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应用型大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应用型大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结果显示, 应用型大学学生具有个性强、 潜力强、 接受能力强、 应用能力强等优点, 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制约其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的品质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应用型大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陈雪英

摘 要: 制约应用型大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品质因素主要有主动学习意识淡薄、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 学习控制能力低、 动态活化知识接触不足等。 根据对这些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应用型大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学生应培养问题意识、 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校则应强化任课教师的服务意识、 努力营造自主创新学习的氛围、 开发适合自己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的系列校本课程、 构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大学生, 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指出: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事做人,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开创美好未来。” 学习是人类摆脱愚昧、 无知的唯一方式, 学习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和基本保证。 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阅读能力、 表达能力、 查阅检索资料能力等诸多方面。 现代职业特别要求劳动者具有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迁移知识的基本能力, 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 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是其中最主要的能力。 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是青年成才的基础, 它的缺失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求职就业后发展的 “瓶颈”。 应用型大学作为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 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的人才、 知识、 技术等全方位服务为服务定位的大学,[1]就必须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供条件, 构建符合地方发展人才需求和学校学生实际、 突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 自主创新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在现代学习理论界, 自主创新学习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韩国波、 张立宁认为自主创新学习是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动机的支配下, 自己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 然后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 培养创新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2]广晖认为自主创新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 发现新知和掌握新知的学习过程, 提高发现、 吸收新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3]金颖则认为自主创新性学习是指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和吸收新知识、 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的学习, 其中 “自主” 是指一种积极参与的态度、 是教育过程中的内在动机, “创新” 主要包括新发现、 新发明、 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4]这些表述虽然有所不同, 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高层次体现和本质所在, 既包括学习者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也包括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设计未来的理想, 能独立思考, 大胆探索, 它既强调继承与适应, 又强调创新与发展。

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主要有: 一是具有主动性。 即通过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认知、主动探索去主动消化吸收知识、 发现新知和掌握新知的学习过程, 提高其发现、 吸收信息的能力。 二是具有创新性。 表现为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三是参与性。 强调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在社会生活中从 “学会” 到 “会学”, 不断提高自己获取知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从自主创新学习的含义和特征可以看出, 自主创新学习应是大学生学习的应有之义。 大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接受和占有, 而还应该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 需要以及价值取向为基础, 激活自身潜能, 培养探索、 质疑、 批判精神,提高搜集信息、 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素质, 突破自己原有思维方式和认识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主体性并不断超越自我, 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制约应用型大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的品质因素

笔者在作为北京联合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指导教师时, 曾指导学生进行了 “应用型大学学生创新能力” 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应用型大学学生具有个性强、 潜力强、 接受能力强、 应用能力强等优点, 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制约其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的品质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对教师依赖性较强

我国中小学教育主要注重传授学生各类知识,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工作, 加上高考 “指挥棒” 的客观存在, 学生形成了对教师较强的依赖性, 养成按部就班跟随教师进行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这样使得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对教师或者说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依赖性依然很强, 渴望教师对作业、 复习题等做出详细答案或讲解, 还希望教师划出重点, 考试的时候 “搞突击”。 被动的学习, 使一些学生忽略了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

问题意识就是能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 问题意识有利于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 长期跟随性的学习使不少学生养成了依赖习惯, 在学习上怕吃苦, 缺乏毅力, 不愿意独立思考, 缺少对教师授课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从而导致其在学习和生活中, 缺乏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以清醒、 严谨、 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 把追求真实、 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 其实质就是崇尚真实。 有些学生主观上崇尚真实、 崇尚科学, 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由于缺乏对问题的探讨、 质疑精神, 其后果为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 即缺乏深层次思考、 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 其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3. 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基础较差,学习控制能力低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将学习目标仅仅定位为学习知识, 于是造成这些学生学习行为短期化、 学习心态浮躁化、 学习控制能力低等现象, 阻碍了其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 主要原因有: 第一, 学习观念障碍。 认识不到学习是发展和开发人的潜能, 提高知识水平、 精神境界, 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看不到只有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不断丰富情感、 陶冶品性。 第二, 学习动机外在化。 在我们与一些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中, 发现当前促使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有: 获取文凭找一个好工作、 可以挣大钱、 报答父母、 出国留学等。 这些外在化的学习动机, 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遇到阻碍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会间接妨碍其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4. 动态的、活化的知识接触不足

礼记·学记》 说: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知识和技能, 都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努力学习得到的。 正因为人类能够学习, 才为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提供了基础。 也正因为人类能够学习, 才有了知识的创新、 社会的进步。 创新不能凭空进行, 其原料就是个体所掌握的知识, 创新个体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制约着其创新的水平和程序。 大学生知识面、 知识结构以及动态活化知识是其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基础和资本, 如果知识面窄化、 知识总量不足、 知识结构不合理、 迁移能力差, 那么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也就难以有创新性的思维和成果。

5. 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 往往影响学习效果。 目前, 应用型大学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仍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这种学习方法, 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 获得一些经验。 但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容易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 许多学生习惯于从书本上抄现成答案, 学术视野窄。 与中学学习相比, 大学的内容多、 课容量大, 教师板书少, 讲授的不少内容课本上找不到, 课堂讲授后, 学生要消化理解课堂内容, 还要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科学的、 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是通向自主创新学习的桥和船。 学习方法的灵活多样会激发更多的智慧, 产生更多的创造火花。 本来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或专业知识时却不知不觉地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处理问题只用一种模式, 辨别是非对错只用一种标准。 这种单一的学习方法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和贫乏, 不要说自己能够有什么创新, 就连他人的创新成果也难以理解、 认识和利用。

