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十一章与人交往要把握好距离

第十一章与人交往要把握好距离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需要适当的距离。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相处,都应该明确距离问题。把握好人际交往的距离,就等于掌握了社交中的一个关键点。距离的远近,将直接影响交往的好坏。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距离成了彼此情感的添加剂。

第十一章与人交往要把握好距离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需要适当的距离。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相处,都应该明确距离问题。把握好人际交往的距离,就等于掌握了社交中的一个关键点。距离的远近,将直接影响交往的好坏。

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许多交际个体都应该有过这种经验,关系越亲密的双方,越有可能经常发生摩擦和误会,多年的相处反倒不如初次交往时容易。很多好朋友或者家庭成员间常常相互抱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按理来说,人们应该是交往得越深,相处起来也越容易才对,人际关系随之也应变得越好,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其中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交际中的人们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他们没有正确定位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尽管交际个体有时候是抱着良好的愿望去与交际对象相处的,希望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亲密度高一些,但是这种亲密度的定位往往很不合理,这使得交际个体有些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因此,在交往过程中,交际个体必须正确定位彼此的关系,记住“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的交往原则。遵守这个原则,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首先,如果你们只是一般的朋友,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最好也定位在一般朋友的基础上。

作为一般朋友,你要尊重对方的隐私。如果你们的关系定位在“死党”的那个程度,你也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以为比较亲密的人际关系,比如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或者母子之间应该坦诚相见,但是事实是,越亲密的人越需要自己的心理空间,越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隐私。这种尊重一般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对方的隐私,对方不想讲的最好不要问,同时也不随便向别人讲述自己的隐私。自我暴露尽管不存在探寻别人隐私的问题,但是却使自己与交际对象靠得太近,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双方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

其次,要有一定的包容心理。

包容心理要求交际个体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容纳对方的个性以及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没有容纳意识的人,终究有一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失败的边缘。

最后,交际个体需要懂得有技巧地运用距离效应。

距离效应指的是由于时间或者空间上的阻隔,使得交际个体之间有了一定的距离,当把这个距离控制到最合适的时候,交际双方重新相聚,彼此的感情才得到最充分的宣泄。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距离成了彼此情感的添加剂。可以肯定的是,有时距离的存在确实可以给交际主体以美的享受,所以,人们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别人的习惯。当然,在这个距离的设定上,最好能够正确定位距离的尺度,不要把自己的透明度放到最大,使得自己的内心没有一丝隐秘,从而失去了原本应该具有的神秘感,无形中为以后的交往埋下了祸根,而这也就是错误定位交际距离的恶果之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相爱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想相拥在一起取暖,但是长长的刺刺痛了彼此。无奈之下,两只刺猬只好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不被对方刺到,却要忍受着寒冷。

当夜晚的温度越来越低的时候,两只刺猬谁都受不了刺骨的寒风,下意识地又凑到了一起,经过一番尝试,它们终于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安全距离:既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温暖,又不至于刺痛彼此。

你可能会因此而哑然失笑,但它其实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即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需要把握好自我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留下了一定的领域,它更像你的保护罩,使彼此在人际交往中都受到保护。

作为领导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和下属之间的关系。领导要想做好公司内部工作,就应该与下属保持亲近的关系,获得下属的尊重,让下属觉得你平易近人。在保持亲近关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与下属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能够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因为领导如果与下属亲密无间地相处,很容易导致在工作中不分彼此,没有了原则性,所以领导和下属保持的亲近关系应该是“亲密有间”的。

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效应的人,他的座右铭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也深刻地影响着戴高乐和他的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机构,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能够连任两年的。

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说这样的话:“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所以办公厅主任也不是你的职业。”戴高乐就是这样规定他的部下的,这一规定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才是正常的,而固定是很不正常的。这与他部队的作风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才成为他不能离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在主要依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来从政之外,还在不断吸收不同的人才,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唯有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所有的决策能够充满活力和朝气。

戴高乐的这种做法是值得人深思和敬佩的。没有距离感,领导的决策就会过分依赖身边的秘书或参谋等几个人,容易造成这些人员的干政,从而很容易出现假以领导的名义谋一己之私利的事,后果是很危险的。

相比之下,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最好的。

曾任通用电气公司总裁的斯通,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刺猬理论,尤其是在对待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上,他更是如此。在公事上,斯通毫不吝啬对他的管理者们的关爱,但是在工作之余,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从不要求他的员工到家里做客,更不接受员工们的邀请。

