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坚持实验室开放是实验课程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

坚持实验室开放是实验课程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开放式实验室, 就是将实践教学资源向全校师生开放, 实验室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目的是要把实验室真正作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坚持实验室开放是实验课程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

林 青

摘 要: 为更好地利用开放式实验室, 使它与课程创新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使它真正成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并通过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创新角度促进开放实验室, 加强它在建设、 管理和使用中的作用。 目的在于推动开放实验室建设在课程体系创新中所应当扮演的角色和所应该遵循的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 实验室, 开放, 实验课程, 体系创新

在高等教育中, 为了实施实践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以期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乃至应用型人才, 实验课程体系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建设与管理好实验室, 大力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作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已经成为各高校实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共识。

所谓开放式实验室, 就是将实践教学资源向全校师生开放, 实验室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目的是要把实验室真正作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这就需要打破实验室原有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坚持创新和服务的原则, 课程设计上也要突破传统的理念, 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和建设模式, 优化管理与人员结构,通过更好地利用实验室, 使之成为高校重要的教学场所、 科研基地。

推动开放式实验室改革创新的主体是实验教师 (实验教学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培养一支管理能力强、 服务意识好、 具有创新能力、 精通实验技术的实验教师团队,对于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 管理和服务非常必要, 也是高校实验课程体系改革面临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然而, 开放实验室不应该仅仅是理念, 它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运行模式和空间, 如果实验教学体系未加变化, 不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并赋予新的内容, 开放就不会有意义, 开放式实验室的称谓还仅仅是一种形式, 本质依旧还是理论课程的依附。

更好地利用开放式实验室, 使它与课程创新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使它真正成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正是本文试图探讨与提供解决思路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促进开放式实验室围绕课程体系创新角度, 加强和解决它在建设、 管理和使用中的诸要素。 目的在于推动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在课程体系创新中所应当扮演的角色和所应该遵循的规律和方法。

1. 坚持实验开放就必须构建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

在开放式实验室教学模式中, 有一条内在的动力应该引起重视, 那就是推动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而素质培养的核心则应该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和实验能力乃至于科研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标, 改变封闭式的实验课程依附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就非常必要。 开放式实验室不应当继续成为缺乏探索性、 缺乏启发性、 缺乏趣味性的实验场所。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中, 尚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实践课程往往是理论课程的附庸, 处于服从的地位。 通常在学时分配方面, 许多课程也多采用理论课学时高于实验课程的学时安排。 这种学时分配定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理论课程内容的掌握和消化。 尽管近些年来, 不少课程在加强实验课学时的呼声中已经提高了一些实验课的学时, 但本人认为这依旧不足。 如果不在构建全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上下功夫, 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验课程依附理论课程的这一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计划安排的问题。

要想真正使实验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发挥促进人才培养的作用, 就需要建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因此, 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思路为:

(1) 加强实验课程在高校教学体系内的地位, 承认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并重。加大实验课学时、 学分的比重。 为此需要整合现有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体系, 在其中设计和引入更多的实验课内容, 特别是那些相对独立的, 具有基础性、 综合性、 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

(2) 改进实验课教学的班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由于实验课选择余地比较大, 同一个班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几种实验课, 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可能会选到同一种课。 因此,这就打乱了学校行政班的建制。 这就要允许在实验教学的班级管理方面可以有多种选择组合的方式, 如临时班、 临时组等。 教学方法上也要相应地予以调整, 可以采取预约开放实验室与课外实践的多种形式组织实验教学。

(3) 推行实行独立的实验课程并实行独立学分制考核方式。 独立的实验课程与一些课程设计相比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 课程设计解决的是考核本门课学习后所应该掌握的内容, 是一种局部完成的实验。 而独立的实验课程则体现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的是学生能力上的拓展。 因此, 应该规定一名大学生如果仅仅完成理论课伴随的实验课程还并不能算完成了学业。 在校期间他 (她) 还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独立的实验课程的学分考核。 因此, 在教学课程体系内, 要特别强调学生参加独立实验课的重要性, 并为此设立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并进行单独的学分考核。

开放式实验室和独立的实验课程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能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主动意识, 满足他们获得更多知识的渴望

2. 坚持实验室开放必须加强对实验项目的探索和开发

按照学校整体办学方针的要求并根据实验室的自身条件, 设计一定数量具备创新意义的实验题目对于办好开放式实验室至关重要。 为此应该注重对开放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开发。 开放的实验项目应当不仅仅依据当前理论课程教学计划的需要, 还要具备一定数量的, 包括综合性、 设计性、 研究性的拓展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实验项目的独立设计和开放既可以由实验教师来完成, 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实验项目, 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来选择和确定实验项目。 这种对实验项目的开发方式, 有助于贯彻学生才是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主体的理念。

实验课程的开发重点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 能够弥补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内容。 实验课程的设计要以创新为前提, 实验课程要紧跟当前科技发展的步伐, 强调实验内容的优先设计, 选择那些能够启发学生动手又动脑的项目。

(2) 能够对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有促进意义的内容。 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开创新型的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的内容、 设备、 方式、 时间和任务一经开发, 在经过择优、 上报和批准后, 就可以列出成为实验课程目录并设立学分, 供学生进行挑选。 这其中,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设备, 制定实验步骤, 并独立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而实验教师只是在提供实验资料、 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对于那些需要教学经费支持的实验项目, 还需要走申报和批准的程序。 总之, 实验项目一旦确立,学生就可以自主按时去完成并接受考核。 因此, 这种开放式实验的探索与研究, 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

