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场合中最重要的就是印象问题。一个人给人印象的好坏,会影响别人对此人的判断。如果你是一个不错的人,但因为不得体的举止或不礼貌的语言,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无疑会得不偿失。所以,在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印象问题。印象好,才会有好人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卢钦斯用两段编撰的文字作为自己的实验材料研究了首因效应的现象。他编写的文字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第一段文字里,卢钦斯将吉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外向的人,但是另一段文字则相反,卢钦斯把吉姆描写成了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比如,在第一段材料中作者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开心地去上学,他们一起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吉姆与店铺里的熟人说一些开心的话题,他还与新结识的女孩子礼貌地打招呼等;但是在第二则材料中作者说吉姆放学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步行回家,他孤单地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他没有同遇见的任何人打招呼,对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他也是爱答不理的等。在这个实验中,卢钦斯把这两段文字进行组合:
在第一组中,卢钦斯让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而冷淡内向的文字在后面出现。
在第二组中,卢钦斯让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而热情外向的文字在后面出现。
在第三组中,卢钦斯只是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在第四组中,卢钦斯只是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卢钦斯让四组参加实验的人分别阅读这四组文字材料,随后让参加实验的人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结果是这样的:第一组参加实验的人有将近80%的人认为吉姆是个友好的人,第二组中只有20%左右的参加实验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被试者有95%以上,第四组只有3%左右的被试者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卢钦斯的这项研究结果证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交际个体的认知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先呈现在交际个体大脑中的信息要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但是,经过卢钦斯进一步的研究,如果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一些其他活动,比如说做数学题、听故事等活动,那么大部分被试者就会根据自己后来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最新最近获得的信息对这些交际个体的认知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种现象的名称就叫做“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与首因效应相反的,它指的是交际个体在多种刺激一起出现的时候,其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最后面出现的那个刺激,也就是说在交往过程中,交际个体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据了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有人也把这个现象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好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其实就是两人在临分别时的情景;如果你的一个朋友总是惹你生气,但是如果在谈起你生气的原因时,你却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而已,其实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也就是还比较生疏的阶段,以及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交际双方都已经很熟悉时期,近因效应对交际个体的影响都同样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
普辉与张文从小就是同学,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两个人就是很好的朋友,互相也非常了解。两人的友谊已经保持了很多年了,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普辉因家中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快,有时张文与他说话,普辉动不动就发火,不给张文好脸色看。在一个十分偶然的情况下,普辉被卷入了一宗盗窃案,张文认为普辉过去一直都是在欺骗他,于是张文便与普辉断绝了友谊。十几年的友谊竟然抵不过这一个小小的过失,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就是近因效应在起负作用。
在交际过程中,近因效应通常产生于交往中交际双方遇到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自己的愿望不遂或者感觉自己受到委屈、自己的善意被对方误解时,此时交际个体的情绪多处于激动的状态。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交际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个时候最容易说错话、办错事,并因此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交际个体必须凡事忍让在先,以防止事情的激化。等到交际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双方再进行理论,明辨是非,这样交际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双方才不会受到伤害。
“晕轮效应”又被称做“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指的是在人际关系中,交际双方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被夸大的社会印象。“晕轮效应”常表现在一个交际个体对其交际对象(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对该交际对象的总体看法,这样的后果使交际个体看不到自己的交际对象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这样说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一种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比较片面,也过于主观。对“晕轮效应”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交际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的特征,从而造成了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交际主体对交际对象的认知以及评价。比如很多老年人在看到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者另类的衣着打扮、奇特的生活习惯时,就会感觉很不顺眼,就认为这些年轻人将来肯定没有出息;有些青年人由于倾慕某个异性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这个异性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其实这都是“晕轮效应”的作用。
“晕轮效应”事实上是一种以点概面的主观心理臆测,它的错误机理在于:首先,它总是容易关注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然后将这些个别推及到一般的层面上,就仿佛盲人摸象一样,以偏概全;其次,它经常会把并无一丝内在联系的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并且肯定如果这个人有这种特征,那么他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最后,具有“晕轮效应”的交际个体往往是说好就全都肯定,说讨厌就全部予以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很不利于交往活动的进行。
“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认知障碍,因此,人们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产生的副作用。
一位名叫凯利的美国专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将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的对象。在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参加实验的学生宣布,这节课将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然后把这个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告知了参加实验的学生。其中,他向其中一个班的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的内容是:他具有热情、聪明、务实、果断等各项优秀的品质;向另一班参加实验的学生介绍信息时则将“热情”换成了“冷漠”,而其余各项都是相同的。当然,参加实验的学生们并不知道这一点。最终这两种介绍产生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相处得十分融洽,一见如故,并且亲密地进行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研究生却敬而远之,抱着敌意的态度,故意冷淡回避。由此可见,仅仅是一词之别,就会影响到交际主体的整体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眼镜去观察这位研究生,而这位研究生就被学生们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歌德曾经说过:“人们所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晕轮效应”往往是悄悄地却又强有力地影响着交际主体对交际对象的知觉和评价。有些人因为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很好看,于是就认为这个人思路清晰、办事果断、既认真又有条理等。
