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课程建设报告

“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课程建设报告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这门课程,与上述两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这门课程,不等同于工科院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而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开设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将学生的角色定位于信息系统的实施者与管理者。

“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课程建设报告

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课程建设报告

王树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029)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意义

“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这门课程,是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面向信息学院四年级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一门收尾综合性课程。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是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企业信息化的完整过程,具备企业信息化的组织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能力。

更具体的说,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在本科4年之内学习了几十门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归结为如下的学科群:

(1)基础学科群。

(2)经济管理学科群。

(3)计算机技术学科群。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所学习过的这几十门课程,就像一粒粒的珍珠,散落一地。我们想通过开设“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这门课程,把这几十门课程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对4年以来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这门课程,就好像一条坚固的金丝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悬挂在学生的脖颈之上。

总之,本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很全面,不但包括技术方面的内容,而且包括管理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商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

具体包括:任务提出、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系统建设招标与投标、系统方案选择与评估、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测试、系统安装与部署、系统维护等内容。

(2)教学实践

注重教学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4~6人),集体完成作业。

具体完成如下3个作业:提出需要建设的商务信息系统,并进行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对需要进行建设的信息系统,进行招标与投标工作;对需要进行建设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编码实现,进行系统测试、安装与部署工作。

(3)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商务和功能的不同角度,深刻理解商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旨在培养信息专业的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软件开发等课程),提高学生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站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沿。

1.2 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国内外同类课程,包括如下两类课程:

(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一般来说,国内工科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普遍开设这类课程。

(2)“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Consultancy”。一般来说,英联邦国家(例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普遍开设这类课程。

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这门课程,与上述两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分别进行比较。

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这门课程,不等同于工科院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对学生的定位不同

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将学生的角色定位于信息系统的开发者。而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开设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将学生的角色定位于信息系统的实施者与管理者。

信息系统实施的方式有多种,或者自己组织团队开发,或者与开发公司合作开发,或者根据需求将软件外包,或者根据具体需要,购买并安装恰当的系统。所以“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的教学内容中,有招标、投标的内容,而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学内容中,没有这些内容。

也就是说,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本上只讲解技术内容(虽然也讲解管理方面的内容,但基本上只是讲解项目管理的内容)。

而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开设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不但讲解技术内容,而且讲解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的立项;通过招标与投标工作确定项目建设的乙方;对项目的整个过程(立项、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招标、投标、分析与设计、测试、安装与部署、维护)进行管理。

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往往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一个小型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而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开设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特别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信息系统项目的立项、开发、安装部署等工作。

总之,因为对学生的定位不同,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往往与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工科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从事信息系统的一线开发工作,所以注重学生个人技术素质的培养;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等财经类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工作,所以注重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主线不同

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所以,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环节的组织方面,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练习、案例分析与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主线如下: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概述、系统分析过程与方法、系统设计过程与方法、系统实施。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有关内容的最新动态和补充材料。

而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开设的“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以商业信息系统的实施为主线,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项目启动、项目实施的3种不同方式(自己开发系统、合作开发系统、项目外包),重点讲述项目外包,分别以甲方和乙方的不同角色,体验项目的实施。

(3)教学内容不同

与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

一般来说,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包括如下内容:

img37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

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框架;参与者——系统关联人员;现代信息系统的企业驱动力;信息系统的技术推动力;一个简单的系统开发过程。

要求:了解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参与者,掌握信息系统参与者的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img38信息系统构件

包括:产品——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架构框架;网络技术和IS构件。

要求:掌握信息系统架构,熟悉信息系统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网络技术和IS构建。

img39信息系统开发

包括:系统开发过程;开发路线和方法;自动化工具和技术。

要求: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开发路线和方法,熟悉自动化工具和技术进行系统开发过程,了解常见的自动化工具和技术。

img40项目管理

包括: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要求:了解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信息系统风险,熟悉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img41系统分析

包括: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方法;范围定义阶段;问题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逻辑设计阶段;决策分析阶段;系统分析的未来。

要求:掌握系统分析过程、每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img42需求获取的调查研究技术

