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乐演唱方法的审美心理和要求

声乐演唱方法的审美心理和要求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目前主要有四种声乐演唱方法:1.具有“完美的歌唱”的美声唱法美声唱法这个词源自意大利语“Belcanto”,意思是“完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彩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美声唱法所代表的“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的声音”而只重视声音,声音高于一切。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艺术再现,优美动听的歌声令人心旷神怡。它是声乐技能的展现,是表演才能的现场发挥,是演唱者艺术修养的全面展示。从古至今,它在人类的音乐实践中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可以说声乐是一种最古老的音乐表演形式,也是最受欢迎、最让人感动的基本的音乐表演形式。

声乐演唱是由诗歌或歌词和音乐结合的产物,是以人的声音为乐器,唯一直接用歌声来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在于用人声表现人性,抒发情感,也是人们用以美化生活、交流情感的精神文化领域最为自然、普遍的音乐形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发展到较完善和科学的程度。完美的歌唱包括选择适合自身的演唱方法、声音表现、语言表达,还应该包括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台风、仪表、气质等,进而实现声乐演唱这种人类最原始也最现代的交流方式,实现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接以及自然的表达。诚然,要演唱好一首歌,必须以严谨而科学的态度来认真揣摩,其美即蕴含于表达之中,亦在于词曲的意境之上,还在于接受者审美的心理差异。正是人人都有声音,用人声这种最淳朴、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阐述着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心声,承载着人类的心路历程,表达着人类对美的执著追求,因此声乐这种歌唱艺术就显得更具体,更具有参与性、群体性、群众性,也更能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声乐这门艺术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戏曲唱腔、民间唱法,也受到意大利美声、欧美、日、韩式等外来唱法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声乐表现态势,形成了多格局、多元化、多流派、多风格和多特色的声乐演唱方法。在我国,目前主要有四种声乐演唱方法:

1.具有“完美的歌唱”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这个词源自意大利语“Belcanto”,意思是“完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彩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但是西方音乐界对“Belcanto”的定义和我们的理解有所不同,他们认为“Belcanto”指的是作曲家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人时期的作品和歌唱艺术,而且包括了那个时期歌唱的风格、技巧、内容、形式和歌唱方法。美声唱法使用的是混合声区唱法,是通过人体解剖学倡导的一系列发声器官以最精确和细微的变化自我调整的歌唱方法,科学理论的介入强有力地支撑并始终伴随着美声唱法的进一步产生、发展和壮大。

美声唱法非常讲究声音的色彩、流畅、力度、连贯、柔美;要求气息通畅,能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得到完美的统一,音域宽广,嗓音中始终含有“微颤”(Vibrato),也就是弦乐器演奏时“揉弦”般的效果。颤动的幅度比其他三种唱法要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在欧洲声乐史上,美声唱法在加尔西亚家族的努力下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教育体系,在演唱中声区的上下统一、深喉的位置、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和面罩共鸣等的应用,完全遵循极其严格规范的歌唱发声进行,要求演唱者充分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表现作品的情感,通过演唱的二度创作融入个性,构建起演唱者与观众之间感情的桥梁。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科学、最系统和最规范的歌唱发声法。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美声唱法所代表的“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的声音”而只重视声音,声音高于一切。在学习和歌唱实践中,我们要结合中华民族语言的发声特点,结合中国京剧戏曲“声靠字”的声腔演唱方略进行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把中国现代歌曲演绎得有声、有字、有情感,还应有时尚感的现代美声的完美表达,才具有中国特色美声唱法的“完美歌唱”的艺术境界。

2.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从广义上包括中国戏曲、曲艺、民歌和歌剧四个方面,从狭义上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我国声乐传统的瑰宝。民歌的演唱方法和表现技巧相当丰富,民族唱法继承和提炼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演唱精华,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科学内容及部分优秀技巧,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而灵活多变的发声与共鸣,“字正腔圆”的歌唱语言,声情并茂的二度创作,决定着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艺术构成,从而在表现过程中建构丰富的表情机制,即诗歌、情曲、声情,再经过不同阶段、不同时代和不同主观感受的审美历程,形成了民族性现代新民歌唱法特点,是具有声腔美与精神美结合的新质的和谐统一体。

