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方法、教学策略和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设计关注的是课中教与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为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说教学过程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教学等差数列时,引入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教学过程的地位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的某一具体目的任务,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技巧,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简言之,是指一个具体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中心内容,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说好课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方法、教学策略和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设计关注的是课中教与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为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教学过程要设计合理,以目标为主线,重视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展现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以及采取何种手段来反馈和强化学习结果,促进教学过程有序发展,即按规律运动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看到说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学过程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教学过程要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

(一)说明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讲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讲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也就是要把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整个教学思路不仅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逐点解释教学思路设计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的解释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识规律等方面(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来进行。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如课堂的导入、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授内容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教学如何展开、如何提问和组织讨论、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如何小结等。但具体内容只需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必按教案讲得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详细。

(二)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需要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和谐统一。要说清楚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例如,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以及对学习该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异。要说清楚在哪些关键性问题和环节上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最佳结合、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最佳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同时做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调控等。

(三)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四)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要说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手段辅助教学,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使用价值是什么。

(五)就教学过程展开论述

也就是说明教学程序,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

二、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课堂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①能够迅速集中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②能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

③揭示课题,或者设计悬念;

④奠定课堂基调,渲染课堂氛围。

(二)课堂导入的方式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直接导入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导入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鱼,在纸上游,好奇怪的现象。大家想不想看看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了呢?”

这种方法多用于相对能自成一体且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的新知识教学的导入。

2.音乐导入

音乐可以给人以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学生对音乐都是非常喜欢的,用音乐欣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契合教学内容的音乐会把课堂气氛迅速渲染到高潮,为课堂奠定很好的情感基调。

初中语文背影》导入

开篇可以用歌曲《父亲》导入。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生活中,父母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这种爱朴实无华,却又浓郁醇厚。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不动声色地变换了年华,让我们曾风华正茂的父母,转眼间已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在每一道皱纹每一根白发里,都饱含了他们对儿女的深沉而无言的爱。

初中政治《改革开放》导入

可以用《走进新时代》来导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吹遍了祖国大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改革开放》这一课,看一看我们的伟大祖国都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3.故事导入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他们的情感。

初中数学二项式定理”和“等差数列”的导入

在教学“二项式定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杨辉三角”,并介绍其发现的艰苦历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导入新课。

教学等差数列时,引入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10岁那年,老师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把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老师刚叙述完题目,高斯立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当老师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高斯时,他大吃一惊。使人吃惊的是高斯的算法: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的和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以此类推,共有50对数的和是101,用101乘以50得到5050。

初中语文《陋室铭》导入

教学《陋室铭》时,为学生讲述《陋室铭》的由来: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住,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导入

三国时期,诸葛亮南下擒孟获天气干燥,路途遥远。蜀军口干舌燥,喝了哑泉的水,将士们个个不能言语,腹痛,生命危在旦夕,甚至有人死亡。后来经高人指点,将士们又饮用了万安溪安乐泉,解了哑泉之毒,然后转危为安。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和物体质量关系》导入

关于“自由落体和物体质量的关系”,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同时扔下不同质量的小球,发现两个小球同时着地,从而得出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后来伽利略通过反复实验,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4.实验导入

即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如讲授“热胀冷缩”原理时,可先给学生演示沸腾实验,即通过加热让壶里的水溢出来。再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时,用物品互相敲击,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这种现象,然后思考声音产生的条件。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在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可广泛使用。

5.问题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惊奇和疑问的开始。”教师对新知识设计出新颖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生物《植物光合作用》导入

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们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的话,地球上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是谁从中起了作用呢? 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氧气,还能产生什么呢?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导入

扁鹊创立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让学生模仿电视上医生给人切脉的方式,摸摸自己的手腕,然后提问:摸到了什么? 一跳一跳的,是什么在跳?心脏为什么不停地跳? 以此引入新课,并在练习中设置“小小旅行家”活动,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初中地理《日界线》导入

一个小朋友能在一年中过两个生日吗? 如果能,这个小朋友应在何处? 这样使学生觉得好奇,并迫切希望知道小朋友应在何处。这样,讲述日界线的作用和意义时,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物理“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导入

引入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原因是什么? 原因在于——分子无规则的运动。

6.诗词导入

我国文学宝库中众多的优秀诗词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地理、科学知识,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恰当地运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初中语文《我的母亲》导入

