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四章情感润滑,融洽人际关系

第四章情感润滑,融洽人际关系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懂得人情世故,做好了感情润滑,会为你的人际交往增添分数,让你在社交场合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尽管在人际吸引过程中对等律普遍存在,但是也有特殊对等的现象。事实上,两个人的稳定关系就来自于这种特殊对等。关于对等律,婚姻如此,人际交往更是如此。善于交际的人会利用“自己人效应”在他人心中建立起归属感,以达到融洽双方关系的目的。

第四章情感润滑,融洽人际关系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有时候需要一些感情润滑剂。懂得人情世故,做好了感情润滑,会为你的人际交往增添分数,让你在社交场合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社会心理学关于“交换作用论”的叙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喜欢那些同样喜欢我们的人。”人们在选择人际交往对象时,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一般都会成为首要考虑的人选。其实,这是人际吸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效应:对等律。

一般来说,人们彼此间的交往都需要遵循对等律。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彼此间的交往大体上是一种对等的结合。事实证明,对等的交往才会有稳定的基础,不对等的交往就有不平衡的因素。所以,人们一般都在满足“对等”的范围内选择交往的对象。

人们都希望自己所交的朋友是一个不错的人,就算不比自己强,也应该与自己相去不远。人们希望自己所交的朋友能够帮助自己,最起码能够支持自己。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渴望。如果对方不能满足自己这种内心的需要,那么彼此的交往就很难继续下去,因而人人都在寻找有对等条件的交往对象。

但是,现实往往很难实现人们的这种愿望,因为要让彼此的情感完全处于对等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在生活中,“郎才女貌”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更何况人们在交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高期望,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朋友,因为这样对自己的帮助会更大、更明显,结交有身份的朋友,最起码可以给自己“长脸”。很显然,现实中要满足这样的心理需要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人们的内心转而把对等效应“变相使用”,成为一种“等值交换”。譬如,有些人无论在文化学历上还是身份上都很一般,只因为长得英俊或漂亮,就可以交到身份显耀的朋友。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等。

一个人其他条件一般,但相貌特别出众,也可能被评出高分。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美貌是一种稀缺资源,它不像学历、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相貌是先天决定的,是没办法的事。这种先天的优势往往能够弥补一些后天的缺失。就好像做房地产生意,好地段是稀缺资源,边远地区的房子盖得再好,可能都不及好地段卖得好。在交往过程中,这种先天的优势就可以与文化、学历、气质、身份等具有对等的价值,因而有优势,彼此的交往就能够维持住。

相反,如果先天条件不足,人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提升自己以达到对等定律的要求,结交到好朋友。

尽管在人际吸引过程中对等律普遍存在,但是也有特殊对等的现象。有些人能够超值发挥,突破一般对等律,获得长久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就好像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并不一定要擅长所有的体育项目,如果一个人所具备的特质属于稀缺资源,那么只需要一条就足够吸引他人了。

有位男士很优秀,可他的妻子从哪方面看都很平常,两人的条件相差很多,但他们一直不离不弃。尽管从表面上看,妻子和丈夫一点都不般配,可是人们都可以体会到丈夫对妻子的爱。后来,人们了解到两个人的过去,才知道了他们幸福的原因。

原来妻子与丈夫曾经共患难过,不仅如此,她一直悉心呵护丈夫,这种理解和呵护是丈夫在其他女人那里根本得不到的。他的妻子还特别善于理家,承担着照顾孩子、赡养父母的责任,在安排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了丈夫不可或缺的安全感。这些特殊的要素是外人一时难以了解也不容易看清的。事实上,两个人的稳定关系就来自于这种特殊对等。

关于对等律,婚姻如此,人际交往更是如此。

身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想与一个特别成功的人交朋友,本来论条件可能对等不上他,但是,假如能找到他的特殊需要,发挥对他的特殊作用,然后超值发挥,也可能取得成功。无论如何,都需要让自己的某一特殊资源触动对方。

首先,人们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无论是学历、成就、气质、金钱,还是自己的等级和品位,都应该是可以提高的特殊资源,只有善于提高自己,才可能让朋友关系更长久。

其次,不要看不起境况不好的朋友。因为这样不仅会让你失去朋友,还会失去特殊的稀缺资源,对你交际圈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时间长了,彼此总会产生一些相同的东西。在交往过程中,有些交际高手会通过一些方法强化这种影响,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自己人效应”就是一种彼此影响下的心理现象。所谓“自己人”,就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善于交际的人会利用“自己人效应”在他人心中建立起归属感,以达到融洽双方关系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最初人们需要家庭,继而希望融入其他团体。群体的归属是人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当归属感被满足时,人们就可以从中得到温暖,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自己人”就是一个满足归属感的方法。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如果找不到归属感,就会一直制造麻烦,永远无法安乐,这样既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就是一个寻找归属感的过程。当你通过交往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子时,就满足了自己内心归属的需要。如果你想结交一个朋友,你就需要融入对方的圈子,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当一个人被告知是“自己人”的时候,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温暖起来,从而使他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利用“自己人”效应,满足人们内心的归属感要求,深入人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赢得他人的认可。

