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金融服务营销课程的开发过程表2 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进程表续表第一步,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林妍梅

摘 要: 为了在金融服务营销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实现 “教学做一体化” 和 “理实一体化”, 金融服务营销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首先,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 “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个步骤开发了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的内容; 然后, 以德国联邦职教所 (BIBB) 著名的6阶段模型为指导对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了教学设计; 最后,在金融服务营销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了该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营销, 项目课程, 行动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生产与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企业需求为目标,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工作能力为核心, 依据职业活动体系的规律进行课程开发。 经过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职业岗位能力定向课程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学生为中心, 在金融服务营销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很好地实现了 “教学做一体化”和 “理实一体化”。

一、 开发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一)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开发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 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并非从零开始的, 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 不是转变现成的知识信息, 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 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 也是社会建构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借助已知来探究和发现未知的过程。 也就是以接受为基础、 以创新为目的的接受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从接受走向发展。 项目教学法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是在真实情境中, 借助教师的指导,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并与同学广泛交流, 不断地解决疑难问题, 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项目教学法既尊重了教育规律, 又体现了职教课改理念。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 寻求方法的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 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从业能力, 很好地适应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作为开发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的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 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提出的教育改革理论。 该理论提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 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 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2003年7月, 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它具有的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 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 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 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 教学内容就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 是知识的扩展、 延伸和深化, 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因此, 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内容, 以胜任某一岗位为培养目标, 使项目课程的功能定位不同于学科课程, 更适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二、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开发的过程

在上述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的开发经历了以下五个基本步骤,实现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性工作任务” 的转换 (前四步的转换过程见表1, 第五步的内容见表2)。

表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金融服务营销课程的开发过程

表2 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进程表

续表

第一步,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校企合作, 对金融行业的营销实际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邀请金融行业的专家共同研讨, 对金融营销的职业岗位 (群) 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进行了科学分析, 总结归纳出金融服务营销职业岗位 (群) 的典型工作任务, 并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第二步,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的程序。 金融服务营销职业岗位 (群) 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均体现在具体的金融营销工作过程中。

第三步, 确定学习领域。 针对金融服务营销的典型工作任务, 分析其工作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将学习领域变成可以教学的课程。

第四步, 开发学习情境 (项目)。 学习情境是在模拟金融营销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 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 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 “小型” 的主题学习单元。 金融服务营销的学习情境以营销工作过程的阶段项目为载体,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知识, 掌握技能。

第五步, 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在真实的金融服务营销工作情景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对众多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 选择、 整合而形成的,是专业教学的核心要素。 学习性工作任务 “基于工作” 而 “高于工作”, “源于企业”而 “高于企业”。 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拘泥于某项具体工作, 而是在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掌握具有迁移性和普适性的技能和方法。

三、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

在金融行业的营销实践中, 不同职位、 教育背景和经验者从事的工作不同, 扮演的角色不同, 但其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本规律却是相同的, 即可分为 “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制订计划” “做出决策” “实施计划” “检查控制” 和 “评价反馈” 六个阶段。 这就是德国联邦职教所 (BIBB) 著名的六阶段模型。 项目式课程教学程序遵循工作规律, 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完理论知识之后, 再让学生整合并应用所学知识而开展的训练活动完全不一样。 而是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项目在现实工作中的再现,学生按照工作过程的步骤展开学习进程。 所以与工作过程对应,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内容的体例设计为项目目标、 项目导入、 项目计划、 项目实施、 项目总结, 内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详见图1。

图1 基于工作过程规律的教学过程设计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必需、 够用’ 为度” 的把握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行动导向、 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潮流中, 理论知识的教学分量呈下降趋势, 甚至有的项目化教学课程出现了几乎完全抛弃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 只强调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现象。 这其实是一种缺乏可持续发展眼光的教育误区。 项目课程不是不要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应用那些抽象理论知识,以项目为载体来训练技能并建构理论知识。 因为尽管某个项目选择得再好、 再有代表性, 也是已知具体的项目, 很难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而只有理论知识才是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 是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石。 让学生做已知的具体项目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明白现在学的知识与将来职业任务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才是认识未知事物的基础和桥梁。 如果某个项目课程最终实施的结果是学生只会做某个具体的项目, 教师没有启发引导其上升到抽象的一般的高度, 那势必导致学生 “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发展的潜力和应变的能力, 无法应对未来的未知的工作任务, 这与项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的初衷背道而驰。 项目课程不是以项目为核心, 而是以项目为载体, 以项目涉及的抽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 教师之意不在项目本身, 而在附着在项目上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法则、 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于以上认识, 项目课程不仅要有技能操作的训练, 更要有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 取消抽象理论知识的项目课程, 是急功近利、 舍本求末、 缺乏长远眼光的短期行为, 是不可取的。(www.daowen.com)

