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课的含义
结课,即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课堂小结广泛运用于课堂的收尾。
二、结课的功能
(一) 巩固强化知识
课堂小结是一种“及时回忆”。知识的再次重复、深化,会加深记忆。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6小时后回忆效率高出4倍。课堂小结可以将知识信息从原来的瞬时性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二) 总结概括知识
总结是结课的最大特征,也是结课的首要任务。俗话说: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收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再一次提纲挈领的概括和归纳。
(三)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通过恰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一番简要的回忆和整理,理清知识脉络,从而进一步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从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简化储存的信息。
(四) 实现教学过渡
知识往往是前后连贯的,既有纵向的联系,又有横向的关系。好的结课有利于为以后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为讲授以后的新知识提前创设教学情景,在课与课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五)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结课时,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可以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改进教学。
三、结课的方法
(一) 归纳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授完课时,对全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结尾方式。它可以是教师示范,也可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或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归纳总结必须体现提纲挈领、全面准确,力求多形式、有深度,使教学内容更为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不能只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和简单重复。
例如,教学《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就可用归纳总结法进行课堂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地势高低和气温高低,一般它们都呈反比,也就是:
地势高,气压低; 地势高,气压高。
气温高,气压低; 气温低,气压高。
二是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可简称为“六风”“七带”,其名称要求记住。
(二) 设置情境法(www.daowen.com)
设置情境法,就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图片、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方式创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仅获得生动的形象感知,而且受到情感的渲染。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学生的心灵,是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通过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设置情境,营造课堂教学的课末情境,能产生达到“课已结,意未尽”的奇效。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就可设置问题情境来结束新课。
师: 喜洋洋和灰太狼在为一件事情争执。他们在种树,喜洋洋选择了一块三角形的地,而灰太狼选择了一块四边形的地,他们都觉得自己的种植面积比较大,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再如,教学《春风吹》,课末可用多媒体播放燕子、青蛙等动物的叫声,以及春雨的响声,同时让学生朗读儿歌:“春风吹,春风吹,吹来了燕子,燕子叫叽叽; 春风吹,春风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 春风吹,春风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沥沥。”虚拟“春风与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齐鸣”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课虽终而情趣却盎然不已。
(三) 立“疑”激趣法
巧设悬念,立“疑”激趣,可引人入胜,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悬念的设置要因时而异、因材而异,如新学科、新章节的“绪论课”可考虑用悬念性结尾。除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外,在结尾时,不妨展示其中一两个有趣的“片断”或精彩的“镜头”,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理解性较强的内容也可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比如,讲完《地球的自转》后,可让学生思考: 假设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那么太阳日还长于恒星日吗? 悬念性结尾,“收”中欲“展”,使学生思前,觉余音缭绕; 顾后,兴味盎然,欲奋力再攀。
(四) 绘图列表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图示或表格概括总结当堂所学知识,或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为简,使知识之间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五) 承上启下法
承上启下法,不仅概括了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而且为下一节内容的教学理下伏笔,给学生以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的结课方式。
例如,教学《白杨》后,可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借物喻人”,出示下节课《桃花心木》的教学内容:《桃花心木》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那么,它“借”的是什么“物”? “喻”的又是什么样的“人”或道理? 这样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预习。
再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章,可以设计这样的结语:“在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上,被大洋分隔成七个大洲,这种海陆格局的演变,是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这种千差万别的地形又就会形成怎样的气候? 世界陆地的自然景观又将如何? 这将是我们下一章所要学习的内容。”
(六) 化繁为简法
化繁为简,就是指导学生把冗长复杂的内容浓缩成要点、图示或者歌谣等,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例如,“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可这样记忆: 一个叫三苏 (苏轼、苏辙、苏洵) 的人在拱 (曾巩) 石头 (王安石),流 (柳公权) 了一身汗 (韩愈),就休 (欧阳修) 息了一会。
再例,学习完《南亚》一章,可引导学生记住六个“三”: 三类国家、三大地形、三大河流、三大宗教、三种气候以及各国政治演变、经济发展的三个过程。
(七) 练习检测法
新课讲授结束时,教师抓住重点、难点或关键点,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作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练习,既可使学生强化所学知识,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
例如,《最大公约数》一课,可通过一道趣味题“猜电话号码”来结束教学: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 ①最小的合数; ②最小的自然数; ③最小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数; ④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数; ⑤只有三个约数的偶数; ⑥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约数的数; ⑦6和12的最大公约数。你能说出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
总之,课堂结尾并无固定模式,要因课而异。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必能设计出精彩的课堂小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