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于学校隐性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学校隐性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的文化建设要让教师走进学校校门的时候能够笑得出,要让师生员工愿意踏进这个校园,要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关于“师”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创造一种共同体的感觉,就是要让学校师生员工能够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我们感”,将自己归属于学校,自我认定是学校中的一员。

关于学校隐性文化建设的思考

李红梅

摘 要:学校文化主要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来彰显。如果说学校建筑风格、环境布置是学校文化的显性彰显,那么学校的制度章程、师生思想意识、精神面貌、行为方式等,就是学校文化的隐性彰显。

关键词:学校 隐性文化 建设 思考

什么是学校文化呢?杨全印教授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大多数师生员工已经习惯化了的做事方式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主要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来彰显。如果说学校建筑风格、环境布置是学校文化的显性彰显,那么学校的制度章程、师生思想意识、精神面貌、行为方式等,就是学校文化的隐性彰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训的内涵对学校文化的彰显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说:“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就会茫茫然无所适从。”使命和目标引导着人们的日常工作,而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就是一所学校的使命和目标。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根基,不需要用深奥艰涩的文字和抽象难懂的文件来表达,它产生于学校自身,通过校徽、校训、校歌、校报、校风、教风、学风等表现出来,其精神内涵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成都市实验中学自2001年建校以来,经过每位教师的谨慎思考,认真整理提炼,最后大家一致认同“尊重规律、着眼发展、面向未来”的办学思想,以“重德、励志、敬业、乐群”为校训,追求“高质量、有特色、可示范、国际化”的发展目标,立足做人教育,培养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交往、会求真”与“行为规范、思维活跃、志存高远、勇于创新”的综合品质。经过大家共同创造,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

二、“师”的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彰显

我们说一所学校的根本在哪里?当然是教师。学校好不好,关键在教师。学校的发展其实更多是教师的发展。想要学校更好地发展,那一定是教师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当我们选择一所学校时,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的文化建设要让教师走进学校校门的时候能够笑得出,要让师生员工愿意踏进这个校园,要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思考的。关于“师”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

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创造一种共同体的感觉,就是要让学校师生员工能够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我们感”,将自己归属于学校,自我认定是学校中的一员。只有在这种“我们”意识的推动下,我们才能风雨同舟。如果教师老是站在学校的对立面,随时挑剔学校的不是,更甚至不顾学校的形象而随口乱说,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教师是否认同学校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教师对待工作习惯性的行为

我们常说,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学校教师在对待工作时的习惯性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校管理的各方面情况。比如学校的制度建设是否完善,各部门、梯队执行落实是否到位,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劳动纪律上大家是否按时到岗,教育教学上教师是否认真钻研,对待学生是否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等等,这些都能彰显学校的文化。

在平常的工作中,大部分教师爱岗敬业,尤其是班主任早上很早到学校,晚上很晚才回家,对学生悉心指导,爱心耐心有佳。但也有一些教师人未老心先衰,拒绝学习,拒绝进步,拒绝发展,观念陈旧,对工作不上心,爱挑剔,不顾学校发展,不顾大局,稍有不如意便横加指责。这样的教师虽不是主流,但他们会影响学校的良好氛围,会给认真敬业、有责任心的教师泼上一盆冷水。这时候就需要强而有力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言行,让完善的制度保障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朝着顺利的方向前进,做到处处有章可循,事事有据可依。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制度中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性行为,能够做到日常工作流程化,突发事件思维化,我想,学校一定会是一所大家满意的学校。

3.教师内心的景观引导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风景(www.daowen.com)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师形象和期待一直以“学高”“身正”的双重要求为主脉,始终以“正己而后可正人”为信念。所以教师的德行、人格素养格外重要。这不仅在外显言行上为学生所模仿、遵从,而且会内在地、由内向外自然地投射出来,无形地持存,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在其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在学生面前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自然携带并传递着不同的价值观,这种镶嵌在知识、事实和学校生活过程中的价值观影响,绝不是诉诸课程文本和简单的道理即可实现的。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提问者、辅导者,同时也是聆听者、欣赏者、关怀者,是学生的伙伴、照顾者、引导者和榜样。

陈绍林老师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校每位师生。陈老师不仅专业知识功底扎实,他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让他带过的每位学生折服,他的每次语文课都能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他的每次班会课都是在对学生内心洗礼。从教以来,从未听到任何一个他带过的学生说他的不是。这样的教师,他的内心景观是多么的丰富、绚丽多彩啊!

其实,像陈老师这样的教师在我校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这些教师,我校的校园文化才显得有底蕴,学子才有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良榜样。

4.学校的英雄人物凝聚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勇于拼搏

没有英雄的文化是难以传播的文化。优秀的典范、成功的案例都是带领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学校的英雄人物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家长,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去挖掘。

我校的退休教师孔宪堂曾是学校的物理实验员,日常的工作就是为师生提供实验课堂上需要的物理器材。但有时不是所有的器材都能很好地为实验工作服务,孔老师就利用课外时间自己研究,创造发明了上百件大大小小的物理实验器材。孔老师的岗位平凡,但就是在这样的平凡岗位上,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却又是那样的不平凡。这样的榜样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去传颂,去继承。

三、“生”的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彰显

学校的一日常规井然有序,学生清楚明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课间文明休息,学习勤学好问,生活健康规律,交往和谐友善……这些良好的行为,学生都能习惯性地遵守,学校一定是充满无限活力与朝气的。

每天的大课间是我校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从整队集合、有序入场、认真做操到有序退场都是那样有条不紊。学生队列整齐,动作到位,精神抖擞,这样的状态正是我校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有力彰显。

此外,每天校门口学生上学、放学时,师生之间的文明礼貌问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培养了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学生干部参与学校自主管理,每天的工作思路清晰,责任到位,分工明确,为学校和师生间搭建了很好的沟通桥梁。其次,学生思想上追求进步,并能树立起远大志向,抱有“涣其躬,无悔;涣其群,大吉”的家国情怀,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这样的“生”文化,一定会实现“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傲”的光辉愿景。

四、学校活动对学校文化的彰显

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能让学校师生更加团结,生活更加有意义。

我校每年都有固定的传统性教育活动,根据活动教育目的及参与对象可以分为校级活动、年级活动和班级活动。比如仪式感强的“12·9”和“五四”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10·13”少先队员离队仪式、“五四”高三成人宣誓仪式等;彰显学生个性特长的校园艺术节、学生社团、学校运动会;体现集体温暖的开学、散学典礼;注重文化传承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主题活动;体现感恩教育的教师节、母亲节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我校师生共晓的传统活动。

当然,我们的活动开展有时还过于零散,不够系统,不够精细,创新也还需要加强,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学校实际来进行,哪怕是一个细小的活动也要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活动才能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潜在的影响,对师生员工进行潜移默化地浸润。

其实,学校里的任何活动都潜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转换,去做校园文化的有心人,深入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把看似贫乏的学校活动酿造出丰富的文化营养,把学校一切活动中的文化宝藏开发出来,这样,我们便会发现,建设校园文化,处处都有好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