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商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对通识教育选修课在建设与管理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论述。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点, 结合学院办学实际, 商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选修课要根据自身学科优势、 学生特点、 社会人才需要等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开设。2014年4月15日,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使命信息发布会召开。目前, 大多数高校通识选修课的专业性过强, 主要与部分高校开设通识选

商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毕菁华 李 梅 刘朱仪

摘 要: 面对目前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 本文围绕着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重点阐述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构成与分类, 其次对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形式创新等方法以及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并对通识教育选修课在建设与管理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论述。

关键词: 通识教育选修课, 课程建设, 课程管理

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是高校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由学院统一管理和组织开设的, 面向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 集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 其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加强各专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 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合各专业特点,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 更好地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知识、 能力、 素质的协调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 商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背景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 围绕 “教育改革” 主线, 积极参与, 积极创新,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 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 鼓励大学生在选课时选交叉学科, 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与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以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

本文研究的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是立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 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坚持开拓创新, 不断深化职教体制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为首都建设发展培养合格的商务人才为办学原则。 根据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点, 结合学院办学实际, 商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选修课要根据自身学科优势、 学生特点、 社会人才需要等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开设。

(一)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大类招生背景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 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 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 按一个大类招生。 学生入校后, 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 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 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 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 而是涉及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 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大类招生政策坚持以 “厚基础、 宽口径” 为原则, 所谓厚基础, 就是强化做人(人格素质) 的基础和强化做事 (职业能力) 的基础。 所谓宽口径, 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地方、 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 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 突破单一学科式设置模式, 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 小专业(专门化) 施教, 设置柔性专业方向, 并且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 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 针对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要求, 新政策进行了管理制度的创新, 实施了开放选课制度、 导师制度、 专业分流制度、 专业流转制度等。 从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特色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学分制, 以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 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 多元化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学分制运行管理机制来贯彻落实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商务学院在学校2011级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 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培养计划, 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学科大类组织各类教学活动, 完成相关学科教育平台课程的学习。 在原来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通过完善课程结构, 形成由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以及专业方向模块组成的新 “平台+模块” 课程体系。 同时, 进一步拓宽了培养口径。

(二)加入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

商务学院自2013年以来, 为提升人才培养品质, 引入国际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按照AACSB国际认证标准建设学科课程, 引入标准化课程, 开设大批双语、 全英语授课课程, 提升人才培养标准。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应从通识教育类选修课开始重视各级课程的建设, 开发出一套适合本学院专业学生的、 有效的、 高品质的课程。

2014年4月15日,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使命信息发布会召开。 标志着商务学院迈出了自2013年10月加入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 (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AACSB) 以来, 准备参加AACSB国际认证的第一步。 当日公布的学院使命是践行社会责任, 推动应用创新, 培养商界骨干, 服务区域发展。 学院愿景是成为深受业界好评的国际化商学院。 价值追求是: 立德力行, 至能致用。

根据专业评估标准, 认真分析各专业在主、 客观性指标中存在的差距, 制定整改方案, 推进各专业的内涵与特色发展。 逐步建立基于AACSB认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在试点课程改革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符合AOL标准的、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 从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人才培养具体目标→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学习评价等各环节紧密相扣的、 课程教学目标可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全面推进学院国际化进程,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努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以此带动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当前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不显著

通识课程的内容应反映通识教育的基本思想。 目前, 大多数高校通识选修课的专业性过强, 主要与部分高校开设通识选修课不规范有关。 例如, 有的学校在学科专业课程之外, 把一些其他学科专业相联结的课程作为通识选修课, 有的学校直接把某些专业课程的要求降低后拿来作为通识选修课。 不仅如此, 通识必修课普遍存在应用性和工具性色彩较浓, 如语言类和计算机类课程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必需的基本技能,体育健康类课程主要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等等。 诚然, 给大学生讲授一些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但是通识教育更强调要给大学生讲授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内容, 突出其非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特征, 应该是常识类、 文学类、艺术欣赏类等建设人才基本素质层面的博雅知识教育。

(二)管理部门应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规范、有序管理

对比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美国大学设有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教育管理机构是实施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保障。 美国大学普遍设有全校性的 “通识教育委员会”,其下设有主管人员 (如 “通识教育主任” “通识教育协调联络人” “通识教育委员会秘书” 或 “文雅教育主任” 等), 负责规划和执行。 截至目前, 我国大学几乎没有专门负责通识教育的管理机构 (除复旦学院外), 通识课程的开设、 选课报名、 教师安排、资源配备、 学生评定、 活动组织、 成绩管理等工作主要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 由于教务部门是全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 负责全校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全校性的公共课与选修课由教务部门负责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问题在于, 教务部门工作异常繁忙,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通识课程。 因此, 不可避免地带来课程开设与实施的随意性。

