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实施及实践教学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实施及实践教学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比赛的情况为例, 对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 对围绕学科竞赛组织的英语实践教学提出建议。复赛前10名进入决赛,复赛和决赛由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委会统一组织, 比赛流程包括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至目前为止, 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五届, 吸引了许多在京高校的优秀学子参与其中。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实施及实践教学

都 宁

摘 要: 本文从中国大学英语演讲比赛概述入手, 从三个方面总结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参与英语演讲比赛现状: 参赛情况、 参赛选手、 参赛指导。 建议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平台——英语演讲辩论实践教学平台和自主学习综合知识实践教学平台, 这样可以凸显学科竞赛为专业服务的导向作用, 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关键词: 英语演讲比赛, 实践教学, 英语专业

一、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英语作为通用语的优势地位不断加强。 中国自改革开放开以来,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外语受到广泛重视, 大量儿童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开始就接触英语, 正规的英语课堂学习可能持续几年、 十几年直至大学毕业为止。 但是, 近十多年来, 质疑声却一直伴随着英语教学, 人们发现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学习之后很多学生还是不敢也不能开口说英文,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 “哑巴英语” 造成了很多沟通障碍。 针对这一情况, 教育部于2004年1月印发了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2007年印发正式版本, 提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 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在这一背景下, 各种英语竞赛尤其是针对口语表达的英语演讲比赛应运而生, 旨在激励英语学习者关注口头表达能力, 也为大学英语教学向听说方面倾斜提供了助力。 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比赛的情况为例, 对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 对围绕学科竞赛组织的英语实践教学提出建议。

二、 英语演讲比赛概况

目前, 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层出不穷, 其中几个英语演讲比赛或由于发起机构具有权威性, 参赛范围广, 规格高; 或由于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等原因在高校中具有很大影响力, 吸引了许多在校大学生的参与。

(一)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始于2002年, 当时称为 “‘CCTV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合办。2010年正式更名为 “ ‘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合办。[2]参赛选手为全国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 专科学生及研究生。 初赛由各参赛学校举办; 复赛由各省举办; 决赛在北京举行, 各省复赛前三名以及获得邀请的香港、 澳门、 台湾地区的选手参加决赛。 决赛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定题演讲和回答问题两个环节;第二阶段包括即兴演讲、 回答问题以及综合知识速答三个环节; 第三阶段包括即兴演讲、 回答问题、 拓展演讲、 抢答四个环节; 第四阶段, 即总决赛阶段由第三阶段晋级的六名选手争夺冠军、 亚军和季军。

(二)“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21世纪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发起于1996年, 由中国日报社主办, 由英文 《21世纪报》 承办。 比赛面向全国大学生, 自创办以来, 大赛成为每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的中国区选拔赛, 获胜者获得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我及中国青年学子风貌的机会。[3]比赛全程分三个阶段: 每年6—11月进行互联网选拔赛及校园选拔赛; 同年12月进行地区决赛; 第二年的3—4月进行全国半决赛及总决赛。 在选拔赛阶段, 参赛选手根据比赛演讲主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演讲稿, 模拟现场演讲进行一段时长为3~4分钟的录像, 将其上传到比赛官方网站; 后续比赛则包括已备演讲、 即席演讲、 评委问答等环节。 多年来, 作为国内档次最高的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以及国际权威英语教学和考试机构的大力支持及高度重视。

(三)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始于2009年,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部分在京高校发起, 每年由不同在京高校承办。 参赛对象为在京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大学生。 比赛分为三个阶段。 预赛由参赛学校自行组织, 限报1人参加复赛。 复赛前10名进入决赛,复赛和决赛由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组委会统一组织, 比赛流程包括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 至目前为止, 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五届, 吸引了许多在京高校的优秀学子参与其中。

