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现代传播媒介作为一个社会辐射力很强大的文化装置,具有极强的‘聚合力’和‘扩张性’,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推动力,而且现代传播媒介的诸多特点己进入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征。”[3]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与发展,都不仅仅只是一种媒介或者一种工具,在它背后所代表的行为、观点、思想与影响力等都是无法衡量的。
微时代最具代表的产物就是微信,无论是从它对人们的影响,还是从人们使用微信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等方面来考虑,它绝对是近年来影响人们最为巨大的一个工具。而且现在它不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微信的产生:人类沟通的革命
微信的官方宣传语是: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的产生,对于人们的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之前所认为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它影响的是人们切切实实的生活,而这种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层面上。
微信,一种新型的沟通工具,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由张小龙所带领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 000个,广告收入增至36.79亿人民币,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同日起,对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3月10日,微信官方首次公布“企业微信”的相关细节,并于4月18日通过应用宝正式发布安卓版。8月,微信与支付宝同获香港首批支付牌照,意欲争夺新市场。[4]
从以上微信的“发家史”可以看出,从单一的信息沟通工具转变为今天集人际交往、信息共享、资料查阅、个人空间、电子商务、娱乐游戏等于一体的平台,微信对于个人、对于社会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它更多的是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及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与问题等。同微信性质类似的还有由网易公司联合中国电信发布的易信平台,其功能的完善度与平台应用的覆盖面不亚于微信平台。无论是微信还是易信,作为一种能够在应用多样化的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的工具,它有着其与众不同之处。本部分主要结合微信自身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公众需求满足两个角度来阐释微信的特质。
1.私密性强,个人空间大
微信的使用模式是双向互动式,而且一个人能够查阅微信中另一个人相关信息的前提是二者必须是互为双友的关系,且要得到对方验证通过方可进行沟通交流。从图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无向图的模式,例如人人网实行的也是一种无向图的模式。这种无向图一般是基于有高信任度的、熟人、亲密度比较高的关系中产生或存在的。微信中的个人空间比较充足,基于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际交往网络的私密性很强,自己与好友之间的交流只有相互之间可以得知,而且在个人心情与信息等发布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使相关人无法看到,给予个人更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权利,或者个人相关信息展示的隐私空间,也有利于个人更好地展示自我,且不受其他人影响。这就是微信相较于普通的交流平台来说的最大优势,也正是基于这种私密性强的优势,给社会公众更多的能力展示空间,也给社会公众更多、更好的网络体验,进而扩大整个微信平台的影响力。这也就是微信相较于微博,在人际交往方面独具影响的原因。
2.及时性强,个人接受内容多
微信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平台中用户分享或发送的信息,基本能够精准到达,再加上微信中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自己认知的人,所以使用微信的用户和使用微博的用户在信息获取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微博中的用户信息获取基本上是表面的,对于信息的浏览速度会非常快,且不会对其中的大部分信息认真阅读,除非对自己来说是有用的;但微信用户则是一种完全的不同的状态,对于微信朋友圈或平台中的任何信息,微信用户基本上都会很细致、很全面地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和理解,不管信息有用或无用,是原创还是转发,用户基本上都会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览而过的信息则非常少,而且所有的信息用户都能看到,基本不会被海量信息淹没,所以相较于微博,微信用户能够接受到更多的内容。
但是海量信息背后也存在一些风险,它会导致人们信息分析能力的弱化。正如《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认为,“(网络时代,在)丢掉了《战争与和平》,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托尔斯泰心灵的同时,人类正在丢掉的是大脑。”[5]微信中的精准信息让人们能够获得较多满足的同时,可能会让人们过于认同和接受,而会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等缺少一定的分析,这也是微信信息可能产生的问题。
3.关系密切度高,个人接受度高
格兰诺维特和中国学者边燕杰关于强关系和弱关系相关理论与观点的论述,一直是社会学和管理学中研究人际互动与沟通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样,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也涉及微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成为影响人们对微信信任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成为扩大微信影响和发展空间的重要内容和原因。
一般来说,基于强关系的人际交往中,人们的同质性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同质性信息也比较多,人们通过强关系人际关系圈子中的信息分享可以判断出一些信息的重要性,它一般用于维系人际关系;弱关系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同质性较少,共同语言少、共同的交集少、共同的活动空间少,人们所拥有的信息异质性较强,所以在弱关系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获得许多自己想拥有的信息,它一般是用于人际关系的维护。从理论上来解释,微信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强关系平台,因为很多人的微信用户好友基本上都来自于自己的手机通讯录,或者直接用手机号和微信号添加。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相互加好友成功,一般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相互认识的人,或者比较熟悉的人,或者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有一定的交集,这会使得人们对微信中好友所发布的信息的认同度、接受度会相对较高,人们会比较信任他们发布的信息、认同他们的观点或分享的信息。这就是微信高关系密切度对于增加人们信任度的贡献。
二、微信的影响:社会规则的重构
“在马克思看来,技术作为生产过程的直接物质手段,对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并进而对作为意识形式的哲学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同时,在此基础上,哲学对于技术进步则有能动的反作用,为技术进步提供理论上的先行指导。”[6]任何一种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对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微信而言,重要的不是如何简单的只将其视为一种工具,微信的强关系特性,人们对于微信的高信任度都有可能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等产生影响。所以本部分从社会规则重构的角度来解读微信的影响力。