可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等诗句导入。

初中物理《参照物》导入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都有关于参照物的知识。什么物理知识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参照物”。

7.谚语(谜语、歇后语)导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过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很多谚语、谜语、歇后语,句式匀称,音调和谐,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元素,会促使学生迅速把熟悉的生活常识与学习内容建立密切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谚语(谜语、歇后语)导入示例

《遗传和变异》一课导入时,引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食物链》一课导入时引入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奇妙的“眼睛”》一课导入时,先让学生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由谜底导入对“眼睛”的学习。

《南北方的差异》一课导入时,引用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谚语、俗语,如“南粮北稻”“南甘北甜”“南涝北旱”“南船北马”“南米北面”等,让学生猜猜这些俗话说明了我国南方与北方哪些方面的差异,从而导入对“南北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这一重点知识的学习。

8.实物导入

实物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利于学生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清楚地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运用实物导入,不仅形象、具体,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与回忆。

初中数学《菱形》导入

在教学《菱形》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利用平行四边形教具怎样得到一个矩形,再引导学生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使平移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菱形”的概念。

9.复习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复习导入法又叫温故知新法,是通过复习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然后根据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的方法,是理科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复习导入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教师利用复习导入法导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像“连锁链”一样将看似分隔开来、独立的知识点一环一环地串联起来,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点体系。

复习导入示例

讲授小数除法之前可以出示几道整数除法的问题,让学生总结计算规律,从而引入小数乘法的计算。再如教学“分式”时,先温习“分数”;教学“无理数”时,先温习“有理数”。

10.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法即以已知的知识类比未知的新知识,以简单的现象类比复杂的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类比导入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比较未知的新知识与已知的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类比导入比较适用于理科教学。

类比导入示例

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教“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可通过“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导入。有时还可进行正反对比,如物理课的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化学课的合成与分解等。

三、新授

新授环节是说课里面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能考察考生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环节。千篇一律的东西总是不能体现自我的个性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学过程没有规律可循,新授过程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为落脚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全面分析和辩证判断的能力。新授课主要采用的互动方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适时设疑。提问是教师平时授课常用的互动方式,简单有效,容易操作,但是提问也要讲究技巧。首先,要避免提问一些无效的问题,如“大家觉得是不是?”“对不对?”等。这些问题只需要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否”,并不能引发学生思考,也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其次,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问题而不是笼统地提出问题使得学生无法回答。再次,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思维,引着学生去思考。最后,提问要有递进性,要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让学生先回答简单的问题,后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循循善诱,逐步深化理解。

第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讨论中教师要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请一名代表交流,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师应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课堂基调,学生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发言会更加准确、全面。在面试中,考生一定要讲清楚小组讨论的内容、形式、时间以及后期发言,后面要有相应的结束语,以及对学生发言的点评。这样,整个小组讨论才会比较生动。

第三,实验探究。这种互动主要在一些理科学科的教学中使用。实验探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猜想假设、试验计划、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面试时,考生要做好相应的引导性准备。因为面试考场里没有实验器具,考生要通过语言和手势进行模拟实验,将整个实验展示在评委面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请学生注意观察实验。

(一)新授课注意事项

1.关于提问

新授课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包括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形式)—展示结果—师生点评—补充纠正。问题呈现必须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不可突兀。

2.关于教学方法

说课围绕教什么、怎样教来展开,也就是要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来教。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明确具体,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同时要考虑当堂课的特点,最后还要说明方法使用的时机以及理论依据和使用价值。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

1.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习的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感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模型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使用。

(2)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实习作业)等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变化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实习法(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说课时应着重说明采用了怎样的课堂设计、怎样的教学方法、达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当然,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分开处理。

(四)关于师生的双边互动

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说课过程中,要把这几大要素之间的有机配合说清楚,重点是学生和老师的活动,也就是教师在做什么、学生在做什么。例如,发给学生一份演示实验的要求,小组内讨论分工,选出记录员,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操作不规范的同学给予指导。

(五)关于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

教学中各个环节应该是层层递进、有机整合的。如果说环节是珠子,那么衔接语就是串珠子的线。常用衔接语如下:这个环节采用……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知识点,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巩固练习

(一)巩固练习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巩固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好办法。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能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而,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载体。