包括:需求获取简介;需求获取过程;调查研究技术;调查研究策略。

要求:掌握需求获取技术、调查研究策略,熟悉需求管理的内容。

img43使用用例建模系统需求

包括:用例建模概述;用例建模的概念;需求用例建模过程;用例和项目管理。

要求:掌握使用用例描述系统需求,熟悉用例和项目管理的关系。

img44数据建模和分析

包括:数据建模简介;数据建模的系统概念;逻辑数据建模过程;如何构造数据模型;分析数据模型;将数据需求映射到地点。

要求:掌握数据建模方法、数据建模工具、数据建模过程、IDEF1X建模方法,熟悉数据建模的内容。

img45过程建模

包括:系统建模简介;过程建模的系统概念;逻辑过程建模的过程;如何构造过程模型;系统模型的同步。

要求:掌握系统过程建模方法、过程建模工具、过程建模过程、DFD建模方法和IDEF0建模方法。

img46可行性分析和系统方案建议

包括:可行性分析和系统方案建议;可行性的4个准则;成本效益分析技术;候选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系统方案建议。

要求:了解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熟悉可行性分析的阶段,掌握可行性分析方法。

img47系统设计

包括:什么是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之内部开发——“构造”方案;系统设计之集成商用软件——“购买”方案。

要求:掌握系统设计阶段划分、每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熟悉内部开发和购买的过程,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

img48应用架构和建模

包括:应用架构;物理数据流图;信息技术架构;系统设计的应用架构策略;建模信息系统应用架构。

要求:熟悉应用架构,掌握应用数据流图、信息技术架构,设计系统应用架构,掌握系统设计应用架构策略。

img49数据库设计

包括:常规文件和数据库;系统分析员的数据库概念;数据库设计的前置条件——规范化;常规文件设计;现代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前景。

要求:了解常见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设计的前景,熟悉数据库和常规文件的区别,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

img50输出设计和原型化

包括:输出设计概念和指南;如何设计和原型化输出。

要求:掌握输出设计内容、方法和工具,熟悉原型化设计方法。

img51输入设计和原型化

包括:输入设计概念和指南;输入设计的GUI控件;如何设计和原型化输入。

要求:掌握输入设计内容、方法和工具,熟悉原型化设计方法。

img52用户界面设计

包括:用户界面设计概念和指南;用户界面技术;图形用户界面风格;如何设计用户界面。

要求:掌握用户界面设计内容、方法和工具,熟悉原型化设计方法,熟悉常见用户界面设计控件。

img53系统构造和实现

包括:什么是系统构造和实现;构造阶段;实现阶段。

要求:熟悉系统构造和实现的内容、阶段和方法,熟悉常见的编程语言。

img54系统运行和支持

包括:系统运行和支持的上下文;系统维护;系统恢复;技术支持;系统改进;系统退役。

要求:熟悉系统运行和支持的工作内容、阶段和方法,了解常见的相关系统维护和恢复技术。

img55UML建模方法

要求:了解UML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UML建模方法。

img56Visio及Rose实验

要求:掌握Visio及Rose基本操作。

从上述课程设置来看,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技术人员,也就是软件工程师。

(4)与国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

一般来说,国外相关课程,一般是商业课程,培养的商业信息系统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也就是协助解决企业内部系统的架构、把企业人员的需求全部文档化,详细分析和归纳,然后再联络计算机专家,进行系统的制作、测试和维护。

商业信息系统分析师可以看做是商业需求与计算机编程之间的桥梁,根据澳大利亚移民局和澳大利亚计算机协会的规定,授权BIS(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专业为60分专业,BIS成为和会计一样高分的移民专业,学习该专业无需计算机背景,学生毕业前景非常不错。本科课程设置:商业课程(八门必修课)、计算机课程(SAD等)、实习、毕业设计等。也就是说,国外相关课程,培养的是商务人员,而不是技术人员。

1.3 特色

(1)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

所有课程内容,全都以实验教学的方式,分步骤地进行,条理非常清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商业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任务提出、需求分析、招标、投标、评标,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部署、验收等,从而提高学生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的能力。目前国内开设这门课程的院校非常少,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在这门课程的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

(2)小组作业是本课程的又一个特色

因为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所以非常重视学生参与。学生参与的方式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个案例,根据这个案例,做3个课程作业:商务信息系统立项建议书(包括需求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建设方案等);商务信息系统招标书与投标书;商务信息系统实施。(www.daowen.com)

通过这3个作业,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动手实施商务信息系统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上台演讲自己的作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6人。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做课程作业,作业的形式为“课堂演示+书面文档”。

1.4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包括陈恭和老师、赵星秋老师、王树西老师。从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属于老中青结合。

对外经贸大学开设“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这门课程已经多年,通过长时间教学实践,在该课程的教材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的宝贵教学资料,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2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课程目标和建设历程