三、 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建设研究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 而归根到底是科技、 管理和人才的竞争。 无论是在文化、 政治、 经济、 技术、 贸易等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及创新知识能力的竞争。 学院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国际化商务人才的培养上做了深入性研究, 组织专业骨干人员认真研究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层次、 定位和规格开展了专业调研工作, 各专业通过市场调查与论证, 确定了本专业的应用能力和核心能力。(www.daowen.com)

(一)建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推进培养计划改革和创新

在课程建设方面, 积极推进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重点课程建设, 同时更加注重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建设。 严把任课教师关, 保证所开出课程的教学质量, 任课教师的水平的高低影响到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质量。 学院在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类别上应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体育类、 艺术类、 综合类, 学生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和自身的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学院积极鼓励教授、 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对所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实行系(部)、 院两级把关, 严格审批, 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申报、 开课流程。 为让学生更加开阔眼界, 北京联合大学与学院路高校联合开设了学院路共同体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课程, 做到资源共享。

(二)建构适合学院实际的商科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

针对管理类、 经济类大类招生培养的特点, 商科通识教育选修课符合跨专业的学习。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对商科通识教育选修课进行统一规划。 学校可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 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成功经验, 拟定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商科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 并审核申报课程的教学大纲。 理科通识教育选修课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优化课程结构, 使商科通识教育选修课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鼓励学科带头人开设商科通识教育选修课, 同时鼓励社会优秀人士开设专题讲座性的商科通识教育选修课, 带给学生最新最前沿的商务信息。 为了使得商科学生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商科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具体由以下课程组成课程体系: 商品学、 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 商务文化、 企业文化, 等等一系列的课程。

四、 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研究

对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 应抓住课程开设、 教学过程、 质量监控环节, 才能确保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开课质量。

(一)严格把关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开设

为保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院鼓励教师开设高质量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鼓励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高职称、 高学历的教师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 学院、 系 (部) 应同时加强管理, 应建立一套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规定。 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 任课教师应严格遵守学院有关的教学管理规定,做好教学环节的每一个过程, 教务处、 系 (部) 应定期组织专家、 干部、 同行进行听课, 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督导, 随时监控质量, 对开课效果好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学院应优先保证开设, 应在课程建设上给予经费支持, 对教学质量差,对学生要求不严, 学生缺课人数较多的课程, 将考虑暂停该开课教师下一学年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资格。

(二)监控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为保证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必须严格考试制度。 考核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来确定, 进行笔试的课程, 在命题、 制卷、 考试、 阅卷、 试卷存放等环节应严格按照学校的 《考试管理规定》 执行。 采用论文形式考核的课程, 应将论文题目、 论文评阅标准、 学生论文、平时成绩考核表、 学生出勤登记表、 学生成绩登记表交由开课部门存档。 采用实际操作或其他形式的考核的技能性课程, 考核的内容及项目、 考核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考核表、 学生出勤登记表、 学生成绩登记表由开课部门存档。 考试制度严格规范, 可以考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可以规范针对的考试方法, 制约部分教师、 学生的心理和片面追求及格率的不正确做法。 学院应加强质量监管力度, 严格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规范。 与其他课程一样, 通识教育选修课也要有教学大纲、 授课计划、教材或讲义、 讲稿或教案等课程教学基本文件, 完善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申请开设手续,组织新开课程的教学基本文件审查和试讲。 加强质量监控, 通过组织专家、 督导等人员随机听课, 在日常的教学检查增加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检查项目, 在学生评教中组织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评价等途径, 也应将通识教育选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

(三)调动学生自主选课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 只为混学分, 学习目的不明确、 目标不清。 学生要端正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态度, 要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选修课实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 努力把学习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要靠学生自己本身对所选的课程是否有兴趣, 还要看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门好的课程是教学改革、 教育思想转变, 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 如果教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 富于感染力, 它给学生的既是知识,是科学, 又是思想, 是素质, 是认同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门好课是艺术品, 它给予学生创新的启迪, 它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 学生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学习, 应注意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上, 更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 “选而不修” 的不正常现象。

五、 结语

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开设, 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学习所学专业外其他专业或学科的平台, 其选课的自由也给予了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建构知识技能结构的自由性, 了解学习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 技能和思考、 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促进专业课程学习,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但目前还尚存一些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需要学院领导及管理部门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开设出真正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为学院培养创新型、 复合型、 国际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谌黔萍. 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与实践——商务文化课程开发与建设 [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 (4):109-112.

[2] 刘波, 吕维忠, 罗仲宽. 加强我校理工科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探讨[J]. 高校教育研究,2008 (16):218-219.

[3] 马晓春, 郭崇林, 朱佳颖.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启示 [J]. 世界教育信息,2010 (1):62-64.

[4] 李楠, 周建华.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比较与启示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7):147-149.

[5] 罗云, 甘佳. 困境与出路: 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 (7):14-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