晕轮效应的极端化会推人及物,从喜爱某个人的某个特征推及到喜欢他整个人,又进而从喜爱他这个人扩大到喜欢所有与他有关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爱屋及乌”。
“晕轮效应”的这些特征给交际主体的认知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交际主体对自己的交际对象会产生偏见。偏见的产生是以一些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一个走进“晕轮效应”迷宫的交际个体势必会产生偏见。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为避免“晕轮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知,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过早地对刚刚认识的人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自己的交际对象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以此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
(2)及时反省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自己的交际对象,特别是对有一些突出优点或缺点的交际个体。
(3)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不要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要坚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以及理解。
(4)注意做好自己生活中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特别是一些可能给自己带来较大影响的事情,更要谨慎处之。
(5)要敢于在交际场合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机会,以便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特点。
“首因效应”讲的是交际主体对最初获得的原始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这些最初的印象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实验证明,在交际活动中,交际主体给交际个体所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交际个体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是交际个体依靠性别、年龄、体态、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方面的特点来判断的。“首因效应”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等,其实都是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的例子。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在急着找工作。有一天,他到某报社应聘,看到面试的总编时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了。”“哦,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自己的文件包里拿出了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招聘”。总编看了看这个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先到我们的广告部工作。”这个毕业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聪明以及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并且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成功地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有发展前途的工作。
这其实就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
同样,另外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两个参加实验的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不同的是他让学生甲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题里,而让学生乙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中,然后让一些被试者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通过两相比较之后,两个学生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者都认为学生甲更聪明一些。
类似的事情在人际交往中是很常见的,林肯就曾因为对相貌的偏见而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特别生气地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容貌负责时,林肯回答道:“一个人年龄过了40岁,他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确实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是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影响却不能忽视,因为这种巨大的影响,交际个体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来使自己的形象得到美化,为自己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交际个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它是交际心理中重要的名词。人们经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先入为主”等,一般指的就是第一印象,其中也存在“首因效应”的作用。如果你在第一次和别人进行交际时没有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以后的交际之路也会走得十分辛苦,就像林肯总统拒绝的那个才智过人的阁员一样,尽管才识过人,但是由于第一印象太差而失去了获得工作的良好机会。
当然,“首因效应”在交际过程中虽会扮演负面的角色,但是你如果把握好其规则,就会对你的交际活动有帮助。在交友、招聘、求职等一些常见的人际社交活动中,人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你的交际对象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首因效应”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性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你的各项努力付出,否则就可能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那就是“近因效应”。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交际个体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风度,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
第二,交际个体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言辞的幽默度,要侃侃而谈并且不卑不亢,举止优雅,这样肯定会给交际对象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首因效应”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并且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你就可以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顺利到达事业成功的顶点。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参与一些社交活动,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工作、喜好、生活方式及所处位置有很大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些人在社交活动中总是无功而返,而有些人总交不上朋友,有些人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他而去,有些人平时和同事的关系都相处得很不融洽,就是因为这些人在社交活动中心理状态不佳,从而阻碍了其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这种不佳的心理状态其实是社交中的病态心理,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自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容易产生自卑感,有时候甚至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与交际对象谈话时,容易给交际对象留下缺乏自信、办事没有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不良印象。这种心理如果不加以克服的话,就会慢慢磨损人的独特个性。其实自卑的人并不一定就能力很差,主要是这类人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甚至有些不切实际,从而导致交际活动的失败。
怯懦心理
这种交际个体主要是一些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达的人,他们由于性格比较怯懦,在社交场合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也没有勇气表达出来。这种心理有时候交际对象能观察出来,导致交际对象对这类人产生看法,进而不愿与之成为好朋友。
