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反思技能的含义功能和类型

教学反思技能的含义功能和类型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凝练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教学反思也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操作。教学中的反思是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一般来讲,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成为反思的对象与内容。

教学反思技能的含义功能和类型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是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时常有意识、谨慎地将研究结果(技术层面)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教学观”进行深入思考并依此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反思的功能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通过反思,可达到三个功能:

1.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

通过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2.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

反思对教学实践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教师能够积极地影响教学实践。

3.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

通过反思让教师对教学的假设有新的理解,让教师变得更专业。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凝练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

1.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

从时限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的前瞻性反思、教学中的即时性反思与教学后的回溯性反思。这一分类的理论基础在于“思”与“行”原本就可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伴相随。教学反思也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教学前的反思常在教学设计时进行。它以教师原有的实践经验和对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为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预测和设计能力,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中的反思是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它表现为对预设教案的酌情调整,对生成性问题的恰当处置,具有监控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调控能力和教学机制。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课后进行的。它以课堂上发生的事实为依据,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和经验总结水平。(www.daowen.com)

2.纵向反思与横向反思

从参照看,教学反思又可以分为纵向反思与横向反思。

纵向反思把教与学的今天、昨天与过去进行比较,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进行思考和梳理,发现依然存在的问题或问题的变化,从而进行改善。

横向反思把自己的教学与同行的教学进行比较,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找出教学设计与实施上的差距,解析行为背后的理念差异,从中获得改进教学的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常性听课、评课就是横向反思与超越自我的绝好机会。

3.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

从主体看,教学反思还可以分为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

个体反思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事实的自我诠释与追问,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内心对话。最常见的如“课后思”“单元思”“期中思”“期末思”或一个学年、一届教学后的反思。

群体反思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彼此交流、互动与合作。与同行的沟通、交流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学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最常见的群体反思形式是备课组、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它注重问题的共同诊断、教师间成功的分享与共同提高,有助于形成、建立学习共同体。

四、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

明确反思什么,是教后反思有效进行的前提。一般来讲,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成为反思的对象与内容。当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尽管不同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但为了便于在“过程回放”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检验教学的成败得失,思考其原因,有必要搭建一个大致的反思内容框架

1.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方案,它勾勒出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过程与效益。反思教学设计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对这些预设是否适合教学的实际进程、进展进行比较、判断和分析。

2.反思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实施情况的反思内容可以梳理、归结为教与学两个方面。

第一,反思“教”。一是判断教学效果,比如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一一达成, 哪些地方、哪些学生超出预期或者未达预期等。二是考察教学过程,比如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各项学习活动实际开展的情况,课堂氛围营造得如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感情沟通,教师有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差异等。三是审视自身的语言、行为,比如提问是否清晰、是否问在关键处,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教师的讲解是否准确、启发效果如何,教师的各种教学手段、对媒体包括板书的使用是否得当。

第二,反思“学”,主要是审视学生的实际收获。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了哪些,“会”了什么,经历了哪些过程,“悟”了多少,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形成了怎样的能力,有了怎样的情感体验,等等。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语言表达等),包括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主动参与程度;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水平、对某些关键性问题的反映;分析学生所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作业情况等。此外,还有两项常规内容,就是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与剖析学生的各种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