斯通这套管理方法,使员工们在感受到关爱的同时,也不会感到什么困扰,员工的工作热情都很高涨,这使得通用的各项业务都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领导者,适当地与员工保持一定距离,既不会让员工觉得你是高高在上的,也不会让你与员工互相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这种距离的保持需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而这种原则就要对所有人都能够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

这样才能让上下人心齐,才能汇聚大家的力量。管理者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在大学里选择了一间宽大的教室,且里面只有一个同学的时候,心理学家走了进去,并坐在他的旁边。试验如此重复进行了很多次,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的结论:在一个空旷的环境里,所有试验者中竟然没有一个能够忍受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紧挨着自己坐下。心理学家尝试着变化自己的位置,分别坐在试验者的前面、后面、左边或者右边,大多被试验者选择立即默默地远离,调换座位,有的人甚至还击性地提出:“你想干什么?”

由此可见,人们对自我空间的保护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这个自我空间一旦被侵犯,就会产生强烈的不舒服和不安全感,情绪容易激动的甚至还会因此而恼怒。

在大众交往中,个人空间是相对的,它的实际范围的大小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环境所决定的。

简单地说,刺猬法则的安全距离取决于交往对方的亲疏关系和所处环境。

但实际的交往中,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这一点,他们总是把握不好这个距离,不是太近就是太远,太近会让人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或不舒服,太远了则让人觉得你的热情不够,不管哪种方式都会引发他人的反感。

男孩爱上了京珊,他感觉时机成熟了,是时候该向她求婚了。他斗胆向她求婚,没想到当即遭到了京珊的拒绝。后来京珊皱着眉头对好友说:“他竟在离我三米之外的地方谈这种事,让我怎么能看到他的诚意?”

其实男孩向女孩求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在求婚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心目中的她觉得你非常重视她、喜欢她,还要特别在乎她的感受。

那位男孩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京珊的想法,三米的距离只是一个大众的距离,而在这样的距离间来谈婚论嫁,不管这个男孩说得有多么动听,只会让对方觉得没有诚意,甚至还会觉得有被戏弄的嫌疑。

女孩家隔壁搬来一个新的邻居,她第一次到这个新搬来的邻居家做客。然而她俨然一副好朋友的姿态与陌生邻居相处,先是把墙上挂着的物件一一摘下来拿在手中把玩,新来的邻居什么也没有说,后来她还坚持要进邻居的寝室参观。最后女孩未得到主人的许可就擅自打开一瓶未拆封的香水,而那瓶香水对主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主人去世妻子的遗物。最后,女孩终于被主人严词拒于门外。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掌握彼此的交往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自我保护领域,使自己不受伤害,也防止伤害到别人。这个安全距离看起来是最美的,而当这个安全距离一旦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使人恼怒。

在与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会产生美,距离也会导致疏离感。

同事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最常见的人际交往。从共事的第一天起,你就开始了你的办公室里的人际交往。因为有着极近的空间距离,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间之所以能够和谐相处,心理距离起着关键的作用。

白云是一位非常干练的职业白领,在一家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在工作业务上,白云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但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却让白云一筹莫展:她始终感觉与同事们相处起来非常困难。在白云看来,看似平静实则却是冰冷、看似安宁实则是紧张的气氛,常常凝聚在办公室的上空,白云的人际关系出现危机,她感到自己孤独地游离在这个团队之外,她感觉极度的无助,常常因此而焦虑。白云为此换了好几个工作,可是情况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在提倡“团队快乐合作文化”的氛围中,“性格决定命运”,白云有着致命伤,那就是她的性格。

白云是一个凡事追求完美的人,她在工作中极其认真,对此,上司和同事没有不赞扬她的。但是她却有着非常刻板的心性,缺乏幽默感,也难得见她轻松一笑,因此同事们从不敢跟她说话,更不敢跟她开半句玩笑。这让同事对她敬而远之,她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自然也感到压抑。

白云情感过于细腻、敏感,在一些小事上也是宽容度极差。在工作中,部下稍有犯错,她常常不给犯错者一个解释的机会,一上来就大发脾气,经常因此出现矛盾重重的尴尬局面。在团队的合作中,她对同事缺少必要的信任,大多是一味强调自己的作用,似乎她就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就是大家的核心。如此“自我”、心无他人立锥之地的性格,又怎能让团队成员愉悦合作?又怎么让身边的同事和她和平相处呢?

