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沿用多年的大学行政管理模式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 特别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明确提出要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 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去行政化”问题因此成为研究的焦点。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们需要给予理性看待,绝不应是简单地取消行政管理手段, 而是在边界清晰的前提下, 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方式, 构建科学高效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一、 高校 “行政化” 的主要表现
从高校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 “行政化” 集中体现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失衡,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
大学内部资源由行政权力而非学术能力决定配置, 行政部门决定重要事务。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互相转化, 缺乏有效规范。
(二)学术委员会权力被虚化
高教法规定的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 专业的设置等职能, 实际上很少得到真正落实。 九三学社最近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2.6%的受访者认为学术委员会只是装饰或仅能对学校重大学术事务提供参考意见。
(三)教代会权力被弱化
在一些高校, 教代会只是一种形式, 教职员工的基本权益并不能得到切实保障,更无从谈起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 更遑论参与管理与监督。
(四)大学文化发生变异——以权力为追求目标而不是学术
大学行政化程度愈来愈深, 事实上改变了大学的性质, 否定了教师和学术的主体地位, 不仅使大学按照教学科研规律自主办学和管理创新空间越来越小, 而且使真正追求教育工作和学术创新的人才在大学中不断边缘化, 扭曲了大学的价值观, 背离了大学精神。
二、 “去行政化” ——去除过度的行政干预
针对如何 “去行政化”, 现有观点不一。 减少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干预, 给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 学术权力取代行政权力; 精简高校内的行政管理岗位; 甚至撤销高校内的管理部门等。 这些观点, 有的科学合理, 具有可行性,而有的则过于激进, 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教授认为, “去行政化” 的真正含义, 应该是按教育规律、 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办教育, 而不是用行政管理手段和思维来解决学术和教育问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 准确把握高校 “去行政化”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要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 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 其次,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 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基本制度的同时, 要努力探索 “教授治校” 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 科研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 学校的各项工作, 无论是学生的课堂学习、 竞赛活动、 获奖评优, 还是教师的教学组织、 科研活动、 调资晋级等, 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以一整套相对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作保障。 在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运行系统中, 各项工作都不能脱离管理手段而独立完成或达到既定目标, 如果没有任何协调、 沟通, 根本无法做到有条不紊。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 组织复杂化, 更加需要通过科学、 高效的管理方式来有效组织学校的各项活动, 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因此, “去行政化” 不是简单地取消大学行政管理手段或取消行政级别、 撤销学校某一行政部门等 “一刀切”, 而是去除过度的行政干预。 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必然也必须依靠一套科学高效的权力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 在边界清晰、 权责明确的前提下, 规范强有力的行政权力对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种推动而绝不是阻碍。 “去行政化” 将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 所以, 要对高校教学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 找出教学管理体系中阻碍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
三、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内部教学管理模式, 提高教学管理效能(www.daowen.com)
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存在的过度行政干预即 “行政化” 现象严重干扰了教学行为,导致高校教学管理效能低, 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等方面无法满足国家及社会发展日益旺盛及多元化的需求。 因此, 要积极探索管理方式, 构建一种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有利于现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科学高效的大学内部教学管理模式, 规范管理部门权限, 逐渐淡化大学行政色彩, 加强科学管理, 提高管理效能,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发展目标。
(一)转变教学管理观念,树立“服务型”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管理规模扩大、 组织复杂等实际情况, 要想获得快速、 高效的发展, 必须建立科学、 民主、 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长久以来, 人们对教学管理的认识都集中在 “管” 上, 把教学管理工作简单地认为是 “管人、 管事、管物”, 管理就是权力, 做管理工作就是 “当领导”, “官本位” 意识强烈, 服务意识淡薄。 其实, 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 “管”, 更重要的是 “理” ——理顺关系。 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要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绝不是人为地设置障碍, 教学管理是沟通协调而不是强制干预、 管制。 摆正教学行政部门在高校教育、 教学运行系统中的位置,彻底打破 “官本位” 思想, 确立 “管理就是服务” 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宗旨。
教学管理应以 “师生为本”, 以 “服务为重”。 尊重师生诉求, 建立师生广泛参与的教学管理体系, 畅通教学管理群体和教学服务对象的双向反馈机制。 具体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等每个教学管理环节, 建立各种渠道使师生广泛参与其中, 提供制度支持以及激励机制, 给予师生充分的发言权, 尊重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并定期公开反馈信息及处理情况等。
(二)规范教学管理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尊重学术权力
教学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制度层面的建设工作, 过程的设计也十分重要。 有的高校教学管理中重大决策经由几个人或临时组合人员拍板; 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不自觉遵守与落实管理制度; 不按程序办事, 凭主观靠经验等。 这些都是教学运行管理环节上的疏忽所致,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行政权力运行秩序, 可以有效控制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和武断性。 合理精简机构, 杜绝因人设岗; 改变行政命令和强制干预; 以 “矩阵式” 扁平化代替 “科层式” 线性组织结构, 提高各部门的执行力,平衡教学管理分权化与集权化问题, 使各个部门之间以信息服务、 资源争取、 组织协调等为主, 相互协调、 相互监督, 共享资源, 拓展合作。
理顺高校内部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术组织的发展, 建设尊重学术的校园文化, 为高校的发展及其内部学术权力的滋养营造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 实践中,承认学术权力的决策地位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规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管辖范畴, 杜绝跨领域干预, 学术组织中的成员尽量避免行政化影响, 责权统一, 各司其职。教学管理行政组织中的成员要向教学管理专业化、 职业化发展, 并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以支持其发展。 同时, 在确保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激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热情,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彻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中。
(三)鼓励教学管理创新,下放教学管理权力
创新是提高教学管理效能的原动力。 高校教学管理者应不断创新, 改变封闭、 机械、 僵化的执行理念、 执行方式和执行手段。 工作业绩不但要注重 “量” 的积累, 更要重视 “质” 的提升, 工作中要增强创新意识, 激发创造力, 打开新思路, 推进新举措, 开拓新局面。 教学管理者要注意不断学习和提高, 促进自我发展。 无论管理工作是多么得千头万绪、 任务繁重, 还是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和提高业务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相应的理论基础。
在确保责、 权、 利到位的基础上, 下放教学管理权力, 降低教学管理重心, 激发二级学院、 系 (部) 的教学管理积极性。 教学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不利于激发师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活力, 适当下放教学管理权力, 有利于解决师生在教学管理上的权限或参与度低的问题。
综上所述, “行政化” 导致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失衡, “行政化”现象严重干扰了教学行为, 导致高校教学管理效能低。 “去行政化” 就是要去除过度的行政干预, 构建一种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有利于现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科学高效的大学内部教学管理模式, 规范管理部门权限,逐渐淡化大学行政色彩, 以服务于高校发展目标为宗旨。
[1] 钟秉林. 关于大学 “去行政化” 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9).
[2] 李江源, 巫春华. 高等学校行政化略论 [J]. 高教探索,2000 (1).
[3] 梁山. 高校泛行政化现象探析 [J]. 纺织教育,2007 (5).
[4] 钟秉林. 关于大学 “去行政化” 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9).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N]. 人民日报,2010-03-01.
[6] 袁贵仁.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公开征求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讲话[N]. 中国教育报,2010-02-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