抗日名将冯玉祥的诗中曾有“重层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的句子,他以“要求平等”号召士兵起来反抗。事实证明,冯将军并非空口说白话的人,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平等”二字。平时冯将军体贴士兵,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亲自为伤兵尝汤药,擦身搓背,与士兵一起吃粗茶淡饭。在这种行动之中,士兵们都感到冯将军没有架子,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因此把冯将军称为“真正的自己人”。

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把对方当成自己人,通过“自己人效应”激发对方内心的归属感,这样才能拨动对方的心弦。

某中学校长发表以“矫正中学生早恋”为主题的演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我年轻时,上课过程中总是禁不住看班上一个女孩,不知怎么搞的,当时脑子里总是会想到她。”在场的同学听后顿时鸦雀无声,这位校长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接着,他谈了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学生们都觉得校长亲切可信,有些学生还把自己的早恋问题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校长,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很显然,仅仅通过威严、名望是难以说服别人的,即便你有好的建议,如果不能让对方信任,也难以让他接受。如果能够通过强化“自己人效应”来激发对方的归属感,那么取得别人的信任就不难了。

一般来说,在生活中碰到挫折或困难时,对归属感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这就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而在碰壁之后,受伤的心需要修复,这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归属感包括5个维度: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对此,“自己人”都可以将这些一一满足。要想通过归属感来融洽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己人效应”。当然,“自己人”不可乱用,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应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要让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从而使你提出的建议易于被接受。如果你没有根据就称自己为对方的“自己人”,对方不仅不会信任你,反而会觉得你轻浮不可信,甚至怀疑你有所图谋。

其次,应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如果彼此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即使你的言辞表述富丽堂皇,也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无论是同甘共苦,还是换位思考,都是为了让彼此的心灵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共振”。要想取得对方的信赖,先要和对方缩短心理距离,与之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就能提高你的人际影响力。

最后,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果一个人缺乏良好的品质,即便他把别人当成自己人,别人也不屑于与之为伍。试想,谁愿意与品行不良之人为一伙?

总之,要想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融洽,就一定要擅用“自己人效应”。

包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精神上的一种成熟,同时,它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人们在看透了生活以后得到的那份从容和超然。包容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非常重要,它常常融入在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当中,包含在人们的生命里。

能包容他人的人往往能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他们一般都有比较好的人缘,而这种好人缘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助推力。

有一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有包容之心。能够包容别人的人身边往往有许多朋友,而且都是不容易背叛他们的朋友,这正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包容朋友的许多过失,使朋友都乐于和他们相处,并适时帮助他们。

在为人处世方面,应该有豁达大度的胸怀,这样才能更快地找准成功的方向。所谓豁达,即性格开朗;所谓大度,即气量宏大。能够包容他人的人,能和不同性格的人和谐相处,能够听得进批评自己的话,也能够做到忍辱负重,面对误会和委屈,他们也能很好地处理。善于包容的人能够不计较小事,常常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别人。

一个善于包容的人身边会有许多知心朋友,他们能够与别人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他们还能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尤其能认真听取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意见。善于包容的人往往能不计前嫌,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就会立刻改正,当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能够主动检讨自己,而不是先想到推脱责任。

有的人之所以与人交往得不愉快,就是因为心胸有些狭窄,喜欢在小事上纠缠,时间一长,对他人的意见就变为成见,一时的怨气也就变成了怨恨,在感情上就会排斥对方甚至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包容对方,首先要学会悦纳对方。朋友之间相处,如果你不能接受他,那么你就不可能包容他。事实上,不仅友情是这样,任何感情都是从接受开始的。

美国有个越战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可以吗?”

“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的。”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可是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哦,天啊!我很难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帮儿子出主意,“儿子,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也许事情会比较麻烦。”

通完电话之后,父母一直在等待儿子归来,然而,他们再也没有收到儿子的消息。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的一个电话。电话是警察局打来的,告诉他们去辨认儿子的遗体。当他们到达现场时,看到的是死去的儿子。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与故事中的父母一样喜欢完美,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不在于对方完美与否,而在于你是否能悦纳、接受他。在对待朋友时也是这样,即使有了伤害,你也要学会接受,学会包容。

有两个人在沙漠旅行,在旅行的途中,他们发生了争吵。其中的一个人扇了另一个人一个耳光,被打的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在沙子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的朋友扇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前进,一直走到了沃野,于是他们打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是被打的那个人由于蹲错了地方,差点被水淹死,幸好他的伙伴救起了他。被救之后,这个人拿起一把小刀,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同伴看到他这个举动后很好奇,于是问他:“为什么我打了你,你要写在沙子上,但是我救你之后,你却刻在石头上呢?”这个人微笑着回答道:“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会把伤害写在最容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把这些伤害抹去的;当我接受了帮助后,我要让这些帮助留在我心底,任何的外在因素都不会抹去它。”

朋友之间相处时,伤害往往不是有心的,而帮助却是出自真心的,学会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包容朋友的过失,你会发现与朋友的相处将会更加融洽。

