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与ESP转型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与ESP转型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ESP转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实现自我发展、 实现ESP转型。这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师向ESP转型是一项艰辛的工程。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与ESP转型

叶秀娟

摘 要: 本文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ESP转型的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的ESP转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师构建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 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实现自我发展、 实现ESP转型。

关键词: ESP, 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能力, 信息素养

一、 大学英语教学的ESP转型

随着英语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和基础阶段英语教育的普及和提升, 我国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显著的提高。 同时, 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化的趋势也要求大量精通英语又熟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内容和目标脱节,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并不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或工作服务 (蔡基刚, 2012)。 大学英语教学新一轮的改革迫在眉睫。 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是全国所有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今后发展的 “必由之路”, 将 “逐渐成为主流” (蔡基刚,2007)。2013年2月, 上海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为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 分为通用英语 (EGP)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 上海的教改序幕的拉开预示着全国范围内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二、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革新势必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冲击。 ESP转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玉萍 (2013) 认为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成分, 即学科知识、 关于学生的知识、 关于教学情境的知识和外语教学策略知识, 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 “融外语知识、 运用能力与教学能力为一体的能力” (吴一安, 2008)。 原有理论论及的学科知识、 外语知识仅局限在外语的语言学科知识, 包括语言基础知识、 语言运用技能和应用语言学、文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适用于外语专业教学和传统的大学英语普通英语课程。

ESP是以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为主要内容的英语教学, 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与学科相关的特定语言知识, 训练和工作场景用外语进行交流的使用技能 (何占义, 2013)。这意味着ESP教师既要掌握学科知识, 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又要熟悉专业语言, 否则, ESP教师无法理解专业内容, 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甚至无法赢得学生的信任。 虽然ESP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领域中的英语运用问题而不是专业问题, ESP教师无须成为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 但仍需要掌握某个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与一般原理, 对学科内部的各分支学科也应有所涉猎 (陆伟成,2009)。 这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师向ESP转型是一项艰辛的工程。

三、 大学英语教师ESP转型的信息技术支持

在ESP的转型过程中, 大学英语教师需要迅速掌握新领域的知识体系, 并将其与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 设计、 开发、 实施并评估新课程, 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跨专业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是一条可取的途径, 但目前未必适用于多数教研任务繁重的英语教师。 相比较而言, 培训、 教师实践共同体、 自主学习是更切合实际的发展途径。 而信息技术为这些发展途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主要体现在:

网络培训: 培训是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学习和再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 网络为教师的专业培训、 专业发展提供便捷的平台。 通过网络,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跨越时空障碍轻松学习在线课程, 比起传统的课堂培训, 更能够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2007年, 教育部批准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设立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负责组织精品课程师资网络培训项目, 五年内培训以基础课和专业 (技术) 基础课任课教师为主的高校教师10万人 (杨凤梅, 2011)。 类似这样的网络培训可以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在线掌握ESP方向的学科知识, 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自主学习: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更多的是自主学习。 高校英语教师的自主学习有很多形式, 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杂志、 参加网上教育论坛的专题讨论、 经验交流、 自我展示、 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研讨会等。 网上已有很多教师发展机会, 如近年来风行的网易公开课、 大型网络公开课程 (MOOC), 为大学英语教师跨专业学习提供了诸多可能。 正如胡玉莲 (2005) 所倡导的, “只要大学英语教师们勤于登录, 像蜜蜂采蜜那样吸取教学营养, 一条教师自我发展的道路就踏实地展现在脚下。”

网络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 又称实践社区, 是由不同背景多样化的人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小组, 他们有着同样的目标和共同的主题, 在这个共同的活动系统中形成相同的理解和成长经历, 获得相同的共同体经验。 网络为教师实践共同体搭建了更便捷更广阔的平台。 通过网络实践共同体,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与其他专业教师、 其他ESP教师、 教学专家等成员间相互分享知识、 解决问题、 提供指导和协助, 共同探讨和解决ESP教学的困惑。

四、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影响ESP转型

鉴于信息技术在教师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 而且要主动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自己 (周玉林, 2005),而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信息素养是指 “能够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拥有确定、 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 鉴于高校英语教师的特殊职业身份和职业使命, 他们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应当带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余丽等 (2009) 认为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和课程整合能力、 信息伦理五个方面。 秦美娟和何广铿 (2009) 重点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大方面探讨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其中信息意识指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互联网信息资源有利于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充分意识到信息素养是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充分利用英语教学信息化资源、 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求。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是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和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能力, 可细分为以下七种类型的信息能力:获取能力、 评价能力、 处理能力、 管理能力、 整合能力、 交流能力和研究能力。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引发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和学科教学的革命, 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 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 (陈坚林,2004), 是 “人件” 建设关键的核心要求 (余丽等, 2009)。 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英语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 创造更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课程、 网络实践共同体等途径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www.daowen.com)

教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 同样, 大学英语教学的ESP转型的关键也在于教师。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了自身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发展自己, 完成ESP要求的新的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构建, 成功实现向ESP教师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Fin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on Information Literacy [Z].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

[2] 蔡基刚. 全球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3):5-8.

[3] 蔡基刚.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 (1):27-32.

[4] 陈坚林. 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 [J]. 外语电化教学, 2004 (6):46-50.

[5] 何占义. 大学英语教学转型中ESP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2013 (11):133-134.

[6] 胡玉莲. 基于信息素养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7):59-61.

[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 陆伟成, EGP教师承担ESP课程探讨——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 [J]. 高等建筑教育,2009 (6):130-134.

[9] 秦美娟, 何广铿. 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 [J]. 外语界, 2009 (5):18-25.

[10] 王玉萍. 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J]. 外语界,2013 (2):71-77.

[11] 吴一安. 外语教师研究: 成果与启示 [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3):32-39.

[12] 杨凤梅. 高校教师 “PPT依赖症” 的归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J]. 电化教育研究,2011 (3):54-57.

[13] 余丽, 王建武, 曾小珊. 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J]. 外语电化教学,2009 (9):70-74.

[1] [基金项目] 本论文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北京联合大学英语教师的ESP转型研究”(项目编号: 11204581104) 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