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之前,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的社会责任主要集中在家庭当中。在“相夫教子”这样的角色里,女性的服装服饰体现的是松散的、女性化十足的风格。21世纪,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推进,全球女性正逐渐从家庭中走出,与男人共同建设着这个社会,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职责。女性的责任也从单一的家庭范围扩展到了各种职业之中。女性的服装也从繁复、束缚、女性化十足的、花枝招展的取悦男士的款式造型中走出来,延展到了塑造职业形象、体现专业感和权威感的女士职业类服装款式造型状态。
一、女士职业类服装礼仪搭配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机械化生产程度提高,减少了男女体力上的差别,为女性进入职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女性职业类着装是为了证明女性的与男性具有相同的工作能力,因此完全以男性着装款式为标准,如三件套西装。这种装扮的结果却适得其反,造成了一种“小男人”的形象。然而,太女性化的服装也不利于建立女性职业化形象,这一点毋庸置疑。
随着女性职业类服装多年的发展变化,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基本款式,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加以变化。
(一)女士职业类服装的基本款式要求
1.有领女士职业装必须要有领或用丝巾替代领子。
2.有袖夏季再热,也必须穿戴半袖以上的服装。
3.前开门襟门襟前开,不能在后背开。
4.扣子配扣子的女士职业着装要胜于配拉链的女士职业着装。
5.搭配西装短裙女士职业上装搭配西装短裙方显女性特征。
6.穿透明丝袜与女士职业装搭配的丝袜,薄而透明为最佳。
7.配浅口皮鞋女士职业装夏季不宜搭配露脚趾的凉鞋,冬季不宜搭配靴子,适宜搭配浅口皮鞋。
8.鞋跟三分以下女性化十足的,鞋跟在三分以上的高跟鞋,在职业场合下,既对脚部健康不利,又缺乏职业化的干练。
(二)女士职业类服装的选择要领
女士职业类服装主要是展示在工作上的才华和责任感,在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服装以端庄、大方为原则女士职业类服装的着装风格既不要太时髦,也不要太保守。服装色彩过于鲜艳,会产生刺目的感觉;服装款式过于暴露,会处于尴尬的境地,有失端庄;服装选择过于新潮,则会与职场的严肃气氛不符。
2.注重对服装品质的选择优良的服装品质有助于营造高雅的服装品位。女士职业类服装考究的做工、完美的版型、合体的剪裁,精湛的工艺,优质的面料都将展现女性干练的职业形象。
(三)女性职业类服装礼仪搭配
在职业场所中,根据从业类型的不同,可以将职业场所划分为商界、政界两大类,不同的场所对女士服装有不同的礼仪搭配要求。
1.商界:服装选择应遵循体现实力和专业的原则。
(1)实力原则
该原则用女士职业类服装的品牌来体现。品牌背后隐藏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相应的价值观。高附加值的职业类品牌服装,可以体现商界女士的工作实力以及相应的经济实力。
(2)专业原则
该原则用女士服装的细节来体现。对服装细节简洁化的追求,对行业着装潜规则的遵循,实现了与工作特性的配合,使专业化水准得以体现,从而塑造出女性优雅的职业形象。
2.政界:服装选择应遵循体现政府职责和服务意识的原则。
(1)政府职责原则
该原则用选择国产服装品牌或民族化服装款式体现。作为国家公务员,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有宣传国产品牌、弘扬民族文化的职责和义务。
(2)政府服务意识原则
该原则用和谐、悦目的色彩,简洁的款式来体现。国家公务员良好的服务意识,亲切、周到的服务理念都可以通过较浅淡的服装色调、女性化的服装细节来传达。
二、女士特定礼服礼仪搭配
在生活中,婚丧嫁娶是人生中的大事,参加婚庆典礼或葬礼成为生活中较常见的礼仪活动。
由于地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东西方婚庆典礼、葬礼的仪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礼服的形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国现阶段,婚庆典礼有中式、西式和中西结合等多种方式,其不同之处除了体现在形式各异的仪式之外,还体现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上。
(一)中式结婚礼服
中式婚礼礼服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清朝女子的旗袍为基本款式,面料多采用中国传统服装面料--织锦缎或素绉缎绣花面料。
(二)欧式结婚礼服
欧式结婚礼服主要采用的是欧洲从基督教统治时期沿袭至今的婚礼用服装款式。
遵循基督教教规,以白色长裙佩戴白色头纱作为女性初婚的结婚礼服,再婚女性则穿彩色长裙佩戴相应的彩色头纱作为结婚礼服。
(三)葬礼礼服
东西方葬礼由于文化的差异,无论是仪式环境还是仪式着装都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式丧服采用白色系棉或麻面料,款式为白色衣裤,逝者直系亲属在葬礼仪式中,在身穿白色衣裤的基础上还要头披麻片。在城市中,中式丧服已逐渐被穿着素色服装、臂戴黑箍的形式取代。而欧式丧服采用的是黑色裙套装、黑帽子、黑头纱、黑鞋、黑袜。