(二)有效练习设计的具体实施

1.有效练习的目的要明确

有效练习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相关。没有明确的目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练习纯粹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练习既可以是巩固课内教学内容的,也可以是扩展、深化课内教学内容的,还可以是创造性地拓宽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2.有效练习选材要有生活性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数学练习的设计可选取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游玩、乘车等素材,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再如,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制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同时感受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有效练习容量要适中

超过一定量的练习非但不能提高学生成绩,反而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导致学生疲劳,影响学生身体发育和成长;增大学生学习压力,导致焦虑,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厌恶和害怕学习;干扰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其他活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有效练习难度要适中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步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水平;操作简单反应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因此,练习的设计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确保大多数学生能成功完成,即至少让80%~90%的学生能完成。太难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和挫折感,长期的畏惧和挫折,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丧失学习信心;太易的作业,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且难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完成后体验不到成功感和因成功带来的满足,因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难度适中的练习,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他们会感到有趣,能体验到完成后的成功和满足,不会因为不能完成而沮丧和失望。

5.有效练习要有层次性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作业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有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是设计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要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二是设计有较大变化(变式题)或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这类题目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要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三是设计对思维、创造性要求较高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这样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习题,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整理、复习、深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适时进行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编篓编筐,重在收口”,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维持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尽管课堂小结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这么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往往将其看作一个承上启下的程式、一段故事(情境)情节的延伸,甚至是一句空洞的套话。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小结,并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老师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零散的、随机的,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记不牢”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课堂小结就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的一种高效率的方法。

2.课堂小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思维

当教师讲授完新课后,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对此,教师应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堂小结能促进知识融会贯通,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所限,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所学内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的较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或者虽然暂时理解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因此,每节课结束前,教师应拿出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小结,把本节课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小结,使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课堂小结的教学要求

1.科学准确

课堂小结,最起码的要求是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整堂课的前几个环节一样,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2.目的明确

课堂小结,必须从教材的本身出发,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或对重点、难点进行提示,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方面予以引导。

3.言简意赅

课堂小结要做到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要精炼准确,表达要干净利索。

4.富有启发

课堂小结要给学生以启发,能激起学生努力探索的积极性,做到“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如果把一节课比作“凤头、猪肚、豹尾”,那么,小结就应像豹子的尾巴那样强劲有力。

5.承前启后

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往往前一个结论是后一个规律的基础。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相联系,学生才能学得活、学得好,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因此,课堂小结时,教师应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疑设悬,让学生课下自愿地去继续探索和探究,起到课断而思不断、言尽而意不尽之效果。

6.有教育性

课堂小结要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准确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和情感上的陶冶。同时,要渗透情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课堂小结的常见形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中的小结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小结形式。

1.归纳总结式

归纳总结式小结,是指教师在小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知识体系。针对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小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一般通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之类的问题来归纳本节内容。

高中地理《城市空间结构》小结

我们了解到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城市会形成不同的外部形态,在城市内部又会形成一定的地域空间结构,它体现了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组合形态。城市功能分区的实质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城市地域结构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小学语文《风筝》中心思想的小结

本文的中心思想可归纳为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2.启迪思维式

教育心理学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课堂小结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设疑

设疑,即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是下节课要探讨的。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急于知晓的心理。众所周知,说评书的人常讲到关键处、精彩处,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留下一个悬念让听众急于知道下一步结果是什么。课堂小结也要达到这种效果。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小结

在《两小儿辩日》中,知识渊博的孔子竟也不能解答两个孩童的争执,那么,请聪明的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开这个谜团吧。

这种课堂小结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2)伏笔

伏笔,即在讲授某一知识时,有意留下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探讨“未尽”的好奇心,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节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从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促使学生课前主动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小数除以整数》小结

除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以外,还可提出: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

小学语文《穷人》小结

本文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善良的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 相信此刻同学们心中都充满了无限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的情景。

(3) 延伸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就只能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方法有二: 一是利用课堂小结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二是利用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小结,从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扁鹊治病》小结

课的结尾可让学生发挥想象: 多年以后扁鹊和蔡桓公在另一个世界相遇,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通过角色的转换深刻理解本文的寓意。

3. 分析比较式

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区分,加深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白鹅》小结

白鹅在丰子恺的笔下成为了活脱脱的鹅姥爷。那么,和白公鹅相比,写法上有哪些不同呢? 可从写作顺序、描写手法上进行对比总结。(www.daowen.com)

4. 图表式

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学习了不同的说明文,可以用列表格的形式比较两者的说明类型、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作用等。通过图表比较各种说明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掌握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再如,化学和物理中的实验,可以从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方面让学生进行总结,一目了然。有些容易混淆的内容,比如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也可用图表进行小结,通过图表对比,帮助学生弄清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5. 交流评价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小结中,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看法,你说,我说,他说,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理科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课堂小结应该是开放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小结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一节课接近尾声,来一段简短的总结和幽默的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名词,是哪三个? 我们学习了一个公式,是哪一个? 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谁?

