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柴可夫斯基自幼学习钢琴,在他敏感、温柔、平和的性格中孕育着艺术的灵感,14岁开始音乐创作,22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开始了他漫长人生的音乐之旅。26岁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年创作了第一部名为“冬日的幻想”的交响曲,其后他与民族乐派“五人强力集团”的交往以及梅克夫人对他提供的财力援助和情感支持,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之勤奋的品格和有条理的工作习惯是他最珍贵的创作财富。他以内心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极高的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个性鲜明、旋律优美、委婉动听、扣人心弦的艺术作品。他的音乐语言极富感染力,又具有俄罗斯民族的音乐特性及深刻哲理,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分子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了他的内心矛盾、炽热的感情色彩,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个性以及对人生奥秘的深入探索。
图3-1 柴可夫斯基像
(图片来自:http://www.baidu.com)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基调建立在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和富有城市生活气息的浪漫曲音调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法国芭蕾舞、意大利歌剧、德国交响曲和艺术歌曲的音乐成就,成功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并打上了富有俄罗斯民族鲜明特性的烙印。他的音乐旋律极为感人,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内涵和现实主义精神,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民族意识基础上的,并贯穿于他全部的音乐创作活动之中,显示了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极高的艺术魅力。例如,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就采用了一首地道的俄罗斯民歌,那是一位为他工作的木匠偶然哼出的一首名为“寂寞的凡尼亚”的民歌,后来这首民歌就出现在他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里,并标有《如歌的行板》。见谱3-2:
这首民歌成为他作品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乐曲之一,甚至有人将它说成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这一著名的富有民歌风味的主题,经过变奏手法的处理,在整部音乐作品中一再出现,旋律极其优美,情绪沉郁,通俗易懂,充满了对不幸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性,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最精彩的乐章。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无论是从音乐表现的风格、内容、形式,还是音乐题材上,都形成了他独具艺术魅力的个人特色,具有音乐形象鲜明、题材极其广泛的特征。在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里,有偏重管弦乐色彩和交响性的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它们都是世界芭蕾舞音乐的经典之作,久演不衰;有色彩温和的抒情性作品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特征的11部歌剧,其中《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是俄罗斯歌剧的基石;有善于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色彩的声乐与乐队的珠联璧合的四部著名协奏曲,其中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有构思深刻、情感夸张、表现丰富的6部交响曲,其中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悲怆)交响曲》最为著名,后者堪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相提并论;有精美、优雅、抒情而忧伤的室内乐,如《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还有鲜明色彩而又朦胧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小夜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此外,他还创作了100多首歌曲以及大合唱、圣乐等,并写有译作、专著、评论文章等。他的音乐作品丰富多彩,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在世界音乐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富于创造力的全能作曲家,也是一位浪漫乐派在创作上唯一达到古典大师深度和广度的作曲家。