传统民族唱法与现代民族唱法,在时代的风格特点上有不同的审美表现。新民歌作品和新民族唱法在气质上更加开朗,格调上更加明快,注重音乐表现的民族性,唱法上也更注意声音色彩的真实、明亮性和吐字、发声的科学性,作品感情表达也更加舒展、大气和豪迈。以金铁林教授为首的民族声乐教学,在中国声乐艺术领域开创和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的民族声乐学术门派,应该就是中国现当代民歌和民族唱法及教学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唱法要克服千人一面的歌唱表现,民族歌手们的声乐表现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合理彰显,求异存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个性特色的现代新民歌表现的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

3.具有时尚性和流行性的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叫流行唱法,是来自欧美的外来文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布鲁斯爵士乐曾在我国一些租界红过;80年代随港台流行歌曲传入中国内地,从萌芽到普及,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90年代初“西北风”的流行;其后以谷建芬等为代表的我国专业和非专业音乐工作者相继创作了大量的流行歌曲,标志着我国流行音乐逐渐趋向成熟。通俗唱法是指演唱通俗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通俗唱法从风格角度上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劲歌型通俗唱法,讲究声音的虚实、真假声的比例调整,运用本嗓强有力的高声喊唱、节奏的对比,表演动作随意自然或夸张有力,情感表达强烈;(2)艺术型通俗唱法,一般以轻唱为主,共鸣运用不多,不严格地要求打开喉咙,呼吸运用普遍较浅,声音自然流畅,无太多修饰,音域不宽,声带及喉部肌肉用力较多,重视声音与情感的着力表达;(3)柔美型通俗唱法,讲究气声技巧、真假声唱法和低吟唱法,更重声线及情感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流行音乐创作、演唱的艺术水准及其文化价值和发展趋势是受社会文化市场变化的直接影响,也受人们审美习惯的改变势态而促进和繁荣着流行歌曲风格的演唱演变和发展的。通俗唱法一般具有较强的群众性、群体性、即兴性、生活性、时尚性、旋律节奏鲜明性和广阔的包容性,作品的共性是词曲较流畅顺口和表达亲切生动,演唱追求“说话式”的自然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气氛轻松随和的特点,例如刘欢、王菲、解晓东等人的演唱。再加上现代电声音响、舞美、激光的应用,因此通俗唱法更具时尚性,备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也将变得更加专业,更加多姿绚丽。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歌曲也像许多艺术现象一样,在它的词、曲及唱法的表演上(特别是外来的一些舞台表现)有内容格调和品位的差异,作品和演唱有高下之分,有好坏之别,不可无选择地盲目模仿。通俗唱法应该同时克服表演过度的随意性,在注重情感表达的同时着力融入民族韵味和科学的发声,形成具有时尚感和民族性的中国通俗唱法,提升审美表现力。

4.具有民间“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唱法

顾名思义,原生态唱法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和保留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歌唱方法是一种扎根于民族本源文化基础之上的,保留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特色的,没有经过任何刻意加工雕琢和装饰的,具有本民族原汁原味的歌唱和表演方法特点,而对很多民歌进行的改编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自从2004年央视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至“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到2006年举办的“青歌赛”之后,原生态唱法就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电视机前的观众惊喜地发现,除了我们知道的侗族大歌蒙古族长调、陕北民歌这些原生态音乐之外,还有许多不知道的璞玉,藏在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和高山村寨里,等待我们去发掘、保护、传承和推广。比如云南红河州石屏的海菜腔,它节奏自由,和声节拍多变,真假嗓交替使用及歌唱性音调和叙述性说唱音调交替出现的歌唱方法。又如四川黑水县阿尔麦藏族多声部以及贵州苗族水歌等。在这些“原生态”音乐里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源于生活的质朴情感和生命的勃勃生机,我们听到这些民族的历史,感受到这些民族的坚韧、勤劳、善良与友好,悟到其中的一些文化,更唤醒我们心中属于文化的、属于民族的最本性的东西。

