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巩 卓
摘 要: 大学英语费时低效的原因之一是实践教学普遍缺失。 针对这一现象, 文章指出实践教学的迫切性以及运用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依据和价值, 并以笔者在北京联合大学管理金融1201B班实施的英文写作教学为例, 说明将活动理论引入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初探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 活动理论, 大学英语, 实践教学, 英文写作
一、 问题的提出——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迫切性
大学英语是我国大学中涉及人数最多而又相当耗时费力的公共必修课程。 蔡基刚(2010) 在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 周燕、 高一虹 (2009) 在 《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 对五所高校的跟踪研究》 均认为, 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除了应付考试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外语学习的成功体验……学而不当, 用而不达, 费时低效, 严重挫伤外语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 大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严重失衡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关键应是教、 学、 用相结合的三位一体,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但事实上,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其主要形式是课堂环境下的理论教学。 确切地说, 由于课时和环境有限,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以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为主, 而以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为辅。 因此, 总体看来, 教、学、 用三位一体中 “教” 与 “学” 的比重远远超过 “用”, 而 “用” 的严重不足, 恰恰说明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 在英语语言知识向英语应用能力的转变过程中, 实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实践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理论课一样,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当然还包括课程以及环境、 设备等其他要素。无论如何, 实践教学应当提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议事日程上, 并给予认真考虑和实施。
二、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定义
所谓实践教学, 从广义上讲, 就是除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计划之内的课上实践教学、 技能训练、 综合实训、 见习和实习等, 也包括学生的第二课堂、 毕业设计、 学生军训、 公益性劳动课、 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等。 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教学计划之内的课堂实践教学、 技能训练、 综合实训、 学生见习和实习等。
(二)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指出,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 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 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 学、 用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提出应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这充分表明,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也应同样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付诸探索与实施。 从根本上说,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与 《要求》 (2007) 和 《纲要(2010—2020) 》 目标和原则相一致。
(三)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 林明金 (2010) 指出,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尚未解决的难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质和量明显不足, 高校 “大学英语” 课程课时十分有限, 为了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和实践的量, 就必须重视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环节。 从教学内容与课程组织的优化、 实践教材与教学环境的完善、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等角度探索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最优设计, 努力实现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三大特色: 课程设计虚实兼容, 课堂教学多边互动, 课外实践动静结合。 刘寅齐、 董宝华 (2012) 认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应当结合语言实践教学, 构建多元学习环境、 拓宽自主学习内涵, 引进多元评估手段、 培养全方位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科学管理模式、 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谢小苑、 吴庆宪 (2012) 也认为,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就需建立一个科学的、 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蔡绿妍 (2012) 在 《关于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实践课程》 一文中, 介绍了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 为同类院系建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迄今, 只有少数高校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并实施实践教学的环节。 例如, 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 发展时间长并较为成熟, 实践形式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另外, 南京林业大学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完善了一整套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及实训指导》,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 其实训内容包括: 强化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践; 大力发展第二课堂, 拓宽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渠道。