学生自行回答完以后,教师再来说结束语: 预祝大家在今后每一天的快乐幸福指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每一天的学习进步指数约为6.02×1023

将课堂评价与所学新知有效结合,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这种巧妙的课堂小结,既沟通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让学生直观体验了课堂学习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使之进一步增强学好知识、用好知识的信心。

6. 活动激趣式

(1) 竞赛活动小结

比赛能够鼓励人争先创优。人人都有上进心,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学生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他们总是希望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赏; 他们喜欢参加比赛,希望自己获胜,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小结中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活动,如“爬山夺红旗”“争金牌”“抢答”等个人或小组竞赛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做到以赛代练、赛中有得。

(2) 故事活动小结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它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它有一定的情节,使人感兴趣。将故事引入课堂小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小结

引入居里夫人结婚时的一个小插曲: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 “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为了潜心研究,居里夫人废寝忘食,不会在其他事情上耽误时间。居里夫人潜心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在学习中也应该做到如此。

(3) 口诀式小结

口诀式小结,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进行朗读、记忆的小结方法。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知识的牢固记忆。

口诀式小结示例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归纳小结为: 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 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题步骤小结为“五步走口诀”: 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一看: 看清题目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 二通: 通分; 三算: 计算; 四约: 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化: 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Look at me”中表示“五官”的单词记忆口诀: “face”脸蛋儿红又红,眼睛“eyes”亮晶晶,“head”脑袋大又灵,鼻子“nose”像山峰,“mouth”小嘴把歌唱,耳朵“ears”仔细听。

“立定跳远”动作要领口诀: 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蹲地展身体; 收腹提膝伸小腿,后跟着地向前起。

六、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课后训练用以巩固课堂知识,并且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作业布置原则

1. 坚持“精选、选做、全批、精析”原则

教师要精心进行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2. 强化作业的过程管理

课后作业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和创新精神。

(二) 作业基本要求

1. 总量要求

作业量应严格按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例如,山东省教育厅2007年印发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 (试行) 》(鲁教基字〔2007〕20号) 规定,中小学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 (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

2. 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

(1) 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 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作业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增强灵活性和情趣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

除书面作业外,要鼓励设计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3) 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提倡“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4) 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

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以便准确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

(5) 杜绝布置机械性、重复性和难度过大的作业

不允许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

3. 作业批改要求

(1) 认真及时批改作业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鼓励教师对部分学生作业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2) 注意作业批改规范

要根据学科作业特点,做到逐题批改,防止漏批、错批。批改符号要规范,要有等级、时间以及激励性和指导性评语。

(3) 注重总结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

要深入分析学生作业的过程表现,研究、归纳学生共性的作业错误,分析致错原因,为作业讲评和学生修改积累资料。

4. 作业讲评要求

(1) 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及时讲评

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对个性问题要面批矫正或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

(2) 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作业错误找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评来理清思路、克服障碍,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 课后作业的类型

1. 巩固性作业

巩固性作业包括抄写字词,以及背诵、默写课文和做题等。此类作业应该以巩固的最佳值的练习次数为依据,不搞“遍数越多越巩固”的错误做法。实践证明,抄写生字5~7遍,与抄写20遍的巩固率几乎相等。

2. 思考性作业

思考性作业不需要笔答,可以分散在预习与练习中。例如,学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可以引导学生课下思考如何评价秦始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学习了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可以思考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如何计算。

3. 比较性作业

比较性作业是指把正确与不正确的几种答案都交给学生,由学生选择和判断,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者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在比较分析中掌握新知识、形成新能力。比如,学习了函数,可以比较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区别。

4.归纳性作业

归纳性作业包括概括段意,以及词语、句子的归类等,主要在课上边学习边总结,以掌握知识规律。

5. 创造性作业

创造性作业包括造句、写片断、小作文等。要加强课上指导,使学生明确范围、内容与要求,课上保证充足的练习与思考时间,少部分留为家庭作业。如学习完《七色花》后,让学生设想: 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 学生想象力被激活,他们有各种奇思妙想,每个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都不相同。学生对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更加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开阔。