诚然,“原生态”从未占据过社会的主流位置,“原生态”的艺术也由于直接源自于生活,缺少雕饰,有时也难免粗糙,还谈不上完美,正是一代代原生态歌者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执著、热爱和坚守,才让更多的人能有幸听到这些天籁之音。

从美声、民族、流行和原生态四种唱法和表演形式来看,各种唱法均有其独特的美,当然四种唱法分类的科学性,还待研究。许多热爱声乐艺术的人认为这几种唱法在演唱方法、声音特色、演唱风格,特别是舞台表现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唱法在声乐技巧上仍然存有共同之处。例如吴碧霞演唱的《夜莺》和《龙船调》等既有美声唱法的圆润、婉转、华丽、柔韧的一流色彩音质,又有浓郁的民族唱法的韵味、特色和地方风格;又如笔者的师妹刘蕊演唱的哈巴涅拉舞曲《爱情像只不驯服的鸟》,她的演唱声音既有圆润、结实、淳厚的美声色彩特质,又有通俗唱法的气流声和略显暗淡、虚婉的声音色彩特质;再如屠洪刚的《精忠报国》、韩红的《天路》、茸芭莘娜的《怒江小调》等,要仔细划分他们的唱法,还真难以定位,但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气为声之源、情为声之本”的声乐演唱艺术。因此,声乐的四种唱法中均存有“借鉴”、“渗透”、“融合”和“跨越”发展的广阔空间。(www.daowen.com)

唱法是受众的文化背景、社会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使受众们阶梯性地区分了对各种不同演唱风格的喜好。作为观众,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歌唱形式或歌手,只要是喜欢的,都可以确定为是美的;但作为演员来讲,他们一生的努力,就是对美的声乐艺术的执著追求。从表演者与受众对声乐美的追求的心理差异可见。美是有层次的,同样的作品不同的声乐演唱,观众会对其美产生不同的理解;同样的演唱方法不同的表演者,对作品和声乐美产生不同的悟性。因此,声乐演唱方法的审美感受是受心理因素和认识水平决定和影响的。

1.各种唱法类型不同,各有各的意境

四种唱法为声乐表现的基本组成,它们有着各自无法替代的作用。当代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研究实践也表明,各种唱法如同各种音乐一样,各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从有声乐开始,就有大批的音乐家深入世界各地民族民间去采风,探寻音乐表达的源根美——意境。音乐家们采集到的虽然是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但是他们获得的必将是同样的启示:各个民族有各自的音乐、各种唱法类型和特色,也具有各自的音乐美和特有的音乐意境,各自所表达的也许是民族的图腾,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情感,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不同场景。

演唱方法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的背景是社会形态、民众意识,更是艺术的有声表现,只是通过唱法来抒发词曲作者和演唱者对社会、时代和人世之情美好心理向往的音乐感悟,这正是代代优秀的歌唱家们追求的“由其心境,入艺境,再入乐境”的演唱,进而引发起听众对声乐美、表演美、形象美、寓意美的一种共鸣。如在迪里拜尔、吴碧霞、廖昌永、幺红等人的音乐会上,人们容易细心地听声音、听技术、听意境,并渗透进歌唱艺术音乐美的旋律海洋里,观众很容易被声乐美所感染,因为声乐艺术是最容易触动人的情感的一门艺术,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

当然,人们在鉴赏声乐、品味其美时,往往是凭个人的喜好而定。爱好戏剧的不一定喜爱流行音乐,喜好美声的也不一定爱听戏剧。有的是喜欢声乐的表演形式,有的是喜欢歌声的悦耳流畅,有的则是欣赏演员的个人魅力,更有的是乐意聚集一堂的和谐氛围,例如,中外流行音乐的各种演唱会盛况,在浪漫时随声附和,在动情时挥臂呐喊、上下(或相互)吆喝,在激越时群情亢奋。

