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语教学激励机制效用的探析

英语教学激励机制效用的探析

时间:2023-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化学院在过去三年中对基础课程教学实行了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本文所论及的是生化学院在英语课程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效应。在联大的英语统考中, 生化学院的成绩居然倒数第一。面对这样的局面, 生化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 决定以英语教学为开端, 实行以激励教师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

英语教学激励机制效用的探析

杨建兰 于春阳

摘 要: 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许多高校探索的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因为其特殊的定位和学生来源, 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通过对所在学院为期三年多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总结分析了以激励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不仅在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态度, 对教与学互动关系的认识, 又有长远的意义。同时, 这样的改革是教学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其有效地运行。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激励机制, 英语教学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是以本科教育为主, 研究生教育、 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机构, 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重心决定了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 不能盲目地模仿科研型大学以科研为主、 教学为辅的办学原则; 而是采取 “和谐共进的教学与科研” 为指导思想。 由此, 学校的本科教学一直是学校的核心任务。 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一直是学校特别重视的核心工作。 生化学院在过去三年中对基础课程教学实行了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本文所论及的是生化学院在英语课程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效应。

一、 改革背景

教学的两个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 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取决于主体的能动性。 教师和学生是既对立又依存的矛盾关系。 如果教师的意愿和努力与学生的意愿和努力达到最佳契合, 取得最佳效果, 就会出现教与学的共进互长和良性循环。 相反, 教与学任何一方出现懈怠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然后互相埋怨, 教与学陷入恶性循环的不良境地。 联大生化学院的英语教学就曾经经历过一度教与学矛盾比较突出的时期。 教师看似按部就班但却经常漫不经心地教学; 而学生则表现为厌学逃课, 常常考试大面积不及格。 最后, 教师、 学生互相抱怨指责, 极端的时候教师取消学生的考试资格, 学生在评价教师时报以低分恶评。 这种互相 “报复” 的恶性循环行为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双方都变成了受害者。 在联大的英语统考中, 生化学院的成绩居然倒数第一。 大面积的学生要面对补考或重修, 甚至不能如期毕业、 就业无门的僵局。

面对这样的局面, 生化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 决定以英语教学为开端, 实行以激励教师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 目的是首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质, 通过教风的改变带动学风的改变。

二、 改革的基本内容

教师激励机制, 就是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内、 外部环境, 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的一整套政策措施。 其实, 这种以奖励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在国外也是很普遍的。 在总结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为改进教学所采取的措施时, 哈佛大学教授克罗斯将其总结为: 一是奖励好的教学; 二是评价教学;三是开发新的项目去帮助教师成为更有效的教师[1]

众所周知, 激励机制的改革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可操作性。这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 也往往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对教师来说,教学中的投入可多可少, 备两节课可以用几十分钟, 也可以用几天; 可以照本宣科,也可以深挖提炼; 可以用现成的课件, 也可以创新立意。 不同的投入, 效果自然是不一样的。 激励的目的就是要教师对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 发挥潜力,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内容的充实性、 产出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 公平性问题是最难以操作的。 学生生源的不同、 专业的不同、 男女生比例的不同、 入学水平的不同、 班主任的不同、 教师任务量的不同、 上课时段的不同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都有可能影响公平性。 为了制定一个比较合理、 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学院各级教学单位曾经几经反复讨论, 最后通过了一个方案。 方案的基本内容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1. 分级教学

2007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中提到 “充分体现个性化, 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 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 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 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2]。 分级教学是在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的原则下, 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现实要求。 实行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把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班级,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较好地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共同进步[3]

分级教学在生化学院曾经实行过多年, 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考核、 评价和管理措施, 最终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仅仅把学生按不同水平分两级或三级, 但没有相应的管理、 监督、 评价、 考核、 量化、 竞争、 评优等机制的支撑, 就失去了实质意义。 它一方面不能激发教师的动力去开发因材施教的措施; 另一方面使处于低级的学生在得不到特殊帮助的情况下容易自暴自弃。 在吸取以往教训的基础上, 此次分级教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筹划和酝酿。

此次分级教学从2011级新生开始。 学生一入学就进行英语分级统测, 根据成绩将学生分成由高到低A、 B、 C三个层级。 三个层级的学生比例大概为1.5∶7∶1.5。 这样,整个年级分班后有2个A班, 2个C班, 11个B班。 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层级B班,这样既照顾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 也突出了A班的 “领军” 地位, 又对少数C班学生提供了增加课时的可能性。 作为众数的11个B班实质上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只有他们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改革才具普遍意义。 为了让不同教师所教的班从入学和分级考试成绩方面看尽量没有明显差异, 在班级的组合上均衡搭配, 尽量让每个教师都既有“好班” 也有 “差班”。

在分级确定的同时, 对各级的教学时数、 进度和内容也做了一些区别对待, 尤其对C班增加了课时。 也鼓励大家在教学大纲框架内各显神通, 共享资源。 在分级初期就告诉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 根据他们的成绩, 会有一部分人在层级间流动。 这种流动实质上是牵引低级向高级流动, 对于部分学生是努力的动力, 对另一部分学生是至少要保证不向低级流动。 实际上, B班的部分学生于第三学期参加并通过四级考试后, 全部重新组合到A班; 也有A班的极少数人分流到B班。