事实上,如果在小事上多一些包容,就会让你更加受人敬佩。包容是一种度量,想要学会包容,就要学会原谅别人,待人接物都不能过于苛求,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苛求别人往往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包容是一种别样的魅力,它可以令人更愿意靠近你,它可以让人的形象更高大。当然,包容别人不是一味的退让和不分对象的宽恕,而应该是有原则的。

包容他人不仅是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润滑剂,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包容他人的度量从根本上说来自一个人宽广的胸怀。一个有远大生活理想和目标的人,其心胸必然是宽广的。因此,只有从个人利益的小圈子中解脱出来才能进入更广阔的空间,才会具备宽广的胸怀,领略到海阔天空的境界,进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人交往时,若是表现出冷漠,就一定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朋友就好像一面镜子,你对他怎么样,他会看得清清楚楚。而你要想获得对方的友谊,必须先付出自己的一片真心,要去关心、体贴对方。人与人之间最能引起共鸣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人情味,它是交流的金钥匙

如果你想得到稳固的友谊,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就要经常对对方表示诚挚的关切。朋友之间的关心必不可少,没有关心、体贴,就没有真诚,彼此之间的关系则必定不能融洽。而如果你能够时时关心朋友,把朋友放在心上,对方才会更加看重你,因为你重视他,重视彼此间的情意。

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灵;一次不经意的关心,可以让你获得深厚、真挚的友情。关心是人心的渴求,是友情的催化剂。

有一个人生病了,卧病在床很久都没有人来看望他,尽管平时他有很多朋友。正在他非常郁闷的时刻,有一个朋友来了。那个朋友平常与他并没有过多的交往,只是偶尔在一起聊聊天而已。然而,当他看到朋友时却非常高兴,一时间竟忘记了病痛,精神也好了很多。他非常感激地对朋友说:“这次我生病,只有你一个人来看我,别看我这个人平常朋友挺多,没事时好像关系都不错,可是当我有事时,却没人来看我,我算是看透了,真正的朋友没几个。”

自那以后,他对那个朋友非常热情,平时常给他打电话问候,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

要真正地赢得他人的心,就要时常关心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样对方才会感激你,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你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关心你,你的付出一定会换来他人的友谊。当你与朋友见面时,一句简单的问候便可沁人心脾,化解隔阂。俗话说,“人心换人心”,若想交到真正的朋友,首先就要关心别人,这样对方才会把你当成真正的朋友。当然,关心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诗人纪伯伦曾说过: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如果关心对方一定要为了什么的话,那么就是为了彼此间的深厚感情。

对朋友表示关心是必须的,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度。关心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过度关心会产生副作用。不要过分介入朋友的私生活,人际交往不仅需要真心,还需要注意技巧,关心也是这样。

无论彼此间有多么深厚的感情,都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分享。有些人与自己的挚友形影不离,让人羡慕,殊不知这样最容易损害彼此的关系。人总是需要有个人空间的,如果你过分介入朋友的生活,对方就会产生反感,即便开始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但时间长了也会产生矛盾。

每个人都需要秘密,总有些事情不希望被人知道,即便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如果你总是不把自己当外人,那么必定会为人所不喜,由此造成对方的戒备心理,使得双方之间产生隔阂。关系太好的朋友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就必定是大问题,轻者彼此会产生意见分歧,严重者会导致朋友关系的破裂。

过分关心朋友不仅对彼此间的关系有损害,还会对本人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赵先生是个热情的人,他与很多同事、朋友的关系都不错。然而他却天天烦恼。原来由于赵先生富有同情心,对朋友们总是关怀备至。他常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只要朋友不开心或碰到什么烦心事,他也会心情不好。对朋友们的困难,他会竭尽全力去帮忙,若帮不了,他就会一个人闷闷不乐。

事实上,赵先生的情况就是过度关心所致。由于过分的关心,因此极易受他人的影响,造成不良的心理情绪,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卷入程度过高”。造成这种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主体缺乏必需的社会知觉和人际交往技巧。

总而言之,关心朋友不要过分,关心也不是越俎代庖。其实,关心朋友就在于信任他,相信他能为自己的事负责,并相信他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真正的朋友不会去担负自己不该负的责任。

“面子”俗称“脸皮”,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外在尊严和地位。如果哪一天别人说你脸皮厚,那就说明你已经没有多少面子可言了。

“给别人面子”已成为“江湖人”出门在外必须遵守的“江湖规矩”之一。身为社会中的“江湖人”,你应该明白给别人留面子的重要性。在为自己争面子的同时,你也要学会给别人留面子。

特别是在公众场合,没有人愿意被驳面子,因为这意味着被驳者一段时间内抬不起头,意味着被驳者以后被别人戳脊梁骨说:“看那人,太丢人现眼了。”如果你不想就此和他人结仇,最好保全别人的面子。

面子问题讲到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性命。“士可杀,不可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面子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撕。如果你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直来直去伤了别人的面子还不以为意,明里暗里你都可能会吃亏。