图4-1 挥臂呐喊

(图片来自:http://www.baidu.com)

观众对自己选择的声乐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美的享受。但作为声乐表演者,在表现时是没有选择的,对于美的表现是最无私的,声乐演唱者对美的理解和表现是出于对声乐艺术的追求,并竭力通过自己的演唱感染和激发观众,所以表现者总是希望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受众,而观众的对声乐演唱方法、艺术效果的认可完全出于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由兴趣爱好和自身参与性决定的,而不是唱法本身所能决定的。观众的心理因素能完全决定对声乐演唱的接受程度和对声乐美的品味,意境也就从各自喜好中产生出。从这一角度看,虽然人们对声乐美的审美理解是受到不同心理左右的,但对于声乐美的向往却又殊途同归。因此,各种唱法虽然类型不同,但却各自蕴涵着独特的意境。

2.声音质感特点不同,各有各的情趣

声乐的基础是发声,声乐演唱所使用的“乐器”是人人与生俱来拥有的嗓音。声乐的“乐器”生长在歌唱者自己体内,每个歌者的声带长短与厚薄都不同,声音质感各具特色,人们对声乐美不仅仅是单纯地听唱得多高或多低、声音的粗或细,更不是发声的硬或软、换气的长或短的感知。以上这些因素不是对声乐进行审美评价的唯一标准,也不能说只有哪一种唱法的人才是音乐家,能演唱高音的演员有自己的特点,低音歌手也有自己的特长,沙哑的声音在现代乐坛也能自成一派,在音乐的长河里没有大浪淘沙而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

一般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音乐表演形式。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人文生态、宗教信仰等,决定着不同民族人们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行为方式,并表现为各自不同的音乐情趣,不同的社会生活,将产生不同的情感内涵。不同的情感内涵又会使人品味出不同的审美情趣,表现在个体对不同演唱者声音质感表现的一种兴趣的情感倾向。

在一般情况下,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大部分文化知识阶层,仍保持着对严肃音乐的钟爱,对像彭丽媛、戴玉强、宋祖英、王红星等优秀艺术家规范的声乐艺术演唱仍然钟爱,坚守着一份“高雅”的审美情趣,并渗透在各自的审美经验中。普通大众阶层受一定社会生活、经济基础和文化意识的影响和制约,个体与周围音乐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音乐情趣,又通过个体的审美情趣表现出来。普通大众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其音乐情趣更趋于寻求压力的释放和精神的放松与宣泄,故多于追求“快餐”式的流行音乐文化,以娱耳目,放松身心。如时下央视脍炙人口的“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等,其演员来自于群众,来自于生活,他们都是非专业的,唱百姓自己的歌成为人们对声乐美的又一主打选择,他们喜欢来自于民间的声音,更喜欢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人可以畅所欲言,人人可以妄加评说,群众成为真正的参与者,而不是观望者,艺术离老百姓的生活如此之近。“星光大道”的久火不衰不仅是出于节目的娱乐性、观赏性,也有艺术性的感染和熏陶,其中反映出的普通观众心理的变化更加值得探究。“星光大道”、“快乐女声”这类节目最大的特点是歌手们用自己各自具有的声音质感展现出亮丽的歌舞身姿,秀出群众自己喜爱的歌手。在这里观众对声乐美的特征的理解就无法用专业来涵盖。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声乐美的另一种视听感官的审美情趣。

诚然,声乐演唱者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保持各自特有的声音质感特色和作品诠释方式,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特征和声乐美,就能由情入意进入忘我的艺术表现。只要观赏者的情感生活经验被演唱者的歌声和情感表达所触动,便会引发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形成各自的音乐情趣。个体的音乐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时代、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识的繁荣和发展。