6. 口头性作业

口头性作业是指读、说、讲、述等内容的作业,不升格为书面作业。比如,《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等报刊中有很多数学童话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史话等,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故事、游戏、史话等让学生课后阅读。

7. 实践性作业

实践活动作业包括实验、测量、社会调查等,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实践中获取真知。如学习了《蜜蜂引路》,可以画画列宁找养蜂人走的路线,要求标明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等事物的位置,这就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8. 综合性作业

综合性作业就是把几种训练内容综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语文教学以某一单元读书为主体,以图片、文字、诗词、故事等素材为基础,加以综合,让学生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盛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七、板书

板书的作用不可忽视。板书是教师上好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辅助手段。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绘图、列表等形式和手段集中反映教材内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一) 板书的作用

1. 集中学生注意力

一是板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发挥视觉优势; 二是板书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 三是板书的过程是引发学生思索的过程,所以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幅好的板书首先应以知识要点的明确提示来吸引学生。

2. 理清学习思路

在教学中,板书能把复杂的或者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寥寥数行、简单几个字,却包容了全部学习内容,提纲挈领,以简驭繁。

3. 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抓重点、要点的能力比较弱。可是,抓不住重点、要点,怎能谈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让学生抓住重点、要点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在讲述的同时教师把重点内容中的关键性词语简明地写在黑板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4. 增强学生记忆

板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记忆教学内容。板书本身具有的直观性、概括性、条理性、启发性等特点,为学生记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情况,一篇并不算短的课文,在教师分析后,学生看看板书、读读课文,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这其中板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发展学生思维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 “好的板书应当是流动的,它像一溪活水,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在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叙述顺序逐步明晰的进程中,一点一滴汇集而成; 又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经历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由局部到整体,由思想到内容,向前流淌。因此,好的板书不应是一潭死水,不应一股脑儿和盘托出,也不应是陆续出现且互不联系、没有生命的一堆词语。它不仅是课文的浓缩,而且显示出怎样一步一步理解课文——这实际上是方法的训练、思维的训练。”

好的板书还能体现出思维训练的步骤: 低年级的板书不同于中年级,中年级的板书与高年级也有所区别。低年级可以用罗列重点词语的内容式的板书; 中年级发展到既有内容,又有内涵的板书; 到了高年级,可以多用突出文章思路的、有一定概括性的板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板书体现出了由理解词、句、段到整篇课文,由理解课文内容到抓住中心思想到理清叙述顺序,由着重发展形象思维到着重发展逻辑思维的训练步骤。

6. 启迪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对学生来说,让学生掌握一篇文章的阅读方法、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到哪里去学呢? 从老师的板书中学就是一条途径。如果教师善于诱导,学生从教师的板书形成过程中,就会学到许多有用的自学方法。比如读书的时候,准备一个笔记本,边理解思考,边把重点、要点摘录下来,像老师板书那样梳理出一条理解文章的思路来。

好的板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板书沟通了学生读和写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低估的。板书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文字的书写。好的板书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情感。不少学生跟着老师写好了字,而且养成了一种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 板书五忌

1. 忌错别字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一节好课的标准,第一条就是教授内容正确。无论教师教学功底如何,使用教学方法如何,教学内容正确永远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无小事,事事要细心。教师板书应做到严谨治学、一丝不苟。

2. 忌笔顺、笔画不规范

汉字笔画种类繁多,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时严格按照生字表中的汉字规范地写好每一笔,否则学生就会接受错误的笔画知识,使他们养成错误的书写习惯。汉字笔画书写顺序是有规则的,教师的板书一笔一画都应严格遵守笔画规则。

3. 忌写不规范的简化字

有的教师认为繁体字写在黑板上比简化字显得丰满美观,因此在板书中书写繁体字。掌握繁体字并不是坏事,问题是对连简化字都没掌握好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把老师写的繁体字误认为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另外,写简体字须符合规范,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4. 忌字迹潦草

如果教师板书时随心所欲,字迹龙飞凤舞、潦草不清,那么学生在辨认时自然会费神费力,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板书要一笔一画、工整清晰,特别是讲低年级的识字课时,板书一定要写规范的正楷字,一笔都不含糊。这样既给学生做了示范,又使自己的板书基本功得到提高。