对于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现状研究表明,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符合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所提出的培养目标, 应成为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 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尝试将知识型教育理念与应用型教育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探索和建立完善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是大势所趋。
三、 社会文化理论
(一)社会文化理论以及活动理论
1.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Sociocultural Theory) 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L.S. Vygotsky)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认为人的心理机能从根本上是一个由文化产品、 活动和概念充当中介, 并且由中介进行调节的过程,而语言则是首要的调节手段。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言习得, 包括二语习得, 具有社会文化性。 由于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这就促使人们积极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研究二语习得的社会环境。
2.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 (Activity Theory) 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 成熟于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 活动理论是研究作为发展过程的不同形式的人类实践的哲学框架, 该框架包括相互联系的个体层面与社会层面, 同时, 人类与环境客体之间由文化内涵、 工具和符号中介而联结。
活动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活动。 活动系统包含三个核心成分 (主体、 客体和共同体) 和三个次要成分 (工具、 规则和劳动分工)。 活动理论有五大原则, 包括以目标为导向、 具有层级结构、 内化和外化结合、 具有工具中介和发展原则。 在活动理论中, 活动由内化转向外化, 由外化再影响内化, 外化与内化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活动理论使用大量的工具, 有基于人类文化的, 如符号、 语言等, 也有物理的活动工具,如机器、 自然环境等, 这些工具是活动理论的基础。 活动理论中关键的一点是内在和外在相互融合、 相互统一。 活动理论的内在是其理论本身的精神, 是教学设计中的灵魂, 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 是活动形式设计的表现。
(二)社会文化理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近年来,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也有运用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二语习得的尝试。 陈华(2011) 在 《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一文中, 描述了以兰州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教学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证明了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听、 说、 读、 写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赵剑锋 (2011) 以三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从社会文化理论 “中介” 理念的角度对大学生独立写作策略进行分析, 发现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互联网中介策略、 在线字典中介策略、 母语中介策略、 评估中介策略,这些策略对于学习者认知写作策略 (通常所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从教师、 教材、 教法、 团队四个层面对学习者高中和大学英语课上的写作教学与过程法写作教学选修课进行对比, 发现课堂写作教学情境对于学习者二语写作学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赵立影 (2004) 指出, 学习者的经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个体的活动实现的。 由于活动理论是理解和建构情境中活动的理论框架之一, 分析活动理论对于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撰写的论文 《从活动理论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 (2004) 在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设计理论和活动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活动理论指导下学习环境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四、 社会文化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社会文化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应以其活动理论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的, 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 还应从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 进一步探索切合实际、 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由于活动理论中的基本单位是活动,而英语实践教学正是一种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 应充分考虑和运用活动系统的三个核心成分 (主体、 客体和共同体), 三个次要成分 (工具、 规则和劳动分工), 以及活动理论的五大原则, 即目标为导向、 层级结构、 内化和外化结合、 工具中介和发展原则 (见表1)。
表1 活动理论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客体和共同体——实践教学的核心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也是实践教学的执行者。 因此教学实践的设计和执行应当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技能、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特征等。
客体是指教学目标或学习目的, 是主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受到影响改变的东西。 客体的分析与设计方向根据主体的情况因人而异, 另一方面又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所以客体既具有主观性, 又具有客观性。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分析与准确定位, 也是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
共同体/群体 (community)。 活动理论的共同体是指除学习者自身外其他的共同学习者 (如同学)、 教师及其他参与教学实施的工作人员。 因此, 共同体指的是所有参与教学过程, 并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过程的人员。 共同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或引导 (如教师、 活动的组织者) 或参与 (如同学、 小组成员)。 自始至终, 共同体都在不断影响主体, 与主体形成互动, 为主体提供所需的资源或帮助。因此, 按照活动理论, 活动有时呈个体性, 有时则属于共同体。
