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结束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很显然,精心设计一个适宜而有效的结束方式很重要。在设计时,应从如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要注意运用交替的原则
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我们通常采用交替的办法来调节幼儿机体,减少疲劳,让幼儿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浓厚的求知欲望与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活动质量的目的。如活动状态的动静交替和活动场所的室内外变换等。活动结束方式的设计也应根据整个活动过程 (特别是活动的主体部分) 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交替原则。如活动过程的主体部分是在“静”的状态下进行,则结束方式应适当采用“动”的形式; 如活动过程的主体部分是在室内进行的,则结束方式应适当采用“户外活动”的形式。
这一点,我们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考察,也许会更清楚。例如,在幼儿文学作品教育活动中,我们通常是“先静后动”,即活动过程的前面部分基本上是偏向“静”的——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的把握等; 后面部分 (包括结束方式) 一般是偏向“动”的——用朗诵、复述、表演等建立在欣赏感受基础上的创作活动来结束。
二、要重视体现综合的思想
综合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幼教改革以来最为普遍接受并深入人心的一种教育观念。很显然,在活动结束方式的设计上,应尽量地将综合教育的思想有机地渗透体现在其中,如教学方法或教育内容的综合等。比如,数学教育活动“学习6的加法”,在活动过程中主体部分已运用操作法、演示法等,结束方式宜采用游戏法,即让幼儿玩扑克游戏来结束活动。在美术教育的绘画活动中,则可以要求幼儿用比较连续完整的语言讲述介绍自己作品的方式结束。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具体的教育领域 (教育内容) 性质的不同及年龄班差异等因素,不同的教育领域 (教育内容) 宜采用不同的结束方式。例如,美术活动一般以讲评作品结束,数学活动常以游戏或操作法等方式结束,幼儿文学作品教学活动常以表演方式结束。即使同一教育领域同一种活动类型,结束方式也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和班级差异。如同是看图讲述,小班常以示范小结方式结束,中大班则常以讲评幼儿讲述情况的方式结束。总之,在设计思路上,务必要做到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三、用不同的方式来结束活动
(一) 游戏方式
这是最为常用和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结束方式。游戏形式为幼儿所喜爱,因而在一些旨在让幼儿巩固加深或是迁移所学内容的教育活动中,常常采用此种方式。
(二) 讲评方式
讲评主要是将活动情况 (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品德行为、个性品质的培养与发展情况等) 反馈给幼儿,使幼儿能及时地得以巩固优点、纠正不足,促进幼儿身心更好地发展。讲评可由教师、幼儿或师生共同来完成。常用讲评方式结束的教育活动有以讲评幼儿作品方式结束的美工活动、以讲评幼儿讲述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来结束的语言活动 (看图讲述)、以讲评幼儿作业完成情况而结束的数学活动等。
(三) 小结方式
小结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对整个活动所涉及的应该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完整的认识或印象。例如,小班科学教育中的观察活动“认识小鸡”,教师常以小结小鸡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来结束。语言教育中的诗歌、散文仿编活动,也常以将幼儿所创编的内容进行串连小结的形式来结束。
(四) 表演方式
用表演的方式来结束活动,往往会使幼儿对整个活动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种结束方式常见于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如音乐、美术及幼儿文学教育等。
(五) 自然方式
自然方式是指活动过程无需再另外设计一个专门的结束方式,直接用简短的语言作简单的交代来结束活动。如科学教育中的小实验操作活动,可以让幼儿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科学角”的方式自然而然地结束; 有时也以交代幼儿将所学的新本领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或留出问题让幼儿回去思考等方式自然结束。
(六) 复习方式
在新教授的活动内容快结束时,有时也可以采用复习有关的已学过的内容来结束。这种方式常见于语言教育中的诗歌活动、音乐教育中的唱歌活动等。
备考小资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各个领域的指导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做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 目标
①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②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③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④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 内容与要求
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②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③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④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⑤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⑥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⑦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 指导要点
①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②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③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④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 目标
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③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⑤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 内容与要求
①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②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④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⑤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⑥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⑦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 指导要点
①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www.daowen.com)
②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③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④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 目标
①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②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③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④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⑤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 内容与要求
①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②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④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⑤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⑥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⑧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 指导要点
①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②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③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 目标
①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③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④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⑤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 内容与要求
①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②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③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④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⑤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⑥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⑦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 指导要点
①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③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 目标
①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②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③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 内容与要求
①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②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③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④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⑤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⑥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 指导要点
①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②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③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