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乐表演中色彩美感的构建

声乐表演中色彩美感的构建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声乐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人们在创造歌唱艺术产品的过程中,无论在作品情感的表现上,还是在探寻自如而漂亮的歌声色彩的表演上,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乐记》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记》已经注意到歌声色彩的美感联觉现象:“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累累乎端如贯珠。”

声乐表演中色彩美感的构建

声乐表演属于听觉艺术,而色彩是由视觉所获得的。由听觉获得的声乐艺术如何产生视觉色彩效果呢?在演唱和音乐欣赏中,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音乐是具有色彩感的。例如,当我们倾听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出身披“彩色外套”的美丽的春天女郎的形象;当我们欣赏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的时候,又会被那“天鹅绒般的声音”所陶醉;从男低音歌唱家浑厚的声音中,我们又会被那金属般的质感而震撼。可以说,音乐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声乐色彩美感是一种基于声音的和谐而触发并产生审美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视觉色彩画面,给歌唱者或听众带来心灵的舒畅或慰藉的视听美感。心理学把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联觉。联觉是人类各种感官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联系、互相沟通的结果。也就是说,声乐的色彩美是通过联觉所产生的审美心理。探索声乐色彩美的形成机制,对提升演唱者和听众的审美水平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们经常用“清甜的嗓音”、“圆润的音色”、“明朗的色调”等来形容歌唱家的演唱,这说明声乐的色彩美是声乐艺术重要的审美标准。声乐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人们在创造歌唱艺术产品的过程中,无论在作品情感的表现上,还是在探寻自如而漂亮的歌声色彩的表演上,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乐记》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a href=礼记[M].张树国,点注.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164.">心理学认为,音乐美感联觉产生的原因,往往与审美知觉的整体特性密切相关。如《歌唱学》里说:“掌握声乐的技巧有其特殊性,它既摸不到,也看不见,非常抽象。对歌唱器官肌肉运动的支配,在许多方面并不随意,需要用心理活动的抽象感觉来调整。这种心理活动既有感觉(听觉、视觉、动觉、力觉)、知觉,又有注意……思维与判断、联想等,优美的歌声,是心灵指挥歌唱发声器官在生理上作出反应的音响效果。”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5.歌唱的发声、共鸣腔和气息等都离不开听、视、触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歌唱者的内感觉,引导主体体验声音共鸣的触动感,如鼻咽腔、头腔和面罩共鸣在面部有抚摩的触觉,在唱低音时胸腔有振感;唱高音时鼻腔、额头有振感,歌声上行气息下沉及横隔肌的扩张感;要将注意集中于内听觉,因为内听觉能促进内视觉歌唱腔体的形成,产生横竖之感,声音前、后和色彩的明、暗之分;还要利用内耳,不但要能听着声响,还要能看到闪亮的音色,并能看到包围着明亮音色的较暗的共鸣空间,这种亮暗适度的“内视感觉”就能为声乐创造良好的共鸣空间感。反之,将造成歌声单一、僵化,缺乏泛音的和谐音响和感情色彩。因为只有歌唱者内感觉的积极参与,才能在歌唱发声时,对歌者的歌唱器官肌肉部位灵活和准确的间接控制,同时歌唱的联觉心理意识营造出歌唱者的气息与力量、气息与声带的着力与放松感,压力张力的平衡感以及声、字、气、腔的自如协调状态,寻找并赋予优美、明亮、圆润有张力的艺术歌声色彩的美感内涵。

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著作《乐记》已经注意到歌声色彩的美感联觉现象:“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累累乎端如贯珠。”礼记[M].张树国,点注.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176.指出了各种不同的歌声是通过联觉产生的各种视觉形象。我们在声乐艺术的科学唱法中对声音色彩美的追求,是建立在音乐作品的风格表现和科学的审美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所以无论哪种技巧、哪种风格表现,都是人们对歌声色彩审美美感的心理追求。