三、 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实施

(一)参赛情况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 在2009年之前, 学生只参加校级英语演讲比赛, 其中2004级宋亚楠同学获得了北京联合大学校级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自2010年开始我院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 “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选择前者是因为作为北京市属高校的老师, 有意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与在京其他高校学生之间同台竞争, 寻找差距, 寻求自信; 选择后者是因为这一演讲比赛的赛制由学校、 省、 全国进行层层选拔, 各级比赛流程之间差异性不大, 学生由低到高逐级选拔有个适应过程, 比较符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院在全院学生中选拔选手推荐参加校级演讲比赛, 获得校级比赛一等奖的选手推荐参加北京市级演讲比赛。2007级刘畅同学2010年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获得学校一等奖顺利出线, 最终获得北京市三等奖。 2011级李妮萍同学参加了2011年、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 “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获得了2011年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和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二)参赛选手

我校是北京市属二本院校, 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参差不齐。 一般而言, 在新生入学之后不久, 英语专业教师就开始在他们中物色英语演讲比赛种子选手。 在选手的选择上, 教师尽可能注重内在与外在条件的结合。 学生说英语时的语音语调是吸引教师的第一要素, 具有标准的英语发音, 朗读说话时适宜的语调是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最基本的要求。 此外, 教师还会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对语言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英语词汇量是否比较大, 是否热爱英语、 喜欢用英语表达等。 随着与学生的接触增多, 教师还会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做进一步了解, 如思维开阔度如何, 是否思路清晰、 反应敏捷。 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注意观察, 注重随时随地学习和吸收, 那么这个学生就具备了成为英语演讲比赛选手的一些关键素质。 此外, 学生的个人外部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赛选手是否能够走远, 包括外在形象、 身材、 气质风度、 亲和力等。

(三)参赛指导

确定选手后对选手进行风格定位很重要。 选手有的偏向奔放, 有的偏向内敛。 通过平时的演讲训练以及生活中的沟通交流, 确定选手是善于讲故事, 以情动人; 还是善于论理, 长于表演。 一般来说, 指导教师应该顺势而为, 发展选手的风格, 而不是改变选手的风格。 演讲这门艺术对选手风格有很高的要求, 演讲者必须有足够的激情和感染力, 而这份激情必须是演讲者完全自发的真情实感, 这样才能感染听众。 大刀阔斧地改变选手的演讲风格, 往往会让选手的表现做作, 事倍功半。

在指导过程中, 让选手储备大量有深度的想法是首要的。 指导教师会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上。 教师会从各种网站上挖掘各种话题, 然后坐下来和学生一一讨论, 让学生提前熟悉不同话题, 帮助他们分析、 深入一个话题, 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在选择话题和事例时要注意避免与他人 “撞车”。 当年或者前一年的大热问题往往成为许多选手在演讲中提及的话题, 可能角度、 观点不会有很大差异。 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和选手在准备比赛时就要预见到其他选手可能会想到的热门话题以及可能的切入角度, 在此基础上演讲者必须深入分析、 思考这些热门话题, 形成自己独特的角度和观点。 如果能在同一个话题上与众不同, 说出有新意的观点, 会让听众刮目相看。

在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阶段, 选手通常需要做演讲练习。 针对即席演讲部分,需要整理出一些热点话题去思考和练习。 此外, 针对回答问题环节, 还需要整理许多知识问答题以及英美文学知识以供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进行拓展。 在训练过程中, 指导教师还经常和学生一起观看英语演讲比赛录像资料, 总结分析影响演讲成功与失败的因素, 演练过程中对录像中选手的表现状况进行分析与点评。 大赛过程中保持选手的最佳竞技状态十分重要, 一方面要做好比赛的充分准备, 同时又要注意训练不要过于机械化、 程式化, 避免单调与疲惫。 在参赛训练过程中, 可以模拟现场演讲练习、听、 看、 读、 说、 朗诵、 讲故事、 猜字游戏等各种活动交叉变化进行, 把参赛当作学习, 尽量让学生享受这一过程。(www.daowen.com)

此外, 指导教师还会对学生参赛时的仪容仪表给予指导。 着装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选手留给评委和观众的第一印象, 进而影响他们后面每个阶段的表现。 选手要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服装, 特别要注意颜色的选择。 上台时最好避免穿颜色过于灰暗的服装, 可以搭配一些亮色的配饰, 避免给人以沉闷的感觉。 开场白避免千篇一律, 一个经过巧妙构思的开场白往往能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四、 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

