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课程建设报告

“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课程建设报告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课程建设报告王朝培杨尚群1课程概述1.1课程意义数据统计分析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分析过程,得出有意义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学。

“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课程建设报告

“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课程建设报告

王朝培 杨尚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029)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意义

数据统计分析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分析过程,得出有意义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学。“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统计分析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麦肯锡)

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内容是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的。“数据统计分析技术”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关于信息的基本知识,以信息技术作为数据处理工具的一定基础上而开设的。该课程集信息理论、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应用于一体,是一门信息学、数学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相互交叉而形成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融会已学的专业基础课和统计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掌握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它对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数学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我们调查分析和比较了国内外的一些著名院校中与我们有类似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了解到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据统计分析的技能,以复旦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他们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就分别设置了“经济与金融中的统计方法”、“概率论与数据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非参数统计”、“计量经济学”、“商业智能”等与数据统计分析相关的课程,课程的数量众多,内容划分更加专业和细致。

1.3 特色

课程本着重点培养学生的“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这一中心思想进行安排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学软件SPSS、SAS等的应用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综合分析能力。本课程主要以实际案例为对象,讲授相关统计学知识,操作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的能力。注重实验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经济学领域内的或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构划,运用互联网等数据源,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完成问题分析的过程,并进行课堂演示等作业。

1.4 师资队伍

本课程是一门新设立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主要承担课程的老师是信息管理系的王朝培副教授和杨尚群副教授。

王朝培副教授作为中年教师分别在信息化建设、数据库技术、ERP系统建设等方面有丰富经验,既懂管理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还参加过国家级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具有很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杨尚群副教授是资深的专业课教师,具有讲授计算机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及经济分析软件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

两位教师还共同编写出版了《经济模型分析实验教程》,逐步完善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

总之,课程组成员构成了一个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人员稳定的教学梯队。当然,我们还需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力量。

2 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课程目标和建设历程

2.1 指导思想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2005~2009)》中明确指出:“学院的发展特色是精心打造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和复合型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基础宽厚、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从事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对学院发展的目标提出“建设2~3门省部级精品课程、编写3~5本省部级精品教材、完成2~3项部级优秀教学成果”等具体要求。本课程也要努力按照学院的指导方向进行不断地建设和发展。

2.2 课程定位

“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课程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课程。课程围绕着重点培养学生的“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这一中心思想进行安排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统计学知识和统计学软件的应用能力。

2.3 课程目的

课程建设中心思想是围绕着重点培养学生的“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这一中心思想进行安排和设计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统计学知识和统计学软件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主要围绕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两条主线,以实际案例为对象,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处理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商务数据的调研方法,SPSS软件的基本使用环境,描述型统计方法,参数统计分析过程,均值比较,非参数统计分析过程,相关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学软件和统计学方法,独立进行一个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案设立,最终得出结论。我们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培养全面素质为目的,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2.4 课程建设历程

(1)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为了保证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我们参考了大量相关精品课程的素材,因为我们前期为全校开设的“经济分析软件”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教材、实验案例和教学方法,将之运用到这门课程中,再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结合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改进。

(2)课程理念的先进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壮大,“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在更广泛和深入地被应用,中国也被推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当中,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海量分析,攫取数据中的信息价值,当今社会对数据处理的理念,方法都日新月异,信息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注意引进新的信息技术,新的数据处理理念,注意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具体体现在:

选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立项项目“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和国内外大学的同行保持一定联系,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及更新问题,交流案例和实践教学的体会。

我们每学年会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或者征集一次学生意见调查表。针对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改进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课程建设。另外,借鉴相关课程的经验,进行课程建设,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与其他关联课程作好衔接。

(3)课程方法的实践性

通过课堂案例教学与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软件技术的应用,为学生专业学习、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数据分析的基础。

安排上机作业,加强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的结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和演示,促进学习,检查学习效果。

(4)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

在进行教学内容建设的同时,我们也结合教学,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课程组成员近年在各类期刊发表10余篇有关的研究论文和教学论文,并在核心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高等教育问题研究》等杂志上发表。

3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资源(教材)

