个讨论过程中平均使用手势4.61次,但平均有效手势只有0.51次。表明学生很少使用有效手势进行交流。在分析讨论录像时,我们发现尽管学生会使用挥手、挠头、双手摩擦、用手蹭脸或鼻子以及双手交叉等手势,但这些手势的主要功能是缓解使用目标语交流时出现的紧张情绪,或帮助说话者从大脑中检索词汇、减轻记忆负担(Sueyoshi&Hardison,2005),对交流不起作用。

(3)头部活动

学生在一次讨论中平均点头2.27次,并且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学生尚能使用点头来肯定对方,但他们很少使用摇头直接否定对方(在一次对话中最多使用2次,平均使用0.17次)。这一现象可能与中国人中庸性格有关,避免直接否定别人。

(4)面部表情

学生在一次讨论中平均使用表情2.33次,其中有效面部表情只有1.14次。他们出现较多的表情是微笑,偶尔伴随有扬眉(表质疑)、皱眉(表思索)或微微张口(表吃惊)等,但不够丰富。

(5)表述自然性

刘芹和潘鸣威(2010b)提出学生发生一次类似背书的现象,就记作一次不自然。我们采用这种方法,统计了每位学生出现“背书”的频率,得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平均出现两次表述不自然的现象。观察录像可知,不少学生像自言自语或是背课文一样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以商量问询的方法与其同伴进行交流,因此很难做到表述自然。

4.2不同水平组对比分析

我们按照上一部分所采取的方法,先统计出高、中、低三个水平组使用每个维度时的频率均值,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单元方差LSD检验,结果如下列表格所示。

(1)目光交流

表3不同组别学生目光交流单元方差检验结果

表3显示,无论是否持有话轮,高水平组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与其同伴进行目光交流的时间均长于中、低水平组的学生(分别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另两组学生的差异不明显。

(2)手势(www.daowen.com)

表4不同组别学生手势单元方差检验结果

表4显示,三个组别中的有效手势数量都很少,可见学生运用手势的主要作用在于缓解压力或帮助思考,而非帮助表达信息。另外,组别差异不明显,只有高水平组明显高于低水平组(在0.05水平上显著)。

(3)头部活动及表述自然性

表5不同组别学生点头和表述自然性单元方差检验结果

上表显示,高水平组学生使用点头的次数明显高于中、低水平组(在0.01水平上显著),其他两组水平相当。从表述自然性方面而言,高水平组学生好于中水平组学生(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他两组水平相当。

4.3不同性别对比分析

对男女生在五个维度使用情况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他们之间只存在两个方面的差异。第一是当作为听话人时,女生比男生与说话人有更多的目光交流;第二是女生的有效面部表情比男生多(见下表)。

表6男女生作为听话人时目光交流及有效面部表情对比

Ivy&Backlund(1994)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她们更愿意在交际中与别人进行合作,因此在作为听话人时与说话人有更多的目光交流。张莉(2006)亦指出女性往往将眼神交流作为聆听的部分。而通常情况下,女性的面部表情比男性丰富。由此可见,在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中也存在着这种特性。

4.4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口语中使用体态语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倾向于与同伴交流时眼神躲闪甚至没有目光交流,使用过多对交流无效的手势,头部活动和面部表情单一,并且表述不够自然。在学生内部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高水平组的学生使用体态语的能力明显优于中、低水平组学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随着其综合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有更多的自信,因此能表现得更自然一些;另一方面是高水平组的学生更能意识到体态语在口语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而中、低水平组的学生几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外,在体态语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但不很明显。

5.结语

本文从目光交流、手势、头部活动、面部表情以及表述自然性五个方面研究了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使用体态语的情况,揭示了该学习者群体在体态语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引起重视。我们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评估方式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期帮助提高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运用体态语辅助英语口头交际的能力。

(1)教材编写

学生缺乏对体态语在交际中重要性的认识是造成他们使用能力薄弱的直接原因,极有可能与教材中缺乏相关输入有关。因此可以在口语教材中增加多媒体材料,引进体态语使用的知识,突出体态语使用的重要性,并设计多种层面的练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使用体态语的能力。

(2)课堂教学

口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体态语。首先,他们应提高自身在课堂上运用合适体态语的能力,争取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他们应利用英语本族语者的视频材料向学生讲解体态语运用的知识,并尽可能地营造机会让他们进行模仿练习。再次,他们可以将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录像,并加以回放评论,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后,由于不同英语水平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体态语的使用上存在差异,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可安排不同水平和不同性别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3)评估方式

教师可以在评估体系中增加体态语部分,以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另外,也可制定细化的评估维度,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共同取得进步。

本文对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体态语使用情况作了分析。我们在将来的研究中将进行理工科学生和其他学生群体的对比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中西文化差异对该现象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llen,L.Q.1999.Func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J].The French Review,72:469-480.

[2]Canale,M.&Swain,M.1980.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1-47.

[3]Fast,J.1970.Body Language[M].New York:M Evans,distributed in association w ith Lippincott.

[4]Harrison,R.1965.Nonverbal Communication:Exploring into Time,Space,Action and Object[M].Belmont,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Inc.

[5]Hymes,D.H.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J.B.Pride&J.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269-293.

[6]Ivy,D.K.&Backlund,P.1994.Exploring Genderspeak[M].New York:M cgraw-Hill Companies,Inc.

[7]Jabusch,D.M.&Littlejohn,S.W.1995.Element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M].Lanham:D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

[8]Samovar,L.A.,Porter,R.E.&Stefani,L.A.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9]Sueyoshi,A.&Hardison,D.M.2005.The role of gestures and facial cues in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Language Learning,55:661-699.

[10]Woolfolk,A.E.&Galloway,C.M.1985.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study of teaching[J].Theory into Practice,1:77-84.

[11]高丽.2005.论非言语交流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6):150-151.

[12]何道宽.1988.非语言交际[M].上海:译文出版社.

[13]胡文仲.1995.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4]刘海量、于万锁.1998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8):35-37.

[15]刘芹、潘鸣威a.2010.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多模态语料库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4):69-72,119.

[16]刘芹、潘鸣威b.2010.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38-43.

[17]孙瑞梅.1994.英语身势语再探[J].山东外语教学(Z1):69-72.

[18]张莉.2006.身势语的性别差异[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2-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