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问技能训练的目标以及训练的方法

提问技能训练的目标以及训练的方法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问技能是具体可操作的,提问技能训练即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师范生掌握提问的构成要素、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提问的技巧与能力的教学活动。提问技能实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提问设计通过研究教材,明确目标,遵循提问的原则,掌握好提问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设计出恰当的课堂提问预案。

提问技能训练的目标以及训练的方法

提问技能是具体可操作的,提问技能训练即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师范生掌握提问的构成要素、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提问的技巧与能力的教学活动。一、提问技能的训练目标

1.掌握提问技能的有关理论,全面理解提问技能的作用和应用要求;

2.能够结合教学实际,遵照课堂提问的原则独立设计出问点准确、问度适宜、灵活多样的问题;

3.掌握提问技巧,并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能适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善于启发诱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能够准确、客观地根据提问技能的评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提问技能,并修正不足,逐步完善。

二、提问技能的训练方法

提问技能的训练,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认识提问的类型;第二阶段,低级认识提问训练;第三阶段,高级认识提问训练。

1.理论学习

通过系统学习提问技能的教学材料,掌握提问技能的基础知识,为提问技能训练奠定基础。具体而言,被训练者应从以下方面丰富理论知识:

(1)提问技能的含义;

(2)提问技能的功能;

(3)提问技能的常用类型;

(4)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2.训练示范

教师给训练者提供提问技能应用的典型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学习借鉴。例如:

《一起交通事故》的提问设计

报道:1月24日13时左右,解放路大岗头村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地居民卞某(40岁左右)和他的女儿(6岁左右)被自南向北行驶的一辆三菱警用车撞上,二人送医院后均抢救无效

死亡。

提问:发生了什么样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根据交通规则如何判定事故的责任?从本次交通事故中吸取教训,请设计建立一个保障交通安全的体系?

该案例从记忆、理解、应用、创造四个方面来训练学习者,使其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相应问题。

3.案例分析

请应用课堂提问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果你是案例中的这位教师,该怎样富有引导性地回答学生呢?请提出几种回答的语句或方案。

在一堂初中自然课上,老师讲完了“鸟”的定义、特征和类别,向学生提问“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鸟吗?”他本来期望学生回答“鸟”的定义,即“有羽毛的动物”,但是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蝙蝠是鸟。”显然这一回答错了。

4.教学实践

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训练设计。要详细写出训练目标,提问内容,安排及预设的可能答案,并对提问的功能、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注意事项进行记录。

训练时,学生可以分工扮演教师、学生等不同的角色(角色也可以互换),通过真枪实弹的演习,进行交流体验,总结经验。

学习者可以选取相应的提问方法,进行一节课的教学实践。提问技能实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提问设计

通过研究教材,明确目标,遵循提问的原则,掌握好提问技能训练的标准,从而设计出恰当的课堂提问预案。

掌握提问的技巧

正确处理反馈信息,学会启发和诱导。课堂提问的一般程序为:引入→陈述→介入→评价。引入阶段是准备阶段,要在全体学生进入有意注意后,再提出问题;陈述阶段,就是用语言陈述或挂出事先备好的小黑板或用投影仪投出事前写好的问题;介入阶段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介入,解难答疑,把问题引向正确的方向;评价阶段,则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答对了,予以赞赏和鼓励;答错了,予以纠正并指出原因;不理解的要讲明白,可延伸的应进一步延伸扩展。

反复练习

练习的方式可以是独自讲练,也可以邀请老师、专家或同学听自己试讲,虚心征求评价意见,并做修改。

要修改完善

根据修改后的提问设计,重新试讲和修改,直至达到相关要求。

5.提问技能的训练评价

在进行课堂提问技能训练评价时,请参照下表进行评分:

师范生课堂提问技能评价表

续表

拓展阅读

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

一、认清现状——走出提问的误区

良好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确,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提问的艺术性甚至成为一堂好课的衡量标准之一,于是乎,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贯穿,以问题扩展,以致陷入提问的种种误区。

1. “以师为主”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了以“己”为中心的局面,课堂提问成了帮助教师完成教学预案的工具。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提问模式很普遍。学生就像一台台机器,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群发式提问和“步步为营”的连珠炮式提问,被动地思考着,忙于回答教师的提问,成了问题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失去了自我思维意识和自主问题意识。学生不会主动去学习, 自主去探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缺少独到见解和精彩生成,大多数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提问的习惯。

