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观察技能的训练目标
课堂观察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包括思维状态、参与程度、情绪状态、交往行为、生成状态五个方面。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实现,而有效的课堂调控首先是建立在有效的观察上的。因此,课堂的学习气氛、学生的神态表情、实验操作以及课堂提问的反馈信息等,都应作为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纳入教师的观察视野之中。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达到以下观察目标:
1.课堂学习气氛
课堂的学习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会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应是否积极,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积极的交流,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等。
2.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的程度如何,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一是看他们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二是看他们的见解是否具有独创性,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
3.学生的参与程度
参与程度是指学生投入课堂学习的程度。一是指是否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认真思考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言;二是能否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在小组讨论中直抒已见,倾听他人发言。
4.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作为教师,首先要观察学生是否有高涨的学习情绪;其次,要观察学生能否自我调节学习情绪,能否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
5.交往行为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对课堂交往行为,一是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元的、丰富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活动,二是要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6.生成状态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随机生成性。作为教师,在总体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要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节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甚至改变教学策略。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状态进行观察,看学生是否尽其所能,学有所得;看学生对后继学习是否充满渴望与自信。学习行为本身具有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发展能力的价值。事实上,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实现上述价值不可或缺的手段与载体,学习行为的观察不可能脱离知识获取过程这个必要的载体而孤立存在。
二、课堂观察技能的训练方法
通过实践,对以下观察方法进行练习。
1.课堂观察的方法
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需对学生进行个别观察,一般包括学生的目光、面部表情与形体动作。
目视法
目视法是使用广泛的观察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直接进行,不必中断教学就能得到结果,简便易行。 目视法可以分为:
(1)扫视法
这是一种群体观察方法,适用于集体教学的场合。教师可借此了解课堂的整体动态与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改变位置,用三五秒的时间迅速扫视全班,既可以把握教学效果、组织教学,又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2)巡视法
教师和每个学生的空间距离不同、教师的视力、学生的人数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会对教师的观察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应该始终站在讲台上,还应定时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巡视也是一种群体观察方法,主要用于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活动场合,是教师为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而使用的观察方法。一方面,教师巡视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一种组织教学的手段,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巡视时,教师的目光既要敏锐,又要亲切,使学生精神振奋而又没有压力。
(3)注视法
注视并不是较长时间地盯着某个学生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和某个学生发生目光接触。注视是有针对性的个别观察,既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从而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又可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仔细听讲,收到较强的教学监控效果。注视是一种对个体进行观察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教师对学生个别指导的场合。需要注意的是,注视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起反作用。
(4)凝视法
一种个体观察方法。凝视比注视更为专注,主要用于学生板书或演示的场合。凝视法要求教师边观察边思考。
调查法
调查通常采用提问等口头调查方式,是教师从对学生的答案、回答语气和神态的观察中获取信息,或者通过学生举手的情况来测量教学效果的一种观察方法。
2.提升课堂观察技能的方法
课堂观察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要提高观察技能,首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观察;其次,要客观观察,排除各种主观倾向;再次,课堂观察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最后,要注意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自觉地进行观察锻炼
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课堂教学的观察能力是对人的观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这种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教师都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交流中了解学生思考不同问题时的神态表情,再通过这些不同的神态表情,判断和认证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神态表情也是很丰富的,但是总体来说,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神态表情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只能通过接触和交流才能得到了解和把握。
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
与学生交流来训练教师的观察能力,是一种初级的训练,有时会出现人为的主观臆断。教师要想更深刻地了解学生,还应该做些调查研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比如“你做完了吗?”“全做对的请举手。”这样可以通过学生回答时的语气和腔调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忌齐问齐答式的提问。还可以做调查问卷,比如:(www.daowen.com)
“如果你喜欢老师的讲课,你又不想说出来,你怎样让老师和同学知道?”
“如果你觉得老师讲课很乏味,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你喜欢预习吗?如果你觉得自己看书就能懂,恭喜你,你有学者的潜质。”
“你觉得在课上安排几次合作学习比较合适?”
