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科研、教师,我们永远在路上

教育、科研、教师,我们永远在路上

时间:2023-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教育科研教师在路上2016年12月2日至6日周五下午,结束一周的工作,成华区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一行18人开启了期待已久的北京培训学习——新一轮课改下教科研指导能力与素养提升专题研修。在暮色中,我们走出舷窗,踏上了北京的土地,迎接我们的是那略带寒意的空气和闪烁的霓虹灯……于自己,无论“教育、科研或者教师”,其实,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教育、科研、教师”,我们永远行走在路上。

教育、科研、教师,我们永远在路上

隆玉梅

摘 要:整整三天的培训,与会的都是著作、课题研究等身的专家、学者,聆听他们的讲座,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们享受了一场撼动内心的精神盛宴!平时有那么多的于教育、于教师、于学生、于学校发展的种种抱怨,如果真有此心,慢慢梳理,那不也是上好的研究吗?说易行难,好些时候,我们被自己的惰性俘虏,以至于我们自甘平庸,也就平庸!

关键词:教育 科研 教师 在路上

2016年12月2日至6日周五下午,结束一周的工作,成华区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一行18人开启了期待已久的北京培训学习——新一轮课改下教科研指导能力与素养提升专题研修。

天府之国、休闲之都,雾霾橙色预警!期待中12月初的北京该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难免好奇!按照预定的计划,换登机牌、等待。航班没有延误,顺利起飞!也许是太疲倦吧,第一次,来不及体验飞机远离地面的震动,我居然睡着了!睁开眼睛,才发现四周也有好多如我一样打盹的人们!

此时,透过机窗,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完全不同起飞前的一个世界:真正的蓝天、白云、阳光灿烂,那是一个纯净、安详的世界,没有“雾霾”!翱翔的空客是否搅动了这个宁静的世界?

飞机在高空平稳飞行两小时,除了飞机发动机隆隆的轰鸣声外,环绕四周的大都是乘客们匀称的呼吸声、鼾声,偶有小孩的喧哗和乘客们的闲聊声。

这是一个奇妙的空间,一个由空乘、乘客构成的飞翔的世界!除了大部分一如我一样“坐”飞机的乘客,让我感动的是我周围还有那么多特别的灯光,那是一群特别的乘客。他们选择了空中阅读,他们在优美的故事里、文字里,与作者、与主人公、与自己的心灵进行着对话、交流!周围的环境好像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

两小时的飞行,更让我感动的还有空乘,那个年轻的群体,一上飞机,他们就用微笑、用热情、用耐心、用无微不至的点点滴滴,让你宾至如归!他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飞行,献给了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乘客!

时间在我的空中遐思中飞逝。我观察着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任自己的思维驰骋!

再一次看到了窗外不一样的“风景”,红、黄、橙、蓝……真正的七彩晚霞,就在机翼的下方,温柔、婉转!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晚霞吧!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巨幅油画,一泻千里地铺开在那里,缓缓地流动、流动、延伸、延伸……

在暮色中,我们走出舷窗,踏上了北京的土地,迎接我们的是那略带寒意的空气和闪烁的霓虹灯……(www.daowen.com)

整整三天的培训,我们全体学员未敢懈怠,我们用心地聆听、笔记、交流、互动、分享,甚至现学现卖。全天候地待在报告厅,来不及品尝北京的美食,来不及欣赏北京的美景。但我们没有怨言。与会的都是著作、课题研究等身的专家、学者,聆听他们的讲座,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们享受了一场撼动内心的精神盛宴!

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三天里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内容。关于学校科研、教研组建设、校本课程建设等,他们都有切实可行的经验总结,都有系统的内容,有PPT可以下载,可以学习,甚至可以去模仿。在这里,我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写下来,就权当自己的反思,但愿或多或少的能作为一种传承或激励吧!

原谅我,不能一一记住每位专家、学者的名字,但在我的脑海中,却始终有那么一位和蔼可亲、精神矍铄、满头银发的长者,年近八十高龄的特级教师、兼职教授徐安德。这是一位令我们全体学员钦佩的长者,一个自称为“草根式”科研的一线专家,一个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献给了科研的教育工作者,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尚在笔耕不止,研究不停。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除了喝水,他几乎没有休息。他娓娓道来,将自己几十年实践工作中的研究心得、科研成果,无私地给我们分享。

那一刻,我感动,这是一个真正地把教育、科研当作事业来做,把教育、科研融入生命的长者。“源于问题,生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他成就卓越的重要途径。

那一刻,我就在想,要是自己或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更早地聆听他的演讲,分享他的经历,说不定我们自己对“教师、学生、教育、科研”也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吧?也许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教师生涯,而不至于碌碌无为?

走上教师这个岗位近30年,自己也曾热情洋溢,甚至偶有“自豪”,总觉得自己无愧于教师,无愧于这个“最光辉的职业”。到今天,到此刻,看看徐老那一路走来的教师生涯,积淀的教育科研的累累硕果,我们汗颜!尤其是在今天,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教育何以成为一个“高危”的职业?我们是否都还记得我们的“初心”呢?

回头看,如多数人一样,自己不是把教师、教书当作事业去做的,那仅仅是自己的职业或者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已啊!自己也曾触及了教育、科研课题,可扪心自问,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在做真实的科研,或谈不上真实的在做科研,那不是发自自己的内心,也不是“源于问题,生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那更多的是功利性的应付——应付职称、应付任务……

时至今日,自己好像也如多少人所言的“职业倦怠”,自己似乎已开始了这一职业的倒计时,掰起指头数着退休的年龄!面对70、80、90后的年轻同事们,自己似乎也摆起了年龄的“资历”!

可曾想过,如果把自己并不成功的职业生涯认真地梳理、总结,从现在做起,奢求如徐老的80高龄,不也有30年大好时光吗?30年,其实,不正是自己从第一天为人师走到现在的时间吗?

也许,我们不缺时间,也不缺精力,甚至不缺研究的“切入点”!平时有那么多的于教育、于教师、于学生、于学校发展的种种抱怨,如果真有此心,慢慢梳理,那不也是上好的研究吗?说易行难,好些时候,我们被自己的惰性俘虏,以至于我们自甘平庸,也就平庸!

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在北京,我记住了那“雾霾”之后湛蓝的天空,记住了后海寒风中摇曳的柳枝和那清澈的湖水,记住了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清华校园!北京,留给我的记忆太多、太多,点点滴滴!时间太短,我来不及细细打量,然而最不能让我忘记的,还是那一群耕耘不止的“教育人”:他们才是我记忆的永远吧!

午夜梦回,突然有了这些想法。掩卷成思,似乎也有了那么星星点点的方向!于自己,无论“教育、科研或者教师”,其实,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教育、科研、教师”,我们永远行走在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