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应用型大学学科竞赛的探讨

应用型大学学科竞赛的探讨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科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应用型大学提高加强学科竞赛的措施。[2]三、 学科竞赛在应用型大学中的重要意义学科竞赛通过竞争, 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大胆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3]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竞赛能够培养应用型大学中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

应用型大学学科竞赛的探讨

赵 敬

摘 要: 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院校, 学科竞赛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科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应用型大学提高加强学科竞赛的措施。

关键词: 应用型, 高校, 学科竞赛

一、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内涵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以竞赛的方法, 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1]它源于常规教学内容又高于常规, 适当超前,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宽加深。

二、 应用型大学的定义及特点

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院校, 在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上, 应用性是特色, 是优势, 是本质特征。 应用型人才应该是为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面向基层、 面向生产第一线, 分布在各个领域里从事生产、 管理、 服务等工作的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较强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的劳动者。 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强调应用性知识,更强调技术应用,更强调专精实用。[2]作为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办学目标和定位的应用型大学, 应该始终坚持以应用、 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作为应用型高校, 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学生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实现这种改革,竞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2]

三、 学科竞赛在应用型大学中的重要意义

学科竞赛通过竞争, 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大胆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3]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学科竞赛可训练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技能, 如电子设计竞赛、 实用英语口语竞赛等。 基本技能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基础, 没有过强过硬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3]

(2) 学科竞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 竞赛内容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 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 大学生在参加竞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精神、学习热情、 求知欲望会得到有效培养。

(3) 学科竞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大学生电子商务 “创新、 创意创业” 挑战赛、 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等。 通过学科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综合地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 发现新的知识、 观点和方法, 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即为创新能力,[3]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了创新的平台。

(4) 学科竞赛能够培养应用型大学中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 高校的一些年轻教师,多数理论知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应用型大学更加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完善知识结构, 在科研和教学上真正地成熟起来, 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 目前高校学科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 认为竞赛是正常教学工作以外的任务, 是可组织可不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 没有意识到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学生是否在竞赛中取得成绩, 学校并未在正式的评价体系中予以反映, 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参与更多的学科竞赛。

(2) 过分重视参赛结果而忽视参赛过程。 参加学科竞赛固然是希望能取得好的比赛成绩, 但就学科竞赛本身而言, 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过程, 就是使学生获益提高的过程。 目前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参赛结果, 导致少数学生为了拿到好成绩走捷径, 让老师帮忙参赛, 甚至剽窃别人的成果。 另外, 过于重视参赛结果, 就会导致一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尖子生,不敢参赛,由自己参赛变成了看别人参赛。[4]

(3) 配套措施不得力。 很多竞赛需要给学生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 比如物理实验竞赛、 智能车大赛等, 一些高校不能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这样即便学生想参赛, 也会受到条件限制。(www.daowen.com)

(4) 保障措施不得力, 包括经费保障、 参赛指导教师保障等。 目前部分高校对指导参赛学生的教师并未充分认可, 导致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5) 在竞赛的组织和管理上存在一定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并没有明确的针对学科竞赛的规章制度,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职责不明, 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比如, 不同竞赛分归团委、 学生处、 教务处等不同部门, 相互之间职责不清, 不能良好合作, 资源又不能充分有效地互相利用,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科竞赛的有序开展。

五、 应用型大学提高加强学科竞赛的措施

(1) 设立合理的学科竞赛管理机构。 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学科竞赛活动, 保证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 高校应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 目前较合理的是校、 院两级学科竞赛管理机构, 即校教务处牵头设立的校级管理机构和院教务部门 (承办或参与学科竞赛的部门) 设立的院级管理机构。 校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学科竞赛信息的发布、 任务下达、 部门协调等宏观工作, 承办或参与的院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学科竞赛方案的制定、学科竞赛的具体组织实施、学科竞赛的指导与培训等具体工作。[5]这样, 每个部门职责清晰, 会避免工作不知哪个部门做和没人做的现象, 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

(2) 建立健全的学科竞赛规章制度。 所谓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对于开展一个全校范围的学科竞赛来说, 首先一定要有健全的学科竞赛规章制度。 学科竞赛活动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的活动, 而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它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人力、 物力、 财力、 时间和空间作为保障, 这些条件往往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 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形成合力。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以明确学科竞赛的基本宗旨、学科竞赛的范围、 学科竞赛的程序、 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 制定大赛规则、 制定奖励办法等, 使各部门依规定而行, 各司其职, 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进行。

(3)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学科竞赛活动除了参赛学生、 组织部门之外, 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 教师在赛前的指导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 耗费大量的精力。 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是学科竞赛活动质量与效果的保证, 同时, 还会给指导教师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 这对于应用型大学的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可以对参与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予以奖励, 可实行工作量补贴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还可适当考虑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聘、 评优、 进修等方面予以挂钩, 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参赛学生虽然是学科竞赛的直接受益者, 但是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比如可以给获奖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 同时, 获奖学生还可申请创新实践学分奖励, 以奖励的学分替代公选课的学分等, 这样, 学生就会更加愿意把业余时间投入到准备学科竞赛活动中去。

(4) 加强学科竞赛的物质保障。 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 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 包括竞赛经费、 竞赛实践场所等。 因此, 应该设立专门的竞赛基金, 并保证专款专用,以保证学科竞赛有稳定的经费支持。 另外, 相当一部分学科竞赛在准备阶段, 都需要学生花费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内自己动手练习制作, 需要良好的实验环境支持, 这就需要学校能在课后时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从而为学科竞赛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5) 重结果更重过程, 积极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参与学科竞赛总是要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 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 作为应用型大学, 必须更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学科竞赛的根本目的和潜在功能。 学科竞赛从本质上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日常积累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参赛过程中, 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益于学生最终成为应用型人才。 因此, 应用型大学应广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科竞赛活动中来, 使竞赛不仅仅是尖子生的事, 而是所有学生的事,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 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学校内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6) 教务部门与学生部门的完美配合。 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两大人群, 教务部门对教师的专业特长把握得更为准确, 对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安排更为便捷, 学生部门对学生的情况及特点了解得更透彻, 宣传和动员起来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 无论某学科竞赛的主管机构是教务部门还是学生部门, 都需要两个部门的完美配合, 这样才能共同调动起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共同将学科竞赛办好。

六、 结语

总之, 学科竞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作为应用型大学, 更应发挥学科竞赛在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 以及将日常积累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作用, 以便更好地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治瑜, 王瑞斌, 胡丽华, 张涛.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 [J]. 现代农业科学,2008 (15):100.

[2] 徐宇琼.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科竞赛机制构建探讨 [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 (14):12.

[3] 刘长宏, 戚向阳, 薛猛, 王刚, 张恒庆. “四层次、 三维度” 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30):109-111.

[4] 杨胜刚, 乔海曙. “挑战杯” 竞赛: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现形式 [J]. 中国大学教学,2005 (3):39.

[5] 黎建辉, 刘超良. 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 [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 (3):119-1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