俄罗斯靠近北极,夏短冬长,恶劣的气候也能解释俄罗斯人对生活的灰心但又能忍耐的心理。我们可以从俄罗斯文学艺术作品中看到,如: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及列宾的绘画《伏尔加纤夫》等作品中的那些冷色调里所透出的寂寞与凄清,还有宽广的气息、忧郁的情感和瞬间爆发的热烈。在音乐语言上以忧郁的小调为主,和声多以宽广效果的变格进行,音调中也较多地保留了五声性,让人感到一种寒带地域性影响的忧伤和无奈的特性。加之在亚历山大黑暗统治的80年里,俄罗斯人民为争取光明、幸福的行动屡遭挫折,在艺术创作中也就常常形成了矛盾剧烈的悲剧性冲突的特征。而在俄罗斯诸多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数柴可夫斯基了。他是一位在感情、精神和生活上要常常忍受剧烈痛苦的作曲家,这些沧桑的个人经历也赋予他音乐创作深厚的灵感。
从对柴可夫斯基作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的音乐创作通常用一个冷酷而简短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或敌对势力,同其他作曲家音乐创作以巨大篇幅描述的正面形象和美好事物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也常常以一个具有俄罗斯特性的民歌为主题自始至终贯穿在音乐作品中,以此来象征在人们对幸福、光明的追求过程中,都必须同这恶势力进行对抗冲突,深刻体现了对光明、幸福的渴望同黑暗现实的激烈矛盾。每前进一步,主人公必须同它进行搏斗,要经历极大的心灵痛苦和折磨,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牺牲生命。正是这种现实的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柴可夫斯基代表性音乐作品巨大的悲剧性色彩内容。这种来自生活体验的高度艺术概括,充分显示了柴可夫斯基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因此,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不仅结合了他的人生经历,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作品表现的悲剧性和对理想、愿望、幸福追求的强烈情感的宣泄性特征。
柴可夫斯基在逝世前写的最后一部巨作b小调《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诸多作品中最具悲剧性和宣泄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里显现出作者对幸福、光明的期盼,表现了对沙皇统治制度的极度不满,又由于无奈、失望和悲观心理的局限,他苦于找不到真正的出路,内心深处始终怀着巨大的痛苦、矛盾和厌世的心理,因而形成了作品音乐表现上突出的悲剧性色彩。他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慢板,全曲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引子缓慢而阴沉。见谱3-3:
低音提琴以半音下行的音调构成暗淡的背景,大管以很轻弱的力度奏出缓慢而沉重的音调,也是柴可夫斯基音乐构思的深思和对生命叹息般的音乐动机,引子是整部交响曲的起点,音乐呈现出巨大的内心痛苦。在动机上添入活跃的音乐因素成为第一主题。见谱3-4:
可以看出主题中前半句是叹息式音调,而后半句则是前半句的回声,音乐运动在逐渐扩展达到高潮后又突然回转,主题好似溶化在弦乐伴奏的不安的节奏里,感情冲动,焦急不安,揭示了忧伤、带哭泣音调的色彩。在主部音乐发展中不停地出现着哀怨、焦虑,森严、咆哮,抚慰、温暖三个因素。紧接主部的副部旋律非常抒情真挚,又加弱音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等极其流畅地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见谱3-5:
副部的旋律质朴,是创作者内心深处甜蜜回忆的真情流露,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但这不是热情的迸发而是作者的迷惑、温柔与憧憬。主部再现音乐由惶恐、哀叹变为紧张、反抗和斗争与悲剧性的哀痛交织在一起,音乐形成了对比。随后,音乐渐渐缓慢下来,热情退却,严酷的现实依然令人失望、忧伤。
第二乐章由复三部曲式构成,是一首少见的五拍子圆舞曲。见谱3-6:
大提琴奏出无忧无虑的音调,使人备感愉快、清新、温柔和迷人,音乐旋律优美动人,但心灵的忧伤也挥之不去,好似在痛苦的徘徊中回忆起遥远的幸福世界。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与进行曲的结合。两种不同性格音乐体裁的音调在没有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基础上并列呈现,成功地展示了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创作上的独具匠心。一主题谐谑曲。见谱3-7:(www.daowen.com)
音调活跃、朦胧、喧闹而又混沌不清、漂浮不定的色彩,似乎表现一种外在世界各种形象的涌流与跳动,具有明显的谐谑性;二主题进行曲。见谱3-8:
由双簧管和铜管乐器先后奏出,是具有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音乐是清晰、庄严、雄伟的进行曲,两个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音乐以紧张、热烈和爆发式的音乐语言手法宣泄了他强烈的心理愿望,突出地表现了思想矛盾中黑暗与光明、冲突与乐观的争斗。
第四乐章改变了传统交响曲热烈欢腾的音乐模式。第一主题。见谱3-9:
音乐以独特的缓慢速度,二度下行的叹息音调和不稳定和弦来表达作者的无限悲伤之情,中部好像是一些明朗形象的模糊回忆;第二主题音乐极其忧伤,以抑郁的内心情感和悲怆的音乐情绪,表现了无法慰藉的恸哭与临终前的极度绝望,最后铜管乐吹出安魂祈祷的音调结束全曲。就在这部巨作公演后的几天,柴可夫斯基离开了人世。
《第六(悲怆)交响曲》描写了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色彩,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它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不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这部作品有较强的悲剧性,但绝不是一部消极的死亡的赞歌,而是作者通过笔下的音乐宣泄了极度痛苦、失望、矛盾的心情,宣泄了他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渴求,同时深刻地表达了对死亡的抗争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寻找到生动和恰当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来加以诠释,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该作品不仅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最具悲剧性和宣泄性特征的一部,更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柴可夫斯基是一位音乐抒情大师,只有领略他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抒情性、戏剧性方面的因素,才能全面、深刻地感悟他音乐创作的音乐美和深刻含意。音乐是一种擅长抒情的艺术,抒情性的音乐往往很感人。而实际上在音乐作品里,抒情性、戏剧性作为音乐风格和表现功能的重要因素,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有所偏重,但也往往较难截然划分开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引人入胜的重要标志是它的抒情性,他的创作无论是取材于文学名著,还是来源于个人生活,都浸透了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他在选择创作题材时往往要遵循的原则是:经历过的或看过的,能使人感动的内容。他曾说:“音乐创作纯粹是一种抒情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自白。”出版社,2001:151.">他所有的作品,无论是舞剧、歌剧和交响曲,还是声乐浪漫曲等,都倾注了他丰富而真实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以极高的艺术水准,恰到好处地直抒于他的音乐创作的旋律之中,表现为旋律线条的委婉优美、音流的起伏跌宕、音调的清新悦耳以及形式的均衡和管弦乐法的精巧安排等特点,使他的每一部作品的旋律都十分鲜亮、优美和迷人。因此,柴可夫斯基不愧是一位非凡的旋律抒情性大师。例如,柴可夫斯基于1878年创作的四幕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保留了芭蕾舞典雅优美的风格,对音乐的发展作了创造性的贡献,他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充沛的情感,使《天鹅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特性和极大的感染力量,难怪被评论家誉为“第一次使舞蹈作品具有音乐的灵魂”科学出版社,2004:122.">。从舞剧的序幕至终曲,那涌泉般抒情的旋律不断地流淌出来,一曲曲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音乐生动、精致、迷人,完美地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意图,使舞台人物形象更加充实,表达了白天鹅与王子的真诚相恋以及克服种种阻挠,最后爱情终于战胜了邪恶的故事,这些使该舞剧成为全世界舞剧的经典作品。序曲以场景描写开始。见谱3-10:
作者采用了天鹅主题的变形手法,十分概括地描绘出被妖魔施法而失去自由的天鹅们凄惨的遭遇,音乐忧伤、纤细而又楚楚动人,就在这一段抒情性的音乐中也具有叙事的潜在因素。第二曲在热情奔放而激动的快板的弦乐拨奏之后,音乐又以明朗的大调出现,在圆号的伴奏下,小提琴奏出典型而华丽、明亮的柴可夫斯基式的抒情式圆舞曲。见谱3-11:
音乐描写了村民们欢乐和热闹的场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中间的几首圆舞曲加入了切分的节奏,显出几分活跃,随后音乐发展为壮丽的颂歌。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了一群美丽的天鹅,音乐在竖琴和提琴的伴奏下,由双簧管奏出动人的作为全剧基本的音乐主题,代表天鹅音乐形象的主题。见谱3-12:
音乐缓慢、优雅、柔婉,极具抒情性,表达了天鹅们感伤和温情的美。这段优美、流畅的旋律在全剧音乐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第二幕,夜色湖畔,白天鹅的主题即“四小天鹅舞曲”,音乐轻巧、质朴,富于田园般的诗意。白天鹅向王子诉说身世:她是公主奥杰塔;她被恶魔用魔法变成了白天鹅,要到夜半才能暂时恢复人形;只有真挚的爱情才能破除这魔法,使公主得到解救。王子听了,发誓要忠诚地爱她,一定要解救他,音乐出现了起伏和戏剧性的特点。当白天鹅与王子相逢时,他们彼此倾诉着真挚的爱情,小提琴独奏,竖琴伴奏出一段极富抒情性的旋律,音乐如泣如诉。见谱3-13:
这样的音乐有着何等动人的表现力啊!音乐胜过任何语言,它把这对恋人内心的深情充分抒发出来,使抒情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融为一体,塑造出不朽的艺术形象。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中,最震撼人心的是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戏剧性。如在《天鹅湖》全剧进入终场时,王子向恶魔扑去,恶魔兴风作浪,企图以暴风雨使这对恋人分开,此时音乐速度转快,旋风般的半音进行,加强了激烈和紧张的气氛,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当王子被波涛吞没,奥杰塔为救王子,也纵身跳入波浪汹涌的水中。忠贞不屈的爱情终于使恶魔毁灭,这对忠贞的恋人战胜了一切邪恶。在他的音乐中,不仅有表现大自然咆哮、紧张和悲痛性的音乐形象,更加强了《天鹅湖》强烈的戏剧性效果。见谱3-14:
柴可夫斯基用这样充满矛盾、冲突和激烈发展的戏剧性音乐作为整部抒情性舞剧音乐的压轴,制造了巨大的紧张度,扩大了整体的幅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满足,从而也充分发挥了音乐表现的力量,使之与整部舞剧的戏剧发展及舞蹈表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一部舞剧就像一部歌剧一样,如果音乐只有抒情性,缺少必要的戏剧性和叙事性,那么,作为一部戏剧音乐是不足取的,甚至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舞剧、歌剧这样的体裁是戏剧、声乐、舞蹈和音乐等各种艺术高度综合的统一体,如果忽视了音乐本身的戏剧性,音乐就只能作为一些插曲、配乐,而难以成为整个舞台艺术作品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即使是《天鹅湖》这样的以抒情性为主的芭蕾舞剧音乐,也不能缺少必要的戏剧性的推波助澜的表现因素,以适应整部舞剧的戏剧性展开和推进。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创作吸取了莫扎特的表现特点,摆脱了某些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一味细腻、纤柔的弱点,如他创作的著名歌剧《黑桃皇后》,描写了上流社会沉溺于赌博的堕落生活,并穿插美丽少女丽莎的恋爱悲剧故事。女主角丽莎的咏叹调《可爱的朋友》、《为何热泪直流》等音乐优美、凄楚,随处出现的抒情性旋律,表现力十分强。歌剧中《痛苦使我的心疲劳》的咏叹调,音调起伏宽广,旋律以浓烈的哭泣构成,集中抒发人物内心强烈而丰富的情感,而咏叹调的出现往往是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展开戏剧性的发展,并推向一定的高点后方才进入。如果没有足够的戏剧性酝酿,这些大段的咏叹调就显示不出它在整个戏剧展开中的重要作用,相反会使整个戏剧的结构和剧情的推进显得弛缓、松散,而只有在戏剧性有足够的铺垫下,这样的抒情段落的进入方才显得突出而有效,扣人心弦。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展现了他极高的艺术创作才能,他将抒情性、戏剧性、叙事性、英雄性、歌唱性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特有的音乐形象,体现了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构思的极高艺术水准。
综上所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体验。他把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清晰而感人的抒情性旋律、强烈的悲剧性色彩、震撼人心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民族性风格的音乐独创性地有机地融合在他大量的音乐作品之中,赋予了作品极高的艺术魅力,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处于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苦闷压抑的深切感受。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为俄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被誉为“俄罗斯之魂”。如果说贝多芬以他的英雄性创造了古典主义的高峰,那么柴可夫斯基则是以他的悲剧性、宣泄性、抒情性、戏剧性和民族性创造了浪漫主义时代的高峰,这也正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美学特征的充分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