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更新职教观念提高全民认识

更新职教观念提高全民认识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改变这种陈腐落后的职教观念,任重而道远。对此,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智能类型准确定位,将有利于深入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成才的信心,有利于增强教师培养人才的决心。

更新职教观念提高全民认识

一、职业教育观念

在谈更新职教观念前,先让我们了解几个概念。

(一)“职业”的定义

辞海中 “职业”的解释为:

①官事和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

②职分应作之事。

③犹职务;职掌。

④犹事业。

⑤今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因此,我们在这里谈的 “职业”,应该是取 “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这个含义。

(二)“教育”的定义

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 (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如:说服教育。

(三)什么是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996年5月15日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了建立、健全包括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教育由初、中、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实施。

(四)“观念”的定义

“观念”在辞海中的解释是:

①思想意识。

②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有时指表象)。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观念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它一方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化的理解色彩。观念的正确理解为,人们对事物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由于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就决定了人们的认识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意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观念更新与否是区分旧观念与新观念的分水岭。”

经过对上面几个概念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职业教育观念”: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 (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的思想意识。这个思想意识有时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陈旧观念。

二、陈腐的职业教育观念的具体表现

那么,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表现在哪里?那就是对职业教育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促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促进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的扶贫致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谐、稳固边疆、提高国民素质的巨大作用。从地方政府到普通社会大众都普遍地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没有认识到县级职业学校可以做到 “培养一个人,致富一个家”“一人学技术,引领全村人”的积极意义,把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看作是 “三流教育”。一位初中学校的校长说过一句话 “你们中职学校就是收垃圾的,招收的学生是垃圾学生,培养出来的也是垃圾产品,没有什么前途的。”这位校长的话代表了社会上对中职学校的普遍看法,在广西边境地区表现得更为严重。要改变这种陈腐落后的职教观念,任重而道远。

三、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我国的很多职业教育专家都有论述,下面摘录姜大源教授的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书中的观点,以供大家共同学习。

(一)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按照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8种智能。

这意味着,个体的智能倾向 (能倾)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但从总体上来说,仍可将个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通过学习、教育与培养,主要能倾为抽象思维者可以成为研究型、学术型、设计型的专家,而主要能倾为形象思维者则可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专家。所以,对 “专家”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有一个新的诠释。数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是专家;工程师、政治家、歌唱家是专家;高级技工、技术员、高级技师同样是专家。应该说,他们是在社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工作层面上的专家,其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贡献,都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养模式,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不论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还是在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与相应层次的普通高中以及大学专科的学生相比,他们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的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智能类型的不同。所以,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培养对象在智能类型上的差异,决定了两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它们是两类不同类型的教育。对此,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具有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现代社会对知识,特别是对应用性知识内涵的界定有了新的突破,即社会存在着两种属性的应用性知识:一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要解答“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和 “为什么”(理解与原理)的问题;二是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 “怎么做”(经验)的问题和 “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这并非职业院校学生的弱势,而恰恰是优势所在。

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智能类型准确定位,将有利于深入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成才的信心,有利于增强教师培养人才的决心。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www.daowen.com)

在现代社会,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态势更加明显。它表现在:一是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现代社会中职业劳动的性质类型的变化体现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蓝领阶层与白领阶层、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三大超越,发展中的劳动岗位呈现边际岗位的形态,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本领。二是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现代社会中职业劳动的智能结构出现跨专业技能(计算机、外语)、跨行业技术 (工具、手段)、跨产业意识 (环保、安全)三大复合态势,发展中的职业呈现边际职业的架构,要求劳动者具备跨职业的本领。三是信息爆炸催化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跃迁。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一次性学习的思维定式已经过时,“显形”、“隐形”、“虚拟”三大学习形式成为可能,促使劳动者要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四是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嬗变。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能一生维系于静态的一次性职业岗位,一次性职业的思维定式也已经过时,跨职业、跨行业、跨产业的三大职业变动成为可能。

为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为人的生存还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能力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

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智能结构。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动时,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善于在发展与变革中主动应对的定位能力,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能力,常被称为关键能力,这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主体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有机联系的本领:一要独立地制订计划,这是一种预测性、诊断性的工作训练;二要独立地实施计划,这是一种过程性、形成性的工作训练;三要独立地评估计划,这是一种总结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能力本位所强调的能力,应被理解为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状态,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采取专业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个体主动面对生活与积极应对生活的一种心理准备,一种获取显性的生存本领的隐性的心理条件。这意味着能力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概念,是一个在人格培养中具有最高层次的概念。结论是: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具有更加深刻、更加广博的意义。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所谓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 “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 “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 “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表明,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 “有目标的活动”,亦即 “行动”。所以,强调 “为了行动而学习”,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它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因而这一整合将 “强迫”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问题。

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 “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 “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这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

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 “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

显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的序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取舍问题。答案是: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其次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

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行动顺序,都是串行的。这样,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这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正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

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职业教育观念才算得上是现代职业教育观念?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和马凯副总理分别做了重要讲话,这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抓好职业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又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因此,必须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助推 “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和 “精品制造”。

四、改变人们职业教育观念的措施

一是县级党政机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行业企业、社区村镇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如专题学习会议、网络网站、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横幅板报、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趣味活动、家长学校等,大力宣传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透彻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理解县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明晰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群众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让全社会都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富民兴边,民族团结,稳固边疆,促进边境地区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职业教育思想要从 “娃娃”抓起,把职业教育思想贯穿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中。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德国的经济是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的经济腾飞的 “秘密武器”正是职业教育。德国的教育从小孩10岁就开始分流了,也就是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从10岁的小孩开始的,选择实科的学生将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而选择理科的学生将来会进入大学学习。据报道,德国约30%左右的学生会进入大学学习,而70%左右的学生将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这与德国从小学生就开始职业思想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应该从小学开始,在小学的课程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如可以介绍社会上各种职业的情况,各种职业需要什么知识与技能,各种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发展前景等。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基本的职业概念,避免到了初中毕业后,突然说要到职业学校学习,学生对职业、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是一头雾水,对职业、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一无所知,造成了绝大多数家长、学生只能选择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成才之路,就算有少部分家长把小孩送到职业学校就读,要么是小孩的学习能力的确不如人意,要么是家庭经济太困难,难以支持小孩进一步上高中、大学,进入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教育。

三是积极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技术大学的成才道路。多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是 “断头教育”,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至少95%以上的学生,人生的学历层次被定格在中专水平,这个情况在边境地区的比例还更高,把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成才路径打通,顺应中国人的成才情结,同时也适应中国产业升级转型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要,让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成才两不误。

四是要积极推进社会就业公平制度。目前我国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招聘人员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把许多具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学校毕业生阻拦在就业门槛之外,职业资格证书与文凭在应聘就业工作中不是平等关系,人们看重的是文凭,对职业资格证书不是很重视。在英国,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位文凭会得到同样的待遇,在薪资方面,技术工人与企业白领没有多大的差别。中国的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国家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入职与工作薪酬方面就应该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在法律上进行立法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