(二)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实践教学的手段
工具, 依据活动理论, 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活动理论中的工具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可以理解为教学环境, 包含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 如果说, 笔墨纸砚是传统的必备学习工具, 那么现代的教材、 计算机等, 均属学习需要的硬件。 而友好的同学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愉悦的学习心情等都是软件工具。 因此, 良好、和谐、 个性化的教学环境设计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
规则, 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约定, 用以协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比如,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 师生互动过程中, 二者必须保持某种关系; 参加角色扮演时, 参与者必须遵守对角色的安排等, 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即达到客体所要达到的特定学习目标。
劳动分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共同体的各个成员分工不同, 要执行不同的任务。教师是教者, 学生为学习者, 教育技术人员则是辅助人员。 在活动理论中, 完成活动过程需要不同成员完成不同任务, 以使活动能够正常地进行下去。 教学亦然, 虽然根据教学需要, 有些角色某些时候会发生变化, 但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否则教学将不能良性地进行下去。
(三)五大原则——实践教学的原则
活动理论有五大原则, 包括以目标为导向、 具有层级结构、 内化和外化结合、 具有工具中介和发展原则。
以目标为导向是指活动是指向目标的,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 什么样的活动过程, 目标是确定的。 由于活动反映的是学习主体的需要, 当学习者满足了学习需要, 目标也就达到了。 在教学活动中, 目标的形式可以改变, 但性质不可改变。
活动理论具有层级的结构形式, 列昂杰夫认为活动存在三个等级: 活动、 行动和操作。操作是在活动中的动作单位, 具有较小的目标性, 是比较低级的活动层次。 行动则是在一系列操作下的活动单元,行动完成一个比操作更大的目标, 更靠近一个活动。 活动是最高层次的结构, 活动的目标是固定的, 行动用以完成活动。 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对应的行动也是更加复杂的, 但目标是相对于时间, 地点与学习者, 学习目标是不变的。 因此, 活动可以包含多层次、 多单元的行动和操作,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内化和外化是指活动对人的影响的两个方面。 内化是将活动中的知识、 技能、 理论等内化到人的头脑之中, 是学习者对外在世界认识的改变。 外化则是因内化而改变学习者行为方式的表现。 在活动理论中, 活动由内化转向外化, 由外化再影响内化的一个过程。 外化与内化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活动理论需要工具中介的介入。 活动理论使用大量的工具, 有基于人类文化的,如符号、 语言等, 也有物理的活动工具, 如机器、 自然环境等。 这些工具是活动理论的基础。 对于网络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也成为活动学习的基础工具, 以活动理论为指导, 利用合适的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也已成为网络教育的必然趋势。(www.daowen.com)
至于发展原则, 发展则是活动理论的要求, 是对学习者的基本意义。
(四)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文写作实践教学——笔者的尝试
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运用能力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写作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其英语整体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文写作教学是这样一个过程: 教师传授英文写作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在学中练, 在练中学, 逐步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这样的学习与训练过程, 都是学习者有目的地提高交际能力的实践活动, 也是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一部分, 而对习作进行恰当、 有效的评估, 则是关键性的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 英文写作的评估方式有三种: 教师全批全改 (nurse review)、 自我批改(self-review) 和同伴批改(peer review),但教师通常会因地制宜, 按照教学需要将这三种评估方式灵活运用, 有机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 在写作教学中, 笔者尝试了另外一种评估方式, 就是引导学生对于范文进行评估。
以笔者教授过的2012级和2013级的大一新生为例, 经过中学阶段的写作训练, 学生们基本上具备一定的英文写作知识和技巧, 但是在谋篇和语言表达方面还远不成熟,或者信马由缰, 写流水账, 或者内容空洞, 寥寥数语。 针对这样的情况, 在写作教学的初始阶段, 笔者对于布置的英文习作采取全批全改的方式, 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发现和掌握共性和个性问题, 进行系统的整理、 归纳和分析,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以使写作更加规范。 在第二阶段, 笔者并没有急于采用自我批改或同伴批改的方式, 而是先引导学生对于范文进行评估和修改。
对于范文的学习, 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是此处所谈论的范文, 并非出自名家之手, 而是由某些出版社提供的被认为是范文的习作。 在学生眼中, 英语范文无论是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是近乎无可挑剔的, 应当认真学习和模仿, 甚至烂熟于心。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了范文中的诸多问题。 由于任何一种学习都应当是批判性的, 因为批判性学习更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识别错误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 笔者相信, 组织学生对范文进行评估和修改, 是一种新颖而实用的教学实践。
由于是对范文进行评估和修改, 而非针对班级的某个同学, 一是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处于非评价性的环境中, 感觉安全、 放松; 二是对于所谓 “高大上” 的作品进行评判, 更加富有挑战性, 因而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金融1201B班44名学生的第一学期为例, 入学初每4人已自愿组成学习团队, 同时教师也在原则上考虑和确保不同英语水平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够在水平稍高于自己的同学那里得到有效的启发和帮助。 教师挑选范文, 并设计问题, 供学生思考。 同时, 教师运用活动理论, 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 制定英语范文评估与修改的目标、 要求和活动步骤, 指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见表2)。
表2 活动理论框架下英语范文评估与修改实践教学分解图
续表