2.“越俎代庖”式提问(www.daowen.com)

许多教师担心讲课过程中出现问题,总希望课上得一帆风顺。为此,教师处处为学生“搭好桥”“铺好路”,设计的问题总是简单直接,学生“伸手可及”。即便较难的问题,也是在教师的“自问自答”中走过场。这种越俎代庖的现象,表面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实际上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容易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知识的“窄化”和思维的“僵化”。

3.“泛泛而谈”式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虽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开放的,但设计的问题目标不明确,问题范围过宽,缺乏指向性,使课堂提问陷入误区。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提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和小鸟,不是说白灵鸟在唱歌,就是说兔子在跳舞。往往折腾了半天,学生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把数学课弄得像语文课看图说话似的。学生群情激昂, 离题万里,教师却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问题中数学信息的指向性不明。

二、及时改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应以学生为本,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应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基础相适应,能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内省。作为教师,面对提问的误区,该以怎样的策略去应对呢?

1.提问应具有思维含量

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和丰富的挑战性。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出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智能水平,但又必须“跳一跳”才可能够到的问题,使学生有调动自己“技能”储备的愿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锻炼自己“意志”的体验。比如在教授“角的认识”时,如果提问“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角的两边长度有没有关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被锁定在“有关”与“无关”之间,只能做出非此即彼的回答;如果把问题改为“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你能证明吗?”,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这样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角的大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能鼓励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

2.提问应把握设计坡度

问题不能过于直白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以致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层层相递,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比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16+8的被除数加上32后,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加上几?”学生是难以回答的。如果教师设计好一定的梯度,将难度降低,由浅入深,同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比如: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加上32后扩大了多少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

3.提问应抓住认知矛盾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对概念的本质还未充分认识、困惑不解时,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认知矛盾精心设问。这对于教学的成功,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效应。紧扣学生的认知矛盾,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学生在观察“把圆分割成16、 32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后却不能理解教学意图时,教师适时抓住认知的关键提出: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来的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和分割前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问题一出,学生立即有了目标。他们根据问题逐步逼近教学目标,观察、分析、比较并得出:长方形的长为圆的周长的一半。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但要难易适度,巧而不死。只有这样才能有主攻目标、有针对性、有激发力、有实效。

思考与练习

1.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哪些类型?

2.提问应该注意什么?

3.下面的情况在演习中发生了,教师应如何处理:

①提问后,学生无任何表示;

②提问后学生答:不会;

③提问后学生答:某一个地方不明白;

④提问后,学生挠头、摇头,表现得无奈而难堪;

⑤提问后,学生即刻回答,但答案中有对的,有不对的,有似是而非的;

⑥提问后,学生对答如流,回答正确而有新意。

4.自选小学语文或数学中的一段教材,根据目标要求,进行提问设计,并设想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性,以及对这些可能性行为的再引导。编写详细的微型教学教案,进行微型教学实践,时间约为15分钟。训练小组做详细的观察记录,并进行自我评议和小组讨论,之后修改教案,进行第二次试教,直到合格。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春玉,张旭东.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J].课程·教材·教法,1996,(2) .

[2]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加涅著.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6]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

[7]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9]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0]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1).

[1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12]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J].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3]戴维·伯姆.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4]文喆.改进教师工作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J].人民教育,2006,(5).

[15]鲍里奇.有效学习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6]丁邦平.学习性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以《科学课》评价为例[J].中国教学刊,2005,(11) .

[17]沃尔什·萨特斯.优质提问教学法[M].刘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 09.

[18]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袁维新.问题与提问:对话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2) .

[20]特里·K.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有效传播[M].熊婷婷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1]伊凡·汉耐尔.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J].黄洁华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22]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3]玛丽·艾丽斯·冈特.教学模式(第4版)[M].尹艳秋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4]韩东.数学课上的“问题”[J].人民教育,2007,(22) .

[25]姚灵梯.问题的设计与推进[EB/OL]. http://www.fhez.cn/jyzc/ ShowArticle.asp?ArticleID=872,2009-12-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