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技能的含义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初,或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运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建立活动间联系的一种行为方式。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十分钟内学生思维处于逐渐集中的状态,在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成功的导入能在教学中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程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
二、导入的功能
1.引起有意注意
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或学习新内容之前,通过导入环节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2.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联系社会问题、生产、生活问题来导入课题,能引起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产生急切知道原委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 自觉地投入到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
3.提供必要信息
提供必要的信息,给予适当的刺激,引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为学习新课题做好心理准备。
4.设置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机。
5.明确目标
学生明确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方式,使学生对新课题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所领悟,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期待。
6.激发学生需要
导入活动中,通过对学生反应的强化,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
三、导入的类型
常用的导入类型有以下几种。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直接导入的优势表现为:迅速定向,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基本轮廓;节省教学时间,尽快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直接导入较适用于连续性教学的后续课导入、教学内容条理性强的导入和新领域的导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不易找到知识的“生长点”,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程序没有适当的范例借鉴,或者出于简化导入过程以优化课堂教学整体过程的考虑,均可选择直接导入。例如: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处理同伴关系,大家知道什么是同伴关系吗?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谁来说一说。
2.复习导入
即温故导入,常在一节课或一个专题讨论之前用相关知识引入新课题。教师通过学生习得的知识,引出与之相似的、相反的学习内容。根据本节课需要,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串,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答案, 自然地导入新课。联系旧知识导入时应注意:要提示或明确告诉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以引导思考,从而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梯度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出现困惑,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学习新知识的契机,能够加深并反馈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是深受教师喜欢的引入方式之一。例如: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情绪,情绪都有哪些,它的作用是什么?谁来给我们说说。
同学回答。
教师:好,回答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情绪这个专题——如何控制情绪。
3.经验导入
经验导入指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现象、事实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将经验比作“针”,新知识就是“线”,导入就是在“穿针引线”。这种方式有利于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知识,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升华。 例如:
在“分子的性质”这节课中,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100 +100 =200? ”,学生对“?”产生了兴趣。教师演示将100 ml黄豆和100 ml绿豆,倒在一个容器中并摇匀,学生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这是为什么呢?(豆子大小不一,绿豆可以填补黄豆的缝隙)教师继续演示“将100 ml酒精倒入100 ml水中,体积为什么小于200 ml,”由此导入对“分于的性质”的学习。
提出问题(教师从最简单的数学计算制造争议),激发学生的兴趣。验证假说(演示两个生活化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归纳总结(学生解释原理,教师补充);理论延伸(教师将宏观与微观粒子建立联系),最后引入新课。
4.演示导入
演示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片、投影、幻灯片、录音、视频、实验等直观手段,创造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演示导入时,教师应该不时地提供直观材料,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例如:
《微视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以银川市某中学为个案》这篇文章用微视频进行新知识导入。利用微视频进行新课导入,引入人际关系的概念和人际关系的基本类型。教师播放内容为不同人际关类型,时长为五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总结并由此引出本单元的主题“人际关系”。在观看微视频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你对人际关系概念的理解。
例如:
在讲授椭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课前准备一根线绳,课前让学生利用该线绳设法画一个圆,然后老师在这根线绳的两端各系一根铁钉,再把铁钉设法固定在黑板上(两铁钉间距小于该线的定长),用粉笔将线绳绷紧绕两定点作圆周曲线运动,此时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封闭曲线(椭圆)。通过比较两种图形的异同,并对后一种作图过程加以分析,便引出新课“椭圆的定义”。这种导课方法直观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5.提问或设疑导入
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设疑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问,非得探明究竟不可。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设疑导入的命题要统观整个课时的内容来设计,只有新课学完方能完全解决: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知识障碍,让学生陷入“圈套”,或者难以解答,或者答案前后矛盾,或者似是而非,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唤起求知欲的目的。总之一句话,设置悬念要做到“精、新、奇”。例如:
教师在给中学生讲解“人际关系”一课时,通过提问引入入新课。
问题1:你认为男生(女生)应该是什么形象?
问题2:在学习、生活中,你希望男生(女生)用怎样的方式与自己来交往?