从演唱方法上看,流派甚多,归根到底只有两种:一是横唱法,又称水平唱法、开放唱法;二是竖唱法,又称垂直唱法、掩盖唱法或长笛式唱法。音色表现上,前者的歌声色彩亮色多,接近铜管音色,后者的歌声色彩暗色为主,接近木管音色。不难看出,歌唱心理对唱法所呈现的音色,常常有不同色彩特质的表现,即在视觉方面,如明快、阴暗、光辉、暗淡等;在触觉方面,如柔润、粗细、尖钝等;在空间方面,又有圆满、宽阔、厚实等说,凡声音都具有能与各种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感受。例如,我国民众熟知的歌唱家宋祖英的歌声具有亮、润、细、柔、圆的色彩特质,擅长表现优美婉转、热烈欢快的歌曲,如《茉莉花》、《好日子》等。又例如,世界歌坛上造诣深厚的女高音歌唱家,如卡拉斯、苔芭尔蒂、卡芭耶等,她们的歌声具有圆润、结实、华丽、柔韧的一流色彩音质,既有抒情女高音的明亮、圆润、醇美、清澈,又有戏剧女高音的结实、淳厚、辉煌、金属般的色彩特质感,还有花腔女高音的纤细、华丽、婉转、玲珑。在弱音上控制微妙,细若游丝,余音缥缈,如“绸子的细丝”、“天鹅绒的声音”,强音又能掷地有声,发自肺腑,辉煌高亢穿透于交响乐队之上,被誉为“银色的长笛”的歌声色彩。再例如,中国歌坛的奇才吴碧霞,她的歌声既有中国民歌的脆亮、甜美,又有西洋唱法的圆润、灵巧、华丽和辉煌的色彩特质,她的歌声被称为在中国民歌和西洋歌剧里穿行的“夜莺”,升华了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审美高度,成为中国民族歌唱艺术声乐色彩表现的典范。只要我们仔细分辨,就会发现每个声部甚至每一个歌者都有各自的色彩特质。例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其歌声具有柔、亮、宽、厚、润的女中音色彩特质,擅长表现婉转、流畅、抒情的歌曲,如《台湾当归谣》、《多情的土地》等。不同声部的歌声色彩给予人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如混声合唱《牧歌》,女高音呈高调色彩,男低音则呈深色色调,四个声部好比一幅明暗相间、错落有致的视觉图画,有蓝天、白云、大地、绿色草原上点缀着羊群等,备感自然、祥和。因此歌声的色彩呈现是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所引发的声音视觉色彩的联觉反应,并绘制出属于声乐艺术丰富的美感歌声色彩。

歌曲是由文学(歌词)和音乐(曲调)有机地结合而成,体现作者意图,表达情感和反映社会生活。歌曲的词、曲以音响形式客观地反映在人们的感官世界里,人们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形象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影响。比如,歌曲作品在立体声音乐的伴奏下,画家对于歌曲颜色的感觉会更加灵敏,正如有人说“绘画是无声的诗,音乐是有声的画”;在气味清香的幽静环境里,嗅觉又会促进视觉的敏感,所谓“鸟语花香,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感人肺腑”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色彩联觉与歌曲是具有必然联系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从红、橙、黄等色彩,联想到火、太阳、血这些事物的颜色,从这些发着光热的沸腾着的事物的颜色,又很容易产生温暖感,绘画色彩学上把这些色彩称为“热色”或“暖色”。又如蓝、青、绿等颜色,类似于水、月光、碧空的颜色,对这些颜色又有“冷色”的称谓,很容易让人产生寒冷或凉爽的感觉。在视觉中,不同的颜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有的显得明朗,有的则很暗淡,有的使人温暖,有的则给人清凉之感。一首词、曲有机结合的歌曲,能使人留下深刻的感觉或印象。为了说明歌曲美感联觉这种心理现象,试以歌剧《红珊瑚》的主题歌《珊瑚颂》为例来分析这种审美心理的特征: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和浪里把花开。哎!

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风吹来,浪打来,风吹浪打来花常开。哎!……

歌曲用听众谙熟的东南沿海风光,概括了春花烂漫的珊瑚红与碧水蓝天色彩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这境界里,太阳东升,珊花如火,映于春水,犹如碧海红花,美丽极了。这如火如花的红色和春水的绿色,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音乐吸取了河南曲剧扬调的因素,调式色彩较为明朗,歌曲旋律婉转、优美,词曲有机地把红色、碧蓝色与太阳、红花、江水这些事物联系在一起,使歌曲产生了“以红色为基调”的丰富而熟悉的视觉色彩画面,在句末均有衬词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歌曲的抒情性和赞美性,较好地衬托出歌剧中珊妹的英雄形象,若说“珊瑚树红春常在”的境界是亲近感,那么“风吹浪打花常开”的境界则更具深远感。

图4-2 碧海珊瑚红

(图片来自:http://www.baidu.com)