3.艺术表现鉴赏的不同韵味

作为一门发声艺术,韵味就是美。声乐艺术的韵味不会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人皆有之,同样的一段唱词,有的演员唱得很是耐听,有的演员唱得却毫无色泽。笔者认为,诗有诗韵,歌有歌韵,没有韵味的歌如白开水,就失去了艺术表现的价值和鉴赏价值。情是韵味的基础,风格是韵味的特点。有韵味的演唱是语言、旋律、声腔的有机结合的集中表现,而有味的演唱感觉及给予观众心灵触动是演唱韵味的关键。京剧的韵味,就是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声外有余音;朦朦胧胧,意蕴含蓄,“琴籁钟音,悠悠远逝,而袅袅不绝,耳倾已息,心聆犹闻”http://bbs.fdc.com.cn.。可见,演唱中的韵味美是在二度创作过程中与观众的相互交流之中所产生出来的一种颇为特殊的审美感受,它具有动态的美学意义。韵味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是中国人鉴赏声乐艺术的特有的美学标准。在外来音乐文化不断涌入的情况下,现代社会已不再像过去一样把韵味作为声乐审美的唯一标准,但无论哪种流派、哪种唱法要成为一种社会认可的文化表现形态,都离不开一个“情”字。音乐的核心就是情,歌曲是音乐家创作感情的思维表现。演唱方法不过是表达歌曲的外在因素,而不是灵魂。发声方法再好,技巧再高,但演唱情绪苍白、无味,这种演唱不可能打动人,更没有生命力。因此,无论哪种演唱方法都必须注入感情,让自己感情的脉搏跳动起来,让自己的心灵之火燃烧起来,去感染听众,激动人心,才能让声乐演唱富有生命力,演唱才有意义。

韵味也不是专指某一演唱风格,任何唱腔都有韵味内涵,只看我们如何审视。中国民族声乐的韵味美在语言的表现和曲情的表达上,美声的韵味在科学优美的声音和情感的表达上,通俗的韵味在于动感、时尚和真情的表达上,原生态的韵味美则在原汁原味的真情抒发上,戏剧的韵味在于唱字传情上等,它们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诠释着情感表达的声乐韵味美。

当今中国舞台上声乐包含着多元的表现形态,既有多元性的演唱风格,又追捧着时尚、动感的现代气息;既有传统民族性,又不失科学性的表演方式共存的声乐风格。中国声乐艺术无论是在表演外部的着装、表演、身段、动作、化装、舞美灯光等方面,还是歌曲伴奏的配器制作、声音表现、情感的互动上都显得多彩时尚,也日趋显得中国化,更加贴近中国各层次民众的审美心理而被中国观众所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无论形式千变万化,还是唱法错综复杂,艺术就是艺术,声乐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有着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音乐美。如“国庆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全国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人去观看,原因是举国欢庆的时刻,“晚会”是唯一欢乐的平台。既然是喜庆的日子,只要合时宜、符大体即可,演员只要穿上喜庆的服装,唱着喜庆的歌曲,观众就可以发出会心的微笑,观众就会从节目中审视出节日喜庆的氛围美和声乐演唱的真情美。因此正是声乐演唱真情、韵味的表现,表达了人间的喜庆、祥和、欢乐、悲哀、平和与舒展等生活之情,让更多的观众在声乐欣赏中品声、品技、品出韵味,声乐之美就能永远闪烁。

综上所述,探讨声乐演唱之美,任何语言都显得乏力;回味声乐之美,百听亦不厌倦。四种唱美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韵味,它们互相比对,才使声乐相得益彰,趋于完美,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众的眼球,愉悦了大众的心情,提高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只有四种唱法各具特色美地向前(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声乐艺术的恒久辉煌。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但它更主要的是一门大众艺术。因此,声乐要从满足于大众需要的角度去展现其美,要让大众能够亲切地对声乐美进行体验和感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心理压力也在逐年递增,声乐作为舒畅的表演艺术,更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声乐之美只要蕴涵于意境,体现出情趣,表达出韵味,就能永葆声乐的活力,更能满足现代人对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心理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