6.故事导入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先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特别是科学史上的典型事例,收到寓教于趣之功效。这种导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学习主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产生浓厚兴趣。例如:
教师在教授认识“恐怖”这一情绪时,利用《维利床下的鬼》这个故事进行导入。
维利的床下有鬼。虽然维利没有亲眼见过它,可是他确信,鬼就在那儿。“没准这个鬼会从床缝里爬出来,偷走我的玩具熊?”维利一把扯过被子把脑袋蒙上。哇!真可怕呀!
听,那声音又窸窸窣窣地响起来了。妈妈妈妈—,维利使劲地喊。房门“咚”的一声推开了, “你在做噩梦吧,维利。”妈妈问道。
“嘘,”维利压低嗓门说,“妈妈我的床下有个鬼。”妈妈笑了。“这是真的,不骗你,”维利说,“他总是发出稀奇古怪的响声。”妈妈轻轻地抚摸着维利的头发。“好吧,让我们来听一听是什么发出了响动。”妈妈说。
刷……刷……“这是汽车开过的声音。”妈妈说。“这谁不知道,我又不是傻瓜。”吱……吱“这是风吹过百叶窗发出的声响嘛!”妈妈解释说。“这个我知道。”
除了这些以外,妈妈再也听不到什么响动了。维利这会儿也是。可是,那边墙上是什么影子在晃动呀!维利想知道。“这是窗前的树影。”妈妈微笑着说。这话不错。维利马上就想到了。于是他又重回到床上,背靠着枕头。
“啧”,妈妈在维利的鼻子上亲了一口,并说,“好好地接着睡吧,我的小宝贝儿。”“好吧!就像贪睡的土拨鼠一样。”维利向妈妈保证。可是,他还是拉着妈妈的手臂不放。他不松手,妈妈怎么走呢!“妈妈,你能不能检查一下我的床底下呢?”维利问,“我想,检查一下,我就会彻底放心了。”
于是,妈妈亮起手电筒,先把玩具箱移到一旁,然后慢慢爬进床底下。哇!妈妈多勇敢啊。维利想:“床下的鬼随时可能会捏住她的鼻子吧!”
“床底下是个垃圾桶吗?”妈妈叫道。明天得来一个大扫除了,维利打了一个哈欠。“瞧瞧,还有一只生了霉的酸奶杯。我的帽子怎么会在这里。”两样东西同时都从床底下“飞”了出来。紧接着“飞”出来的是:维利的短裤、土头土脑的牧笛、骆驼面具、长毛绒玩具猪,还有……
就在这时,妈妈看到了一双闪闪发亮的小眼睛。啊……呀呀呀呀……
妈妈扔下手电筒从床下逃了出来,一把抓住维利,三步并成两步地冲出房门。砰!房门被牢牢关上了。 “呼啦”“咚”“砰”“当啷”,妈妈在房门前堆成了一座小山。房门被堵住了,鬼是跑不了,维利的眼睛兴奋得发光:“我说有一个危险得要命的鬼嘛,这下对了吧,说说吧,妈妈,它是五个脑袋还是七个脑袋?它耳朵上长了毛吗?有没有口臭?”
妈妈在发抖,脸色苍白。你的床下,她压低嗓门: “你的床下有一只老鼠。”“老鼠,怎么是一只老鼠,是不是一只米老鼠。”维利不禁有些失望,“我可以用手摸摸它吗?妈妈。”“绝对不……不可以,”妈妈结结巴巴地说道,“今晚你最好睡到我的床上去。”
维利不吭声了,通常情况下,妈妈从不允许维利和她同睡一张床的。“天亮以后我来亲手抓住这只老鼠,”维利想,“妈妈就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读完故事,教师提问:妈妈和维利都有哪些情绪,从而引出害怕和恐惧?