2. 统考和量化评价

合理的分级教学只是个过程, 其成效只有通过统一考核标准才能体现。 而且这种考核必须是可以量化的和可比的。 同时, 出题和阅卷对于生化学院来讲都应该具有第三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纳入联大校级范围的英语统考就是比较可行的考核手段。 首先, 联大统考可以衡量生化学院在联大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位次, 同时, 可以直接作为衡量各班教学差异的考核手段。 所以, 方案中的考核评价主要以联大统考为衡量尺度。 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用一个尺度衡量不同级的水平。 经过教师和教务处反复讨论和修改, 最后确定了各级以及格率为主要指标、 不同级不同基准、 上下10%范围内采取奖励措施的激励方案。

每学期联大统考结束后公布的成绩就是评价的依据。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从总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及格率是核心指标。 提高及格率是本着提高多数学生的基本水平, 进而提高英语四级通过率而考虑的。 优秀率和平均分数不作为评价标准, 奖励的前提是学院在统考中在联大的总体位次在前三名的情况下实施。 具体量化标准以班为单位核算, A班的平均及格率超过联大平均及格率的20%的班级给予奖励; B班平均及格率超过联大平均及格率10%的班级给予奖励; C班的及格率只要不低于联大平均及格率的40%就给予奖励, 这样对于教C班的教师减少了心理压力, 鼓励了接受C班的积极性。 在后来修订后的奖励办法中, 还在及格率每上升10个点后增加一个系数。 这样的量化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公平, 但是简单明了, 易于执行。

3. 配套机制

首先, 奖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物质的, 那么需要行政的决策财务的保证。 但是物质奖励毕竟是有限的, 也是象征性的, 相之于教师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是微不足道的。 在精神和荣誉方面, 奖励方案提到排名领先的教师在学年考核中优先评优, 在岗位聘用、 职称评审等事关教师利益的事务方面优先考虑。 虽然这种不够具体的提法有些空洞, 但是这种精神奖励的导向性是不可低估的。

三、 改革的成效

1. 教风的改变

2011级的学生幸运地成为改革的第一波受益者。 在全校、 全院、 全部门共同努力扭转教风学风的大背景下, 教研室逐步规范了统一备课、 资源共享、 互相听课的制度。过去常常有不用备课便登上讲台的现象。 事实上, 大家都有同感, 即便是老教师老教材, 用心和不用心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统一备课首先使每个教师对每单元的重点难点和新的亮点提前了解, 预先思考。 更重要的是大家共享资源, 既方便又省事, 反倒节省了不少时间。 一些年轻老师, 思路活跃, 信息来源广, 多媒体技术高超, 做出来的课件和网络资源, 对丰富活跃课堂氛围非常有效。 还有的教师善于组织学生活动, 增加了学生参与度和兴趣。 大家对平时测验、 作业等也更加重视, 有效地促进了过程学习。 另外, 大家以前不大重视的互相听课也大有改观。 听课是最好的经验学习。

教风的改变带来了学风的好转。 许多学生感觉教师的用心和负责开始让他们不好意思怠慢课程和作业。 同时, 学生也知道该做什么、 怎么做, 他们不再茫然。 常规化的作业和课堂参与成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大部分同学不敢轻慢对待, 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教师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因为班级中后二分之一的学生成绩是决胜及格率的关键, 他们的表现和成绩直接决定了这个班的排名位次。 这一部分学生的共同特征是基础和学习自觉性都较低。 通过教师的特别关注和辅导, 这些学生有半数人会从被动交作业转变为习惯性交作业。 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畅通以后, 容易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 更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www.daowen.com)

2. 统考成绩的提高

该级学生在联大的第一次英语期末统考中, 两项指标 (及格率和平均分数) 都跃为第二名。 但是连我们自己都担心是不是侥幸呢。 紧接着在连续三学期的期末统考中,该年级两项指标都在全校第三名以上。 这个年级的良好开端对下一级 (2012级) 的激励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结果2012级也不负众望, 在过去的三次考试中也都排在学校前两名。2013级也不示弱, 到目前为止的统测、 统考中连胜几次。 连续几年的好成绩绝不是侥幸的结果; 有些学生死记硬背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学生的投入和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目共睹的。 从现有的四级通过率上也得到佐证, 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四级通过率也明显超过往届学生。 从中我们也看到, 过程性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注重平时的积累, 必然会有质的提升。

3. 教师认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们是被动接受改革的, 谁都愿意走老路、 吃老本。 但是等 “狼” 真的来了时,大家谁也不敢怠慢。 能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暂且不论, 为区区小数的奖金卖命也不值, 但是大家都不愿意落在别人的后面, 这是教师们的要害。 激励机制触动的就是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 获奖金是次要的, 用辛苦换来的荣誉才是值得自豪的。

