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本研究考量了所采集语料的其他因素

本研究考量了所采集语料的其他因素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芹潘鸣威在建立MSECCL-SEM之前,项目组充分考虑了语料本身所附带的各项群体信息之变量因素,在收集语料的过程中考虑了样本的广泛代表性。其次,本研究也考量了所采集语料的其他因素。本语料库涉及学生442名,其中男生242名,女生200名,口语原始录像近800分钟。表1显示研究对象分布,表2显示语料整体的基本参数值。

本研究考量了所采集语料的其他因素

刘 芹 潘鸣威

在建立MSECCL-SEM之前,项目组充分考虑了语料本身所附带的各项群体信息之变量因素,在收集语料的过程中考虑了样本的广泛代表性。其中包括学习者大体的英语水平层次、学习者的专业、性别,学习者所属高校的广泛性以及其分布的地域性等因素。

首先,项目组考虑到有必要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组。如果我们自行设计某一套英语口语测试对所有的受试进行前测分组,会涉及诸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这一口语测试本身的效度和信度问题,又如将某一高校的学生随机抽样后进行前测将可能打破这些学生本身所在的班级单位,导致他们对于自己归并到不同组别存在被歧视的想法,进而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然而,如果仅以任课教师的评价作为依据来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分组,那么由于没有一个基本的常模作为参照,不同院校之间由于生源的差异又会对分组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比如,重点高校中等水平学生的英语口语可能等同于,甚至优于地方院校高等水平学生的英语口语。鉴于以上可行性和一致性等诸多因素的考虑,本研究无法运用同一标尺来直接衡量不同院校之间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因此项目组尝试将学生按照以下的方案分为三个组别,即根据学生是否通过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权威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 4和CET 6)进行分组。通过CET 6笔试的同学归入高等水平组;通过CET 4笔试但未通过(包括未参加)CET 6笔试的同学归入中等水平组;未通过(包括未参加)CET 4笔试的同学归入初等水平组。虽然这种折中的方法(只是学生的笔试成绩)没有直接通过考察英语口语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但是这一间接方法不失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因为其不仅反映了学生英语总体水平的概貌,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也从最为优化、最为经济、相对可靠的角度将学习者的英语口语水平进行了区分。并且这一权威考试本身已经得到了多轮的效度验证(如金艳,2006;杨惠中&W eir,1998等),保证了分类的科学性

其次,本研究也考量了所采集语料的其他因素。在选择不同的高校上,尽量做到中国沿海地区和中国内陆地区之间的平衡以及地理位置的多样性。本研究共选取了五所大学,其中国家重点院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缩写为HIT)、华东理工大学(缩写为ECUST)和南京理工大学(缩写为NJUST);地方院校为上海理工大学(缩写为USST)和重庆邮电大学(缩写为CQUPT)。每个院校提供该校最有特色的理工科专业学生作为样本来源。为保证库容,我们在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中各抽取三个水平组的语料样本25个,总计150个。每个样本为不少于三分钟的小组讨论,每组2—4位学生不等。具体语料收集的步骤是:学生在一周前拿到小组讨论备选题目集,他们可以从中挑选一题或自命题准备。然后,研究人员在指定时间到达各个院校,召集学生进行口语小组讨论,将讨论过程全程录像,整理后挑出最为清晰的录像作为原始语料存档备用。本语料库涉及学生442名,其中男生242名,女生200名,口语原始录像近800分钟。经WordSmith Tools(5.0版本)(Scott,2008)处理,文本转写库容为近83 000型符数。表1显示研究对象分布,表2显示语料整体的基本参数值。

表1研究对象分布

表2语料库各水平组的基本参数值

之所以选取小组讨论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测试形式,原因在于这种方式在口语测试界早已被认为是一种学生总体语言水平的预测标识(Liski&Puntanen,1983)。大量的研究也已经证明,学生同样认为小组讨论是一种效度较高的测试形式(Fulcher,1996;Whiteson,1977,转引自Bonk&Ockey,2003),并且学生一般认为在没有与考官交流的口语测试中他们会显得更为放松和自信(Folland&Robertson,1976;Fulcher,1996)。为了保证学生在话题讨论中有话可说,项目组在收集语料前不仅预留了充裕的时间供学生准备,而且话题本身均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范畴,涉及校园生活、文化差异热点社会现象等等,如表3所示。

表3讨论话题列表(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项目组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者的选择上,还是在小组讨论话题的制订上,都充分考虑了语料来源的可代表性和可覆盖性,确保了研究数据收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Bonk,J.W.&Ockey,J.G.2003.A many-facet Rasch analysi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group oral discussion task[J].Language Testing,20(1):89-110.

[2]Folland,D.&Robertson,D.1976.Towards objective in group oral testing[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30:156-167.

[3]Fulcher,G.1996.Testing tasks:issues in task design and the group oral[J].Language Testing,13:23-51.

[4]Liski,E.&Puntanen,S.1983.A study of the statistical foundations of group conversation tests in spoken English[J].Language Learning,33:225-246.

[5]Scott,M.2008.WordSmith Tools(Version 5.0)[Z].Liverpool:Lexical Analysis Software.

[6]金艳.2006.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后效研究[J].外语界(6):65-73.

[7]杨惠中&Weir,J.C.1998.大学英语四、六级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