职业女性在参加丧礼时,服装色彩务必遵守素雅保守的原则,白色、灰色、深蓝色、深咖啡色、黑色都可以。裙套装或裤套装款式都适宜。不适宜穿着发光、发亮、透明、性感流行的服装面料,否则会感觉穿着者缺乏同情心,以至于身处难堪的境地。参加葬礼时女士不要佩戴装饰品。(www.daowen.com)
三、女士休闲类服装礼仪搭配
“休闲”概念在我国兴起时间并不长,休闲是相对于充满压力和繁忙的工作状态而言,女士休闲类服装的。女性的休闲服装服饰因为传统和现代社会角色的共存而形成独特的款式特征。一方面,各种传统或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女人的身影,所以运动型休闲服都有男用、女用之分,另一方面,工作之余,女性回归传统角色,纯女性化的服装也成为休闲装的一个种类。
四、女士社交礼服的礼仪搭配
这类服装专门用于参加社交聚会时穿着。社交聚会包括商务聚会、私人聚会、典礼、舞会、去歌剧院听歌剧等形式。女士穿着符合礼仪规则的服装既能提升整体形象,增加个人魅力,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一)女士社交礼服的概念和分类
1.女士社交礼服的概念
是以裙装为基本款式特征,在特定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
2.女士社交礼服的分类
(1)晚礼服:产生于西方社交生活中,在晚间正式聚会、仪式、典礼上穿着的礼仪用服装。
裙长长及脚背。礼服面料追求飘逸、垂感好。颜色以黑色最为隆重。
晚礼服风格各异,西式长礼服袒胸露背,高贵浪漫,呈现西方女性风韵。中式晚礼服高贵典雅、塑造特有的东方风韵,还有中西合璧的时尚新款。与晚礼服搭配的服饰适宜选择典雅华贵,夸张的造型,凸显女性特点。
(2)小礼服:是在晚间或日间的鸡尾酒会正式聚会、仪式、典礼上穿着的礼仪用服装。裙长在膝盖上下5cm,适宜年轻女性穿着。与小礼服搭配的服饰适宜选择简洁、流畅的款式,着重呼应服装所表现的风格。
(3)裙套装礼服:是职业女性在职业场合出席庆典、仪式时穿着的礼仪用服装。裙套装礼服显现的是优雅、端庄、干练的职业女性风采。与短裙套装礼服搭配的服饰体现的是含蓄庄重,以珍珠饰品为首选。
(二)女士社交礼服的正确选择
女士社交礼服属于非经常性穿着的服装,应当根据TPO需求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穿着者应有的仪态,不失礼仪,也不喧宾夺主。选择时注意几项要点:
(1)尽可能事先了解宴会的档次,尤其是对赴宴宾客的穿着要求,确定选择是正式晚礼服还是小礼服。除了参考邀请函上的服装要求外,还应尽可能了解主人的衣着品位、喜好,以及参加宴会的上级领导的可能穿着,以免喧宾夺主。
(2)根据身材、品位喜好及场合的需求挑选符合个人气质风格的服装。
五、女士整体形象礼仪搭配
商场里的服装陈列品是经过专业橱窗陈列师精心设计过的,配饰品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也会展示其“样品搭配”。女士成功的整体形象塑造也需要经过长期、系统地培养,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些礼仪搭配习惯的培养有以下几个要领。
1.整体形象概念:服装是彩色的、立体活动的雕塑,人是这个雕塑的灵魂,要以人为本,从整体的角度搭配出符合穿着对象气质、风格的造型。
2.肤色协调概念:确定与肤色相和谐的色彩系列,选择与肤色相协调的服装。服装的色彩是与肤色搭配而得的,不是配在白墙上或白色、黑色模特儿架上得来的。
3.体型修正概念:用服装修正不完美的体型,扬长避短,找出体型中最美的部位,利用视错觉方法加以强调,并同时弱化不完美的部位。
4.饰物搭配概念:服饰配件与服装密不可分,画龙点睛、烘托风格、营造气氛的作用显著。不重视服饰配件的使用将难以完善整体形象。
5.发型概念:服装的完美表现,有时需要通过和谐的发型展示出来的,发型的风格(尤其是色彩)决定着整体形象的成败。
6.妆面风格概念:不同风格的服装要搭配相应的妆面,如果妆面简单粗糙,就会影响服装的表现力以及整体形象的完美。
7.个性表现概念:对于流行服装反应敏锐虽然很好,但若搭配不当,反而显得没有品位。把流行元素当作“调料”放进当季服装中,将使整体形象永远时尚又别具一格。
8.修护保养概念:这个概念指的是服装的洗涤,熨烫,收藏和保管。国内服装在质地、款式设计方面与国外几乎没有差距,但服装穿着效果却皱巴巴且半新不旧。而发达国家的人大部分旧衣服也显得很新,原因就是专业洗涤,精心熨烫,收藏方式科学。所以服装要定期送到洗衣店做处理。
9.衣橱整理概念:用国际流行的内部定向划分非常细致的现代衣橱,用衣橱整理观念将衣物做到归类存放。
在本学科的开篇单元已经讲过,作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服装服饰设计环节知识的学习上有着特殊性。其学习的核心落在搭配方面,而非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制作环节。因此,本单元着重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服装、不同的穿着场合、不同的文化下的服装搭配重点。也是为了配合人物形象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培养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这些搭配的标准和原则也会随之变化,这就需要学习时这不断积累。这样才能掌握适时、合理、得体的搭配和着装技巧。
实践板块:
1.男女社交礼服的基本搭配练习。
2.根据不同的TPO原则,进行男女社交礼服及服饰的混合搭配练习。
评估板块:(师评)
1.拍摄修正对象的数码资料,完成修正记录,并填写形象设计顾客档案。
2.根据《形象设计顾客档案》记录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
1.顾客评价。
2.记录资料的准确与完整。
评估方法:
自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