“老师上课时你喜欢用哪些语气词,可以多选:嗨、啧、YES、 NO……”
总之应该采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了解学生,这样会增加判断的准确性。但是,调查的目的应该是隐含的。比如,第一个问题是了解学生接受良好的外显行为;第二个问题是接受不良的外显行为;第三个问题是了解哪些学生属于视觉型学生;第四个问题是了解哪些学生属于触觉型学生;第五个问题是帮助老师做倾听判断,判断学生的认同状况。这些问题都是正面的,但从题目本身来看,学生都不太容易揣测出调查的用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为讨好老师,做出违心的解答,以致调查失实。
锻炼提高反思总结能力
对学生行为表象积累得越丰富,教师的观察能力也就越强。表象的积累主要来自教师对课堂学生行为的总结,也来自平常与同行的交流以及对文献资料的广泛阅读。但是仅仅总结得出的印象会杂乱无章,而不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类,就会系统得多。归类分为:环境归类,比如什么课上会出现什么行为;学生特点归类,比如什么学习风格有什么样的行为特点;行为归类,比如外显行为、神态、心声表达等。长期做这样的反思总结,教师的观察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拓展阅读
课堂观察技能的培养
郭永峰
课堂观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行为,教师课堂观察技能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逐步内化的过程。仅仅了解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是不可能形成灵活的课堂观察技能的。教师还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总结、摸索,以逐步培养自己的课堂观察技能。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自觉开展课堂观察实践活动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个教师学习的过程。教师有规律、有方法、有重点地开展课堂观察实践活动,是提高这一教学技能的保障。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必要的物质和心理准备。教师要从观察角度来思考、设计本次观察的具体内客、确定观察点。然后,教师再根据既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点设计出相应的观察记录表,确定不同的记录方法,去采集课堂信息。记录观察信息的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就是应用实录和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和再现出课堂所发生的一切,为教师提供丰富和具体的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可靠的依据对课堂教学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以提高教师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并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定量方法,往往把课堂分成若千小部分,进行小规模的观察,并采用整理分类清单、填写各种表格、制作各种问卷来分类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如果把课堂分为组织教学、学习动机、师生交流等若干部分,填写各种预先设计好的表格、清单,收集各种数据。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都是分析观察信息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形成自我期待,以便在观察中和观察后来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教师在观察之后,应尽快进行资料的记载与整理。持有这些书面的文字记录资料,有助于教师本人进行教学反思。
2.反思应贯穿在整个课堂观察实践活动中
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为依据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景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正如考尔德希德(J.Calderhead)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发现并提炼出实践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加以解决,同时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发展,把教学的信念和技能内化。对于课堂观察而言,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观察发现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经过观察—反思—再观察—再反思的循环往复,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教学,做出更合理的教学决策, 同时促进课堂观察技能的不断提高。因此,反思应贯穿在整个课堂观察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反思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②各种主要教学行为是否有效?③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有何不同?为什么?最后,教师要形成相应的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即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个人特色,即逐步澄清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即根据本课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然后,再进行跟踪递进式观察。
3.倡导教师之间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合作研究
课堂观察活动倡导教师之间的积极合作。 目前,学校大多呈现孤立文化的形态,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习惯于单兵作战,很少有机会而且也不愿主动与其他教师正式地进行专业探讨。此种学校文化特性限制了教师进行专业分享与相互支持的机会,课堂观察活动也不例外。面对复杂的课堂观察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参与,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课堂观察活动的合作机会,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观察活动的合作研究,以取得更好的课堂观察活动效果。
思考与练习
1.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2.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观察什么?
3.进行课堂观察的演练,尝试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进行现场演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鸥.兼职教员必备教学技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王彦才.现代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宝峰.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4]李涛,杨宣,庄志强.教师常用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5]凌道明.教育学教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7]谢英.高效教师的1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8]陈如平.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4,(23) : 3-6.
[9]梁新艳.课堂观察支持的职前教师教学技能评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4) : 111-115.
[10]陈平文,龙俊.教师教学技能之课堂观察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 17-18.
[11]张倩.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外语课堂观察技能[J].读写算(教师版),2015, (40) : 284-285.
[12]张思明.对有效培训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的思考[J].教师,2012,(25) : 25-26.
[13]郭永峰.论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