你一时大意伤了别人的面子,别人可能明里不会怎么样,暗里则会记在心里,仇恨你,诅咒你,甚至暗中堵你的门路。

夏平刚进公司不久,一次一个同事让他帮忙打印报表。夏平想这正是个学习的好机会,于是仔细研究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其中有一个数据算错了,不由得大声喊道:“快过来,你犯了个大错!”当时,办公室所有人都朝这边看过来。接着,那个同事便板着脸从夏平手里夺回报表,若有所指地说:“新来的小伙子就是聪明能干啊!一眼就能瞧见错误,真了不得啊!”说得夏平的脸一阵儿红一阵儿白。

夏平原以为给同事指出了错误,同事会对他感激不尽,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但如此,夏平往后的日子也没有好过,那位同事总是紧紧盯住夏平工作中的差错,稍有错误就让夏平拿回来返工,夏平为那次得罪同事的事很后悔。

虽然事情过去了很久,那位同事还是心存芥蒂,夏平没想到一句话为自己惹来那么大的麻烦。夏平现在算是明白了:“要不是当初当着众人的面出同事的丑,要不是当时大惊小怪,如果能私底下心平气和地和同事交流,就不至于弄成这个样子了。”

在职场里,给同事留足面子是职场新人保护自己的最佳法宝。即使你能力再强,也不要锋芒毕露、恃才傲物,要知道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人尤其招人讨厌。有的新人刚进公司,就极度渴望表现自己,逮到同事的小辫就不罢手,非得把同事说得一无是处才觉得方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看着吧,别人的面子在哪儿丢了,还得从哪儿找回来。

不要当众出别人丑,不要当众揭露别人短。赢了,不要赢得太多,因为一次的输赢不是你的最终目的;论功行赏的时候,不是你的功劳不要抢,还要记住不要遮住了别人的镜头。

总之,得意的时候不要忘形,不管面对的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如果有朝一日,你抓住了别人把柄准备予以痛击,这时候你最好暂时打住,仔细想一想,你即将采取的行动划不划算。牺牲你的人缘,换来一个小小的胜利,是否真的值得?做人应该明白一点,有时候,保住别人的面子相对于分清小对小错可能更为重要。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知识、有见解,一旦看到别人的短就马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番,其实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闯了祸。

不要自以为剥掉别人的面子会显得很强,其实,伤别人的自尊是最愚蠢的行为。因为“面子”哲学的潜在含义是,除非迫不得已,绝不首先动手。伤人面子,等于触动了人最敏感的地带。某个人在公开场合丢了面子,这说明别人对他个人的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了怀疑。因此,无论是谁身处此境,最先的反应肯定是怒火中烧,而不是去分析面子丢得应不应该、合不合理,因为你无法要求一个已经情绪化的人理智。

一个不屑的眼神、一种难听的腔调、一个不怀好意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要以为你的看法别人会赞同,他真正会记住的是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伤害了他的感情,你对他充满了敌意。即便他很得体地将这件事掩饰过去,但感情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他一定会找机会扳回来的。

男人一定要懂得“面子”的重要性,否则处理失当会对你的人际关系和事业造成很大的困扰。胸怀大度的人,甚至会给敌人留面子,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时候给敌人留点面子,其实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的缘故。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有时候其实只要说几句恰当的话就可以了。只要你不头脑发热、三思而后行,处理面子的事就会好多了。

在交往中,人人都渴望找到理解自己的朋友。每个人深入交际场,无不想寻觅到一个知己,同时每个人也都希望得到朋友的理解。中国古代就有俞伯牙“高山流水,琴酬知音”,而钟子期堪称知己的代名词,朋友之间的情感与理解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词汇,是友情最为闪光的珍珠。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坎坷,连糊口的职业也找不到。一次,舒伯特带上自己的一册作品前去拜访当时已有相当名气的贝多芬。很不巧,贝多芬外出了。舒伯特只好留下自己的作品怅然而回。

贝多芬回家后,不经意地翻阅到那些作品,惊呼:“这里有神手的闪光!”当他知道是舒伯特的作品时,立刻要去见舒伯特,但是由于贝多芬当时已经患病,没有找到舒伯特。舒伯特听说了贝多芬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后,再次赶去拜访贝多芬。

两位音乐人相见后,贝多芬深情地握着舒伯特的手喊道:“我的灵魂是属于你的!”然而不久,贝多芬逝世了。舒伯特听到消息之后哀痛欲绝,并亲自举着火炬为贝多芬送葬。第二年舒伯特也离开了人世,临终时,他告诉自己的亲友:“请将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最终两位音乐家结伴长眠。

最为真挚的友情莫过于知己之情,它需要以理解为基础,没有理解,就不会有友情的绵长与稳固。唯有理解朋友,才能让彼此之间的感情更深厚。

真正理解他人的人具有宽广的胸怀以及独到的眼光,他们能够识人、知人,结交不一般的朋友。巴顿将军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只有善于理解的人才能具备这种“罕见、珍奇而优美的东西”。