实践证明, 活动理论指导下的关于英语范文评估与修改的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目标明确, 层级清晰, 分工细致, 责任到人, 环环相扣。 学生在实践中, 运用写作知识和技巧, 对范文进行批判性的评估和修改, 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真正做到了内化与外化相互结合、 相互促进。 同时, 经过这样的学习实践, 学生充当教师、 编辑的角色, 培养了读者意识, 学会了在下一阶段如何客观、 有效地评估自己的习作和同伴的习作, 进而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又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也有利于认知写作策略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 这样的实践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如何在社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核心、 手段和原则确定任务、 分解任务、 落实任务, 如何指导和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活动如何进行客观、 有效的评价, 总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 使活动的主体, 即学生, 得到及时、客观、 具体的反馈。 总之, 这样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三大特色, 课程设计虚实兼容, 课堂教学多边互动, 课外实践动静结合。
五、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如前所述, 针对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停留在理性层面的讨论较多, 实际操作较少。虽然有不少英语教师, 包括笔者, 尝试运用社会文化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还有待于更多的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和实践。 总体来说,在构建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应重点关注和解决以下问题。
(1)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制约性因素。 具体来说, 实践型教学的制约因素, 即如何能够构建多元学习环境、 真正拓宽自主学习内涵; 如何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以保证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
(2)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在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建立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如何引进多元评估手段、 培养全方位自主学习能力; 正确建立和评估质量保障体系, 解决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监控力度、 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应当不断探索,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律性认识, 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为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探索和建立比较合理、完善的教学实践模式, 使学生能够有机会真正充分地实践所学英语语言知识, 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1] Gardner, D., Miller, L.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Nunan, 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蔡基刚.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
[4] 蔡绿妍. 关于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实践课程 [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 (16).
[5] 陈华. 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J].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 (4).
[6] 程建芳. 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 (8).
[7] 崔燕宁.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 [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8] 党保生. 基于活动理论视角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4).
[9] 范中桥. 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J]. 继续教育研究, 2010 (3).
[10] 高贺明. 中国近二十年活动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 (6).
[11] 老青. 英语实践实训教学设计 [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12] 李孔珍. 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 实践性课程 [J]. 课程·教材·教法,2007 (9).
[13] 林明金.优化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1).
[14] 刘寅齐, 董宝华. 回顾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历程, 探索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方向 [J]. 中国外语,2012 (2).
[15] 卢思社.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论文精选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16] 束定芳.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教什么, 怎么教? ——写在首届 “外教社杯”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闭幕之际 [J]. 外语界,2010 (6).
[17] 谢小苑, 吴庆宪.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J].中国大学教学,2012 (8).
[18] 陈维昭. 红楼梦精读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9] 文秋芳. 文秋芳英语教育自选集 (二)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0] 赵剑锋.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写作策略研究 [D]. 吉林大学,2011.
[21] 赵立影. 从活动理论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 [J]. 现代教育技术, 2004 (4).
[22] 周燕, 高一虹. 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 对五所高校的跟踪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2).
[23] http: //baike.baidu.com/link? url=FGRn_ 6-wsq Pc UOh ODxt Le5hc Wk WG-NRx Hc WYI6HD4-GA2ign OEm PSMu XN2zu Y6C8J2NZTLDd T3_P7REz F41bn Ma.
[24] http: //www.xzbu.com/9/view-3615916.htm.
[25] http: //chinacai.com.cn/Html/LLYJ/2011_3/12_140.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