多年来, 英语专业教师一直指导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比赛, 但到目前为止, 还只是在种子选手这些 “点” 上着力, 没有以点带面,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 丰富和完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学科竞赛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课程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之外, 教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演变为对部分参赛学生的额外辅导, 忽视了学科竞赛为专业服务的导向作用, 导致学生参与目的不够明确等。[4]

(一)构建英语演讲辩论实践教学平台

在实践教学环节, 组建英语演讲辩论队, 进行常规训练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现代大学的英语专业教育, 应突出广而专。 应致力于拓广信息领域, 了解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信息; 同时, 专注于英语思维的培养, 不局限在语言学习本身, 而是通过语言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作为英语教育者, 有义务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演讲和辩论灵活运用英语技能。 在英语课堂上演讲和辩论是值得推广的方式。 无论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 他们都能从对题目的思考和阐述中发现自己的语言问题, 找出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去改善语言质量, 从而逐渐领悟语言学习的真谛。 更重要的是, 在对于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中, 学习者必须去收集信息和拓宽知识面以应对题目的挑战, 不断筛选和吸收新思想。

英语辩论要求辩手知识面非常广, 学生要在课后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 以了解各种辩题的背景知识。 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面对任何问题, 都要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还要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能针对其他辩手的场上表现, 及时调整己方的战略部署, 可以说每一个辩手的发言都是一个即席演讲。 在演讲辩论过程中,教师能帮助学生增强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的视频作为素材, 与学生一起边听边迅速找出其逻辑结构并简评, 继而评价选手的回答是否切题、有何失误、 换作自己应如何作答。 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理清一系列逻辑关系的过程,而理清逻辑也是顺利回答任何提问的基础。

(二)构建自主学习综合知识实践教学平台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 当它用于交流的时候, 必定会与文化以多样的、 复杂的形式结合起来。”[5]因此, 在英语实践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十分重要。 英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了解英语文化, 更需要了解中国文化, 通过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及相同处入手, 可以引发学生对文化问题的兴趣及关注思考, 从而引导他们涉足经典, 比如阅读中国及英美经典文学作品,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 锻炼学生的思维, 养成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的习惯。 人文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涵养学生的知识底蕴, 有了深厚的人文积淀, 他们就会自发地去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 丰富自己的心灵, 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而这一滋养心灵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自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树立目标, 积极争取, 努力达成。 在英语演讲比赛中, 除了定题演讲、即席演讲之外, 往往还有综合知识问题, 除了考察选手英美文学和语言学等专业知识外, 有些问题往往涉及经济政治心理学, 甚至生理学等很多学科, 因此构建综合知识实践教学平台, 引发学生对多学科的好奇心, 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知识储备, 也为选手们在英语演讲比赛中有出色表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 结束语

英语演讲比赛对于促进英语专业教学,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的作用毋庸置疑。 总体来说, 中国学生不乏勤奋, 但缺少观点, 很多时候只是泛泛而谈,却没有真正地去思考, 特别是批判性思考。 如何培养思辨能力、 不落俗套是学生们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在实践教学中, 构建演讲辩论平台和综合知识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既有 “广” 又有 “专”。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继而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科竞赛中有良好发挥, 更重要的是, 一个具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储备、 良好思辨能力的学生是具有竞争力的, 遇到问题能够积极思考, 努力解决, 这也会为其未来的人生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laire Kramsche.Language and Cultur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6.

[2] 陈天虹, 文献民, 葛龙威, 等. 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大学生结构竞赛为例 [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 (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 第十九届中国日报 “21世纪·可口可乐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组委会. 第十九届中国日报社 “21世纪·可口可乐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章程,2013.

[5] “ ‘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组委会秘书处.2013 “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章程,2013.

[1]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大学生文科类竞赛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及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21207546916)。

[2] 《2013 “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章程》, “ ‘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组委会秘书处, 2013.5。

[3] 《第十九届中国日报社 “21世纪·可口可乐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章程》, 第十九届中国日报 “21世纪·可口可乐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组委会, 2013.6。

[4] 陈天虹, 文献民, 葛龙威, 等. 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大学生结构竞赛为例 [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

[5] Claire Kramsche.Language and Culture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