鲍叔牙和管仲是很好的朋友,开始两个人一起合伙做生意。由于管仲家里贫穷,所以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了大部分的资金,他们的生意很红火。但是有一次人们发现管仲私自拿合伙的钱还自己的债务,大家都觉得管仲不牢靠。然而让人不理解的是,年底的时候,鲍叔牙不仅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分了一半红利给他,而管仲也毫不客气地接受了。

这下可气坏了鲍叔牙手下的人,他们对鲍叔牙说:“管仲出资少,平时又私自花钱,您和他平分利益,他竟然还毫无廉耻地接受了,这样贪财的人是靠不住的。”

鲍叔牙笑着说:“你们不知道管仲的家里有多困难,他比我更需要钱,此事你们以后就不要再提了。”鲍叔牙不仅不计较管仲的自私,最后还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让管仲成就了一番千秋伟业。

没有人是不需要理解的,事实上,很多人交朋友就是为了得到理解。试想一下,如果连朋友都不能理解自己,那么交朋友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与人交往一定要学会理解对方。

当你的朋友有了失误或者某种缺陷时,你一定要在理解的前提下接受与包容他。著名作家罗兰说:“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像圣人一样是完全舍己为人的,不要这样希望!我认为我们这样承认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唯有这样承认了之后,我们才可以对人间多存几分原谅,少受一点失望的打击。”如果你不能理解你的朋友,那么你们的友情必定难以长久。美国政治家赫尔利也说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隔膜与怀疑,唯有理解是化解隔膜、解释怀疑的桥梁。”

事实上,不仅与朋友相处需要理解,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不同的见解,而不同的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就不会因他人与己之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了。

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有推己度人,换位思考,才能得到更多的生活启示。

有位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点儿,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

“唉!”妻子终于不耐烦了,“我懂得怎么炒菜,不用你指手画脚!”

“你当然懂得炒菜,太太。”丈夫平静地说,“我只是要让你知道在我开车时旁边有人喋喋不休的感觉。”(www.daowen.com)

事实上,理解别人并不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理解他人,将他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你就会深刻体谅别人的难处。同时从自己的立场切换到对方的立场,也能让你避免很多摩擦。总之,理解会让你视野大开、受益良多。

很多人都花大量的时间和力气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很多人相信,帮助对方改正错误是作为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认为指出朋友的错误完全是为朋友着想,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出朋友之间的真诚。他们以为被纠正的朋友一定会感激他们,至少朋友会因此学到一些东西。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做法更是大错特错。

当你毫不迟疑地指出朋友的错误时,也许你正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不愧为一名诤友,或者你还满怀期待,希望朋友感谢你的指正。可是,你始终没有得到你预想的良好结果。这个时候,如果你细心观察朋友的脸,你就会发现他的表情是多么不自然,上面分明写着:“尽管你是对的,但是我并不喜欢。”

事实上,所有的人都讨厌被指正,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他人理解和尊重。被人倾听和理解是人类内心中最大的渴望。学会倾听的人是最受欢迎和尊重的,而那些有纠正别人习惯的人常常被怨恨和排挤。试想一下,当你被人指正错误的时候,你是否会对那个人说:“真感谢你告诉我是我错了,而你是对的”?也许你和你的朋友都是心胸宽广之人,并不在乎相互指出缺点,但是被人反对并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被人反对,尤其是被朋友反对,内心难免就会有些疙瘩,毕竟大家都不是圣人。

指出朋友的错误,帮助朋友改正缺点是做朋友的责任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朋友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其实,与朋友相处更多的时候需要认同,唯有认同,才能让朋友接受你。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过:“真正的评论家不是专找人家的短处,而是探寻耀眼的星星。”实际上,不仅真正的评论家如此,一个真正的交际高手更是如此。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欣赏你、认同你的人。当获得他们的肯定时,你就会产生强烈的交往渴望,你希望能跟这些人交往、工作,因为你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很显然,认同更容易产生心理共鸣。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就要学会赞同对方,再顺势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先真诚地表示对对方的认同,让对方更易接受你所提出的想法。也许你的性格比较率直,总是爱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直接指出对方的不对之处。事实上,如果你毫不迟疑地直接否定朋友的意见,就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那样的话,即使你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他们也很难当场接受。

当然,认同并不能盲目,认同还要看时间、地点、气氛。如果对方正在骂人,你绝不可以表示认同地说“骂得好”,因为这样会火上浇油,使他火更大。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冷静,而你应该用委婉的方法让他冷静下来,先表示同情,告诉他“消消气,别着急”。认同需要智慧,你应该找到对方的闪光点去认同。认同更需要胆识与气量,要敢于接受异己的观点和思维。

认同对朋友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自己来说则是一种动力。认同别人,给人支持,同时也是承认自己。认同是一种幸福,一位哲人说过:“幸福是别人给的,自己感受的。”能认同别人并被认同,那是一种传递的幸福、感恩的幸福。当你认同别人,别人自然就不好意思否定你,这是一种心理影响。而朋友之间的认同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

当朋友找到你倾诉不满的时候,你不要愤怒,更不要不以为然,你应该学会认同对方。人天生就有倾诉欲,心里有东西就想释放出来,说出来并不需要你帮忙解决什么,甚至不需要你安慰,如果你有建议,他们还可能反驳回去——他们不是没主见找你拿主意,只是想说出来而已。不要跟他们争个高低或辩明是非,同意的时候点头,反对的时候微笑着不语,对方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更会把你当做好朋友。

