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佳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改革研究才能优化发展。 本文以陈设艺术设计课程为例, 探讨此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陈设艺术设计将装饰艺术与空间环境和人的使用需要充分融合在一起。 目前,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对这一内容的研究还比较浅。 尤其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艺术专业课程中, 其教学内容基本沿袭旧有的教学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亲身体会, 思考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需要, 扩展原有课程的内涵, 也拓宽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方式, 探索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构想。 并且, 建立教学评价, 研究教学案例的成果, 并分析学生在此课程教学引导下的问题与收获。
一、 研究现状与目的
(一)现状与拓展
陈设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课程之一。 然而, 现在艺术专业高校对此课程基本沿用传统模式, 以室内家居环境的陈设品、 软装艺术设计作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但是陈设艺术设计不仅仅只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室内家居陈设品的设计。 在如今设计行业更加多元化和跨界发展的趋势下, 应该将其范畴扩展开来。
首先需要明确陈设艺术设计的内涵, 并加以扩展。 “陈设” 可理解为摆设品、 装饰品, 也可理解为对物品的陈列、 布置或装饰搭配。 从广义上讲, “陈设” 有陈列、 展示、 提案等意义, 如果应用于公共环境或商业环境, 又增加了信息传达、 促进销售的含义。 并且, “装饰陈设” 指的是一种专业展示某类商品或物品的技巧, 是将其以富有魅力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吸引受众的一项专业技能。 如果应用于家居环境, 则成为营造浪漫居室氛围的手段之一。
因此, 陈设艺术设计课程可以拓展为面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针对环境陈设、 展示方式和设计思路的一门课程。
(二)目的与需求
重新思考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需求, 设定好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首先, 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陈设艺术设计的范畴和特点, 材料运用及设计方法等有新角度的了解, 掌握相关的应用设计思维, 为今后各类环境设计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 教学重点为陈设艺术设计的范畴、 类型、 功能。 然后, 教学难点为装饰陈设品的主题风格设计与材料表现手法。
既要求学生了解关于陈设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 类型特征和展示陈列的功能性,又要锻炼学生学习如何将展示和陈列的内容与空间、 时间、 手段的组织结合。 加强学生对陈设艺术设计的把握和创新的能力, 如同在环境中导演整个演出。 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 对教学构思进行新的调整和探索。 结合陈设艺术设计、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和展示陈列设计相互影响的三者, 探索比较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构思。 其中主要包括:基础内容阶段、 设计方法阶段, 并建立评价体系。
对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对于这门具有传统思维定式的课程而言,需要重新思考这门课程的教学需求。
(1) 虽然在使用功能方面有所不同, 但在大部分空间环境中的陈设品都具有一定展示和陈列的作用。 如果只研究家居陈设品的装饰性, 而忽略陈设艺术应满足更广泛场所的使用需要, 以及其对环境空间的表现作用, 就无法全面理解陈设艺术设计这门课程。
(2)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要通过课堂内容和课题设计的安排, 引导学生做课堂的设计训练。 在进行每个课题练习过程的最后, 针对学生完成不同的课题练习成果,结合案例分析, 进行成果比较和教师评价。 比较学生完成不同的课题的效果和感受,也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总结和归纳课堂练习的成果和课后讲评的效果, 为研究的进行提供实践依据。
(3) 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要结合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强调培养设计构思与应用表现的能力。 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 引导学生跟随不同课题, 逐步从基础应用到设计应用的学习阶段。 激发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培养他们具备科学设计、艺术创新和服务应用的精神。
根据调研和资料的收集, 以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积累, 结合教学经验, 认真研究教学案例的成果, 分析学生在此课程教学引导下的问题与收获。
二、 探索适合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构想
(一)教学构想
本文研究陈设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的合理规划, 探索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手段, 提出研究本课程的创造性和应用性, 分析教学关键点, 并提出相关教学课题的设计。 从研究过程和结果来看, 对此课程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研究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构想的合理化, 主要包括基础内容阶段和设计方法阶段, 并建立评价体系。