矛盾一件一件地累积,白云和同事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远,白云的心理困扰也就在所难免了。

要调适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就要从优化自身性格开始做起。

(1)培养大气、阳光般心态。大气,是一种胸襟,也是一种品质。拥有一种阳光心态的人,会有着开放的心灵和眼光,一如海纳百川的大气,既能容人不足,也能容人之长;大气之人,在任何时候都以全局为重,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能够看得更加长远,吃亏了也不会很放在心上;大气之人,知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始终对身边的人微笑。

(2)由“自我”到“无我”。团队合作中,成功属于每一个人,所以有成绩的时候多和同事一起分享,有困难大家一起承担责任,作为领导要承担得更多,让大家时时感觉到你是集体的一员,以增强团队的融合感和凝聚力。这样,你的人格魅力才会得以展示,大家会感到你是值得依赖的,才会和你亲近。

(3)真诚欣赏你身边的人,不要苛求完美。没有绝对的完美,在一个团队里,会有各种各样性情的人,要学会和不完美的人共事,让同事的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从心里接纳所有的人。这样,你会慢慢发现,不仅你可以学到身边同事的长处,同事也会因感谢你的激励而不断地成长,团队也会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4)做坦荡的人。正面说长,背后说短,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的一个通病,事实上也是一种心理障碍,而这个障碍并不利于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心结和矛盾,使人陷进是非迷雾之中。坦荡的人,会坚持“正面说短,背后说长”,只要是真诚的、善意的,最终都会让你赢得人心。

(5)适当时候学会低调,做绿叶使者。再美丽的鲜花少了绿叶的陪衬,也会黯然失色。也许你很优秀,你的作用很突出,但是,你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善于、乐于做一片绿叶,会让你显得更加自信和谦虚,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尊敬和拥戴,从而拉近你和同事之间的距离。

(6)善于调节心理空调。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其他事情。情绪是最大的心理空调,它是可以传染的,你的一个笑容,你的瞬间发怒,包括你的一声叹息,都会深深地波及到你身边的人。但是工作中是不能有情绪的,在面对你的属下时更应该如此。如果让同事在你的轻松中领略你的智慧和可爱,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近你。如果实在是控制不住,就给自己一个约定:生气,但是不要超过半分钟。

人际关系就像一杯水,太凉了会令人寒心,太热了又有些烫嘴,只有适度了才最为合意。因此,与人交往时距离太远会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但是距离太近了却更容易伤害彼此,所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美的和谐。

实际的交往距离

在实际交往中,保持怎样的距离比较安全,应该通过对方和你的社会关系来定。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发现,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可通过8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这是为了爱抚、安慰、格斗、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交往中彼此双方关系最为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这个时候语言的作用是很小的。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米~045米)。伸手能够触及对方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或闺中密友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在拥挤的交通工具上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米~075米)。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在这个距离内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妻子处于男人的这种距离内是自然而然的,而如果其他女性也处在这个距离内妻子就会不高兴,这极易让妻子产生误解。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米~120米)。在这样的距离里,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对方,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米~210米)。这是超越了身体所能接触范围的界限,多是同事之间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会展现出一种高雅和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米~360米)。这是为了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在工作中既不受他人的影响,同时也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夫妻在家时,也多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www.daowen.com)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米~75米)。保持这个范围之内的距离,说明交流的双方是有许多问题或思想是有待解决和交流的。

(8)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如能将以上8种距离铭记在心,就能准确、顺利地判断出你与对方的关系及其密切程度。

调节距离的弹性

从霍尔的这个研究可以发现,46厘米~65厘米间属私人空间,女友可以从容地待在男友的私人空间内,倘若其他女人也频繁同处在这一空间内,她就会很不高兴,甚至会大发雷霆。同样,男友也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时随地待在女友的私人空间内,倘若其他男人也如他一样进入这空间,他肯定也会吃醋。私人空间可以延长到76厘米~122厘米之间。但若是与心仪的对方约会,那可千万不要超过46厘米,否则对方会觉得你在疏远他,对他或她的热情不够,可能会引起情侣间的误解。