如果你要别人接受你,那么就认同别人吧。认同是一种溶剂,它可以快速溶解不满、抱怨等。当你给出你的认同和欣赏,用同理心去关爱别人的敏感之心,你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欣赏以及关爱。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平静和友爱,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指正,认可对方,给对方荣耀。当对方阐述某个观点时,你应该让他去说并让他的立场成立,这样对方的敌意就会减少,你们的关系也会更好。事实上,如果你认同对方,对方会比你想象中的更感激你。

有个人不懂照顾别人的面子。有一次,一个朋友找他借钱,而他不想借。当朋友一开口,他就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向我借钱,我没听错吧!在咱们朋友当中,谁不知道你是个‘大款’?平常花钱如流水,买东西专买高档的,一件衣服就上千元,我们都是工薪阶层。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就是从身上拔下一根毛也比我的腰粗啊!”朋友一听他的话,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从此以后,那个朋友与他见面连招呼都不打。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朋友的一些要求你即使想拒绝,也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让他保住面子,做到两全其美。卡耐基说: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做宽大的了解,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对方的面子。

美国总统里根是一个非常幽默且懂得照顾他人面子的人。有一次,他出访加拿大,结果碰到一大伙人举着旗帜和标语反对他。尽管这种事情司空见惯,但是在场的加拿大总理还是颇感尴尬。

里根总统的心中也有些吃紧,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恼怒的情绪,而是平静地转头对加拿大总理说:“这种事情,我见得多了。”加拿大总理听后,表情也放松了一点。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喊叫的声音特别刺耳,使得宾主双方都无法进行交谈。

里根看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这次访问,于是微笑地说:“这些旗帜和口号我太熟悉,他们都是从美国学来的,这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里根说完这句话之后,宾主双方终于开怀大笑起来。

人总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你想获得朋友的尊重,让彼此的关系更融洽、自然,在关键时刻,就要懂得给对方一个台阶。双方心照不宣即可,不必事事都要摆在台面上。给别人一个台阶,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这不仅是一种高级的交际方式,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艺术。

作家冯骥才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来看他。就在他们谈话时,朋友的儿子爬上冯骥才的床,并在上面蹦跳。冯骥才想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不过这样必定会使孩子的父亲产生歉意,同时也显得自己不够热情。于是,冯骥才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朋友听后,连忙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俗语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在社会里,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掌握好这个工具,就能让自己与各种人相处得如鱼得水。你要学会给别人面子,只有照顾到别人的面子,才能得到他人的欣赏和喜爱。

但很多人却总爱扫别人的兴,以致撕破脸皮、因小失大。与人处事就如同下一盘棋,只有那些阅历不深的人才会一口气赢对方七八盘,让对方抬不起头。事实上,朋友之间并非比赛,对输赢不必那么认真,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如果你一定要计较,就会让朋友心情不佳,并对你产生意见。

与人交往时,你不仅不能扫对方的面子,还应该为对方挣面子,这样才能让人对你更信赖。

田先生出席朋友的小型宴会,发现朋友请了10个人才要3瓶酒。他知道10个人5道菜起码得有5瓶酒,因此他心中琢磨朋友必定是手头不宽裕。明白过来后,他不露声色地向朋友请缨为大家斟酒。结果,5道菜上完,大家的酒杯还是满的。朋友的脸上很光彩,他非常感激田先生给他圆了场,与田先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田先生要让朋友“出洋相”简直太容易了,如果他性格直爽,不懂得其中的奥妙,往往就会脱口而出“这些酒哪够啊”,那么朋友的心中必定会有不好的感觉。善于交往的人往往都会不动声色地帮朋友摆脱窘境,从而赢得朋友的信任。

记住,面子是自己挣的,想要别人照顾你的面子,你就要照顾别人的面子。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朋友难免会有伤心难过的时候,作为朋友的你通常会这么说:“不要难过了,坚强一些啊。”“我早就告诉过你了,这样做不好,你还……”其实,你的这些说法不仅不能让朋友的心灵得到安慰,还会使他更加难过。当一个人遭遇痛苦的时候,语言不是最好的化解方式,安慰朋友需要讲究一些方法,要根据朋友的情感需要给予他最贴心的安慰,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安慰效果。

当朋友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追问朋友伤心的原因,也不要急于给朋友面临的事情做判断,给对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由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样朋友才能从失落中走出来,安慰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小吴的铁哥们很多,尤其是小李,他们俩特别要好。可是,每次小吴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不会找小李。有人对此疑惑不解,小吴则说:“其实,以前我郁闷的时候也会去找,可是我发现每次和他说我的烦恼时,他都对我嗤之以鼻,他觉得我是在无病呻吟,根本不能理解我郁闷的原因。每次我为某件事情生气时,他要么是一堆风凉话,要么就不当回事。每次找完他后,我不仅心情没有变好,反而更加郁闷。”

