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需求调查研究

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需求调查研究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近年来国内出现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但针对英语口语教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研究却凤毛麟角。两份问卷都要求受试对现行的英语口语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未来的英语口语教学提出设想。上海三所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学生参加了此次调查。表1理工科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比三次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找工作依然是理工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动机,但考

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需求调查研究

刘 芹 胡银萍

1.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大,众多高校开始为大学英语学生开设英语口语课程或在原来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拨出一部分课时用于口语教学,但教学效果却参差不齐,差强人意。蔡基刚转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的6次口试(CETSET)情况的总结报告指出,在累计笔试成绩优秀参加口试的32 107位考生中,获得B以上的考生是18 550人,即只有57.8%的考生能用英语就熟悉的题材进行口头交际。“如果按照每次200万四、六级考试考生来算,其百分比极小,可见大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很差。”(蔡基刚,2002:228)。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必须综合考虑教学大纲、教材、师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估等诸多因素。开展需求分析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归纳英语口语教学的重点、帮助制定有效的评估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近年来国内出现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如王斌华、刘辉,2003;申鑫,2006;张靖蓉,2007等),但针对英语口语教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因此,本文作者在2008年对理工类院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领导等660多人进行了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调查研究,从多个纬度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作需求分析,以期提供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促进英语口语教学。

2.研究实施

2.1理论基础

自Richterich(1972)首先提出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模式以来,需求分析运用于外语教学界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需求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如学习者目前的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工作要求、社会环境和机制认为应该掌握的语言内容、习得语言所必须完成的事情、学习者希望从课堂中获得的内容、在学习和使用语言中所不知道或不会做的事情等(余为华,2002)。

夏纪梅、孔宪辉(1999)指出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总体情况分析(即学生情况、教师情况及其他相关的教学情况);学生需求分析(即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需要哪些语言技能、哪种语域、要达到何种水平等);社会/职业需求分析(即社会/职业对所需人才在外语方面的要求)(转引自王斌华、刘辉,2003)。本研究基本按照上述框架开展。为提炼出口语教学重点,笔者以Bachman(1990)的交际语言能力(CLA)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刘芹(2003,2004和2008)关于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评估的研究成果,从“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两方面设计问题。

2.2问卷调查

2.2.1问卷构成

问卷分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两个版本,均由个人信息部分和主体部分组成。“在校生需求分析调查问卷”的个人信息部分涉及性别、年级、专业、课外学习英语和练习口语的时间等方面;“应届毕业生需求分析调查问卷”的个人信息部分涉及性别、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去向等方面。两份问卷都要求受试对现行的英语口语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未来的英语口语教学提出设想。

在校生问卷的主体部分分为“学习动机”、“口语教学重点”和“对英语口语课的态度”三方面。为方便统计研究,该部分设计成Likert的五级量表形式,要求受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认同程度(1为完全不赞同;2为基本不赞同;3为说不清楚;4为基本赞同;5为完全赞同)。其中“学习动机”涵盖与本族语人交流、阅读英语资料、出国旅游、休闲娱乐、找工作、考研、出国留学、学习异国文化等方面;“口语教学重点”涉及语音识别、词汇、语法、组织、言语得体、文化背景、协调沟通、非言语能力等方面;“对英语口语课的态度”涉及喜欢程度、自信心、兴趣所在、课堂气氛、成就感等方面。应届毕业生问卷的主体部分除了保留“口语教学重点”,其他主要针对求职面试、考研和出国考试等应届毕业生直接面对的问题,同样采用Likert的五级量表形式。

2.2.2调查过程

为保证问卷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先在上海某理工院校120位英语口语课在读学生中开展了试测,回收有效问卷112份,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整体信度(Cronbachα为0.75)。随后我们在部分受试中进行了访谈,根据他们的建议对问卷作了调整后开展大范围调查。

