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

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 “企业实践”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根据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8周的 “企业实践” 课程。训练项目与目前楼宇智能化技术应用范围基本吻合, 与当前企事业单位楼宇智能化技术岗位的要求相吻合。

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

王 暄 马永华 王 颖 宋爱荣

摘 要: 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是高职专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着重探讨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 “企业实践”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对课程的实施方法、 评测、 教学效果等做了详细的论述和研究,深入探讨了该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为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企业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 评测手段, 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也步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培养的目标应该既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又能体现高等教育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水平。 以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学生的就业岗位一般为大厦写字楼等物业服务公司, 根据目前人才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而学生在大学阶段由于学制时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 也许没有机会去相关的企业兼职或实习, 因此该专业在大学第五学期开设了 “企业实践” 这门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类课程, 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企业对应聘员工的基本要求,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升专业知识, 掌握从业经验, 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 引言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普及, 职业教育也逐渐纳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较高从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这类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职业技能, 而这些技能只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获得。 根据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8周的 “企业实践” 课程。 该课程是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学生在8周的时间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展学习,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授从课堂搬到了车间, 借鉴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 结合高校的实验条件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实现从教室到工程现场的过渡。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际工程问题作为训练项目, 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要求从设计、 开发、 调试到运行进行全程参与和训练, 使学生全面掌握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 是学生特定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强化的过程, 学生完成了该课程的同时也具备了从事与训练项目相关的实际工程的能力和经验。

“企业实践” 课程作为高职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它所涵盖的工程领域包括:楼宇控制系统组态设计训练项目、 楼宇PLC系统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楼宇PLC典型应用训练项目。 训练项目与目前楼宇智能化技术应用范围基本吻合, 与当前企事业单位楼宇智能化技术岗位的要求相吻合。

二、 “企业实践” 课程的课程方案

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 “企业实践” 课程是安排在高职培养计划的第五学期。 从课程的设置时间不难看出, 它处于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实践之间, 因此在课程地位和作用上也是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应用的衔接。 它不同于专业课程更注重知识积累和分析的特点, 也不同于毕业实践的顶岗实习的综合性要求, 它是专业课程的一种延伸, 在实践课程体系上作为集中实践环节和毕业实践环节的过渡。

“企业实践” 课程的训练项目全部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 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对训练项目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合, 并经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沉淀和积累, 编写了项目的指导书。

该课程的训练项目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1) 楼宇控制系统组态设计训练。

具体内容为: 控制要求分析; 实时数据库建立; 用户窗口组态 (画面、 组态链接); 脚本编写; 系统调试。

(2) 楼宇PLC系统设计能力训练。

具体要求为: 控制要求分析; I/O点的确定; 接线; 校线; 编程; 部分调试; 试运行。

(3) 楼宇PLC典型应用训练。

分为三个模块, 具体要求为: 控制要求分析; 电气控制原理图绘制; I/O点的确定; 编程; 系统调试。

训练项目的具体实践安排如表1所示 (以2011级一个高职班31人为例)。

表1 企业实践的时间安排

课程要求: 本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 训练将以学生独立接线操作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实施。 训练项目指导书中提供项目要求、 阶段性目标、设计要求等, 教师先根据指导书提出要求和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系统设计和接线调试, 并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做必要的讲解, 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资料; 学生要先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再做设计方案, 方案经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上机或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随时辅导。 训练规模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略有区别, 每组人数在5人以下,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 “企业实践” 课程的教学方法

“企业实践” 课程从课程设置到课程教学与以往的专业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 该课程占用的教学周期长, 达到8周, 学生在这8周的时间里完全处于实践动手的环境, 这与以往的专业课程相比, 对实践能力锻炼大大增强。 其次, 以往的专业课程通常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而 “企业实践” 课程由于它涵盖的技术面广、 项目多的特点因此必须由本专业的所有教师共同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再次, 该课程知识重点不是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多个工程项目的具体实现和完成。 最后,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 要依靠同组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训练项目, 要求学生们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讨论和总结。(www.daowen.com)

根据该课程的这些教学特点, 该专业的教师团队结合近几年对 “企业实践” 课程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理念, 总结出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式和方法,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将训练项目以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顺序进行信息的收集、 项目设计、 项目实施、 项目调试、 评估总结等过程。 在该过程中, 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共同实现同一项目要求, 每个小组中学生分工协作, 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突出课程应用性的特点。 训练项目的设计均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 任课教师均亲自参与过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实际工程项目经多位专业教师反复讨论和研究最终转化为训练项目并最终确定教学方案, 并制定各个项目的指导书。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专项研讨, 总结经验并发现问题, 在下一年开课前对训练项目重新进行整改和微调,以适应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教学实践的要求。 该课程每个项目均配备2~3名责任教师, 负责对项目实施中各个环节的讲解和答疑,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调试, 最终完成项目的要求。

(3) 评测手段的改革。 该课程的最终评分仍然按照学院的要求采用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的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均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测,并给出每个项目的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由项目责任教师按照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答疑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给出。 在项目结束前, 安排每名学生进行10分钟左右的工作总结和汇报, 并针对项目指导教师的提问进行答辩, 答辩成绩记为考核成绩。 在课程结束后, 根据各个训练项目的成绩经加权平均后计算出每位学生最终的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 因为该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平时成绩占70%, 考核成绩占30%。

四、 教学效果的总结

首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对专业技术领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获得了难得的实践机会, 通过训练使学生在实际技术工作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学以致用, 在 “做中学”, 从实际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形成知识和思维的正反馈, 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其次, 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训练项目的开发实施过程中, 交流协作能力非常重要。 在项目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尽相同。 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深入地设计和思考问题, 这类学生可以进行项目的设计、 制图和原理的分析。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善于发现问题, 这类学生往往对硬件的调试很投入, 不厌其烦反复尝试发现问题。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 这类学生可以从事软件编程的工作。 所以在项目的训练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在小组的团结协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最后,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 教师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以往专业课的教师以教授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 科研工作也注重课题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 教师个人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整个环节的机会也比较少。 该课程的开设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 “做中学” 的过程。 通过训练项目的反复实践, 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化和具体, 更能明确专业理论对实际项目的支撑程度, 因此在教学中更有的放矢指导课堂教学,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企业实践” 课程的开设是高职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专业一个重要的教学改革项目。 随着课程的多次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 必将会使该课程更加完善, 更加贴近工程实践, 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诸慧, 等. 工学结合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

[2] 王继安. 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J]. 高等职业教育, 2011 (4).

[3] 刘利华. 项目教学法在项目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及启示 [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9).

[4] 孙建京. 应用型大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基地研究 [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 艾尔肯, 海利利. 浅谈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8).

[6] 高滇淦. 基于校企 “双元主体” 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 (10).

[7] 李树林. 高职实践教学两个基本问题之思考 [J]. 职教通讯,2007 (7).

[8] 黄亚妮. 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 [J]. 高教探索, 2005 (4).

[9] 杨国林. “案例” 教学法在高职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4).

[10] 白琳.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J]. 市场论坛, 2011 (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