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的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特征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其独特性,这是由微信媒介平台的独特性决定的。本部分结合微信平台的特性,从主体、内容、方式和效果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微信中社会思潮的传播特征。
一、主体:走向草根和平民
网络空间可以视为一个相对开放的话语领域,各种社会思潮在其中萌动并快速传播。网络的超文本和链接,强化了符号生产和传播的能力,加速虚拟空间中的话语膨胀,为社会思潮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互联网的开放、自由与匿名,使得网民行为有较强的自发性,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往往是不确定的,但是社会思潮的激发,有它自己的语言、规则和契机[32]。微信平台是一个平民化的应用,它不受身份、地位、职业、地域等各种约束,能够满足用户与他人及时沟通互动的需求,及时了解好友的近况与需求等,同时也满足用户对多样化海量信息获取的需求。在微信中,每个人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分享者,还是信息创造者,微信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和话题的焦点。所以,作为公共领域的微信网络空间,具备较强的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传播能力与思想宣传能力,使得微信中社会思潮传播从权威专家和精英走向平民和草根,从上层走向基层,社会思潮的传播更加“接地气”,也更容易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内容: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
“多元文化是通过当代通信技术的虚拟时空进行的一种多重文化的居间调节方式。”[33]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与多样化塑造了微信内容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内容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思想的多元化。微信是一个的隐私性相对较强的平台,但是开放性与自由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给予多种信息和言论充分互动的空间,无论是主流价值观,还是西方价值观与社会思潮,都能够在微信中得到有效传递与接收,进一步促进了微信舆论、言论与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微信中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也会造就社会思潮的复杂性,混沌理论认为,“一个开放的具有Agent个体的系统对环境的初值有很强的依赖性,即使环境一个小变动也可能引起系统很大的变化,甚至是系统的崩溃,这就是‘蝴蝶效应’。”[34]微信开放场域中传递的碎片化信息,看似多元,但却忽略了其中的联系。以多元形式传递的思潮内容与各种社会信息、娱乐信息和个人信息等掺杂在一起,看似起到“知识拓展”的作用,其实其中包含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内容,往往代表的是一种价值观念或社会思潮,且它的宣传与传播对浏览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方式:隐蔽性和去中心化(www.daowen.com)
微信本身具有私密性,形成的关系圈具有排他性,圈外人无法介入圈内人的互动讨论中。作为私密性较强的人际交往工具,好友关系的确认需要双方认证,是一个半封闭式的空间,这也造就了微信中社会思潮传播的私密性。另外,微信是碎片化传播,只言片语并不能看出信息的全貌,其中的社会思潮并不会以长篇大论式展示在微信平台上,而是被割裂为碎片,碎片化的传播很难被发现,但渗透在碎片中的主导思想仍然会对阅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微信通信隐秘地传递信息编织社会网络,发信者的真实面目和身份被各种符号所代替。民粹主义思潮会渗透到视频、文字、图片和互动讨论中,公众在情绪化的感染作用下,会失去理性化的判断,而产生认知层面甚至是行为层面上的误导。相较于微博等媒介,个人的微信传播范围相对有限,但因其是基于熟人关系的传播,在信任要素的作用下,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使得互动增多,人们接受各种思想的可能性变大,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而且是私底下的传播,具有极强的隐匿性。再加上隶属于个人的微信平台使得信息监管难度大,其信息与思想传递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也加快了其中社会思潮的传播速度与范围。
四、效果:风险的社会放大性
“在各路思潮大军中,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这是当代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35]在网络中,尤其是微信中“事件”被广泛报道与网民的跟进,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有助于理顺“事件”背后暴露的问题与社会矛盾,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但是微信中社会思潮的传播也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性,由于在平台中传递的信息大多来自草根和网民,没有约束与限制,使得多样化信息大多数采用的是影响扩大后的事后控制,监管效果甚小,使得一些小事件的影响容易通过聚集和扩大传播范围的方法不断扩大,产生“放大效应”。微信中的放大效应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用户通过微信平台会导致偏激和片面的情绪化过度夸大或简单化一些事件,同时媒体为了迎合公众的某种情绪,进行夸大、引申、扭曲地报道,使得微信中社会思潮有严重的倾向性,极有可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同时平台的优势性会使其风险放大,造成更广泛、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