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明
摘 要: 本文从时代发展要求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然后从教学理念、 课程设置、 教学手段和方法、 学生学习模式、 考核方式、 师资培训等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以期通过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 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紧迫性
随着社会各界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逐年增多, 教育部门尤其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应用实践能力, 较强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 善于团队合作并擅长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高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也必须适应这一新的需要。
然而,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并不重视对学生的语言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在教学内容上, 许多教师依然将大部分课堂时间集中在对教材的讲解上, 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 而不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模式上, 传统的考试模式依然 “统领江山”, 而对实用性较强的听说能力的考查相对不足。
因此改革陈旧教学理念和保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 构建适应国际交流需要, 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大学外语教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探索
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改革。 笔者根据外语教学理论的学习体会, 结合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 在查阅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后,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从教学理念、 课程设置、 教学手段和方法、 学生学习模式、 考核方式、 师资培训等方面展开。
(一)英语教学理念转换
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要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和根本, 最终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做出贡献。 教学目的首先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上。 要摈弃把教学的目标完全定在四、 六级考试上的做法, 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功, 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及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 建立新的适应学生特点及需求的教学模式, 彻底抛弃传统的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逐步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新理念。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语言技能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在现实中积极地参与和实际应用, 不断锻炼与提高。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的英语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 逐渐热爱英语这门学科, 并努力去学好英语。 应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学生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 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知识, 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性操练, 以达到学会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
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但要教授给学生一定的英语知识, 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技能和方法,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并有着良好文化素养的新型复合人才。
(二)英语课程体系创新——系统化
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为核心, 体现 “学一点、 练一点、会一点、 用一点” 的教学理念, 通过 “大学基础英语阶段、 大学选修英语阶段、 大学专业英语阶段” 三段式教学的实施, 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 使学生具有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英语技能,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 基础英语阶段
学生能基本听懂英语授课; 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 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 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左右, 能掌握其中心大意。 能在学习过程中尽量用英语交流, 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简单讨论; 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谈,能就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的话题经准备后做简短发言, 表达比较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 选修英语阶段
完成基础阶段的教学任务后, 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殊需求开设不同的选修课,比如, 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可以开设一些衔接性基础课程, 如英语语音、 英语词汇、 基础口语。 针对学生兴趣和需求, 适当开设人文素质类课程, 如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 阅读课、 实用文体写作、 笔译课、 口译课、 辩论课、 演讲课、 影视课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选修课, 使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强化。 使学有余力、 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在英语应用能力的某个方面有所特长, 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
3. 专业英语阶段
结合未来专业和职业上的需求, 针对高年级阶段学生, 开设一些专门用途英语。开设的课程可以包括电子商务英语、 外贸英语、 国际金融英语、 新闻英语、 法律英语、旅游英语、 营销英语、 科技英语, 等等。 不同学院和专业需要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应当不同。 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特点、 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 为他们以后在工作中实际使用的专业英语做好准备, 同时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学科中所需要的学术素质能力。 开设的课程多元化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的英语学习要求, 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旦得到满足, 学习的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三)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
新时期应该摒弃单一的 “重阅读, 轻听说; 重应试, 轻应用; 重传授, 轻自学;重课内, 轻课外” 的传统教学方法, 应该灵活运用各种外语教学法, 博采众长,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满足社会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造灵活多样的大学英语学习环境, 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多种活动。 在加强语言基础训练的同时, 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 发现式、 案例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挖掘其潜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积极探索、 善于合作、 讲究效率的人格和能力。 另外, 教师还应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关注度和参与度, 课堂活动的设计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目标, 且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和反馈。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全体教师需要大胆尝试, 突出个性化教学, 还需要开展各种教法交流, 群策群力, 努力将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应用 “情感教学法” “虚拟情境法” “情景比较法” “角色互换法” 及 “情感过滤假设” 等理论, 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交流, 笔者所在的教研室总结了在课堂上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精心设计板书, 使用缩略符号、 音乐电影导入等, 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单词、 复习课文, 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有的教师将学生分组, 展开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大胆讲英语; 还有的教师让同学们将课文改编成英语短剧, 进行表演。 还有的教师将课本上的文章设计成图式练习、 听说练习、 难句拼接组合、 round the corner游戏形式, 等等, 将这一系列活动与平时成绩挂钩, 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这些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引导拓宽学生学习模式多样化(www.daowen.com)
1.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组织形式来看主要有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主要是课堂中的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 课余时间好朋友之间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如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学习、 研究性小组学习、 兴趣小组学习等)、 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 (又称合作教学, 如班级授课过程中的讨论学习、 角色扮演活动等)。 如果从合作学习的类型来分, 可以分为学生团队—成就分配 (STAD)、 团队—竞赛—友谊赛 (TGT)、 第二类交错搭配、 团队辅助的个体化 (TAI) 四种。 笔者曾经根据教材内容涉及的中西文化,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分别收集整理关于中西文化的材料在课堂展示。 之后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因为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 之前又收集整理过材料, 做了较充足的准备, 所以在辩论时大家都非常踊跃, 以至于下课时学生还意犹未尽。