1.信息规则:平民崛起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梅罗维茨分析网络传媒时提出网络空间营造的信息消费场景导致了“公开和私下行为的模糊”,将现实社会的“后台信息”变为“正式的台上或前区信息”,舆论主题更为开阔多元。[7]信息是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层面,还是在文化与社会发展领域,人们一般都会认为,拥有了信息,就会拥有竞争中的优势,能够对于社会和他人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国与国、人与人的竞争中,信息有时显得十分重要。
在传统社会中,信息一般是掌握在社会精英或社会统治者手中,一般来说,只有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或者有一定的影响力时,才有资格获得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才有可能在信息获取方面获得巨大的优势,为自己地位的巩固奠定基础;相反的,处于社会基层的人,没有快捷的手段与方法获得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信息,这就导致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这种结果只能使得用户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精英阶层的地位无法撼动,而平民阶层只能是其附属品。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微信则进一步打破了这个格局,让平民也成为信息的主导者,改变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规则。
微信中的信息规则是基于用户的,平台中的所有信息由用户产生,全部集中在公众号或朋友圈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与爱好挑选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价值的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模式对于用户来说是比较自主的,用户不再有精英和平民之说,精英阶层所拥有信息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平民通过融合的力量也可以达到,可以通过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流来获得,所以在微信平台,微信打破了传统的信息界线,让所有用户拥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得信息,且能够符合其需求,并助力于平民用户的崛起。
多样化、全面性的微信平台信息在给微信用户带来便利,打破信息垄断,给予用户无限自由与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信息娱乐化、信息价值量不足的问题。“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其著作《娱乐至死》里探究了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变化,波兹曼认为,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地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且无声无息,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8]因为微信中的所有信息都是由用户个人来提供,用户很大程度上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分享和发布信息,导致微信中的信息比较复杂、多元,这其中可能会有无数的无用信息,这对于微信用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的多元交织会使得整个微信平台中的信息价值在不断下降,在有限信息体量范围里,如果无用信息过多,留下的只能是少量的有用信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的存在也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社会中信息价值的规则,在让信息无国界的同时,也不得不考验信息对于社会的价值。精英阶层要想垄断微信信息,不仅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信息的价值值也会影响信息的有用性,使得其无法有效地控制或运用微信信息平台,所以无论是精英还是平民,在面对微信信息时,地位与身份是完全一样的。
2.政治规则:多重话语体系交织
“从总体上看,世界上只存在代表一种舆论倾向的新闻工具,而不存在代表各种舆论立场的新闻媒介。新闻报道所反映的舆论立场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集合性。”[9]舆论、新闻对于政治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哪一种新闻工具,一定会充满舆论和新闻,对于微信而言来说也是如此。微信平台对传统政治规则的最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政治话语体系的解构,它形成了一种以合作、参与为主的对话式、平等倾向的多重话语体系。
传统社会中单一的主导式话语体系,以直接参与政治的人们为主,其中也括一些社会精英,所以整个社会的话语体系,无论是否是政治层面的,话语权基本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而且话语模式、话语范围等都比较单一,社会公众无论是对于政治活动的参与程度,还是对政治活动的了解程度等都比较少,这就导致社会公众可能对于政府政策无法有效理解,对于政策会有一些排斥,不利于政策的有效推行,或者导致社会公众从根源上不认同政府政策。但是这种话语体系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够比较快地确保政策的落实与执行,确保一致性,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微信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政治规则最大的挑战在于多重话语体系的构建,因为微信平台的参与者是多样的,微信中的信息经过大量、大范围的传播,也可能对社会中的其他人产生影响,进而形成社会影响力及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影响整个舆论环境。所以结合微信的特性和微信用户的行为特性与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微信平台中被重构的话语体系。(www.daowen.com)
微信平台中合作的对话式话语体系。合作的对话式话语体系主要体现微信中信息交流与互动的作用,它体现的是微信中的用户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平民,对整个话语体系,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达成合作,共同塑造和谐的微信舆论环境。微信平台的话语体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转化为自下而上,无论是社会思潮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各种应用出台,以及微信环境的发展,对于微信用户而言,需要共同完成,需要用户之间形成合作的关系,能够将整个微信视作重要的平台,且重视该平台中的信息、资料的产生与传递。
微信平台中多元的平等主导的话语体系。所谓多元的平等话语体系,强调的是微信平台中的用户,不论是拥有成千上万粉丝的用户,还是只拥有几个好友的用户,他们在微信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以同时平等地获得网络中的相关信息;同时,对于所有用户来说,无论是哪种身份,处于何种地位,在微信平台中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对于微信来说,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一些普通的平民,都能以同等的机会或待遇参与到微信的政治规则制定、微信的信息分享中,同时也能加入到微信环境的塑造中,使得微信话语体系表现出多元的、以平等为主导的,在这种话语体系中,用户是平等的,都可以参与到对话过程中;而且正是由于多元参与,使得整个话语体系从单一价值转向多元价值,体现更多人的意志。