其中, 在基础内容阶段参考陈设艺术设计知识、 空间环境设计的知识, 以及展示陈列设计的知识, 使学生了解陈设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点, 了解居室、 橱窗、 商业、典藏、 公共环境等各种空间组织与设计要素, 以及适用于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展陈手段和表现效果。 在设计方法阶段, 主要训练学生在初步设计阶段中概念设计的综合能力。通过功能性陈设与装饰性陈设、 装饰陈设风格与主题、 装饰陈设材料与手段、 装饰陈设的陈列与应用等四个设计方法的教学阶段, 引导学生跟随逻辑清晰的步骤建立比较科学的设计思维方式。
(二)教学设计
对于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 将整个课程分成多个阶段和不同课题, 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难点。
课程结构分为陈设类型与风格主题、 陈设艺术的构图与色彩搭配、 陈设艺术的陈列步骤, 以及陈设艺术的设计方法等几个部分。 这些内容从基础介绍到审美欣赏, 从设计方法到创新思路, 一步一步由浅入深。 并且, 研究课题跟随课程结构, 课题内容主要从材料性、 主题性、 场景性、 陈列性等方面考虑陈设艺术的创新设计。 在不同阶段, 使学生从调研分析到构思设计, 再到动手制作, 进行比较系统的整套设计操作。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启发、 引导、 讲解和辅导。 引导学生跟随不同课题, 逐步经历从基础理论到创新设计, 再到实践应用的学习阶段。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 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 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也使学生能接触更多新鲜课题, 激发他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培养他们既要有科学设计的精神, 又要有艺术创新的想象力。
具体而言, 在教学前期采取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和具体图片、 案例赏析相结合的方式。 在教学中期和后期, 每个同学对不同的课题练习进行构思设计, 独立汇报和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 并且针对不同阶段的要求, 进行讲评与课程小结。 针对学生完成的课题练习进行案例分析, 设计构思草案, 制作陈设方案的效果。 之后进行作品互评、小组学习竞赛和教师评价, 比较学生完成不同课题的效果和感受, 评价课题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从而进一步做出调整。
(三)教学手段
(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电脑、 视频、 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 赏析优秀案例图片和进行具体教学工作。(www.daowen.com)
(2) 采用启发式、 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收获良好效果。
三、 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课题案例分析与评价
研究教学课题案例的成果, 分析学生在此课程教学引导下的问题与收获。 下面以部分学生在此课程中完成的装饰陈设艺术品设计与制作练习, 举例说明陈设艺术设计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题案例1
了解各种纸的特性, 以纸作为主要材料, 研究陈设艺术的材料性课题。
(1) 主题概念: “纸的演义” 陈设艺术设计。
(2) 设计方案: 按照底板上的字母和图形, 把各色条状的纸条垂直固定, 利用纸张易卷曲和易造型的特点, 变成半立体化的纸浮雕, 实现装饰陈设的效果 (如图1所示)。
(3) 教学讲评: 这件卷纸陈设艺术品, 形成浮雕式的装饰效果。 启发是可把二维平面的纸艺拓展到三维空间环境的艺术陈设中。 但就目前效果而言, 表现方式比较单一, 还不够精致和丰富, 并且可与实际的陈设功能相结合。
图1 “纸的演义” 陈设艺术练习
(二)课题案例2
围绕某个主题概念, 研究陈设艺术设计的主题性课题。
(1) 主题概念: “文字” 陈设艺术设计。
(2) 设计方案: 将中国文字的偏旁部首与高低错落的模块相结合, 形成模仿活字印刷术的装饰效果 (如图2所示)。 不同模块间可以变化调换, 相互组合, 运用单一的元素而创造可变的效果。
图2 “文字” 陈设艺术设计与制作练习
(3) 教学讲评: 这件陈设艺术品设计以 “文字” 为主题, 将中国书法制作出凹凸的效果, 具有雕版刀刻的韵味。 这种装饰手法既可以用于水平方向又可以用于垂直方向, 形成墙面装饰或者空间分割等。 虽然主题表现有较好的创意和展示, 但还可再深入设计, 使完整的陈设效果能与空间结合, 更充分利用于环境中。
(三)课题案例3
利用光与色, 为陈设艺术品增添装饰效果。 研究陈设艺术设计光效场景的课题。
(1) 主题概念: “光与影” 装饰陈设艺术设计。
(2) 设计方案: 以文字与光影为主题, 运用象形的图案和中国书法相结合, 配合烛光形成光影斑驳的神秘效果 (如图3所示)。 其中, 构成图形和文字的实体效果、 镂空透光的效果和影子映射的效果等多个层次。
图3 “光与影” 陈设艺术设计与制作练习
(3) 教学讲评: 这件陈设艺术品的装饰手法将字、 形、 光、 影、 色五种元素融合于一体, 可以形成墙面装饰、 空间装置艺术或者环境中的装饰照明等。 陈设效果与主题表现都有较好的展示, 层次丰富, 充满传统韵味。 在实际的陈设艺术设计中可以有很多种运用的可能性。
四、 总结
综上所述, 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需要不断探索。 它是研究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逐渐深入, 摸索创新的过程。 训练学生在动脑的同时动手, 在动手的同时也动脑。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更适应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 掌握综合专业技能的人才。 本文以此为目标, 提出部分研究与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