3.1 课程内容

教育部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院校相关课程大纲和教材后,我们将教育部对课程的要求体现在以下教学内容中。

(1)基本概念

课程围绕应用统计的基本理论,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在信息时代中不同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以面向实际应用为导向,历练从数据搜集、整理、加工、分析及利用的全过程的工作能力。

(2)理论和方法

课程的理论体系按照统计分析的脉络,由浅入深,从客观性的描述分析开始,逐步引入推断统计分析、非参数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分析理论与统计软件应用相结合来讲解课程,用案例教学方法,运用我们多年积累的数据分析案例,进行演示、讲解,并让学生进行跟进练习。(www.daowen.com)

由于我们的课程全部是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完成,所以良好的多媒体环境让学生能边听、边看、边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大有好处。

(3)开发工具

我们选用国际上通用的大型统计分析软件包IBM SPSS作为我们主要的课程软件工具。它的好处是,比较简单易学,即使不用编程,或者没有精深的统计学专业知识,也能够学会该软件的使用。

(4)开发实践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实现一个与专业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命题,完成从数据调研做起,进行问卷设计、发放、回收、数据整理,软件计算,结果分析整个过程的演练,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让各个团队的学生进行知识分享。

(5)与其他课程相衔接

该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数理统计”、“应用统计”,所以一般会在学生的大三上学期开设。由于我们选用的IBM SPSS软件对学生的计算机语言知识和统计学的专业要求并不过高,而且在本课程的讲授中,也贯穿了对统计学方法的讲解,因此即使有些学生没有学过这些前续课程也能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3.2 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根据此课程的特点,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上机实验、学生课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和上机实验的教学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尤其是期末大作业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在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挥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命题的研究,让学生领悟数据分析、信息挖掘的重要性,感受到实现自身价值和探索研究的乐趣。

(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改变了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在网上公布,使学生可以有计划的预习、复习和自学。从基本理论和实践案例两方面结合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研究型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3 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建设期间,我们参考大量国内外优秀教材,制订了一个教材、教学参考书方案。

教学参考资料分成两部分:(1)相关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2)教学参考书。

通过相关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我们了解和对比与本课程相近课程的性质、课时和内容。

在教学参考书的选用方面,我们注重教材的质量、知识新度及体系构成,它们不仅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用,而且在我们的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过程中都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见表1。

表1 教学参考书

4 取得的成果

4.1 教学特色方法及作用

在教学实践环节上,我们的课程全部在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中完成,我们一方面加强上机实验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学生实习、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

另外从课时分配上可以看出,我们有一半的学时用于上机实验,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本课程配备了条件良好的实验机房,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调研和搜集,完成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课题。

4.2 教学研究成果

本课程经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参考了国内外著名院校的相关课程经验,不断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探索课程体系设置,也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使用新方法从而使得教学效果逐步取得更好的效果。

(1)实验教学大纲

比较详细地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清楚教学实践的整个脉络。

(2)教学实验手册

编制了以经济分析案例为主线的教学实验手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实验,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的精神。

(3)学生优秀论文

通过不断积累教学中产生的学生优秀论文,为新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案例资源,使得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4.3 学生的收获与评价

学生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本科生科研项目申报以及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也发挥了作用。

学生评价这门课让他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让数据说话”,能看到数据统计分析带来的巨大价值。

5 课程建设展望

5.1 课程建设体会

我们的教学研究是伴随着课程建设的进行而展开的。将申请进行校级常规课程的建设,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表现为:

•明确“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不断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争取编制更加符合学生需求,适应经贸类人才培养的自编教材。

•完善习题集和考试题库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联系。

5.2 课程的不足

尽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比如存在数据收集方面的困难,来编制与经贸大学各个专业相关的综合性强的案例。

5.3 改革思路

今后,我们将重视与其他课程相衔接。在课程设计上,与“应用统计”、“商务调研”及其他有关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完成综合性强的课程设计。

自建实验课程体系,自编实验课程教材,对学生已经开发出的优秀案例进行存留和积累,引入前沿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以不断改进我们的实验教学环节,丰富我们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使学生能够从本课程中汲取更多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