3. 坚持实验室开放不能忽视实验教师的培养工作与素质建设

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除了需要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实验教学体制作为支撑外, 能否建立一支具有优良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要想发挥开放式实验教学领域紧贴现代科技实际的作用, 让学生及时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 就要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长期以来, 不少高校非常重视任课教师理论水平的培养, 在培训经费、 校际交流方面也会拨出一定的经费扶植支持。 相比之下对实验岗位的教师的素质培养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性的培养。 许多实验岗位的教师常年埋头于基本的实验室事务管理, 与外界缺乏交流, 横向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从而导致实验教师队伍在教学、 科研能力方面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能脱离任课教师而给予学生高层次的引导。 这归根结底是对实验教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足, 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促进实验教师能力提高等因素造成的, 即存在认识问题, 也反映出一定的体制问题。 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 不利于开放式实验室的人才培养与建设, 应该予以改变。

因此, 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实验室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整体办学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教师是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施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www.daowen.com)

建设一支业务上过硬的实验教师骨干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加强对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社会上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的有关讲座, 进修和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增加和落实专项培训经费。

(2) 通过校内教师岗位轮换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的能力提高。 不可否认, 长期承担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 但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是整体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具有实验教学能力不仅仅针对实验课教师, 对理论课教师也是十分必要的。 以往实验教师在实验室管理与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在保障课程计划顺利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正因为如此,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上的学习和提高。 实行校内教师岗位轮换, 可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 既有助于教师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也有助于实验教师提高学科理论知识, 可以极大促进实验教师对创新课程的开发与实现, 改变实验教师动手能力强却缺乏理论归纳的弱点。

(3) 从对实验教师的考核上进行改革。 不再单方面强调实验教师的论文数量, 而是将实验教师在创新实验课程设计方面的业绩与研时挂钩。 鼓励实验教师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和学生的创新要求设计和完善开放式实验环境, 鼓励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独立的实验活动和承担独立的实验教学任务。

(4) 实验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型, 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课一样具有同等的工作量, 应该承认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属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同一技术级别的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应该同等待遇。

4. 实验室开放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教学和科研历来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责, 它们相互结合, 互相促进。 开放式的实验室环境, 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 自行设计、 完善实验的实验教学环境, 它还应该成为为学校的科研项目服务的平台。 由于实验室里有许多设备和仪器, 而管理好、使用好这些设备和仪器也是开放式实验室的重要责任。 学生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内在动力, 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实现学校的办学方针。

5. 实验室开放需要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开放式实验室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也是一个公共场所。 学生在这里做实验,没有了原有的班级和专业属性的限制。 因此,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 开放式实验室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会更高。 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才有可能实现对学生的管理、 对教学的管理和对实验室的管理。 否则, 很难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开放式实验室为了保证开放的形式, 除了管理者要具备开放式的管理理念去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内容开放、 实验设备开放、 实验时间开放的要求外, 还必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实验室进行规划和建设。

(1) 开放式实验室要实现网络化的管理, 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专门的实验课程网站, 把开放式实验室用网络联系在一起, 实验项目的开放时间在系统中应该有登记。通过网站发布开放实验项目信息, 公布各类创新实验项目, 实验教师、 指导教师情况和机时预约情况等。

(2) 开放式实验室中会有许多贵重的仪器与设备, 在全开放的条件下要保证其安全就需要采用门禁系统和闭路监控系统。 对学生要实行持卡上机, 实时登记使用设备情况。 为此, 实验室要为各种设备粘上相应的条形码并进行数据库管理, 实现系统扫描识别, 快速记录。 这可以为学生使用设备提供方便。

(3) 要严格要求进出开放式实验室的人员遵守学校的实验室管理规定, 任何明令禁止的危险物品都不能带入实验室, 更不能在实验室吃喝污染环境。

6. 建立符合实验室开放要求的评估和量化考核机制

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完成的, 经过绩效工资体制改革后, 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已经基本明确, 一些原则上的指标, 例如工作量指标等也已经明确, 但这些指标对于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来说, 还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的要求,特别是开放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指标、 实验设备保障率指标还没有列入量化考核的内容。

另外, 实验室的评估是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保障实验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开放式实验室在建设、 管理和应用方面必须引进质量管理的概念和评估考核机制,才有可能使开放式实验室真正成为促进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的有力推手。

开放式实验室评估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 其中在实验室管理制度、 管理内容、 管理手段和管理服务方面应该成为评估考核的重点。 搞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从3个方面考虑:

(1) 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计划和发展方向, 研究和建立指标体系, 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室综合能力的认识和理解并开展实验室能力评估。 根据开放的实验环境实际, 努力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分期目标。

(2) 根据开放式实验室的要求, 修改、 制定并贯彻实施各项实验管理制度, 对实践教学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并对实验教学效果经常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 及时做出改进。

(3) 建立包括管理维护能力、 服务标准、 开发实验课程数量等指标在内的实验教师量化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 关昌峰, 等. 面向 “大众化” 高等教育, 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 (10):119-121.

[2] 姜希.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益 [J]. 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1 (3):70-71.

[3] 杨开诚. 对教学设计理念的几点思考 [J]. 教育研究,2001 (5):63.

[4].李慧.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研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172-1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