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课内外联动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以“软件开发工具”实验课程为例

探索课内外联动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以“软件开发工具”实验课程为例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索课内外联动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以“软件开发工具”实验课程为例刘瑞林纵观各个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学本科培养方案,本科生四年经过从基础理论到基本原理的系统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其实践能力也应在众多实验课程的不间断训练后有一定提高。鉴于实验课程的问题,为了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软件开发工具”课程上尝试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探索课内外联动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以“软件开发工具”实验课程为例

探索课内外联动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以“软件开发工具”实验课程为例

刘瑞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029)

纵观各个大学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大学本科培养方案,本科生四年经过从基础理论到基本原理的系统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其实践能力也应在众多实验课程的不间断训练后有一定提高。但是,从目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学习的知识还不能够完全应用起来,尤其是逻辑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依然欠缺。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是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作者在“软件开发工具”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了“领袖”和“核心”带动的讨论模式以及课内外联动的模式,加强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走向主动思考,并通过带动一部分学生参加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建设活动,将课堂至少二分之一的学生带到课外实践项目中,经过团队、小组讨论、教师课外指导、项目开发、项目评价等环节的积极努力,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大大提高,为实验课程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课内教学模式改革

本科课堂教学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从教学观念影响教学模式开始,进而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课堂管理,最后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对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的一个系统工程[1]。

通常,一门实验课程,例如软件开发类的实验课程基本采用“以教师主导”模式,这种模式可能延续了至少10年时间。这个形式的优点是教师占据主动地位,主讲并将程序代码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灌输”是主要特点;学生便显得比较轻松,是被动的,上课时也比较匆忙地抄代码,跟着教师的思路跑,没有思考“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时间。以上模式对于基础好的、课外这样那些跟不上的学生会溜号、看手机,玩游戏。实际上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出在教学模式上。

鉴于实验课程的问题,为了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软件开发工具”课程上尝试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课堂讨论环节,增加学生讨论时间,分别在程序结构、代码优化和类与对象几个部分提高了学生讨论环节的比例,并让临近座位的学生进入讨论小组,例如对算法和代码的优化问题的讨论等,使得进步较快的学生起到带领作用。

这样,通过技术水平较好的同学带动一片区域学生的进步。这种做法需要经过2到3个星期的观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方可实施。

(2)把学会的知识用起来,是本课程所倡导的思想,即注重知识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会了一些程序设计技巧、方法后,如何用起来,是一个重点考虑的问题。一段程序、一个软件能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如何着手设计和实施这些程序或软件,是必须交代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核心内容。例如,选这门课程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面向对象的理论和实践,如何把这个思想讲解清楚,并能用起来,教师做了大量工作。第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讲解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积木”、“按钮”、“鼠标”等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被用在对类和对象的解释上。第二,不断练习使用窗体的控件,加深对“类”和“对象”的理解。第三,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类,并加以应用,在这个环节,主要采取指导学生设计和实现“类”的办法。通过三个步骤,关于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的难题就非常轻松地解决了。

2 延续到课外的教学

2.1 设计开发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内召集了案例的开发团队,利用学习过的开发工具开发教学案例项目,分别是“变量和数据”、“程序结构和过程”、“数据库连接和应用”、“文件系统”、“类和对象”、“窗体和控件”、“过程和函数”、“多媒体应用”等,每个项目下开发2到3个案例。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期末评价体系上增加了给参加案例建设的同学奖励分数。据统计,有20多人参加了案例的课外开发,同时也吸引了其他班级的同学参加。

2.2 坚持课外指导

案例开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课外指导是必要的。教师在需求调研、设计和实施阶段分别对不同的项目小组作详细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给予不断的肯定,切不可断然否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因为这是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方向进步。这个环节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需要课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平均课外指导时间每周4小时以上,这需要教师的体力、时间和精神的奉献。(www.daowen.com)

2.3 营造开发环境

培养一个愿意做系统开发的学生,不但需要从团队协作、开发技术上给予指导,还需要在开发的环境上做一些文章,例如,通过观察发现团队的精神核心、技术核心、系统开发平台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开发项目中,一定至少有一个学生的“精神领袖”,她或他能引领一群喜欢同样工作的学生进入同一项目,并愿意为此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时间,“领袖”的作用十分重要,他或她要在学生中有比较强的优势,并且平易近人,善于沟通。团队还需要至少一个技术核心人物,凡是难解的技术问题基本不会成为他或她的困难,这对开发项目尤为重要。同时还发现,学生中的“领袖”和技术核心已经成为其他同学的顾问,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和研究解决的,这点非常值得欣慰,这说明学生协作能力在不断提高,团队沟通能力在进一步加强。另外,构建一个超强的开发平台是最基本的条件,学院或学校应该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

2.4 肯定的评价

对于愿意参加案例开发的学生来说,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应该是评价的基本原则,开发的项目成果质量应该是次要的指标,原因是案例开发的初衷就是为了学生提高兴趣和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实际应用的活动。所以,所有基本完成开发任务的学生均获得了5分的平时成绩加分。

3 课内外联动

通过课外案例项目的实践活动,不断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及时解决。

以往,教师是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发现问题的,但偶有发现如果学生对作业抄袭或其他手段,作业的结果很雷同,难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遇到实际问题。通过不同的案例项目,学生所做的工作不同,基本杜绝了抄袭,这样就从多角度、多方面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处理,不会给后续教学带来更多问题。

教师也可以从实际的项目指导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发现讲义和举例的问题,及时调整教案和举例,完善教学资料。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软件开发工具”班级的学生开发能力有了明显变化,期末大作业的质量比以往班级有了明显提高,分别体现在系统的业务流程合理、界面实用友好、系统功能全面、系统漏洞率低、自行解决系统问题能力强等几个方面。另外,通过后续的调研结果看,学生在继续利用“软件开发工具”课程的知识做科研和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这说明学生对“软件开发工具”课程的基本要素掌握的比较好,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而可以轻松应用。

4 展望

通过一个学期的一门课程实验,难以很全面地改进一门课程。尽管对课内到课外的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方面作了一定的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些许经验,尚不全面和深入,仍有一些问题没有答案,例如实验课程要不要理论讲解?如何复习遗忘课程的基础知识?如何应用MOOC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视频、“微”课堂[2]、“翻转课堂”解决课前预习,课上实验的问题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资料

[1]赵红梅.对本科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25-29.

[2]李小刚,王运武等.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