7.情境创设导入(www.daowen.com)
情境创设导入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谜语、音乐、漫画、录像、地图、标本、电化教学等媒介手段,选取新颖有趣的教学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为新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
《微视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以银川市某中学为个案》这篇文章就用到了微视频进行新知识导入。
教师举例:与你们同龄的新生代偶像组合TFBOYS在2014年取代了韩国热门童星成为“步步高家教机”的新一届代言人,周杰伦代言奶茶两年的代言费高达1300万,章子怡两年的手表代言费1500万……
提出问题:想想广告商为什么要高价找当红的、名气特别大的明星来代言自已的产品,这样的选择对他们具体有利在哪里?反过来,他们为什么不找价格较低的明星来代言产品?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全班交流。
某小组回答:选择当红明星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某小组回答:利用当红明星的知名度和粉丝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所以用高价请他们代言。
某小组回答:花低价格请一般的明星来代言,虽然减少了明星代言费的支出,但是这样的代言带来的经济效益肯定不如高价请来的明星。
8.诗歌朗诵导入
用恰当的诗歌导入新课,语言精练简洁,既可以启发学生把大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与重新组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又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如临其境的优美境界。例如:
在教学“夏天也是好天气”时采用诗歌朗诵导入。首先,幻灯片打入诗词,接着教师用充满感情、略显磁性的声音朗诵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歌朗诵把学生带入那种美丽的境界后,提问让学生辨别诗中所写的季节,接着讲述:我们今天也学习一篇写夏天的文章《夏天也是好天气》,作者素素,文章选自她的作品《走过四季》。
9.音画导入
当今发达的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大量音像资料使学生耳目一新。把图像、音乐、漫画等灵活地引入课堂,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例如:
老师在讲《迷人的秋色》这篇课文时,上课一开始,刘老师说着优美的语句,直接引入主题。
“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接着,刘老师向学生出示秋景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图上画着柿子、苹果、橘子、香蕉及山楂等水果。
刘老师:“你们觉得这景色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迷人的秋色”,学生一起朗读课题。
最后,刘老师指着这幅图介绍:“你们看,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让人喜爱;大金帅苹果金光闪闪,一片黄澄澄的;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课文第三节就生动地描写了这幅画的内容,你们想不想学?”
学生急切地打开书本,开始学习起来。
10.活动导入
活动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例如:
活动——众志成城
1.活动规则。老师先将全班分组,八人一组,每组男女各四人。老师分别在不同的角落(依组数而定)铺一张全开的报纸,要求八名学生在五分钟之内必须全部站在报纸上,用任何方式都可以,就是不可以让脚踏到报纸之外,没有完成任务的组要表演一个节目。
2.活动分享:在这个活动中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1:太难了,八个人不好站立,因为有些方式女生不愿意去做。
学生2:我们想过男生抱起女生,可是女生并不同意,所以我们就没有完成任务。
学生3:挺好玩的,我们组完成了任务,感觉很团结。
教师:你这个组用什么方法完成了任务?
学生3:男生抱着女生呗,不然肯定不行。
教师:那组内成员都愿意做吗?
学生3:起初不愿意,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大家都同意了,虽然也有点不好意思。
教师:很好,虽然很多组没有完成任务,但是老师也明白想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男女生亲密接触,而这样就会强迫你们做一些你们不愿意做的事情。面对强迫,你们选择了放弃,而一旦在性骚扰方面遇到强迫,你又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以有趣的游戏导入课程主题,营造热烈、放松的心理环境,也让男女生体验到强迫带来的不舒服的感觉,为拒绝强迫的主旨做好铺垫。
四、导入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导入的具体要求
符合教学的系统性
课堂教学是由人、时间、空间、教学任务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导入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这些系统因素,争取全体成员的参与和时空的有效利用。
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具体学科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导入的构想要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仅是认知层面,还包括内在知识符号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价值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因而在设计导入的形式和内容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或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活学生的实践经验,由此来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
从课型的需求入手
根据一节课中预计完成的教学任务,可以将其分为: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检查课、实验课等。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讲评课要注意前后呼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导入时要注意具体课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入。
导入要尽量简洁
导入的设计要短小精悍,时间过长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进度。导入的基点在于“导”,因此在情境的设计上不要绕圈子,语言要突出重点、简洁精练。各种形式的导入目的是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形式要新颖
导入不能千篇一律,而是需要新颖,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生互动氛围。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时要注意相互配合,交叉使用。
2.导入技能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不要强行加入,不要使导语偏离教学内容。导入的目标要明确,设置和使用的针对性要强,必须直接指向学习的主题。教学伊始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情况来设计导入。
衔接性和有效性原则
导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可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此外,导入的设计应从教学内容的整体出发,要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知识点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