上海三所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学生参加了此次调查。共发出在校生问卷300份、应届毕业生问卷33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和301份;回收率均超过90%。在校生涉及电子、光学、机械、环境、城建、通信、材料、化工等理工类各大专业的一至三年级学生,男生158名(占58.1%),女生114名(占41.9%)。应届毕业生同样涉及理工类各大专业,男生177名(占58.8%),女生124名(占41.2%)。我们把全体数据输入SPSS15.0作统计分析,得出两份问卷主体部分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91和0.76。

2.3访谈

访谈的主要对象为用人单位领导和历届理工科毕业生,根据情况分别采用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两种方式。受试人数为32名,涉及全球货运、贝尔股份、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西门子、曼可顿、国泰君安等大型国企、合资和外资企业的领导和理工科毕业的员工。访谈内容主要为员工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否胜任相关工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反馈意见等。

3.数据分析

3.1学习动机

冯梅(1995)指出理工科大学生的主要英语学习动机依次为找工作、应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考研、了解异国文化和出国留学。高一虹等(2003)调查发现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主要动机依次为内在兴趣、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且英语专业学生在内在兴趣、社会责任和个人发展三方面动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最主要的英语学习动机为找工作、出国旅游、社会交流、休闲娱乐和掌握语言(平均分在4.0以上),其次为辅助专业学习、了解异国文化、推广本国文化、考研和出国留学(平均分在3.2至3.5)。认为英语不重要或不用努力学习的受试不多(平均分分别为2.3和2.6)(详见表1)。

表1理工科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对比三次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找工作依然是理工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动机,但考研和出国留学等直接工具性动机已不占主导地位,代之以出国旅游、社会交流和休闲娱乐等贴近日常生活的持久性动机。这与我国国际化程度扩大的因素密不可分。其次,受试把掌握语言和辅助专业学习也列为主要学习动机,说明他们已清楚认识到学好英语不仅是成为国际公民的必备要素,而且是专业学习的重要工具。另外,受试不仅热衷于了解异国文化,而且乐于推广本国文化,表明他们对待文化交流更为理智,能够把了解异国文化和推广本国文化有机结合。

虽然受试明显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视,但当问及课外每周学习英语时间时,大多数选择1—2小时或3—5小时(分别为38.2%和39.9%)。更为严峻的是,72.1%的受试课外每周只花1—2小时练习英语口语。这说明学生虽然学习动机良好,但在课外并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练习英语口语,不能保证教学效果。这一点可以从应届毕业生问卷上的相应部分得以反映。他们虽然认为自己的英语总体水平对找工作、专业学习、考研和出国留学有一定的帮助(平均分为3.3,3.4,3.2和3.0),但觉得英语口语不错、能顺利通过面试的并不多(平均分为2.9)。有一大部分受试认为大学期间没有练好口语(平均分为3.6)(详见表2)。

表2理工科应届毕业生英语学习反馈

3.2口语教学重点

该部分共有22个问题,询问受试在应用英语口语时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措辞出现在两份问卷中,并采用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和斜交旋转(Promax)进行因子归类(参见表3和表4)。

表3在校生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结果

表4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结果

续表

表3和表4显示受试英语口语的主要问题在于:发音(单音素发音、语调和语流)和语音识别(标准发音和非标准发音);词汇、语法、组织、文化知识和话语得体;掌握话轮、协调、说服力、体势语和应变能力。笔者把它们分别命名为“语音识别能力”、“整体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这一调查结果符合笔者把英语口语能力分为“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的理论构想。两类受试都认为“语言能力”比“交际策略”重要,但在“语言能力”内部,在校生认为“语音识别能力”重于“整体表达能力”而应届毕业生则持相反态度。另一差别在于“文化意识”。应届毕业生认为需要加强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但在校生尚无此意识。其中原因可能在于前者参加过工作面试,亲身认识到整体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性。(www.daowen.com)

用人单位领导和历届理工科毕业生访谈也揭示类似的结果。大部分受试认为在工作中运用英语口语时最为重要的是“整体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具体表现在词汇(包括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逻辑性、协调、体势语和应变能力等方面。关于语音和语法,受试普遍认为犯点错误没有关系,只要别人能听懂就行。另外,受试非常重视文化差异。他们提出与外国人交谈时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希望对方尊重中国的文化习俗。他们指出刚毕业的理工科大学生在实际应用英语口语时不能明确表达意思、语句支离破碎、缺乏沟通手段、文化意识不强。