歌曲的色彩美感是在歌曲的创作和审美中获取的美感联想。在歌曲创作中作曲家把音乐的曲调、和声、调式、调性等方面的音色与颜色产生了联系,使人们能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例如,陈勇老师的歌曲《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曲调抒情、优美,旋律起伏,调式、调性色彩明朗;旋律及伴奏织体丰富、流畅,似水声,似行船,特别跳音花腔的运用,透出了柔中兼亮、亮中充满激情的色调,形成了自然而美感的丰富色彩,表现了对光明、幸福的勇敢追寻,这是一首人们特别喜爱的并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艺术歌曲。又如《好日子》、《节日欢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曲子,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会使人们情不自禁地进入那明亮色调和欢快的歌曲情境之中。再例如《我爱你,塞北的雪》。见谱4-5:

引子采用模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满天雪花飘落的意境。歌曲首先在视觉上呈现出基本的色调:白色的瑞雪、春天的使者,曲调优美抒情,旋律舒展流畅;动静结合,飘飘洒洒,满天遍野的雪花,好似一幅纯洁、雪白而美丽的塞北图画。使人仿佛置身于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中,美极了!在此歌曲中,人们似乎“看”到了雪白的色彩,“听”到了雪花飘落的声音,感悟到了对纯洁、美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因此,歌曲的美感效应,就是透过审美联觉到达心灵的。

图4-3 塞北的雪(www.daowen.com)

(图片来自:http://www.baidu.com)

不仅歌声、歌曲有着属于其自身的“色彩”,歌唱也能表达颜色,歌唱是人类特有本能的体现。歌唱的最高境界是具有自如而优美的歌声色彩并能打动听众心灵。歌唱的色彩美感是歌唱者对歌曲的演绎或审美时通过内心听觉而产生的视觉色彩形象,进而引发的情感共鸣的联觉反应。它是人们最常见的视听联觉,歌唱时高音音频由于听觉音调上升的感觉与视觉中的红、黄、绿亮色调联系在一起,而歌唱时低音音频由于听觉下沉的感觉与视觉中黑、灰等暗的色调相类似而又被联系起来。因此,音调比较高会引起浅和亮的感觉,而音调越低沉,体验的颜色就会越深暗。因此在歌唱表现的色度和情感也不同。

歌唱是二度创作,我们在演唱歌曲时首先要研读作品,领略词曲语气、语势、韵味以及歌曲的结构美、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感情和音乐风格,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歌唱技巧,运用歌声的强弱、高低、收放、连贯、顿挫以及语气、行腔、气口和高潮、结尾等的演唱处理,通过演唱者的内听觉引发的内视觉色彩等产生丰富的情感联想,揭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意图,同时又以独具特色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见谱4-6:

歌词淳朴自然,富于想象:歌曲一开始以长音的“la”为引腔,由远而近烘托出空旷、静谧的特有背景,接着以高亢的亮色唱出“亮汪汪”;随后伴着朦胧的夜色,触景生情地唱出“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的暗绿色音调;后连续三次充满激情的“哥啊”,第一个近似呼唤的“火红色”色调,第三个轻柔下来,点出了对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接着以柔和抒情的音调唱出“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充满人间幸福感与“绿色”相吻合的音调,全曲节奏自由,音调悠长、清新优美而又富有动力。这首歌曲音区较高,音域宽广,演唱此歌需保持较深的气息和丹田与后腰肌的支持力,在强调头腔共鸣的同时,运用整体共鸣,以清纯、甜美、自如的歌声色彩表现为宜。把握住歌曲具有鲜明的山歌风格和云南特有的地方语言的色调和韵味,把阿哥、阿妹的一片深情,倾注到优美的歌唱旋律中。歌唱中通过内听觉引发的视觉色彩丰富的联想,产生火红色与绿色的碰撞、蓝色与绿色的融合,表达出诗情画意的意境,整首歌的演唱,展现了美丽色彩的浪漫和爱情音诗画,达到景、声、情感高度和谐的联觉效应。

图4-4 “小河淌水”

(图片来自:http://www.nipic.com,图片已经过处理)

歌唱通过联觉产生了可视、情绪和概念的联觉感知,将音乐这种不能表现视觉色彩、概念的听觉艺术,通过歌唱审美的听觉,使演唱者和审美者产生视觉色彩及其心理情感的愉悦、舒坦或痛苦、哀伤等反应。又例如河北民歌《小白菜》。见谱4-7:

歌曲一开始就旋律下行级进音调,后面几小节也是在第一小节基础上连续下行自由摸进发展而成的,节奏徐缓,音调悠长,带有凄凉“暗色调”的哭腔特性,表现了失去亲娘、孤苦无助、受人虐待的农村贫困幼女的可视形象。歌词生动、朴素,旋律优美、哀伤。演唱此歌需把声放在气上,以叹气式的声调,抓住前几个音,表现小白菜本是天真可爱幼女的“粉白色色调”;随后顺旋律下行之势一字一音,一字两音悲伤、委婉而感叹地歌唱;在最后两小节扩充句的“亲娘呀”,演唱如泣如诉,增加了歌曲人物寂寞、悲伤的“灰暗色调”。这首曲子以童谣的形式表达了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疾苦及家庭悲剧的血泪控诉和悲痛心情,使演唱者和审美者内听觉引发的视觉色彩的情感联想,特别形成了色彩反差,从而渲染了小白菜对亲娘的思念和孤苦心酸的情感,使这首歌曲的演唱注入声、色、情高度统一的美感联觉效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学生演唱作品,首先是建立美感的歌唱色彩和情感的艺术歌唱尤为重要。在声乐教学中,许多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对颜色的直观感受来体验作品的思想情感,并以此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绿色给人愉快、轻巧、清新之感;蓝色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安抚焦躁,清澈中带着些宁静与忧伤;红色则气氛热烈奔放,具有积极向上和磅礴宏大之感;又如歌声轻松、活泼给人绿色感;歌声热烈、明快给人红色感;歌声温馨、甜美给人粉红色感;歌声平静、清澈则给人以蓝色的心境感受。诱发他们对美感歌唱的积极思考。如欣赏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美誉的廖昌永的演唱,我们不仅可以听到他极富磁性的嗓音和他特有的雄厚、优美、圆润、浓郁的音色色调,感受到他流畅的气息和充满感情的艺术歌唱,还可以感悟到他将每一首作品的每个音符都染上艺术的音乐色彩,并使之流淌到我们的心中。演绎任何一首歌曲都要投入积极的歌唱心理意识。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丰富的联觉心理,恰当利用生动的语言、语气、语速、手势等,启发听、唱、看、想、意,运用联觉表现色彩并注入情感,才能让声音、色彩、情感获得高度的美感联觉效应,带给听众美的享受。例如,在指导学生演唱意大利古典歌曲《我亲爱的》,歌曲节奏平稳,旋律委婉感人,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思维,起唱轻柔,启发内听觉、内视觉,仿佛看到矗立的腔体空间,并听到暗中带莹亮、圆润、流畅的色彩音色,演唱要感情真挚,气息深沉,富有起伏,旋律到带有段装饰音处的“我亲爱的,请你相信”需“着色”,着上女性特有的柔美、感叹、轻亮的声音色调,使这首小咏叹调的演唱,声柔、色美、情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见谱4-8:

又例如,演唱《我爱你,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祖国颂》、《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时,在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画面上,激起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的联觉反应,诱导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有机地结合音乐、语言、绘画艺术中的声、线、色、意,寻找和建立美妙而动听的歌声,使演唱融入美感和深情的艺术歌唱,“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文心雕龙·物色[M].让歌唱艺术带来美妙的听觉享受和对祖国这一名词的丰富想象和感情记忆,点燃了学生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热爱祖国、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不仅歌唱有色彩美感的联觉表现,在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里也有许多表现审美联觉的形象。如,王维的“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就是听觉与视觉的联觉;李白的“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又是由视觉到味觉的通感等。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审美联觉并非是一种真实的感觉,而是一种审美幻觉。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例如电子计算机可以参加人工智能的审美表现,把某种音响的交织显现为屏幕上的色彩交织。在我国举办的奥运会开幕式、国庆60周年晚会上,线条色彩图案的设计、舞美场景的创意、多媒体和激光色彩音乐技术的科学运用,营造出大型激光音响的变幻莫测效果等,都是现代音乐彩色舞美艺术的匠心设计,这些崭新的色彩音响画面,给人们带来光、色、声、形赏心悦目的美的震撼,这正是在细微和谐的审美联觉中,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等交织的动态的美的综合体现。

综上所述,在声乐演唱时,声音的色彩美感,是通过审美联觉达至人们主观心灵情感的感化而建立的。正是声乐艺术色彩美感的联觉表现,开阔了人们的欣赏和创造美的领域。它使造型艺术和表情艺术联系起来,使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联系起来,体现了孔子的“中和”之美为最高的审美理想。在演唱和声乐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审美联觉的表现,把握作品及歌唱色彩审美联觉的心理感受,通过对声音形象美的造型、色调明暗以及风格意境等进行心理设计,演唱中把自己完全融入丰富想象的情感中去,并通过演唱把自己脑海中的视觉色彩画面传达给听众,引起他们的联想和共鸣,使听众真正投入到歌唱的情景与色彩中,得到美的享受,才能引导人们深入声乐美感的艺术殿堂,创造多彩的艺术形象,同时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提升对音乐中真、善、美的深层感悟和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