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纪录片中的时间长短是如何表现的?

纪录片中的时间长短是如何表现的?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纪录片的故事时间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时间或创作者对人物进行跟踪拍摄的时间,而故事呈现的时间长度一般都是十分有限的。此外,纪录片中也经常会对静态的画面进行描写、展示,形成叙事时间的“停顿”。纪录片中瓦格纳在老屋生活的画面呈现只有几分钟,而解说词一下子就把它扩展为47年;画面上王继振在参田劳动持续了不过几分钟,但那却是“整整一个冬天”的代表。这在历史文献类纪录片中是常见的。

纪录片中的时间长短是如何表现的?

在语言中,时间词语除了对事件进行说明,标定事件在时间轴上所处的位置、所占据的长度以外,本身也常常成为陈述的话题,构成以时间本身为表述对象的句子,对时间的流逝、时令的变化等进行叙述或阐释。历史上以时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从古到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而日常语言中以时间为话题的句子也比比皆是,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等。在影视作品中,以时间为主题的议论抒情作品也并不少见,如电视片《迎接挑战》中就有一段关于时间以及时间观念的表述,钟大年等曾从解说、画面、音响相结合共同完成表意功能的角度对其进行过详细分析。[13]

在这里,我们所关注的并不是以语篇形式所进行的关于时间主题的讨论,而是在纪录片整体叙事中,暂时脱离事件主体而对时间本身进行描述的解说词句子。胡培安曾提出“本体性时间词语”的观念,认为“时间词语的本体功能是指表达者将时间作为对象进行描述、言说、评论”。[14]而我们认为,语言中用来表达时间观念的词语(包括结构),只有时点和时段两种类型,所谓本体性表达,应该主要是在句子层面,其中包括以时间为话题的判断句和叙述句两种。我们接下来分别进行分析。

一、解说词中的时间判断句

在以时间为话题的句子中,有许多属于叙述过程中的判断句形式,见表3-11:

表3-11 时间判断句

续表

上述几个例句都是判断句,都有判断动词“是”,而且句子的主语(陈述的话题)和宾语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是对画面叙述中涉及的时间所进行的断定。

这些句子又可以分为两类:1—4句为一类,这些句子的话题(断定的对象)都是时间点,而且都是与画面时间相关联的“现在”。其中例1、例2两句直接表明“现在”、“这”,都是对画面中故事时刻的指称;例3、例4两句虽然没有使用指示词语,但是句子的话题内容“摄制组第一次赶来拍摄”、“孟金福回到家的时候”都是对画面事件的时间表述,而几个句子对话题的陈述全都是对时间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及与事件相关的信息直接传达给受众,对画面的叙事起到提升作用。

5-8句为一类,这些句子的话题都是时段。其中,例5、例6句所涉及的时间段都是“过去”,不是纪录片画面所直接记录的现在,画面与解说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而例6、例7两句所涉及的时间则包含着画面时间,画面就是解说词时间的形象化表述。例7画面中的白桦树一定是“七月头十天”的,例8中的风沙画面也一定是春天拍摄下来的。因此,从解说对画面时间的确定来说,这些时段词语又具有了一定的时间定位功能。

总的来看,这些与时间属性相关的判断句一方面是对时间本身进行说明,给所叙述的故事一个更加明确的时间定位;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将画面与解说词相互绾合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为叙事营造一定的抒情氛围。

二、解说词中的时间叙述句

如果说上面讨论的时间判断句主要还是为了叙事的目的,那么下面这些以时间为主语的叙述句就主要是出于抒发感情的目的了(见表3-12)。

表3-12 时间叙述句

在这些句子中,大多都把时间看成一种本身能够移动的事物,而且速度很快,“一晃也就过来了”、“匆匆走过”,处在时间中的人们,也很容易地就老了,可是有些东西,例如贫困,例如感情,例如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例如古老的生活传统和习俗,却没有随着老去的容颜而发生变化……这些句子大都是游离于画面叙事之外的抒情语言,多数时候在画面上都会营造一种与之相应的抒情氛围,一般是借助对环境、景物的描写来实现的,如例1中的夜空圆月、例2中的茫茫山林、例3的天空和雪山、例4中寂寞的古镇,例5中弯弯的小路、例6中寂静的芦苇荡等等,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看成是时间的隐喻。(www.daowen.com)

以上,我们讨论了纪录片解说词的时间标记形式,其中主要是时间词语,包括时点和时段。纪录片的时点和时段标记有同一般语言形式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功能,主要是由于画面的存在,使时间的称代和指示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尤其体现在“现在时”的表达中画面和解说的关联方面。除了时间词语之外,第三节还简单讨论了以时间为表述话题的句子形式。

【注释】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15-219页。

[2]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70-71页。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45页。

[4]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3页。

[5]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48-150页。

[6]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1期。

[7]李佐丰:《电视专题片声画语言结构》,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7页。

[8]在我们看来,例3这种做法总的看来显得比较机械,画面完全是为了配合解说而展开的,于是造成了画面的切换生硬、跳跃,妨害了画面呈现的自然、流畅。

[9]李军、蔡晓丽:《汉语时间指示的语用倾向》,《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

[10]转引自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11]〔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页。

[12]〔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58-165页。

[13]钟大年、雷建军:《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14]胡培安:《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