既然理论学习不容忽视, 又要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那怎样做到有效的 “理实一体化” 就成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针对这一问题,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在 “做” 中强化学习动机, 在 “学” 中提高 “做” 的水平。 具体过程是每一个项目都要先明确目标, 再通过项目导入中创设的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并以导入案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 由此主动去搜集相关的信息, 明确工作任务。 然后成立项目小组, 并根据实训要求制订项目计划、明确阶段成果及检查项目。 项目实施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任务来驱动理论教学, 辅以金融服务的现实案例促进对理论方法的理解, 同时也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 充分地将金融服务营销的理论、 方法和技能融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最后在项目总结阶段,通过展示、 汇报或答辩等形式对项目成果进行检查评价。

四、 金融服务营销项目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项目化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 作为教师和学生在 “教” 与 “学” 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

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看项目教学法的核心追求, 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寻找结果的途径, 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 而更多的是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主持者。 教学研究的重点着眼于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的探索。 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 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起的是导向作用、 启发作用和媒介作用。 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行为者, 将从过去学生以被动地听记为主转变为学生以主动的吸收为主、 以亲身体验为主。 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 工作计划的制订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 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学生不再是单纯学习知识的 “学生” 身份, 而是将学习和企业实践工作紧密结合, 提前进入了工作角色的适应期。

所以, 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处于 “台前”, 而教师退到 “幕后”, 通过现场岗位式、情景实战式的角色扮演方案设计等形式, 使学生在直接参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金融服务营销的基本内容、 方法和工作流程, 并树立职业意识、 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以具备金融服务营销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潜质。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教学目标

从多元智能教学理论来看, 金融服务营销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 因而教学方法必须实行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迁移, 必须遵循自主、 自由、 互动的原则, 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 多层面体验工作要求、 积累工作经验, 逐步养成职业所需的素养和道德品质。

首先,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面临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时,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 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 逐步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自然习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①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 (学习内容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 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 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为学生未来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 加强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小组讨论、 交流, 使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 修正, 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并在协作学习中养成团队意识、 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最后, 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从事金融服务营销工作, 不但需要掌握金融服务营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具备基础的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在项目实训设计中融入调查报告及策划方案的制作环节, 强化学生的专业文字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表达与交流环节, 通过方案设计演示和讲解、 答辩等实训项目,强化学生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 临场语言表达能力。

(三)树立动态、开放的教育理念

为适应经济发展迅速、 金融行业和营销手段调整快的特点, 专业教学内容必须广泛取材于专业前沿知识, 及时收集与金融行业有关的新技术, 猎取专业杂志、 信息网络等传媒的最新报道, 结合最新的科研和实践成果, 力求以最大的信息量、 最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 所以, 本课程每个项目最后都精选了一些与该项目内容直接相关的、 反映新近研究成果的书籍、 期刊论文的索引目录作为拓展阅读资料。 同时, 这里还列出一些金融服务营销方面的网络信息资源, 可以作为获取最新时讯资料的动态、开放、 便捷的途径。

(四)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制定和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 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教育和激励, 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一, 评价内容综合化。 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全面、 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既要反映考试情况, 更要反映平时表现和学习态度。 因此, 除了考试之外, 还应把学习过程考核和自主学习考核载入教学评价体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 评价方式多样化。 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除了笔试外, 在项目考核中可以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如答辩、 现场测试、 现场操作等, 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 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第三, 评价时间全程化。 改变过去学生临时抱佛脚 “考前背笔记、 考完全忘记”的局面, 将评价时间扩展到整个学习期间各阶段的学习环节。

第四, 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 就需要让学生有机会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并确定自己的成就。 因此, 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评价, 确定自己的成就、 评价他人的成果, 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特别是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 所以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采取学生自评、 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 新课程研究,2012 (12):5-7.

[2] 蒋良骏.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 《市场营销学》 学习情境设计 [J]. 职业教育研究,2011 (1):105-106.

[3] 赵文平.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J]. 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30-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