5. 忌板书设计不合理

一节课的板书要有总体设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在什么位置,事先要有一个总体安排。板书设计合理,整齐协调,疏密得体,学生看得就清楚。如果板书随手写出,东一块空得很大,西一块挤得密密麻麻,让学生难以辨认和区分,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养成这个坏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学得书写没计划、没有条理。板书太空不可取,黑板上只寥寥几个字或仅仅留下课题,甚至零板书都是不当的,当然,板书太满也是不可取的。教学方法的满堂灌,板书设计的满黑板,老师一板一板地写,学生一板一板地抄,不但耽误时间,效果也很差,都不值得提倡。

(三) 板书的要求

1. 板书布局要合理

教师要对板书的位置、字体大小、间距宽窄、排列次序以及标点使用等考虑周全,忌散、乱、偏。板书可分为主板书区、副板书区和辅助板书区几个部分,其中,主板书区为教师书写区域,主要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或者重点、难点知识; 副板书区一般为学生的练习区域; 辅助板书区为引导演示区,一般呈现教师所举的例子,或者是借助教具进行的演示。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一课可以在辅助板书区悬挂挂图,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图7 板书分区示意图

2. 板书文字要精练,提纲挈领

板书要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画龙点睛,富于启发性。板书一般应包括课题、分题、中心要点和结论。板书的各种文字、符号、图表还要按一定的形式结构组合起来,做到结构合理、简明扼要、形象直观。

3. 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可以借助彩色粉笔和着重号来标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4. 板书字迹工整、清晰

板书的知识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用词要准确,书写要工整,字体要清晰。另外还要注意专业术语的完整性,切不可出现诸如“新陈代谢”简写为“新代”的现象; 写字要规范,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体字,也不写繁体字。

5. 板书要与口述紧密结合

板书配以讲解才可达到最佳效果。

6. 板书要有计划性

板书的内容确定之后,什么时候书写,写在什么位置,绝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讲课的方式和进度而定。

讲授与板书的前后顺序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先板书后讲授

教师在讲课开始时先把本节课要讲的几个分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再一个分题一个分题地讲。每个分题要板书的内容随着讲述过程写在分题的后边。这种板书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或复习课,有利于学生对全课内容的概括了解。

(2) 写一个分题讲一个分题

这种板书讲写结合,能较好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使用教科书,是最常用的,方式。

(3) 讲完一段再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或探索,或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后再板书。这种板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加深学生印象。

(4) 全课讲完再板书

有些课教师采用讨论式,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归纳、板书,写出结论或知识体系。有时教师通过电影或录像进行教学,最后发动学生讨论,总结出板书内容。这样做,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完整性或电教内容的连续性。

总的说来,什么时候板书、怎样写,并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一般而言,板书从黑板左侧开始,板书面积约占整个黑板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为宜。

7. 板书出示时机要恰当

说教学过程有一个环节是说板书设计,如果这个时候出示板书就为时已晚了。板书是讲到哪里写到哪里,不可讲课 (说课) 完毕再呈现板书。

8. 板书要直观

好的板书图文并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板书要充分发挥直观形象的优势。形象是指反映事物的具体形态,或人物外貌品质,或事情的前因后果,或事物的形态特征,或景物的特色。直观是说板书所反映的形象,学生凭借视觉就能感受到,在感性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一般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为此,就必须运用图画、文字、符号等一系列手段,可以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以及简笔图画等,以形象展现教学内容。

(四) 板书的形式

1. 提纲挈领式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概括出中心要点,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反映内在联系。

图8 提纲挈领式板书分区示意图

(2) 对比式

揭示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化认识。

图9 对比式板书分区示意图

3. 图表式

图表式板书条理清晰,简约明了。

图10 图表式板书分区示意图

4. 脉络式

脉络式板书突出重点和关键,抓住作者思路。

图11 脉络式板书分区示意图

5. 纺锤式

理清多层脉络关系,明确逻辑关系,两头揭示课题中心。

图12 纺锤式板书分区示意图

6. 连线式

用符号、线条将教学内容有序勾连,在时间、空间、逻辑上形成一个有意义、有规律的整体。

图13 连线式板书分区示意图

7. 线索式

理解文章思路,化繁为简,把握文章结构。

图14 连线式板书分区示意图

(五) 板书的书写方法

用粉笔写字,运笔时用力轻重应均匀适中,笔身与板面构成约70°的斜角,避免发出尖啸声。写板书的位置以右手举过头顶为宜。

板书一般情况下采用横行排列,字迹直径约为7~9厘米,行距为字的八分之五到八分之七为宜; 也可竖行或者圆形排列,根据教师习惯和教学需要而定。

为了强调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在相应的字、词边加着重号。着重号可以用点号、短线、箭头、三角形、五角星等符号,这些符号也可以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要注意: 着重号不要过多过滥,应尽可能保持统一,字体不宜过大,以免整体比例失调,影响板书美观。