2.1 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进行有步骤的实验教学,通过小组作业进行小组教学。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管理能力。不但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开发管理能力,特别是文档编写与文档管理能力。

进行规范化教学。其中包括:教学步骤规范;教学内容规范(我们尽量采用国家标准)。

2.2 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于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既包括技术方面的内容,又包括管理方面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掌握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本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课程,也不是一门单纯的管理课程,而是两者的结合。属于交叉学科。

2.3 课程目的

本课程定位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作为甲方,通过招标、软件外包等方式,完成商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让学生作为乙方,掌握商务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

也就是说,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次要),特别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实施的管理能力(主要),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4 课程建设历程

本课程2007年第一次开设。在此之前,已经由陈恭和老师开设了多年的类似课程。

为了开设本课程,在当时的系主任赵星秋老师的组织与推动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包括开了十多次“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课程研讨会,并初步形成了课程师资队伍:陈恭和、周志忠、王树西。

2007年开设本课程之后,因为课程设置有问题(主要是技术内容),课程的内容与之前学生学习过的课程“系统分析与设计”有太多相似之处,而且因为课程开设的教室有问题(多媒体实验室,学生人手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所以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上课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等。

2008年,周志忠老师辞职,课程的师资队伍发生变化:陈恭和、赵星秋、王树西。在赵星秋老师的推动下,本课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引入了商务内容(信息系统招标与投标),给出了商务案例(从英国佩斯利大学引进),而且改变了上课地点(转移到了普通教室),改变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这次教学改革是革命性的。

此后课程的师资队伍完全稳定:陈恭和、赵星秋、王树西。

2009年,继续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自己提出案例(提倡学生实习过的案例),并根据案例进行小组作业(编写需求分析书、可行性分析报告、招标书、投标书、编程实现这个系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并且在学院组织的课程交流会议上,对本课程给予很高的评价。

2010年,本课程继续进行课程改革,精简课程内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讨论案例,并且引进了更多的招标与投标的案例。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

2011年,对本课程来说,这是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本课程通过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精品课程的验收。

2012年,对本课程来说,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编写了实验教材,并进行了多次修改。这就标志着,本课程此后的教学内容变得较为固定,更加规范。其次正在编写案例分析,相信案例分析编写完成之后,学生做作业会更加顺手。

3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资源

3.1 课程内容

(1)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概述

包括:基本概念与开发模式;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步骤;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商务信息系统(概述与举例、组成要素、常用建设方法);商务信息系统外包(外包概述、软件外包、软件外包分析、银行信息系统外包)。

要求:掌握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的基本概念、开发模式、商务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常用建设方法、商务信息系统外包等。

此外需要了解: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专业基础标准、过程标准、质量标准、技术与管理标准、工具与方法标准、数据标准)。

信息管理类的术语(信息管理术语、信息管理系统术语、信息管理工具术语、信息类型术语、信息技术术语、信息化战略术语、信息经济论术语)。

信息系统维护与评价方法(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方法、信息系统技术指标及数量要求实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查全率、查准)。

(2)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写的国家标准(GB856T—88)(引言、任务概述、需求规定、运行环境规定)。

要求:学习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重点掌握相关文档的编制步骤。

(3)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

包括:软件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的国家标准(GB8567—88)(引言、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对现有系统的分析、所建议的系统、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投资及效益分析、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结论)。

要求:学习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重点掌握相关文档的编制步骤。

(4)信息系统招标公告

包括:掌握信息系统招标公告的编写步骤;掌握信息系统招标公告的编写重点和注意事项;向学生提供信息系统招标公告的范例。

要求:学习如何编写信息系统招标公告,重点掌握信息系统招标公告的编写步骤。并向学生提供信息系统招标公告的范例。

(5)信息系统招标书

包括:掌握信息系统招标书的编写步骤;掌握信息系统招标书的编写重点和注意事项;向学生提供信息系统招标书的范例。

要求:学习如何编写信息系统招标书,重点掌握信息系统招标书的编写步骤。并向学生提供信息系统招标书的范例。

(6)信息系统投标书

包括:掌握信息系统投标书的编写步骤;掌握信息系统投标书的编写重点和注意事项;向学生提供信息系统投标书的范例。

要求:学习如何编写信息系统投标书,重点掌握信息系统投标书的编写步骤。并向学生提供信息系统投标书的范例。

说明:老师向学生提供的招标书范例、投标书范例,是经过精简之后的范例,仅仅用于教学之用,与商用招标书有很大的距离。

(7)信息系统设计与测试

包括:掌握软件系统项目开发计划(GB856T—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数据要求说明书(GB856T—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模块开发卷宗(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开发进度月报(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项目开发总结报告(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测试计划(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测试分析报告(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操作手册(GB8567—88)的编制步骤;掌握软件系统用户手册(GB8567—88)的编制步骤。