安慰者有时候之所以不能让被安慰者得到安慰,原因就在于安慰者常常不能理解、体味、认同被安慰者所认为的痛苦,这样的心理状态无疑和被安慰者的心理不一致。因此,如果你不能站在被安慰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你的安慰对象就不会感觉到你的关切之情。要接纳对方的世界,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从心底理解对方的难处,这样才能有效地安慰朋友。

有个小男孩遭遇车祸,失去了生命。他的家人都非常伤心,而他所在学校的老师和班里的同学也十分难过。放学后,老师带着班上的同学去这个不幸的家庭看望小男孩的父母。

小男孩的同桌是一个小女孩,他们是极好的朋友。因为小男孩突然“走”了,小女孩的眼泪就一直没有停过。这时,到了小男孩的家里,小女孩就更加伤心了。

后来,那个小男孩的母亲特地去小女孩家看望她,小女孩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她:“你到同学家都做了什么?”

小女孩回答:“去安慰难过的阿姨。”

“那你是怎么安慰的?”

“我不会说安慰的话,我只是和阿姨一起哭。”

要安慰朋友,就要理解对方的苦难并与之共同承担。安慰就是面对厄难时与对方分担烦恼、痛苦。真正的安慰需要真诚的情感,只有真诚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才能看到对方内心的痛苦,而只有了解了对方的痛苦,才可以安慰得法,让对方沉闷又紧闭的心灵开放。

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理解朋友的心情是安慰的起点,陪朋友一起面对厄运则是安慰朋友的重要方式。人在孤独、困难、痛苦或遇到不幸时,一般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安慰。不同的安慰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陪伴伤心的朋友散步,对方会在你的陪伴下感受到温馨、安全。在这样的心理下,朋友会不由自主地诉说自己的心事,当他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就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一切,并且会从心底对你产生感激之情,因为通过你的陪伴,他的心情才得到了舒展。

人生有顺有逆,有喜有忧。每个人都有欢乐,也都有不幸。欢乐的时候可以不要人祝福,不幸的时候却必须得到别人的安慰。安慰是感情的赠与,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恰到好处的安慰更是打动人心的良药。

在社会上行走,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帮助别人,也可以看成是在自己的人情信用卡上储蓄——特别是在人患难之际施以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危难之际。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真心地拉人一把,其回报不言而喻。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力量总是那么单薄,不可能顺利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帮助我,我才会帮助你。年轻人应该尽早认识到这一点,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挑一个最好的时机,适时地伸出手,即使当时看上去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却是为自己的人情账上储蓄了一笔存款,当你需要的时候,别人也会去帮助你。特别是在他人患难之时伸出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困顿,一旦对方翻身之后,他们必定会回报你的。在社会上,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往往也能得利,毕竟社会关系网只是个有限的圈子,而且在社会上飘的人谁都不愿意白白受助。

有一天,刚进入公司的王言正在公司门口等班车,一位不太熟悉,也没怎么打过交道的同事也在等车,王言只隐约记得这位同事可能是另一个部门的。当时这位同事出了点小意外,所以手脚不是很灵便。在这位同事上车的时候,王言悄悄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王言从同事眼中清楚地看到了感激。在以后的日子里,王言慢慢地发现,有些同事对他比原来热络了。他不知道是那位同事在领导面前替他说了些好话。后来在一次工作调动中,王言意外地发现那位同事居然是公司的一位高层。毫无疑问,在调动的过程中,这位同事给了王言很大的方便。回想当初,王言只是在同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换来了日后同事的成全。

在社会上行走,难免会出现紧急事件或需要帮忙的时候,这时有得力的人帮忙,事情也就容易逢凶化吉,遇事方能应付自如。然而这种帮助靠临时抱佛脚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只有在平时就注意人际关系的发现和培养,方能有效。一般人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如果你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人一把,对方一定会把你当成“自己人”,这样事情就好办多了。

如玉在一家企业从事文秘工作。有一次,经理出席一个重要场合需要一篇发言稿,经理点名要如玉的同事张先生写,并要求在3天内交上来。张先生是单位的老笔杆子了,写篇发言稿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两天张先生的妻子因病住院了,眼看张先生为分身乏术而发愁,如玉就主动把任务接了过来。

如玉用了整整一个晚上,费尽心思把发言稿写好了。第二天,她拿给张先生把关。接过材料一看,张先生连声称赞她写得不错,只是个别地方用词不妥,张先生稍加改动,然后马上送去了经理室。果然,经理看后也赞赏有加。看到经理满意,张先生也如实汇报了情况。经理听完连发感慨,一是自己事先不知道张先生家里的情况,没有体谅老同事辛苦;二是表扬如玉,主动请缨帮助他人,而且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事后,如玉对朋友说,当初真没想到经理会因此称赞她,毕竟只是想帮助同事而已。不过这件事情也给了她一个启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他一把,不但可以赢得对方的尊重,还有可能得到其他人的赞赏。因为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胸襟。

