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强 王恩江
摘 要: 北京联合大学从学生成才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 着眼于建设一所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 立足改革, 初步摸索出了一条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路子。 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教材进行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 的再造, 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构建 “讲授体系、 实践体系、 考核体系” 三者统一的教学考核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教育的实效。 这一改革自2011年实施以来, 经过两轮教学实践,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 北京联合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不断提高教育实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要提高教育效能, 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契合党的教育方针, 更加贴近社会实际, 进一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为此, 北京联合大学从学生成才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 着眼于建设一所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 立足改革, 初步摸索出了一条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路子。 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教材进行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 的再造, 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构建“讲授体系、 实践体系、 考核体系” 三者统一的教学考核模式, 全面提高教学教育的实效。 这一改革自2011年实施以来, 经过两轮教学实践,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 开展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所谓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 是指教学重点、 难点、 疑点的确定和导向必须以实现教育目标、 当前理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教育对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 以提高教育实效为导向开展的专题研究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就是根据课程内容、 社会实际、 学生实际设计专题, 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并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这一教学法的三个功能: 一是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是通过问题分析和专题讨论, 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事物、 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三是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同, 树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一)构建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课堂讲授体系
(1) 凝练专题。 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各门课程都从问题出发, 立足于一个专题讲深讲透一个问题进行专题化凝练, 以弥补教材相对全面、 重点不够突出、 内容不够生动的不足。 经过两轮专题凝练, 现有专题已经基本成型, 比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把教材的三编十章凝练调整为十二个专题, 其中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调整为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调整为 “封建社会旧有阶级的抗争与应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调整为 “新兴阶级的改良与革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调整为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和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和历史教训” 两个专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调整为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等。 现有的专题设置既体现了原教材的内容, 同时又有了明确的问题意识, 回答了教材要求掌握的 “两个了解、 四个选择” 的基本问题。
(2) 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关键一环。 在完成专题设置的前提下, 进一步细化专题, 编写各门课的教案。 在教案编写中, 既注重执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又充分体现专题教学的特点, 体现 “精要” “易懂” “前沿” “有效” 四个原则。 所谓 “精要” 即教案内容要精到, 体现专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原理的要义, 不拖泥带水, 面面俱到; 所谓 “易懂” 即教案内容语言平实, 理论阐释尽可能形象化、 故事化, 做到深入浅出, 不晦涩难懂; 所谓 “前沿” 即教案的思想观点要立足前沿, 注意把最新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吸收到教案中, 做到与时俱进;所谓 “有效” 即教案要立意高远, 追求实效, 设置的问题要敏感、 吸引人, 问题的展开与解答要有说服力, 收到教育实效。 现有教案将在征求专家意见后陆续出版。
(3) 创新讲授。 专题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 落脚到教学中, 为此, 我们着力把改革成果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力, 通过教学方法、 过程等的创新, 使专题教学活跃、 生动起来。 比如, 有的教师搜集大量资料做成PPT, 提高了课堂吸引力, 有的课件还在教育部课件大赛中获奖;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的教师创造了每次上课的前5分钟提供辩题让学生分组轮流辩论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也深化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有的教师把一周来的时政要点融入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从现实问题入手寻找事物的联系性, 并启发学生做深入的反思。 由于许多教师从各自实际出发创新课堂教学, 使专题教学的课堂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增强。
(二)构建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社会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分析问题、 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益补充。 我们专门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 包含社会观察课和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两门课程, 各占3学分。
社会观察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实施, 随课堂同步进行, 以小组合作学习(原则上不超过4人) 形式进行。 为组织好社会观察课, 我们建立了社会观察题目拟订、 制定社会观察论文撰写要求、 课程动员与布置、 指导督促、 评优反馈等工作机制。2012年, 我们组织开展了优秀观察报告的评比活动, 由任课教师从每个班级择优选择一篇观察报告参与最终评奖。 经各教研室初评和社科部部务会终评, 共有30篇优秀实践报告被评为一等奖, 57篇获得二等奖, 115篇获得三等奖。 评比结束后还到部分课堂进行了颁奖活动, 受到了学生们的重视和欢迎。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由校团委负责组织实施, 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的第一个暑假进行。 辅导员会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制定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 设置“道德修养和法治进程、 国家发展与改革、 党建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应用” 四个综合实践单元、 十三个实践主题, 集中开展社会实践。 学生社会实践原则上实行指导教师组织下的团队实践, 采用社会调查、 社会服务、 文化交流、 基地实践(习) 等形式开展, 开学后由校团委组织专家进行评比, 并结集出版。 从2011级学生开始, 每一位联大学生在学期间都能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研究性与探索性,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 指导实践, 在接触、 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提升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已实现系统化、 规范化、 科学化开设, 并日益成为培养我校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课程。
(三)构建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共同构成问题式专题教学的有机统一体。 考核体系的 “指挥棒” 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体系、 实践体系的基本着力点与动力方向, 考核体系、 教学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改革必须是相互促进、 和谐统一的, 共同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总体目标与总要求。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我们制定了过程式、 动态式、 开放式考核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全力抓好考核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 加大了平时考核比重。 在学校相关文件允许的范围内, 适度提升平时考核在课程总体考核中的权重, 所占比例由过去的40%提高至50%, 强化了对学生平时学习实际情况的督促检查。
(2) 平时考核注重理论的应用和思维方式的养成。 平时考核在注重过程考核的同时, 更多注重理论的应用与思维方式的考核, 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3) 期末统考注重知识的掌握。 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思维方式的养成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 因此, 在期末考核时, 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各门课程根据不同专题的教学内容, 筛选确定出重要的考核知识点, 在充分把握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不同权重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出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不同类型试题, 组织全校统一的闭卷考试, 力争使考核成绩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二、 效果与不足