鉴于以上结果,笔者认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向“整体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方面倾斜。在“语音识别能力”方面,应以实用性为主,如教授学生听懂非标准发音和加强语流训练。

3.3对目前口语教学的看法

在这一方面,笔者设计了11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表5显示客观题分析结果。

表5在校生对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的看法

该表显示受试普遍喜欢学习英语口语,对自己的口语能力有一定自信,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认为对口语课的兴趣部分取决于任课教师,觉得学好口语使他们有成就感。在课外,他们会通过看英语电影电视和学唱英语歌曲来提高口语能力,但不愿主动找机会与本族语人用英语交谈。

对主观题(您对本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的回答归纳起来有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练习机会和练习内容丰富多样等。笔者在应届毕业生问卷上也设置了相同的主观问答题。除了与在校生相同的回答外,他们还提出口语教学内容应增强实用性,与将来工作挂钩。用人单位领导和历届理工科毕业生也对学校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相似的反馈意见。他们认为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应注重实际交流、与职业挂钩,并且在课内和课外都要加强练习并制定规范的考核制度。

4.结语

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本次研究反映了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期帮助促进教学效果。

4.1教学和需求统一化

应届毕业生、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领导都提到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应增强实用性,与学生的未来职业挂钩。因此,口语教学必须与社会需求统一,体现在教学材料和授课形式两方面。在准备教学材料时,应考虑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大致职业,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常用词汇和语篇,使学生熟悉专业英语口语的表达方式,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在授课形式上,可以播放从专业领域选取的实际工作音频和视频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增强情境意识。

4.2教学要求明确化

口语教师应制定课程整体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课后练习形式,并在口语能力上从“语音识别能力”、“整体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三个纬度制定明确细化的教学指标体系,并与学生沟通以取得理解与合作。在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顺利开展口语教学并取得最佳效果。

4.3教学与评估一体化

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授课时间每周只有1—2课时,远远不能满足于学生练习口语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外缺乏指导和督促,自我练习量不够。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建议将教学与评估一体化,并引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理念(参见Boston,2002;K lenowski,2004;和Black&W iliam,2006)。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交互进行的双向评价活动,学生可以随时找出自身弱点、制定学习目标、发挥学习潜力、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收集教学信息、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学创新。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在课程伊始与学生一起制定整体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计划,每阶段结束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最佳学习成果并作分析评分,将各阶段得分累积计算学期总成绩。教学与评估一体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课内外都自觉加大口语练习量,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机制,稳步提高口语能力。

本次调查研究只涉及上海的理工科院校,取样面较为狭窄,不能全面反映全国整体情况;提出的教学建议也较为抽象。笔者在将来的研究中,将扩大调查范围。同时提出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并试用于理工科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以考查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1]Bachman,L.1990.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Black,P.&W iliam,D.2006.Developing a theor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A].In J.Gardener(ed.).Assessment and Learning[C].London:Sage Publications,81-100.

[3]Boston,C.2002.The Concep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M].ERIC Clearinghouse 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College Park MD.

[4]Klenowski,V.2004.Attending to students'learning needs using assessment[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1(2):213-226.

[5]Richterich R.1972.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s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M].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

[6]蔡基刚.2002.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3):228-230.

[7]冯梅.1995.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调查——兼论四级统测对新生的心理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54-57.

[8]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2003.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1):29-38.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0]刘芹.2003.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特质因素分析[J].外语研究(5):63-67.

[11]刘芹.2004.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分析性等级评分表效度研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4):26-30.

[12]刘芹.2008.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研究[J].现代外语(1):83-89.

[13]申鑫.2006.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02-104.

[14]王斌华、刘辉.2003.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3):34-38.

[15]余为华.2002.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8):20-23.

[16]张靖蓉.2007.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92-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