倘若到办公室找领导商议事情,最合适的安全距离为122厘米~213厘米。倘若小于这个距离,就会给领导以误会,让他觉得你盛气凌人,是在强他所难;而大于这个距离,领导会误以为你不够真心实意地办事。

事实上,领导人的办公桌都较为宽大,这其实是在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信息。

若你想从亲密朋友那里获得某种信息,那么有效的空间距离就应该为213厘米~366厘米。交往的过程中小于这一距离,就会给人盛气凌人的印象;大于这一距离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没有礼貌,你的计划就很有可能泡汤,自然也不可能获得你想要的真实信息。这个空间距离也适于和普通朋友交谈,距离过小就会被误认为你俩在密谋不可告人的勾当;太大了会给彼此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在这个范围之外的距离,往往是演讲者与听众或不愉快的两人之间谈话的距离。

文化背景差异

有趣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空间距离是因人而异的。北美人理解“自我”时,通常就会包括皮肤、衣服以及体外几十厘米的空间。

如与美国人交谈时,最好保持60厘米左右的空间距离,他们认为这个空间距离是最有分寸而且是最友好的。而阿拉伯人的“自我”仅限于心灵,在他们眼里,作为物质的肉身只是灵魂的载体,精神和心灵才是真我,所以与阿拉伯人谈话,就要小于这个空间距离,不然就会出现你后退他前追的滑稽的场面,因为大于这个距离,阿拉伯人就会嫌对方过于冷淡。

文化差异带给人的交往距离是不同的,因此要事先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以免出现使对方反感和尴尬的现象。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离他比较喜欢的人比离他比较讨厌的人更为亲近一些,关系要好的人们比一般熟人或者不太熟的人靠得更近一些。

有的时候,空间距离也会因交往中的人的性格而有所差异,在关系同样亲密的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就要比性格外向的人保持与对方较远距离。异性间谈话时比同性间相距要稍远一些,两个女人间谈话时总比两个男人间谈话时挨得更为近一些。

总之,合理地运用你和他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会让你取得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之后,为了使形象保持一致,他有可能会接受更大一项而又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弗里德曼和弗雷泽让两位大学生以义工的身份去访问郊区的一些住户。其中一位大学生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小标签贴在自己的家中来提醒大家,或在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很小而且无害的要求。

两周之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这些家庭住户,要求他们在这之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安全驾驶的大招牌并呼吁社会人员一起参加进来。但是这个招牌很不美观,这相对于第一个要求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要求了。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接受了这个大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住户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接受。

这说明了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一旦表现出助人、合作和善良的言行,即便之后的要求有些过分,大多数人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这种效应在实际的交往中应用也很广泛。当顾客挑选衣服的时候,精明的售货员总是在打消顾客的顾虑之前很“慷慨”地让顾客试穿:“小姐,喜欢的话可以试穿一下,衣服穿上才能看出效果来。这件是今年很流行的款,很时尚的,面料也好。”当顾客把衣服穿在身上时,售货员就会称赞这件衣服是如何合适,并很周到地为你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当他劝你买下时,通常很多顾客都会难于拒绝。其实售货员对每个到店的顾客都会采用此种销售的方式,称赞的方式也都不外乎那几句,只是精明的售货员抓住了顾客的这种心理而已。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也通常会如此,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完成一件比较容易的学习任务,待到学生的任务都完成之后,他再接着提出一些更大的要求。但是,教师在使用这种“门槛效应”的时候,也适当使用另一种“门槛”技术,即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紧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这种方式使用得当也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某天,有位顾客来到了饭馆,一进门就对店老板说:“老板,我想吃点便饭。”如果一开始就让顾客吃炖鱼,他不一定会接受,因为顾客只想吃点儿便饭,而你提出让顾客接受个小菜、喝一个扎啤等小要求,顾客就想既然已经答应你的这些小要求了,不妨再大方一些,再点两个热菜。因为男人们大多都会有好面子的心理,扮演慷慨大方的角色通常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向他们提出小而容易做到的要求,大多数人还是很愿意答应的。一旦答应了小的要求,做了慷慨大方的角色,他就会维护这个角色,你再向他提出更高更大些的要求,他通常会接受。

登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也很有用。

有位家长的儿子今年上高一,学习成绩很差。家长怕孩子考不上大学,就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把成绩赶上去,于是高薪聘请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四科的四位家教,定期给儿子补课,可是不到一个的月时间,成绩并未有所上升,孩子却拒绝上学了。