微信平台中多重话语权虽然给予了所有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的机会,但是多重话语体系在面对微信对于信息、言论和思想管理等方面的完善程度上,也面临着比较大的担忧和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信息对于微信舆论环境的干扰。科塞则认为用户在网络上进行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社会安全阀”的功能。[10]埃瑟·戴森曾指出,数字化世界是一片薪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11]所以,微信平台中的不实言论无论是对社会来说,还是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且有时影响是不可逆的。人们在面对微信对于政治舆论环境、政治规则等方面的问题时,必须理性处理,不仅不能激化矛盾,同时也要在运用微信的过程中,学会善用微信的规则与特点,塑造和谐的微信舆论环境。
3.人际规则:个性展示平台
“思维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由于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使人们很容易产生思维惰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创新能力;同时网络上信息比较多,舆论复杂,使得人们很容易产生盲目从众的心理,缺乏个人的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提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理性面对社会问题的能力。”[12]微信平台最大的特征在于对于传统人际交往规则的影响,它重构了人们人际交往的方式及影响,并给予了人们充分展示个性与自我的平台,同时也给予了人们较多可选择的信息交流方式,无论是对于新的人际关系的维系,还是对于新的人际交往规则的架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微信平台充分展示个性与自我,是整个平台最大的特性和最具影响力的特性。微信与微博不同,它是一个充分反映自我的平台,是一个开放,但又不是全部开放,微博中所有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全部都是开放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关注的人的信息,或者其发布的信息,对于个人来说完全对外开放的空间并不是真正的安全,它会影响用户的体验;但是对于微信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半开放的平台,自己所发布的所有信息可以选择被哪些人看到,不被哪些人看到,给予人们充分的表现自我的空间;同时通过平台也可以完成与好友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较好的人际交往的目的。
另外,微信平台也给社会公众提供了全面的信息交流方式,可以是基于平台一对一的人际交往,也可以是朋友圈中一对多的定向信息交流,它给予人们较多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的空间。微信平台是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共同兼顾的平台,基于强关系的信息交流平台,是将现实生活的熟人圈子转移到互联网中,交流中主要以一对一为主,用户之间进行情感、信息、事务等交流,通过朋友圈,用户可以发布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圈子获得其他人的信息与资料,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基于弱关系的信息交流平台是基于地缘、业缘等方式形成的,比如“摇一摇”“漂流瓶”等,都是体现弱关系的方式,这对于微信用户来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处于自己朋友圈边缘的一些人,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些圈外信息,是一个极大的丰富自己知识、扩大人际交往面的机会,它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微信对于人们人际交往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给予人们充分的表现自我的空间,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方式,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也赋予用户更多的自主权,让人们在享受信息交流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这对于微信、对于社会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微信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视作为一次重构或者一次重要的沟通革命,也是名副其实的。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手段,本身没有道德价值评判和思维驱使能力,网络传播对人类思维方式影响的核心在于作为网络使用主体的‘我们’如何自我节制,调节适应对信息的欲望,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控制。与任何其他事物一样,网络也处在不断运动、发展与变化之中。一分为二地分析网络对人类的思维能力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这本身就说明人类具有不断反省与反思的能力。正是这种辩证思考的能力使得我们能够趋利避害,逐步地进行自我节制与自我完善,让网络最终成为人类思想延伸与交流的利器。”[13]微信的产生无论对于社会来说,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对于社会的影响,从工具转化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整个微信的发展也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它对于人们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即时通信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微信的存在,使整个社会都存在于微信平台中,从人际交往,到思想行为的变化,再到微信支付、微信政务等的产生,都体现了微信对于这个社会影响的深入发展。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描述,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微信的影响力。这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内容。
【注释】
[1]胡鑫洄.玩转微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李祯.手机媒介文化与社会区隔的双重塑造[D].西安:西北大学,2010
[4]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AE%E4%BF%A1/3905974?fr=aladdin
[5]辛忠,刘冰雅.网络时代的反思:互联网对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N].光明日报,2011-11-26
[6]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7-48
[7](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祝乃娟.科技正在改变社会的价值观网络至死的隐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3-20
[9]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51
[10](美)刘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1](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胡泳,范海燕,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
[12]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基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的分析[N].北京日报,2012-4-23
[13]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基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的分析[N].北京日报,2012-4-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