要求:学习如何进行信息系统设计,重点掌握相关文档的编制步骤。并向学生提供信息系统设计的范例。

因为本课程(“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是实验课程,所以上述内容均是按照实验的过程进行设置,分步骤地进行教学。这也是与工科院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不同之处。

3.2 教学方法及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ppt、动画等。

让学生自行组织成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4~6人之间。让学生自己提出案例,提倡学生以自己的实习内容为案例,然后根据这个案例,再去编写:需求分析书、可行性分析报告;招标书、并根据招标书编写相应的投标书;编程实现这个案例对应的信息系统,并测试、安装、部署、维护这个信息系统。

让每个学生小组,在课堂上分别讲解编写的需求分析书、可行性分析报告、招标书、投标书。演示实现的信息系统以及编写的相关文档。老师和其余学生提问并打分。

要求小组所有成员都参与小组作业的完成工作。

3.3 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教材,是实验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讨论,修改多次,最终编写而成。本实验教材大量使用国家标准,因此较为规范。而且教材引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放在教材附录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教材步骤清晰,内容丰富,包括文字、图表、图片等,字数将近50万。

目前,教材正在继续修改,准备加入案例分析的内容,相信修改完毕之后,教材的内容会更加丰富。总之,教材把教学内容集成起来,使得教学内容不会分散。

4 取得的成果

4.1 教学特色方法及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在于:

(1)实验教学。课程共分为6个实验,根据这6个实验,布置了3个课程作业: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招标书与投标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通过实验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显得很有层次,很有条理。

(2)让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集体完成作业;通过演讲与展示,讲解本组的作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4.2 教学研究成果

(1)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上发表文章《对外经贸大学“Web应用程序设计”教学研究》。

(2)编写了一部实验教材(已经出版)。

(3)本课程通过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精品课程验收。

4.3 学生的收获与评价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集中表现在:

(1)扩大了知识面;

(2)之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提高了表达能力和编程能力;

(4)提高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能力;

(5)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6)提高了招标与投标能力。

伴随本课程的改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评价,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基本表现在:从初期评价的急剧提高,到现在评价的基本平稳。下面是学生对本课程的历年评分表及趋势图。

表1 学生对本课程的历年评分表

图1 学生对本课程的历年评分趋势图

5 课程建设展望

5.1 课程建设体会

从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1)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

必须与时俱进,对课程建设进行改革,否则课程建设如果因循守旧,就等于死路一条。在本课程(“信息系统建设与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当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转移,立刻进行改革;当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不适应,立刻进行改革。而且这种改革是立竿见影的,极大促进了课程建设。

(2)创新是课程建设的生机所在

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够使课程建设保持生机和活力,不创新,课程建设就是死路一条。我们进行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团队共同做作业,都属于课程建设中的创新。通过创新,课程建设生机勃勃。

(3)引入源头活水

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案例,最好是真实的案例,特别是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真实案例。我们不主张(甚至反对)一成不变的案例。只有引入源头活水,学生才有探索的动力和兴趣。

(4)把教学内容集成于教材

我们编写了实验教材,把教学内容集成于教材之中,在教材中,把实验步骤条理化、清晰化、标准化,大量使用国家的相关标准。有了实验教材,学生就有据可依。

5.2 课程的不足

本课程的建设,还有很多不足:

(1)本课程相关论文还很少,目前为止只有一篇。应该撰写更多的本课程相关论文,无论是教学方面的还是科研方面的。

(2)实验教材还要继续修改,还要加入案例分析的内容。

(3)本课程的建设,还应该加入更多的研究方面的内容,从而加大本课程的深度。

5.3 改革思路

在本课程今后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们准备进行如下改革:

(1)撰写更多本课程相关的教学、科研论文,从多角度对本课程进行研究。

(2)完善实验教材,将案例分析作为新的一章,加入实验教材。

案例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提出案例;对案例进行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设计,指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3)参考本课程相关科研论文,从科研的角度,对本课程进行深化。

(4)加入新的商务内容,压缩技术内容。

本课程的发展方向,向着商务课程发展,技术内容要适当地压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