家长的要求显然是一次性全部灌输给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这样只会使孩子失去信心而厌学。如果采用了登门槛效应,就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因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要一下确立太高的目标,给孩子如泰山压顶的感觉,而要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的小目标做起。比如,孩子早晨都特别爱赖床,到了8点还不起床,爸爸对孩子说:“以后每天提前1个半小时起床看书写作业。”孩子听了只会充耳不闻,把脑袋捂在被子里。这时妈妈过来了,用商量的口气说:“先每天提前15分钟起床好吗?”孩子立刻就答应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又提出再提前15分钟起床,孩子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就这样隔一段时间就提早15分钟起床,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孩子完全做到了每天提前1个半小时起床学习,并完全不需要再监督了。

总之,登门槛效应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如果学会运用,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更得心应手。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交到一些朋友,这些朋友中的大多数只能算是普通朋友,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才可以称得上是“死党”。但是人们经常也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一些“死党”无论先前关系有多么好,有些是“缘尽情了”,有的则是因为一些矛盾导致“不欢而散”。

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死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死党”一旦散开,特别是那种“不欢而散”,将是人生的一种莫大的损失。因此专家强调:好朋友需要“保持距离”,那样,朋友之间的交往才能长久而稳固。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特殊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和“知己”产生,就是因为交际双方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在这个基础上成为好朋友。但交际双方再怎么相互吸引,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是会有些差异的,毕竟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环境,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主观因素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当交际双方的“蜜月期”过去后,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摩擦,刚开始时交际双方可能会尊重对方,但是慢慢地就变成了容忍对方,一直到最后就会成为要求对方!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交际个体就会开始背后挑剔、批评,严重的话,好不容易得到的友谊就会被破坏。

有这样一个人,他和一个租房子的房客成了朋友,因为彼此很谈得来,爱好也很相似,于是两人相处很密切。但是后来因为这个房客总是不肯倒垃圾,这个人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于是很生气地收回了房屋,二人至今也没有再来往过。

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与其靠得太紧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发生碰撞!世人都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夫妻关系才能和谐,其实好朋友之间也应该“相敬如宾”。而想要做到“相敬如宾”,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说朋友之间不要过于亲密,能够“保持距离”,双方才能产生“礼”,有“礼”才能防止双方发生碰撞。

当然,有时候距离保持得太远就会使双方疏远,所以好朋友应经常性地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目前的情况,偶尔碰个面、吃个饭,聊聊自己的心事,这就可以很好地维持友谊。

总之,为了你的友谊,为了你的人生不至于寂寞孤单,与你的好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吧!

同事间的相处不能太远,否则对方会认为你过于冷漠、不好交往;走得太近也不好,容易让其他同事说闲话,而且会让上司觉得你在办公室搞小圈子。所以说,“若即若离”的同事关系才是最合适的。

如果有一天你的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正好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即将成为你的搭档。上司让你给他介绍公司的情况时,你必须要做的就是给他介绍公司的一些具体的制度。在接待他的过程中,如果你表现得战战兢兢,其实是很不好的,不如就当他是自己普通的同事。你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和自己的朋友拍肩膀,以免惹来其他同事的闲言闲语。

和朋友做同事的前提是公私分明。在公司里,你们是同事,只有认真地合作,才可以收到好的工作效果。如果对方是新人而需要你帮助的话,你可以扮演老师的角色,但是不能趁机指挥对方,这样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工作之外你们还是好朋友,还可以关心对方,表现得跟往常一样,但是下班时间最好不要提公事。

许多公司都有这样的习惯,就是获升职的人一定要请客,如果你在这样的公司里,当然要入乡随俗,至于请客请些什么就要根据加薪额和职级而定了。如果你的身份只是一个小文员,请客的时候请同事吃海鲜餐,同事们就未必领情,反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你太“招摇”。所以,请客的时候要参照别的同事,别人怎样你就怎样。有时候会有人当面恭维:“你真大方,什么时候再请第二次?”这时候你可以面带微笑地回答:“请你吃东西,什么时候都可以呀!”用这一招太极来解决问题很好用的。也有些时候,被你请过的同事表示要回请你,你应当答应,否则就是不给面子的表现。