从专题教学改革后完成的两轮教学情况看, 教学改革的效果比较显著, 我们组织的数次师生座谈会所反映的情况也表明, 通过开展专题教学, 学生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他们正确认识事物、 了解社会发展、 投身社会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 开展专题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有助于教师形成研究方向和特色, 积累科研成果, 也促进了学校学科发展。 具体地说, 成效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www.daowen.com)
(一)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 思辨抽象的课程特点, 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易于产生枯燥、 难以接受心理和厌学心态。 实际教学中如果缺少必要的能够引起师生共鸣的问题统领, 只是进行传统的、 平铺直叙的理论知识阐述, 很难改变这一现状。 应该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只有在问题统领、 专题分析的教学中, 通过对核心问题中所体现出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 围绕核心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层层分析, 才能更好地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内在科学性和逻辑力量。 教师可以在问题比较分析中, 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 在师生互动的思想交流和理论分析中, 引导学生开展主体性思考。 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感知度, 真正体会到其真理的力量和内在的理论魅力, 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逐渐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二)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现实社会、 学生思想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目睹或亲身经历了近年来国际、 国内的各种重大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经历了不断发生的社会变革,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虽然未必成熟和正确, 但毕竟体现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去触及, 不指出他们认识的不足之处, 而只是热衷于空泛地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逻辑性、 科学性, 那样就很难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 尽量围绕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重大问题或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专题设计, 比如在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我们围绕大学生提高品德修养和法律思维设计了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如何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大学生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如何培育职业精神、 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 如何锤炼高尚道德等专题。 这些专题在课堂讲授中, 学生普遍爱听, 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
(三)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对马克思主义、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其中最具基础意义的是通过学习, 切实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013年6月, 我们对学校完成思政课学习的30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谈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发展前景的认识时, 124人表示很有信心,114人表示较有信心, 两项合计占77.2%, 60人表示信心不足, 10人表示没有信心, 两项合计占22.8%; 谈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时, 95人很相信,166人比较相信, 两项合计占84.7%, 35人不太相信, 12人不相信, 两项合计占15.3%; 谈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时, 92人认为非常符合我国国情, 182人表示比较符合我国国情, 两项合计占89.0%,21人表示不太符合中国国情, 6人表示不符合中国国情, 两项合计占8.8%, 另有7人弃选。 可见, 绝大多数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和值得肯定的。
当然, 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较多, 由教材体系向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体系转化有一定难度, 突出体现为教学专题凝练的难度大,尤其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专题核心问题的抽象、 凝练问题突出, 取舍难度较大; 二是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考核存在一定不协调, 甚至还有一定冲突, 如何把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学习积累必要的知识结合起来并提高考核的科学性还需要深入研究, 全部统一闭卷考试也并非最好的办法; 三是有的教师对专题教学还不够适应,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四是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支持的力度和相关部门的配套联动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 继续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只是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迈出的第一步, 我们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一主线, 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 继续深入探索, 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继续凝练专题
凝练专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的新进展做出不断的调整, 一方面要在深入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新的概括, 各门课都要力争使专题更具有代表性、 敏感性、 前沿性; 另一方面, 对于已确立的专题也要不断充实新内容, 要及时融入新版教材调整的内容, 也要体现理论创新情况和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 还要满足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和求知欲, 争取使各个专题能够体现教材内容, 得到各方认同, 收到教学实效。
(二)开展政治运行教育
考虑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教育内容理想化、 理念化、 学理化的问题在目前情况下一时还难以解决, 我们认为政治运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 因此我们拟开设 “中国政治体制与运行” “中国经济体制与运行” “中国文化体制与运行” “中国社会体制与运行” “中国生态体制与运行” 五门选修课程, 旨在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各种体制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机制, 使大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制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使传统学习得到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 避免片面和偏激。 这五门课程从2014年起陆续开设。
(三)体现北京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 北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 北京高校的学生有必要也有愿望了解北京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原因,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制度、 道路的生命力, 增强认同感。 同时, 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来教育学生, 往往比一般案例更有说服力, 学生也更关注。 而且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以北京生源的学生为主体的大学, 这些北京籍学生作为未来北京的建设者, 了解北京改革发展历史和经验的愿望更加迫切, 因此, 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北京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加强研究, 比如我们成功立项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研究”, 进行基本理论、 基本进程、 基本经验的研究; 另一方面注重应用, 正在组织编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读本) 》, 作为 “概论” 课的辅助教材, 同时把大量案例融入教学之中, 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 “知北京、 爱北京、 荣北京”。
(四)深化理论研究
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育人的效果, 没有深入的科学研究是不行的,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能力的短板, 我校教师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为此我们不断强调 “科研是根, 教学为本” 的理念, 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要坚持 “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 在此基础上, 我们整合形成了八个方向, 组建了八个团队, 经过两年多时间,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 执政党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北京实践研究等均已有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北京社科重大项目、北京市教委长城学者项目等一批项目支撑, 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正在呈现出以理论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的良好势头。
总之, 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是合乎我校校情、 学情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这一崭新教学方式既可以有效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 “学马列要精, 要管用” 的思想, 又可以充分彰显 “师生互动” “做中学” 的教学特色; 同时,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非常直接有效地体现 “学以致用、 静思敏学” 的教学理念, 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提升学生应用型能力与素质, 促进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发展, 都将起到积极独到的作用。
[1] 孟先生.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 课中、 课后一体化的合理机制研究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5).
[2] 洪明. 碰撞·共鸣·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探索 [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