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 任务下达之后, 老师应给出一些具体指导, 如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类似的论文, 提供一些学习来源或者相关网址信息, 指导如何获取所需信息等, 直至最后写出报告。 第二,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时教师要求全员参与, 各抒己见。 展示合作学习结果时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有表演时, 学生各自扮演不同角色, 一个都不能少。 这样学生不会产生侥幸心里, 使之有一定的压力, 产生动力。 第三,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小组间开展竞争。 良好健康的竞争只会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非常默契, 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
2. 鼓励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只有拥有主动的态度, 才有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学习。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文电影、 美剧是激发学生兴趣很好的选择。 英语学习不是一板一眼的, 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看完一部他感兴趣的美剧, 那他的听力、 口语、 词汇、 语感方面都会不知不觉有很大提高, 这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 自信的心态。 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努力对学英语至关重要, 不论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好是坏,只要努力都能把英语学好。 针对学生在学习时间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尽如人意, 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建议让学生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 使自己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现代网络特别发达,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学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该网站可了解本课程的要求与目标, 内容与方法, 模式与环境等, 便于他们制订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 与教师及时沟通与交流。 网络课堂还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比如与课堂学习配套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自测题, 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模拟题, 英语学习推荐网站, 风俗文化介绍, 电影美剧推荐, 外国节日介绍, 中国文化翻译, 学生讨论交流区等。 当然还应依托英语教研室的技术力量, 不断更新现行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的构架和部分学习资源, 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不可缺少的学习交流平台。
3.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践训练
第二课堂是英语学习的另外一种形式, 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它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提供比课内学习更加丰富的内容, 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此, 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更好地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 充分发挥英语协会和学生会社团的作用, 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有效性、 可行性组织形式包括组织英语角, 提升学院英语学习氛围; 成立英语协会, 定期开展活动; 举办英语晚会, 演唱英文歌曲, 表演英文话剧, 进行诗歌朗诵, 特别是在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和感恩节里, 可组织学生举行别开生面的派对;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播放英语节目, 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 开展丰富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语言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英语写作大赛、 英语演讲比赛)。 还可利用院校与其他外企的合作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使其于真实环境中, 完成一些英语工具性任务,如口译、 材料翻译等, 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好体现。
除上述提到的一些形式, 我们更要积极地将英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 交流英语, 营造学生全方位、 多层次、 多渠道听英语、 讲英语、 学英语、 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相比第一课堂, 英语第二课堂教育是一块尚未深入开发的沃土, 它所涉及的科目及理论远非第一课堂所能涵盖。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探索过程中, 充分认识这块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阵地, 将会是一种有益的工作。
(五)考核方式创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估内容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 即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因此, 大学英语评估体系要多元化。 一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可分解为听、说、 读、 写、 译五种技能。 要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还应该加大英语听说在考核中的比重。 二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重点评价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 三是在评价中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 包括第二课堂的活动、 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 在第二课堂获得过什么奖项等情况, 考察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 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综合, 然后得出评价结论。 总的来说, 考核方式应该采取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结合, 加强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因此,笔者提出设想: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60%) +期末考试成绩 (40%)。平时成绩也即过程评价占学期总成绩的60%, 具体构成分为听说自主学习10%, 口语测试10%, 课堂活动10% (短剧表演、 电影配音、 电视采访、 英文报纸阅读、 自主学习材料口头报告等形式中的2次, 每次5分), 单元测验10%, 课外作业10%和平时表现10%。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加分项目计入平时表现的10%, 以参与活动次数和获取的奖项等级为考核标准, 直至加到本项满分。 期末笔试40%, 考题设计加大考核应用能力的主观试题的比重, 主观试题达40%~50%。
(六)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 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 应该做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只有教师在科研上不断地提高自己, 在课堂上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和思维。 教学与科学研究不能脱节, 而应有机地结合。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研究课题去研究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规律等,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另外, 英语教师要不断地阅读和英语教学有关的专著, 汲取新的知识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结合自身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其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是自学、脱产、 半脱产、 不脱产、 随堂听课等形式。 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 学校有关部门应制定出相关的优惠政策, 例如对随堂听专业课的大学英语教师, 减少其工作量, 激励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或随堂听课。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 做访问学者, 短期进修来提高自己, 利用这些方式, 教师可以了解兄弟院校本领域的开展情况, 汲取兄弟院校的长处,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 改善教学效果。 另外, 鼓励大学英语教师报考非英语专业博士, 这样也可以解决推行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所需师资的问题。
三、 结语
为了使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 我们需要正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与时代要求的差距, 反思大学英语教学在指导思想和实践操作上的一些问题,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致力于提高教学实效, 着力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综合能力。 总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 大学英语应朝着灵活性、 应用性及实践性的教学目标而不断发展,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1] 王守仁. 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的修订 [J]. 中国外语,2008.
[2] 束定芳.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教什么, 怎么教?[J]. 外语届,2010 (6).
[3] 何晓斓. 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
[4] 姚志英.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J]. 滁州学院学报,2011 (8).
[5] 曹广涛. 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 [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 (1).
[6] 赵玉华.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目标需求分析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