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观赏植物栽培简史
中国早在汉字出现以前就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始了观赏植物(花卉)的栽培及利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上,就有对果形、叶形美的反映。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中,还见有五出花被片和四出花被片的花朵纹样。有文字之后,按各时期文献记载,可把中国花卉园艺的历史发展划分如下。
(1)萌芽期(花卉园艺始发期)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凼、圃、枝、树、花、果、草”等字。此期以公元前1l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周秦时代为代表。
(2)发展期 秦汉年间,栽植的名花异草进一步增多,据《西京杂记》所载,当时搜集的果树、花卉已达2000余种,其中梅花即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胭脂梅等很多品种,说明当时人们已开始欣赏、应用花和果了。
(3)鼎盛期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鼎盛时代,花卉的种类和园艺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梅花、菊花和牡丹等东传日本。北宋时范仲淹涛云:“绿树碧帘相掩映,何人知道外边寒?”说明当时冬天大臣的居室中已有花卉布置。
(4)起伏期 元朝为文化的低落时期,花卉栽培也日趋走下坡路。明朝花卉栽培又日趋兴盛,不仪有大量花卉专类书籍出现,而且出现了一些综合性著作,如王象晋的《群芳谱》、宗翊的《花谱》、程羽文的《花小品》等,并对插花艺术进行了研究,袁宏道的《瓶史》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插花的专著。清朝时期我国的花卉资源被掠夺,在花卉栽培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国外的大批草花及温室花卉借帝国丰义势力的侵入而输入我国,使我国的花卉资源不断增多。
(5)快速发展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花卉事业逐步受到重视,各地的花卉产业突飞猛进。1986年首先由天津《大众花卉》编辑部发起评选我国十大名花,按得票多少评出的十大名花是:牡丹、月季、梅花、菊花、杜鹃、兰花、山茶、荷花、桂花、君子兰。
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花卉博览会,《园林》杂志评选我尉十大传统名贵花卉,评出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荷花、桂花、水仙(按得票多少排名)。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获得国内外有关学者及专家的高度赞誉。各地纷纷成立花卉产业协会,积极组织、引导花卉产业的生产栽培,由露地栽培逐步转入设施栽培;由传统的保护地栽培转入现代化设施栽培;山小盆花转入高档盆花;由国内市场转入国际市场贸易。在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与引进,商品化栽培技术研究,现代温室改进与应用,花卉的无土栽培、化学控制、生物技术现代化育苗技术等方面均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2.观赏植物的应用
中国观赏植物开发应用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已在围园中培育花木了。观赏植物的大量应用是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作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雪松、广玉兰、大叶黄杨、刺槐、落羽杉、同本黑松等都是这一时期引进的。20世纪中期至今,对野生资源的开发除r应用于传统的园林外,还建立了100多个以引种驯化为主要目的的植物园和树木园。(www.daowen.com)
在现代的城市绿化中,观赏植物的应用种类并不多。如南京、杭州等城市应用的种类一般为200~300种,上海有近400种。但各地使用的绿化材料基本是多年来广泛运用或成熟的栽培植物,如桂花、银杏、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含笑、杜鹃花、桃花、梅花、樱花、槭树、紫荆、紫藤、女贞等。城市园林绿化中运用的植物材料单调、雷同,除了生境条件极特殊的区域,如热带、寒带或干旱地区外,其他城市缺乏地方特色和代表植物。
3.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全世界花卉贸易从整体而言,呈增长趋势,行业产值(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就鲜花消费来说,世界人均年消费额为3美元,西欧、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费额在100美元左右。荷兰依靠多种高品质的花卉产品、公开透明的花卉交易制度以及顺畅的欧洲通路,出口贸易遥遥领先,出口额占I盐界总出口额的51%。
目前花卉业的特点是世界花卉产销格局基本形成。花卉的主要消费市场为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其中欧盟几个丰要国家进口额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80%,美国占13%,日本占6%。花卉的主要生产国为荷兰、哥伦比亚、意大利、丹麦、以色列、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德国、美国、日本等。主要花卉生产国及地区花卉产业各有特长,国际分工的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国及地区走上特色发展的道路。
花卉生产发展趋势是生产:重心正从发达阁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有四人传统花卉批发主市场,即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国的迈阿密、哥伦比亚的波哥大、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这螳花卉市场决定着国际花卉价格,引导着花卉消费和生产潮流。但是非传统的花卉市场已经开始影响全球贸易,如中国、俄罗斯、阿根廷、波兰及捷克等国家,已经开始进L]切花,特别是一些高档花卉。如中国常从荷兰花卉拍卖市场进口郁金香、鸢尾、百合、花烛、鹤望兰等花卉以满足国内对高档花卉的需求。目前发展中国家对花卉成品的需求虽并不强烈,但对花卉新品利一的种苗以及生产技术需求量很大。许多发展中国家是潜在的花卉消费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花卉业历经了几年恢复、调整和发展,己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独特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部门涉足这个行业,全国出现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行业发展花卉的新局面。在一些地区,花卉生产已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合资、独资齐头并进、竟相发展的势头。
据统计,从1984年至EJ2006年的23年问,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51倍,销售额增长92倍,出口量增长46倍。我国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出口前景广阔。花卉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出U种类由过去以盆景为主,转为盆景、鲜切花、盆花、观赏苗木、种苗等多种产品并重,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在我国云南、江苏等地,亩产值(1自≈667m2)3万元到5万元的花卉基地已经很正常,广西花卉产业亩收入大多也在5000元以上。
近年来,云南、北京、山东、福建、山东等省市已涌现出一批千亩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花卉生产经营由小而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截至2006年,大中型花卉企业,已经达到8458家。
中国花卉生产面积虽然增加很快,但产量和质量与国际花卉生产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出口量较少。发展中国花卉产业应立足于改善栽培环境和提高栽培技术水平,重点解决花卉质量问题,同时要努力开拓国内外花卉市场。尤其应密切注视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花卉产销动态及变化,及时占领日本、香港、东南亚、中东及中欧等国家的花卉消费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