很多公司有欢迎新同事和欢送旧同事的惯例,欢迎新同事的目的是联络彼此的感情,欢送会则是表示自己和对方合作愉快。因此对前者,你没有必要非得出席。当然,如果你是公关或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就要尽量参加。对于后者,如果属于毫无交情的那类,你也可以不参加,送一张卡片就可以;如果属于经常接触但交情一般的类型,那就必须得参加以显示你确实很重视对方;如果对方是你的助手或者合作很紧密的搭档,你最好既参加大伙的聚会,私下也请对方吃一顿午饭,用来表示你的立场。

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你获得了提升,而自己的同事却仍然在原地踏步走,若处理不好自己与这些同事们的关系,工作就会很不顺利。因此,职位获得提升的你一定要注意这种特殊的“上下级”关系。

首先绝对不能摆架子。毕竟自己曾与同事们属于一个阶层,所以提升后不能显出不同凡响的样子,否则会拉大同事间的距离。平时工作中最好用商议的口气,如“你认为这样办是不是更好”,在生活中也要给予必要的关心。批评同事的时候最好单独谈话,还要掌握好分寸,这能够让昔日的同事心中感受到你“升官”后并没有忘记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你的升迁不但不会引起同事们对你的冷落,还会对你产生佩服之情,高兴地让你领导。只有这样,你们的合作才能顺利。

其次是不暗箱操作。当你的意见与同事们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好不要背后“嘀咕”,一些敏感的问题最好能巧妙地让同事们讨论,看看冲突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上,这可以让同事们感觉自己没有被排斥,并产生“倍受重视”的感觉,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同事间的合作。

最后是要懂得分享荣誉,承担过错。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你有了成绩,一定要懂得利益平分的原则。尽管有时候上级领导会把成绩直接归结到你“领导有方”的层面上,但真正创造荣誉的是自己的下属。所以作为领导,在业绩分配的问题上,要让员工的收获与对工作的贡献相平衡,要让自己的下属心甘情愿地为你付出。发生过错的时候,做领导的应该首当其冲,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保持同事们的积极性,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对你产生“不满”。

总之,你不能只顾自己,使别人得不到任何好处,这样无形中就拉大了与同事的距离。

在和同事们的交往中,只有和同事们保持适当的距离,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不管职位高低,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都是一定的,所以最好不要喧宾夺主;当然也不能总说“这不是我分内的事”,分得过于清楚只能搞坏同事间的工作关系。

 测试:你拥有怎样的交际能力?

交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每天不得不做的学问,做下面的测试题就能看出你的交际能力如何。

当你的上司或朋友要求你去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时,你会:

A跟他翻脸

B勉强答应

C委婉拒绝

D先答应,事后再以各种理由解释做不到

测试分析

选A:说明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你明白自己想要的人际关系是在公平的状态下存在的。说白一点,你根本不会为了要维持表面的人际关系而去委屈自己,或是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你一点都不害怕会得罪人。一般情况下,大家认为你这样做,必定会得罪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但是,根据心理学家的测验,你的这种反应不但不会得罪对方,反而会让他人自我反省,从而改变他们的偏差心态。

选B:说明你是一个为了表面的人际关系而委曲求全的人。在你的心目中,这种面子上的人际关系对你很重要,但你的人际关系迟早会恶化。你总是委屈自己的做法不但不能为你减少敌人,反而会为你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这是很消极负面的做法。

选C:说明你是一个比较圆滑、能够用理性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你相信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体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因此,一旦你认为对方没有这种观念和诚意,你会不惜得罪对方地拒绝对方。不过,你会先预设对方是忽略了这种尊重,而不是恶意地对待你。所以你会以比较委婉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当然,对方如果一味地要求,你就会断然拒绝;如果对方能够接受,你就可以顺水推舟,再附加一些理由说明。相信你的这种做法是不会得罪人的。

选D:你属于那种懒得与一些有偏执人格的朋友解释任何问题的人。因为你认为他们在要求你的时候是不会听你的任何解释的。所以你知道多说也没有什么用。而等到他快按捺不住发现你根本什么也没有替他做时,你才一一跟他解释哪些是难做的,哪些是做不到的,这说明你属于很实际的人,不会以感情和非理智的心态来处理你的人际关系,你说服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事实来说话!这一点对许多有偏执狂倾向的朋友是很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