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边境县级职业学校谈起科研,往往会引来不少教师的嘲讽:“科研是专家学者们做的事,我们老师不会做,也做不来。”教研组开展的常规教研活动,很多是走走形式,应付检查,完成任务。比如在开展组内教师相互听评课学习活动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总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评课时,教师间为了相互不 “得罪”,表达的都是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思,很难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科研中表现的是 “好好式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申报工作时,给老师挂名可以,要求老师脚踏实地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可能性却不大,在科研上老师有 “不劳而获”的思想倾向。在课题研究上教师思想体现的是 “搭便车式科研”。每个学年要求提交的教育教学论文,除少部分老师的论文是真材实料,用心撰写出来的之外,有很多教师提交的论文都是从网络上复制编排而来,是典型的“网络粘贴族”。这部分老师在科研上表现为 “应付式科研”。为了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招生就业而开展的市场调研,大多数广西边境职业学校的管理层还没有这个意识,对普通教师来说更是 “免谈式科研”。
广西边境县级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氛围淡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主管地方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缺乏科研强校的意识。二是地方政府和职业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科研机制,据调查,在7个广西边境县 (市)中,至少有3个县 (市)政府出台了教育教学激励机制,但遗憾的是在这些已经出台的教育教学制度中,涉及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不多;另外,在职业学校中,制定有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并不折不扣执行的学校很少。三是人们常说有什么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处在边远地区的广西边境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是高度缺乏,没有理论的指导或者说没有科研理念,自觉的教育教学研究行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广西边境县级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处于中国职业教育的最基层——边远落后的山区,受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能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的更少,教师在教育科研上得到培训的机会极少,严重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教育科研理论与科研方法了解不多,整体教育科研能力十分薄弱。边境职业学校的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科研氛围非常淡薄的环境中,又缺乏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支撑,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弱化甚或缺失是必然的结果。(www.daowen.com)
调查发现,广西边境县级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制度很不完善。在7所边境职业学校中至少有一半学校还没有建立科研制度,在制度建设上缺乏激励机制,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在科研工作中有一定成绩的教师,在评比先进、优秀、职称、待遇方面并没有得到倾斜。在教研组和专业组的建设上,没有真正下放权力给教研组,教研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缺乏政策制度经费支持,活动往往走形式、走过场,活动多为应付式和任务式,容易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引入歧途,结果造成广西边境职业学校缺乏科研氛围,教师科研意识不强,教师对科研工作冷漠等现象。在广西边境县级职业学校要实施 “科研兴校”,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