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56年至1965年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构建立及电影放映活动

1956年至1965年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构建立及电影放映活动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省文教厅发文通知省属电影队下交各县管理,各县有了自管的国营放映单位。1956年始,全区电影放映活动逐渐增多,各县陆续建立起两三支放映队,巡回城区、乡镇放映。1958年至1965年期间,全区放映影片中放映频率较高、广受群众喜爱的影片主要有《洪湖赤卫队》《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青春之歌》《上甘岭》《英雄儿女》《董存瑞》《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等。

1956年至1965年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构建立及电影放映活动

1956年,省文教厅发文通知省属电影队下交各县管理,各县有了自管的国营放映单位。初始,各县只有一个放映队,只在城区和少数乡镇放映。放映设备有匈牙利制造16毫米影片放映机、长江54-16型放映机、美国单缸翁挪式发动发电机、1103型发电机等。在城内放映时,借用大礼堂、文化馆四合院等,进行售票放映。放映的影片有《白毛女》《钢铁战士》《智取华山》《光荣人家》《中华儿女》《吕梁英雄传》和苏联影片《幸福生活》等。在农村采取流动包场放映,每场收费10元—15元。

1956年始,全区电影放映活动逐渐增多,各县陆续建立起两三支放映队,巡回城区、乡镇放映。所到之处人群簇拥、气氛热烈,人们争先恐后前来观看,有似赶庙会般的热闹红火。

在各县普遍建立电影队的同时,绥德(1956年)、定边(1957年)、米脂(1959年)、靖边(1960年)、神木(1960年)、清涧(1963年)、府谷(1963年)等县电影放映站陆续建立,成为县城内有固定放映场所的放映单位。其中有些县的放映站就是城市影院的前身(如榆林、绥德等县),有些县的放映站还负责全县电影管理和放映工作,是电影公司的前身(如清涧县等)。

1957年,榆林县电影院建成开业,座席792个,这是全区第一座专供放映电影的建筑,放映机型先后使用“天极”及“松花江牌”35毫米影片座机。1958年,绥德名州电影院、定边红色电影院建成,设座600个,放映机为35毫米“八一”提包机。1960年,米脂县南关影剧院建成,成为该县电影放映场所。(www.daowen.com)

1962年,全区共有了电影放映单位67个,其中国营35毫米影片电影院(站)7座,国营16毫米影片电影放映队14个,其他社办、企事业单位专用电影放映队(组)46个,这是榆林电影初始期的概况。

1958年至1965年期间,全区放映影片中放映频率较高、广受群众喜爱的影片主要有《洪湖赤卫队》《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青春之歌》《上甘岭》《英雄儿女》《董存瑞》《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等。这些影片被众多“影迷”反复观赏、不厌其烦。影片中韩英、王成、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深入人心,影片主题歌被广为传唱,《刘三姐》《洪湖赤卫队》《五朵金花》等影片中唱腔唱段被许多人熟吟,王心刚、王丹凤、王晓棠、杨丽坤、秦怡、谢芳、黄婉秋等电影演员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电影名星,观看电影、欣赏电影艺术成为人民群众热衷的文化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