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场合中或是托朋友办事的时候,往往总是用不信任的态度审视对方,无端地进行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比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的时候,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的时候说了些什么,有什么进展没有,这种做法会直接影响朋友之间的关系。在交际活动中,这种人应抛弃一些成见,多与朋友交流感情,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这样才能克服交往中的“无端愁绪”。
有些人在交际场合中,总喜欢和别人抬杠,以此证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待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如果你说好,他就认为坏;你说对,他就说它错。这样的做法不久就会使交际对象产生不好的印象,比如反感同你交往等。
作戏心理
在交际场合中,有的人把交朋友当做逢场作戏的事情,他们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总喜欢吹牛,漂亮话说得头头是道,如与某位著名人士见过一面后,就会说自己与这个人的交往有多深。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会给交际中的其他个体留下虚伪的印象,因而他们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贪财心理
有的人把交际场合中交朋友的目的简单地看做“互相利用”,只有见到某个交际个体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他们才去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交际行为往往会给人留下贪图财利、爱沾光的不良印象,因此这也是应该消除的不良心理。
冷漠心理(www.daowen.com)
在一些交际场合中,有些人面对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他们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有时候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一种“人格魅力”,但这样会致使别的交际对象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现代交际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上这些不良的交际心理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在交际活动中给自己的交际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从而阻碍个人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成为交际能手,就要尽快消除这些不良现象。
物理学中有敢于弹性的问题:所有具有弹性的物体其实都具有一个弹性区间,无论伸张还是压缩,这个物体都要在这个区间之内,否则人们看到的只会是变形后的物体!在交际活动中,交际个体的自尊也是如此。
在心理学中,人们把自尊定义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它其实就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每个人的本能和天性,当然维护自尊也要有一个“度”,也就是要有一个弹性区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为人处世若毫无自尊,就会给人留下脸皮太厚的不良印象;反过来,如果自尊过盛,脸皮太薄,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不是很好。正确的原则是,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这样才能给自己的交际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
谈到自尊的问题,交际主体必须从思想上认清自尊存在的必要性和交际的必要性,辨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人总是把自尊看得很重,专家建议这类型的人应该把自己的立足点改变一下,凡事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有些东西是比面子更为重要的,比如事业、爱情、友情等。
值得注意的是,交际个体应让自己的自尊服从自己交际的需要。这样交际个体对自尊才会有自控力,即使受到某种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反而会表现出不急不恼、哈哈一笑的心态,这样照样可以与对手周旋,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最终一定可以成为交际的赢家。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个体必须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自尊的弹性,才会留给交际对象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当你在交际场上受到冷遇时,你的自尊心就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时你千万不能发作,不妨多想一想此次你肩负的使命以及职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你应该迅速加大自尊的承受力度。如果单方面地发脾气,你肯定会留给你的交际对象一个承受力弱的印象,那么你的交际目的也就不能如期完成了。
其次,有时候,你满心期望他人可以肯定你花了不少心血做的那件自己很满意的事情,得到的答案偏偏是全盘的否定。这时你肯定会受不了,你有可能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与对方辩解甚至争吵。如果这样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维护自尊的做法只能给交际对象留下一个固执的印象,你的反应只会使事情更糟,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眼前的事实,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最后,当你受到批评时,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挨批评的时候,你会觉得难为情。此时,你可以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这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让他人改变对你的看法,给对方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一个好的印象会让交际活动更加顺利。那么怎样才能给交际中的个体留下一个良好的交际印象呢?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分别让一位身着西装、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一位打扮入时、身材姣好的漂亮女郎,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毫无神采的中年妇女以及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带着无数怪异首饰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是这样的:漂亮女郎和青年学者的搭车成功率最高,中年妇女稍微有些困难,那个怪异的男青年一直就没有搭到车。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对待不同仪表的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认为不同的仪表就代表了不同的人,针对不同的人,人们随之就会给予不同的待遇。这并不仅仅是以貌取人的问题。人们都了解在现代交际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而经过研究发现,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个人的外表造成的。你的外表是否干净整齐,这是让你身边的人决定你是否可信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别的交际个体决定如何对待你的首要条件。
对这样的首要条件,交际个体要好好注意一下。其实你很容易就可以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影响,只需要几秒钟而已。中国有这样一个传统,在新年快要来临的时候,要将屋子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而这个时候,作为社交活动中的你也应该打扫一下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什么不卫生、不整洁的地方,所谓“细节出魔鬼”,有时候你给你的交际对象留下不良印象的祸根就来自于一个小细节,而这个小细节说不定就关乎你的人生大事。
测试:你会给人留下无理取闹的印象吗?
1你从来不喜欢给人道歉:
A不是→第3题
B是的→第2题
2你从不喜欢吵架,觉得没意思:
A不是→第4题
B是的→第3题
3你喜欢窥视自己敌人的动向:
A不是→第5题
B是的→第4题
4你觉得什么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
A不是→第6题
B是的→第5题
5你总喜欢强调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A不是→第7题
B是的→第6题
6你经常会得罪人:
A不是→第8题
B是的→第7题
7你总觉得没有人可以相信:
A不是→第10题
B是的→第9题
8你喜欢把小事拿出来讲,引起别人的注意:
A不是→第9题
B是的→第10题
9如果出了大事,你往往不会告诉任何人:
A不是→B型
B是的→A型
10你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口不择言:
A不是→D型
B是的→C型
测试分析
A型:你在别人的眼里是个明辨是非的人,虽然你脾气不好爱激动,但你不会对别人无理取闹。只是对你亲近的人,有时你会强词夺理。
B型:你的嘴巴功夫不错,即使有点小无理,也不会让别人有什么感觉。
C型:你虽然嘴巴很厉害,但是很讲道理,不会得理不饶人,所以,你也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
D型:你不但喜欢强词夺理,而且喜欢东拉西扯,脸皮够厚,所以在别人眼里你是个典型的无理取闹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