在经历改革的过程当中, 教师们承受了很重的压力, 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和心血。但是真正的收获也正是来自于辛勤的付出。 对教学本身的认识, 对学生的认识, 对自己的认识, 对同事的认识, 都从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出来。 表面上看我们只是证明了我们的努力带来了学生成绩的明显提高; 为学院在联大证明了我们的教学实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每一次思考都为将来积淀了教学经验。 连续几年的努力对于以教学为职业生涯的教师来说是职业的提升和洗礼。 教师对自身潜力的认识也增强了职业自信心。 教师们经过这一过程会更加勇于直面未来的挑战。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 教师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过去我们普遍流行一种看法: 我们的学生不可塑。 “反正你们也就这样了, 我又何必拼命?” 但是, 通过这次改革, 学生以他们的成绩证明了他们的可塑性和潜力。 学生的配合成就了我们的成绩。 教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教与学是互依互存的, 学生同样是有情感、 有智慧的人。 教师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 他们的智慧自然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教师提升自己水平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学生能动性的过程。 而且,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启动学生智慧的第一步;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我们深刻体悟到要同时用人格感化学生、 用知识提升学生的必要性。 打好这张 “感情牌” 对我们未来的英语教学将会有长远的影响。教师渴望教得愉快, 学生同样需要学得心甘。

四、 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学院这次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 成绩是显著的, 也是值得继续的。 但是, 思不足、虑改进, 才对未来更有益。

1. 配套措施的重要性

以激励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激发了教师和学生原来被忽略的潜能。 这是这一机制成功的内在原因。 但是任何改革都需要相应的一系列措施做后盾。 生化学院这一次的英语教学收效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配套措施得力。 除了以奖励为核心的分级教学方案外, 还需要统考制度作为考核依据, 需要集体备课制增强教学效果, 需要自主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课后的学习, 需要导师制给予落后学生以特别关注, 需要督导制促进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需要学生评价给教师的监督和激励,需要不得已的时候也借用一下 “取消考试资格” 的撒手锏震慑极少数顽固的学生, 当然也需要财政支持, 更需要果断的决策和领导。 教学改革不是仅涉及教研室、 系部、院系, 而是全院全校甚至更大范围的事, 缺少任何一个层面的支持都会影响其效果。

2. 需要完善的问题

(1) 配套措施。

对改革后期效应的维护和教师长远利益的回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过多投入于教学必然影响科研和健康。 因为教学占去过多的精力, 大部分教师在科研方面业绩寥寥。所以在岗位考核中应该倾向于以教学成绩抵消科研任务。 教学活动和科研确实是两种智力活动, 顾此失彼是必然的。 另外在工作量安排上应该适当考虑学期间的密疏均衡。长期的紧张和压力对教师的健康是潜在的危险。 在质和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的时候可否考虑, 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可获得减免一定工作量的奖励呢? 对于英语这样的基础课程, 在教学与科研难于两全的情况下, 将来的年度考核、 聘任考核等应该更多地考虑教学上的付出和成绩。 我们联合大学在这项唯一与全国院校一起参与比拼的科目中, 能提升我们学生的四、 六级通过率也是非常现实的需求。

(2) 差班谁来教。

对教师而言, C班学生的基础差还是一方面, 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对教师的积极性和心情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教学不得相长, 也是教师不乐意教C班的原因。 “投入多, 收效少”, 教师都不愿教C班。 所以C班的教学需要相当有耐心的教师。 而A班学生自觉性高, 需要教师以更高的要求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尖端优秀的学生。 如果教师不合适学生的状况, 可能对C班学生是放任或挫伤,对A班的学生可能是轻松和没长进。

其实, 分两级就可以解决C班的问题。 而且将少数落后生分散在较好的班里, 对其是有利的。 就是近朱者赤和近墨者黑之别。

(3) 混班上课的问题。

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甚至几个不同的专业, 不利于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和反馈, 也不利于根据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 管理专业和工程专业混合在一个班里也许远不如分开好; 人力资源专业和建筑工程对人文素质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学生来自好几个行政班,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沟通不如单班畅通有效。 和班主任协力合作往往能有效地扭转扶正不良的势头。 这就意味着, 教师和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 尤其是自觉性差一些的学生。

(4) 分级教学给教务处排课、 考试安排带来许多不便, 也对院系的学生成绩管理等问题带来了不便。 要保证这些方面不出问题, 需要各个环节的额外付出, 也需要技术支持。 但是, 改革就是付出, 有付出才有成绩。 改革必然有其自身的弊端, 但是改革比起原地踏步本身就是进步。

2014年, 生化学院已实行学分制试点, 激励机制也随之有所改变。 根据学分制继续完善并继续推行这项改革依然是必要的。 但是无论机制如何变化, 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学院学风的影响、 对教与学关系的重新认识, 将是我们最永久的财富。 我们的经验不仅对学院, 也对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学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1] 陈超, 郄海霞.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激励机制及其启示 [J]. 高等教育研究,2011 (5).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 程晓堂, 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论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