三、 应用型大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1. 学生注重自身品质因素的磨炼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

自主创新学习是丰富个人知识的重要手段, 是激发个人潜能、 实现价值的主要途径。 它强调学习主体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性、 发现性和创新性的学习, 注重激发学习主体的个性生命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其价值重心在学习主体方面。 因此,应用型大学学生应注重自身品质因素的磨炼, 积极消解上述制约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品质因素, 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 培养问题意识(www.daowen.com)

创新始于 “问题”。 “问题” 不仅能够带动学习、 促进学习、 改善学习, 而且能够增强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 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 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 孔子在 《论语·卫灵公》 中提出 “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说, 在真理面前, 学生对教师也不必让步。 在 《论语·子罕》 中孔子则提出要坚持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即不凭空猜测、 不绝对肯定、 不固执己见、 不唯我独尊, 倡导师生相互切磋, 教学相长。 可见, 应用型大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克服思维的僵化保守, 积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敢于质疑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 通过对问题的思索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 进而做真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促进自身智慧的生成与发展。

(2) 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突出个性化学习

学习方式不是唯一的, 也没有一种学习方式是完美无缺的。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纠正和改变各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 其次要掌握各种新的学习方法, 学会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学习资源, 有效地进行自主创新学习。 再者大学生应当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 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使各种学习方式能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还应根据自身情况、 兴趣与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适合个人的学习计划, 积极利用学校与社会上的图书馆资源, 打开学习思路, 形成自己独具特色、 层次分明、 核心突出的知识结构, 为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打破时空限制进行有效学习

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与更新,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补充新知识、 个人生活和工作经验教训的自我反思、 个人的人生阅历。 应用型大学学生不应局限于课堂学习, 而应善于在任何时间、 地点进行学习, 要善于向书本学习、 向生活学习、 向他人学习、 向社会学习; 要学会积极利用网络资源、 学会从教材中浓缩精华的知识,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显性知识隐性化; 要积极参与国家、 学校等组织的创新比赛等活动, 积极参加社团、 艺术团、 志愿服务等学生团体的活动。 通过这些打破时空限制的学习, 学生可以使自己在自由、 丰富的生活空间中加强学习交流, 巩固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在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上夯实专业基础、 提升专业技能, 激发自己的自主创新意识, 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情感。

2. 学校提供优质教学服务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保障

(1) 强化任课教师的服务意识

大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 也正是其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尽管入学教育、社会实践、 媒体等因素对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但许多研究表明任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 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因此任课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 突出基础理论教学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用教法去带动学法, 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探索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引申关系, 建立整合的知识结构而非一个个分离的知识单元。 任课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贯穿学习指导,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悟出适合自己的学法, 提高自己的认知加工水平, 进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2) 强化应用型大学各部门服务意识, 努力营造自主创新学习的氛围

在自主创新学习教育模式下, 学生即使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理论知识和技能, 倘若没有为其提供一个可以自由、 充分发挥的环境氛围, 其处于萌芽状态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也会搁浅, 因此学校各部门的优质服务是保证学生提高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比如, 班主任、 辅导员等有责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责任发现学生中好的典型, 将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学法经验介绍给全班乃至全校学生, 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 带动作用。 再如, 由于不同个性的学生显示出来的自主创新能力领域和内容不尽相同, 故应用型大学要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供必要的经费、 软硬件条件支持,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特长和可能成功的领域,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感到学校真正是自己的大学, 是一个和谐的学习大家庭。

3.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素质、 需求等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估, 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和当地社区资源和课程资源, 由学校编制、 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的缺陷, 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5]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大学, 应开发适合自己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的系列校本课程。

其一, 在开设学习导论、 文学修养、 艺术修养等课程的同时, 还应给学生增开逻辑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训练等提高创新思维、 锻炼思维分析能力的课程。 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 怎样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进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 调整学科基础课的内容、 科目。 学科基础课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完整性,但要以创新为导向, 围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改革和创新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 在保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可以将一些必修课合并成一些综合性课程, 删减一些必修课的内容, 与此同时增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内容。 这样做,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为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留下空间; 另一方面也为及时设置特色明显、具有学科交叉优势、 具有前瞻性的课程留下一定的学时。

其三, 开发一些适合应用型大学学生特点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实践课程。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能够熟练运用知识,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与知识型人才, 侧重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突出, 因此, 应用型大学应积极开发丰富的创新实践课程。 创新实践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集中资源开展因材施教, 是对各门课程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检验, 其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一个课程群而非一门单一的课程。 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实践课程, 可以体会到动手实践的乐趣, 在动手实践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培养自己查阅资料的能力、 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写作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从而查漏补缺、 强化理解。 高水平的创新实践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又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其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4. 构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 构建该体系, 要遵循科学性、 全面性、 可操作性原则, 具体说来应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 从宏观上看应包括四个内容: 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创新学习意识、 新的学习观和新的知识结构概念; 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科学习方法;学生是否具有根据自己的创新发展而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成果在社会中的转化能力。 从微观上看, 主要是科学地评估大学生在自主创新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四个知识量: 学生具备的知识总量; 学生具备的知识质量;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知识的流量; 学生具备的知识增量。[6]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学习评价体系, 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及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评价, 建立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1] 柳贡慧, 徐静姝, 鲍洁, 唐少清. 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之实践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2).

[2] 韩国波, 张立宁. 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J]. 高等建筑教育, 2009 (1).

[3] 广晖.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4] 金颖.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J]. 中国成人教育,2011 (14).

[5] 翁源昌. 研究性校本课程与高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 [J]. 职业教育研究,2005 (11).

[6] 李勇帆. 论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J]. 当代教育论坛,2008 (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