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师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 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应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2. 反思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大领域,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三部分。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点,即知识点、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对教学内容来说,要特别注重教学容量的问题。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 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必须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调控教学容量。

3. 反思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洒脱的仪表、饱满的精神、和蔼的态度、大方文雅的举止、简洁的谈吐、规范漂亮的板书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感染学生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和对话,了解他们的需要,课堂上经常进行教学换位,以学促教。学生既可以听老师讲,也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先自己学,然后尝试地“讲”给同学和老师听,通过“讲”,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备课”中出现哪些问题,要求老师提供帮助和学法指导。

4. 反思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一般教学原则。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只有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出新、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 反思课堂学法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反之,学习方法不对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学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即学习呈现自主、自动、创造三个层次并相互依存。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自信,消除对学习的畏怯心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6. 反思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变化激趣。要把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活”起来,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做到“乐于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相互交流”。为此,教学应做到: ①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 ②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 ③创造参与条件,提供有利环境; ④尊重学生心理需要,帮助学生成功; ⑤善于启发思考,教会学生学习。不仅如此,还要对学生做到“五个鼓励”,即: 鼓励质疑问难,鼓励独立思考,鼓励讨论争论,鼓励标新立异,鼓励总结和掌握“学法”。

7. 反思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的评估。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估,做到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反馈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控制的重要手段,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 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指导订正,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

(二) 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1. 以课改思想为指导

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课改思想相对照,从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有意识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束缚,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确立正确的导向。

2. 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脱离了教学实践而空谈理论的反思不具备对今后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反思必须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认识。

3. 关注学生,关注细节

教学反思要关注学生反应,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接受效果等方面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得失,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切忌大而全,因为大而全往往陷入大而空。教学反思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思想的大处着眼,更要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入手,课堂情境的设置、学生活动的表现、作业难易的安排、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可成为反思的角度。

4. 结合理论,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虽然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但是不能单纯凭经验分析问题。要重视理论对制定解决方案的价值,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制定解决方案的重要参考。教师应当认识到,反思在总体上是面向未来的,要通过反思来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过程,使自己今后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三) 教学反思示例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从这个教学的设计可以看出,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接受一个概念知识或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不只是注重数学形式层面的教学,而是要更重视数学发现层面的教学,即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受一种数学的思想和观念——数学化思想。学生先是感知地板砖中隐含的数学,会用约数、倍数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进而思考并尝试解决画廊内装饰画的设计,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地板砖中的数学知识。但是,从解释到应用设计,在没有学习公约数的情况下困难较大。于是,我创设了“做数学”的空间,让他们在设计正方形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公约数的存在,建立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创造了“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数学化思想是指用数学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数学”的意识,使数学关系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模式。而我们的课堂中,大多还是围绕知识就事论事,没有从形成学生思维模式的角度去展开知识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去注重现代的数学思想,去隐含重要的数学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的堆砌,没有自主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领悟。

小学信息技术《文字环绕》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如键盘指法与打字练习 (小学三年级学习内容),其机械单调性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而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完全可以将教学设计得有声有色。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将打字游戏引入课堂并开展游戏竞赛,比如,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这类做法有很多,不论结果如何,但“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常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影响深远。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来说课堂效果不错,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课程设计较为新颖,有所创新,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少,所以初步设定以30分钟为基准。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了解班级状况,适当放慢语速。通过此次上课,从中学到了很多,例如: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利用课件,如何巧妙地重组一个单元中各个板块的内容,如何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及情境,等等。

这节课教会我了许多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懂得了教师自身的素养至关重要。但这些并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就能提升的,需要自己进行长期的积累。

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示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古语都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分量其实是等同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感受语言文字、陶冶美的情操,实在是一件乐事。能把课堂“移植”到大自然中去,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这样的作业再多,学生也乐意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