人们都说在这个冷酷的社会中只有敌人,这种想法未免过于偏激。人们或许会因为共同的利益而产生竞争,但良性竞争并不会伤害人际关系,只有彼此钩心斗角,才会成为纠缠不清的冤家。事实上,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好处。有时候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许多真正的“老江湖”都表示,在帮助别人时,任何一种努力都不会白费,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假如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亲切的慰问,让别人感受到来自你的温暖和帮助,不仅能够帮助别人尽快地从困苦中解脱出来,还会为自己赢得一个好朋友。要知道,“雪中送炭”式的友情比“锦上添花”式的友情稳固得多。

在别人最需要帮助之时,伸出援助之手,拉人一把,往往会让对方打心眼儿里感激你,并且会在今后的合作中更主动地配合和帮助你。如果你在平日里就是个乐善好施且喜欢成人之美的人,你就一定会为自己储蓄下很多友情和人情,而这些储蓄总是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帮助你。就像一个人为防不测而养成“储蓄”的习惯一样,这笔“储蓄”一定会在恰当的时候让你得利。

 测试:你的人际交往圆滑度。

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让你给自己戴上一个面具,适当圆通些,会为你的人际交往增添分数,这也会让你产生交际需要的满足心理!你的社交手腕到底如何,可参考下面的测试。

1朋友过生日,你会送他什么礼物?

A送自己最喜欢的东西。(1分)

B认真考虑他喜欢什么,然后再决定送什么。(5分)

C送他比较实惠的日常用品。(2分)

2一位不是很熟悉的人向你借钱,相当于你一个月工资(一个月零花钱)的总数,你会借给他吗?

A心里想就算他不还也没有多大关系,大大方方借给他。(1分)

B借给他,但是想着以后要常常提醒他还钱。(3分)

C婉言拒绝,不借给他。(5分)

3到了月底,你此时已经囊中羞涩,这时候有朋友约你一起出去玩,你会:

A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出去玩好了再说。(5分)

B“我没有钱了”——一口拒绝他。(2分)

C先考虑看能否借到钱,再看是否应约。(1分)

4朋友突然到访,这时你的屋子里却是一团乱,你会怎么办?

A说一句“太乱了,不好意思”后把朋友请进屋里。(2分)

B先告诉朋友在附近茶吧里等一等,自己收拾好了再请他进来。(5分)

C立刻想到带朋友出去玩,不在家中停留。(4分)

5有人约你一起去参加一项公益活动,你会怎么办?

A非常愿意。(1分)

B找借口回避。(2分)

C虽然没有什么兴趣,但还是勉强答应。(5分)

6送新年贺卡时,你都想送给谁?

A只送给一些非常熟悉的人,如果有不太熟悉的人送自己,自己会再回送他一份。(4分)

B不论是否熟悉,只要是认识的人,都会每人送一份。(5分)

C从来不送。(1分)

7被“放鸽子”后,你会怎么想?

A如果理由充分,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5分)

B不管有什么理由,忽然取消约会就是他的不对,不能原谅他。(2分)

C以后也会“放”他一次。(4分)

8走在你前面的人突然痛苦地蹲了下去,你会怎么办?

A热心地上前询问。(4分)

B很好奇地看看他到底是什么状况。(2分)

C照常走自己的路,不理睬他。(1分)

9如果家人反对你跟恋人在一起,你会怎么办?

A谁反对也没有用,坚持将爱情进行到底。(1分)

B和她进行秘密行动,不会伤害双方家长。(5分)

C认真考虑一下大家的意见。(4分)

10在你遇到困难时,你会请求谁的帮助?

A真心朋友。(2分)

B感觉谁能帮自己就去找谁。(5分)

测试分析

12分以下:你是不受人情世故束缚的人。你在遇见问题时,总是以冷静的方式思考,所以你对电视剧里那种赚人眼泪的情节从来都不动心。也许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随便暴露自己的感情是个优点,但是很多时候也是你缺乏想象力的表现,这正如没谈过恋爱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失恋的痛苦一样,可能是经验不足造成了你这样的性格。所以在平日人际交往中,试着找一些机会来锻炼一下自己吧。

12分~22分:你是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但是由于你过于正直而容易招致人的误解和不友好。你是不是在很多时候觉得说一些客套话特别难?有时候,你总给人很清高的感觉,不愿意因迁就于他人而说谎。所以,当有人穿了一身新衣服或梳了一个好看的发型而满心希望得到你的赞赏时,你却脱口而出“这不太适合你”。所以,你周围的朋友很少,但他们都是特别欣赏你的人。但是不管怎么说,你都应当让自己的朋友圈扩大一些。

23分~34分:你非常看重人情世故,很会处理人际交往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即使是你感到非常厌恶的人,也能装出一副笑脸。但你的内心太过寂寞,很害怕大家远离自己,其实你应该坚强一些,逐渐建立起信心。

超过35分:你对人情世故的规则了如指掌,因此你拥有很多朋友。你特别会煽情,别人哭你也哭,别人笑你也笑,你并不认为这是在演戏,只是一种对环境的“自然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这只是你一相情愿的想法,你的表现在对方看来反倒是一种负担。而且由于你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所以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会受到他人意见的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